沛縣

沛縣

沛縣,簡稱“沛”,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縣,位於徐州市西北部,處於蘇、魯兩省交界之地,東靠微山湖,西鄰豐縣,南接銅山區,北接山東省魚台,處於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和淮海經濟區的西北部位。總面積1576平方千米,總人口130萬(2016年)。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5億元,增長9.1%。沛縣水脈縱橫,是濱湖之城、綠色之都,沛城東距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不足5公里,擁有62公里湖岸線、400平方公里湖面。沛縣歷史悠久、資源富集,是江蘇省和華東地區的煤炭主產地,探明煤儲量24億噸,年產原煤1200萬噸,占全省70%。沛縣是首批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榮獲全國百強縣、全國工業百強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等稱號。2018年,沛縣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4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58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沛縣風光沛縣風光
沛縣沛縣

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

戰國時期,公元前286年齊滅宋,沛暫屬齊,兩年後的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楚國取得齊淮北故地,沛屬楚。

秦滅六國後,設郡縣,沛縣為泗水郡治所。

西漢建立後,沛縣屬楚國,漢高帝十一年立劉濞為沛侯,屬中央直轄。高帝十二年,改立劉濞為吳王,沛歸楚國管轄。呂后元年封呂種為沛侯,由中央直轄,呂后七年改劉種為不其侯,呂后八年呂后亡,平諸呂亂後,沛又歸屬楚國。

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景帝從楚國轄縣析置一個新郡---沛郡,郡名取自漢高祖故里沛縣,又升豐邑為縣。

三國時期,曹魏的締造者曹操是沛國西部的譙縣人氏,他將原沛國包括郡治相縣在內的絕大部分被劃歸新建的譙郡,沛國範圍大大縮小,郡治也遷移到了北部的沛縣(今江蘇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

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

元代沛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寧州。

明、清雍正十一年前隸屬徐州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後屬於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

沛縣沛縣

1938年徐州淪陷後屬於短暫屬於徐州維持會

1939年偽蘇北行政專員公署成立後屬於蘇北行政專員公署,後隸屬於改過名字的蘇淮行政專員公署。

1944年偽淮海省成立屬於偽淮海省。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仍屬於江蘇省政府。

1948年11月沛縣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於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

1953年1月,隸屬於徐州地區專員公署(屬山東省),不久復歸江蘇省管轄。

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 。

行政區劃

2014年,沛縣轄4個街道:沛城街道、大屯街道、漢興街道、漢源街道,13個鎮級單位:龍固鎮、楊屯鎮、胡寨鎮、魏廟鎮、五段鎮、張莊鎮、張寨鎮、敬安鎮、河口鎮、棲山鎮、鹿樓鎮、朱寨鎮、安國鎮。

沛城街道面積62.4平方公里,人口16萬人,管理19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

大屯街道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12.23萬人,管理15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

漢興街道面積53.1平方公里,人口4.07萬人,管理14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

漢源街道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4.96萬人,管理10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龍固鎮面積53.02平方公里,人口5.98萬人。在“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江蘇沛縣,最具有龍文化色彩的地方便是龍固鎮。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作“真龍天子”的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義之後,便在龍固(當時稱湖陵)打響了消滅暴秦的第一仗。

楊屯鎮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5.86萬人。位於江蘇省沛縣東北部,與山東接壤。

胡寨鎮面積45.94平方公里,人口3.88萬人。位於沛城東南,距縣城約10公里。

魏廟鎮(原屬銅山)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5.83萬人。位於沛縣東南部。

五段鎮(原屬銅山)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4.54萬人。位於沛縣東南部。

張莊鎮(原屬銅山)面積112平方公里,人口9.05萬人。地處沛縣的最南部。

張寨鎮面積106.34平方公里,人口9.01萬人。位於沛縣城南。

敬安鎮(原屬銅山)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6.31萬人。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敬安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河口鎮面積82.57平方公里,人口5.69萬人。地處沛縣西南部,西靠大沙河萬頃果品基地。

棲山鎮面積89.51平方公里,人口6.39萬人。位於沛縣西南部。

鹿樓鎮面積125.4平方公里,人口7.33萬人。地處蘇北大平原,蘇、魯、豫、皖四省交界。

朱寨鎮面積79平方公里,人口6.01萬人。位於沛縣西部,轄區總面積82平方公里,社會總人口6.1萬。

安國鎮面積133.29平方公里,人口8.15萬人。距沛城20公里,歷史悠久,漢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素有“五里三諸侯,一代帝王鄉”之稱。

沛縣經濟開發區創建於2001年12月,是江蘇省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 。

概況

位置

沛縣風景沛縣風景

沛縣位於江蘇省西北端,東靠微山湖、昭陽湖,與山東省微山縣毗連,西北與山東省魚台縣接壤,西鄰豐縣,南界銅山區。地處北緯34度28分~34度59分,東經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1576平方公里。沛縣境內無山,全部為沖積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東北部降至31.5米左右。境內有9條骨幹河流,屬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沛縣屬溫暖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干多變,年平均日照2307.9小時,年平均氣溫13.8度,一般年平均降水量766毫米。轄15個鎮,共325個行政村,50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123.8萬,耕地面積114.66萬畝,農村承包土地面積93.57萬畝,農村承包土地人口 78.58萬人,人均承包耕地1.19畝 。

地形

沛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為典型的沖積平原形。沛縣境內無山,全部為沖積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東北部降至31.5米左右。

水文

沛縣境內的水系屬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

氣候

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13。8℃,年平均降水量757。8毫米,年日照時間230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6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2%,空氣品質指數9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沛縣沛縣

境內水資源較豐富,東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楊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樓河、龍口河、徐沛河、蘇北堤河、順堤河等。地下水儲量約22.19億立方米。

農業資源

沛縣牛蒡、山藥、淺水藕等特菜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44種農副產品被省有關部門論證為無公害農副產品,23個農產品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

林業資源

沛縣林地面積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龍城水鄉龍城水鄉

沛縣境內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煤田面積為160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為23.7億噸,具有煤層多、煤層厚、儲量大、煤質好、分布穩定而有規律等特點。年產優質原煤已達1000萬噸以上,是中國沿海地區主要的煤炭基地之一。

沛縣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探明煤儲量24億噸,可均衡開採100年,境內有部、省、市屬8對礦井,年產原煤1200萬噸,占全省煤炭總產量的40%,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時,境內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在以沛縣為圓心、半徑為50公里的圓內,分布著充足的鹽滷、石灰石、白雲岩、高嶺土、石膏、鉀長石、石英砂等礦藏 。

地理

資源地理

沛縣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探明煤儲量24億噸,可均衡開採100年,境內有部、省、市屬8對礦井,年產原煤1200萬噸,占全省煤炭總產量的40%,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時,境內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以沛縣為半徑50公里內,分布著充足的鹽滷、石灰石、白雲岩、高嶺土、石膏、鉀長石、石英砂等礦藏。農林資源特色鮮明,數量充足,牛蒡、山藥、淺水藕等特菜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林地面積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44種農副產品被省有關部門論證為無公害農副產品,23個農產品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

政區地理

沛縣轄16個鎮級單位:龍固鎮、楊屯鎮、大屯鎮、沛城鎮、胡寨鎮、魏廟鎮、五段鎮、張莊鎮、張寨鎮、敬安鎮、河口鎮、棲山鎮、鹿樓鎮、朱寨鎮、安國鎮、經濟開發區。

沛城鎮(駐正陽路):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199766人。轄22個居委會(鐵西、西郊、泗水、湯沐、大風、新風、南譚、古樓、正陽、新建、香城、漢台、西關、楊彭莊、郝小樓、東關、南關、甄莊、二堡、孟橋、那莊、南孔莊)、26個村委會(小街子、劉園、韓壩、北孔莊、蔣莊、孔莊、曉鳴寺、馬廟、鄧園、張樓、李集、張橋、戶屯、金溝、陳樓、韓樓、王樓、前灘、鹿灣、任莊、趙圈、封樓、劉莊、石河、潘閣、紀莊)。

胡寨鎮(駐胡寨村):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5145人。轄2個居委會(陶莊、狄莊)、16個村委會(胡寨、楊店、十里舖、符莊、草廟、隍城、曹崗、朱閣、辛莊、中閘、鹿口、吳雙樓、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

龍固鎮(駐中心一村):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63454人。轄9個居委會(龍西、韓莊、鎮東、新建、中心一、中心二、中心三、鎮西、三里)、13個村委會(龍東、前程子、沙河、奚閣、張耿莊、三河尖、張王莊、焦劉莊、新建、邵馬、桃園、後窪、果園)。

大屯鎮(駐郝寨村):面積112.3平方千米,人口140580人。轄10個居委會(郝寨、小營、大菜、馮橋、秦崗、夏官屯、花園、大張莊、野場、徐王莊)、26個村委會(齊心、郝堯、李大莊、四座樓、劉寨、八里屯、許塘坊、董莊、許閣、四堡、侯樓、大王莊、魏營、朱大莊、孟莊、豐樂、關莊、安莊、徐莊、張莊、大屯、石大屯、小屯、馬寺、王坑、賈廟)。

敬安鎮(駐敬安一居):面積75.2平方千米,人口64060人。轄5個居委會(敬安一、敬安二、敬安三、郭莊、吳莊)、21個村委會(梁集、楊樓、新莊、新安集、王刷樓、唐樓、褚口、鞏樓、小韓口、郭樓、袁大莊、宗樓、劉莊、葛口、汪樓、孫樓、許莊、趙莊、韓大樓、肖吳莊、大韓口)。

楊屯鎮(駐楊屯村):面積87.6平方千米,人口55647人。轄4個居委會(西姚橋、甘莊、孟店、張街)、17個村委會(東姚橋、彭官屯、楊屯、蔣海、南仲山、張莊、孔莊、歡口、後屯、大山灣、卞莊、劉屯、舊姚橋、西仲山、西安莊、許廟、趙樓)。

魏廟鎮(駐魏廟村):面積94平方千米,人口56371人。轄17個村委會(魏廟、張窪、河涯、蔣橋、韓營、馮集、梅莊、楊河、房村、毛寨、斗虎店、胡甫、小樓、王莊、雙河、佟場、孫莊)。

五段鎮(駐五段村):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49835人。轄1個居委會(後五段)、15個村委會(五段、前六段、七段、後六段、前四段、四段、高莊、三段、張莊、孟廟、彭堯、許口、龍塘、姜莊、余莊)。

張莊鎮(駐張莊村):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91060人。轄31個村委會(劉莊、張樓、范莊、單集、趙樓、胡集、卓窪、袁莊、鄧樓、白樓、張莊、姚樓、陳橋、黃寺、朱莊、闞莊、崔寨、司庵、於淹、閻樓、田樓、吳傳樓、夾河、喬口、祁莊、楊廟、朱橋、韓張、張孟莊、潘莊、興國)。

張寨鎮(駐張莊村):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88255人。轄29個村委會(張寨、司樓、王集、菜園、苗辛莊、吳閣、張集、三官廟、周莊、鄭莊、於樓、唐樓、孫窪、吳集、丁辛莊、王元、關帝廟、辛梨元、玉皇廟、李樓、魏老家、立寺、陳油坊、付廟、桑莊、韓集、李廟、張廟、李莊)。

河口鎮(駐河口村):面積81.5平方千米,人口58390人。轄18個村委會(河口、燕灣、河申、封黃莊、田堤口、李集、吳河、黃莊、孟莊、孟集、丁六、袁圩子、張李莊、朱樓、孔堤口、閔堤口、孟三樓、共和、鄭莊)。

棲山鎮(駐棲東村):面積91平方千米,人口62643人。轄22個村委會(棲東、棲西、大王樓、石樓、馬村、姜梨園、何莊、王梨園、蒲莊、孟寨、朱新樓、姜廟、王店、胡樓、袁集、李集、藺樓、魏莊、前孟、陳莊、梁莊、周店、)。

朱寨鎮(駐朱寨村):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62504人。轄22個村委會(朱寨、張樓、王樓、朱集、杏花、梅村、蔡小樓、燕牌坊、朱崗、蔡村、邵廟、甄樓、燕廟、閻集、馬元、黃莊、羅庵子、蔡樓、暗樓、黃井、甄廟、閻寨)。

鹿樓鎮(駐鹿樓村):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70742人。轄24個村委會(鹿樓、房莊、宋庵、邱莊、杜橋、魏花園、陳心莊、譚寨、黃樓、趙莊、盧樓、張伙莊、曹文、團結、蹤平樓、任董莊、高彭莊、閔堤口、姬莊、鴛樓、何莊、劉飯鋪、七堡、八堡)。

安國鎮(駐安國村):面積81.3平方千米,人口84989人。轄4個居委會(袁莊、蔡家、周田、丁莊)、27個村委會(安國、灌嬰、劉邦、雙樓、汪塘、魏小樓、葦元、二郎廟、廟道口、吳廟、張莊、劉河涯、朱王莊、程圩子、王三莊、陳辛莊、郝心莊、馬莊、五座樓、邵莊、賀莊、張集、苗崗、訾窪、劉寨、前王莊、後王莊)。

歷史地理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跡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龍飛地”之稱。

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

春秋末,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

秦統一中國後,建沛縣,屬泗水郡。

西漢拆分秦泗水郡,建沛郡,轄沛縣,時沛縣為高祖湯沐邑。

三國時期,曹魏的締造者曹操是沛國西部的譙縣人氏,他將原沛國包括郡治相縣在內的絕大部分被劃歸新建的譙郡,沛國範圍大大縮小,郡治也遷移到了北部的沛縣(今江蘇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

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

元代沛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州。明、清時隸屬徐州、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民國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於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

1953年1月,隸屬於徐州地區專員公署。

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 。

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 代理縣長
​李淑俠 ​蘇偉

經濟

綜述

2015年,沛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10億元,增長10.8%,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59.3億元,增長11.6%,是2010年的2.8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7億元,增長19%,是2010年的2.3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5060元和14570元,增長8.6%和10%,是2010年的1.8倍和1.7倍。科學發展考核穩居第一方陣,在蘇北以縣為單位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2015年,沛縣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6.6:47.8:35.6,調整為14.2:45.8:40。

2018年,沛縣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4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58位。

第一產業

農業發展成果農業發展成果
2015年,沛縣糧食單產、總產實現“十二連增”。農業“一橫五縱”產業布局拉開框架,高效農業、設施農業面積分別達到110萬畝和36萬畝,占比全省第一。省農業現代化綜合測評全省領先、蘇北第一,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全省農業現代化試點縣。五年累計完成水利水務投資16.7億元,農村飲水安全、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地表水廠等工程進展順利。累計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3.47億元,開發治理面積30.5萬畝。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大沙河全線拓寬工程河道土方開挖春節前全部完成。發展農機合作組織250家,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6%。建成“村村通”氣象應急預警廣播系統。被確定為全國兩權改革試點縣 。

第二產業

2

大屯鋁業大屯鋁業
015年,沛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42億元,增長13.8%,是2010年的2.8倍;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0億元,增長15%,是2010年的2.4倍。打造全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煤鹽化工、鋁加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實現“3個50%轉化”,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4%。紡織、塑編、冶金鑄造三大特色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光伏光電產業形成了多晶矽切片-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電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能源基地建設態勢良好,上海能源2×35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開工建設,永泰能源2×100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企業上市實現新突破,新界灌排、漢和昌旅遊、大地鋁業3家本土企業實現場外掛牌。獲批省兩化融合試點企業10家。建築業一級資質企業達到14家,2015年實現產值260億元。

第三產業

服務業

沛縣沛縣
2015年,沛縣建成市、縣現代服務業集聚區16個,4家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實現年交易額14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億元,增長13.5%,是2010年的2.4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大力實施電子商務“2221”工程,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建成運行,阿里村淘、蘇寧易購等10餘家知名電商入駐園區,被評為市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縣鎮村三級電商體系實現全覆蓋,被評為省農業電子商務示範縣,龍固鎮被評為省農業電子商務示範鎮,七段村、大王樓村被評為省電子商務示範村。沛縣建成國家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2個。
對外貿易
2015年,沛縣五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47個,完成投資322億元。2015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2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個,鑫宇電池片、國宏包裝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落戶。五年累計完成實際到賬註冊外資5.26億美元、出口總額16億美元,分別是“十一五”的2.8倍和7.4倍。2015年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達7500萬美元、3.2億美元,增長4.5%和6.7%。
園區經濟
2015年,沛縣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縣經濟開發區轉型發展步伐加快,建成3個特色產業園區和2個創業平台,入駐企業327家,列蘇北36家省級開發區第5位,獲批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園區。

社會

文化事業

2015年,沛縣建成文化中心、體育館和武術館,累計送戲842場、電影32100場、圖書下鄉10萬冊,基本形成“十里文化圈”和“十分鐘體育健身圈”。大風樂器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科技事業

2015年,沛縣獲評全省首批創業型城市。設立“全民創業服務視窗”,創立省級大學生創業園,為返鄉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孵化平台。2015年新發展私營企業1602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4762戶,分別增長92.8%、81.5%。沛縣建立“校企聯盟”107家,與天津大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等9家單位建立校地戰略合作關係,與高校合作共建4家技術轉移中心。五年新建省級企業研發機構29家、總數達34家,規模以上企業市級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建成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累計申請專利8385件、新增專利授權5568件、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22件。出台《縣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實施辦法》,成功舉辦首屆海內外專家沛縣行和沛籍高層次人才家鄉行活動,入選省“333工程”培養對象6人、省市“雙創人才”25人,人才資源總量達到總人口的11%以上。

教育事業

沛縣二中沛縣第二中學

2014年,沛縣中考總均分躍居徐州五縣兩區第一位,聯考文化二本上線人數比上年增加90人,升學率提高近3個百分點。新建新城區實驗學校、馬元國小,擴建樹人國小等學校。

沛縣有高級中學9所,四星級普通高中一所:沛縣第一中學,三星級普通高中5所:沛縣第二中學,沛縣湖西中學,沛縣張寨中學,沛縣歌風中學,沛縣新華中學。初級中學有35所,比較著名的有沛縣初級中學,沛縣第三中學,沛縣第五中學等。

醫療衛生

沛縣人民醫院沛縣人民醫院

2014年,沛縣新建蘇北第一家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新城區人民醫院一期門急診醫技樓項目及兒童診療中心成立運行,棲山、敬安、魏廟和鹿樓衛生院成功創建省級示範衛生院。

2015年,沛縣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建成,新城人民醫院一期投入運營,順利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縣驗收。

社會保障

2014年,沛縣總投資18億元的10大類68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全面完成。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順利通過驗收,縣大學生創業園通過市級認定、入駐創業企業52家,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公司7家。與市工商局簽署服務沛縣全民創業緊密合作備忘錄,積極推行先照後證。全縣新發展私營企業1231戶、增長59%,新登記個體工商戶4888戶、增長60%。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48.54億元、增長12.4%。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4億元,2.6萬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11個經濟薄弱村達到新“八有”目標。新增城鎮就業821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6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5%。

2014年,沛縣敬老院整體水平步入蘇北前列,新增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發放城鄉低保金7676.7萬元、醫療救助金2989.7萬元。夕陽紅、博恩等老年公寓紮實推進,28個社區養老機構建成投入使用。為58360名老年人辦理意外傷害保險,為29691名高齡老人發放尊老金1280餘萬元。建成公租房240套、經適房400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151戶。為13戶低收入家庭發放經適房按揭貸款148萬元。

2015年,沛縣五年累計實施總投資182.7億元的民生實事工程345項。新增城鎮就業5.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5.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孤兒生活保障標準有序提高,累計發放低保金4.09億元、五保供養金7953萬元、醫療救助金1.22億元、各類優撫款2.5億元。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8%和99%,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和發放率均達100%。創新扶貧小額貸款發放辦法,探索推廣扶貧開發“朱喬模式”,30個經濟薄弱村達到新“八有”目標,8.3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五年累計投資4.76億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向社會供應經濟適用住房1404套、廉租住房780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10萬元,發放住房公積金8.6億元,有效解決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累計投入村級公益事業資金2.15億元,修建村內水泥道路892公里。

城鄉建設

沛縣城建沛縣城建

2014年,沛縣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47億元,徐沛快速通道等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環湖西路、西北繞城公路建成通車,標誌著沛縣環形發展架構基本形成。圍繞“1+5+100”城鄉布局,修編完成《沛縣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編制完成沛北一體化初步規劃方案,修編完成5個重點中心鎮、8個管理示範鎮和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完成區域供水、城區停車場等專項規劃。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全力推進“1+3個100萬”工程,完成徵收172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144.2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130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52.5%。對7家農貿市場、13條城區道路沿線和69個無物業小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成立公共運輸發展有限公司,新增50輛新能源公車,行政村班車通達率穩定在100%。

沛縣城建沛縣城建

2014年,沛縣張莊鎮被命名為徐州市第三批創建達標中心鎮,敬安鎮被表彰為中心鎮提檔升級工作先進鎮;棲山鎮、五段鎮被命名為徐州市第一批管理示範鎮。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79公里,農路危橋改造26座。投資1700萬元完成3個美麗鄉村試點村建設。創建省級先進村2個、市級新農村示範村8個。敬安鎮擴權強鎮試點工作全面啟動。

2015年,沛縣五年累計實施504項城鄉建設重點工程,地表水廠、新城實驗學校等項目建成使用,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北段疏浚、紅光路貫通等重點工程加速推進。累計完成交通投資65億元,路網結構持續最佳化,徐濟高速、豐沛鐵路建成通車。高標準修建東環路、西環路、龍湖大道等35條城市道路,全長38.9公里的外環路全線貫通,六縱七橫城市路網框架全面拉開。提檔升級農村公路255公里,改造危橋120座。加快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成立沛縣公共運輸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線路達23條,鎮村公交通達率達50%,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穩定在100%。老城區改造步伐加快,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68個,完成房屋徵收面積499.6萬平方米。“城更靚”工程紮實開展,實施漢城中路、正陽路外立面改造及道路暢通等工程,城市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創建市級幸福家園小區4個。智慧城市建設紮實推進。

交通

沛縣交通沛縣交通
沛縣境內交通通訊便利,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徐沛鐵路縱橫南北,與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鐵路接軌。公路四通八達,境內通車裡程1300公里,自然形成連線魯南、皖北、豫東和蘇北的交通樞紐。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僅有90公里,可直達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廣州、廈門、深圳等國內大中城市 。

鐵路

徐沛鐵路縱貫南北,可方便企業接入鐵路專用線(特別適合原料和產品大進大出的企業。目前,開發區內的大屯鋁業有限公司建有2600米的鐵路專用線,徐州芭田生態有限公司建有350米的鐵路專用線)。距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徐州鐵路編組站60公里,與歐亞大陸橋、京九、京滬、京廣鐵路接軌;京滬高速鐵路已建成通車,從徐州2個多小時即可到達上海或北京,每6分鐘一班。

水運

沛縣瀕臨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通京津,南達滬杭。可通2000噸位駁船,可方便企業建設貨運碼頭。周邊重要港口有連雲港、青島港、日照港、上海港,海上運輸十分便利。距離最近的連雲港辟有國際貨櫃航線20餘條,包括日韓、美加、歐盟等主要幹線,每月航班140餘個。

截止2014年7月,沛縣有等級航道180公里,其中二級航道39.2公里、五級航道73.1公里、六級航道47.7公里、七級航道20公里。有港口岸線11170米,千噸級泊位10個、300噸級泊位176個,煤炭港口碼頭33家,運輸駁船近1000艘。

公路

徐濟高速公路穿越全境,10分鐘可進入全國高速公路網,與京福高速、京滬高速、連霍高速形成高速路網,使沛縣的公路交通更加順暢、便捷。

2003——2013年,沛縣境內農村公路已建成1489.09公里,其中二級公路131.58公里、三級公路163.24公里、四級公路1194.27公里。

航空

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90公里,1小時可達。目前已開通至北京上海、溫州、廣州廈門、深圳等30多個大中城市的航班,並開通徐州直達台北泰國曼谷航班。

公交

2015年,沛縣成立了沛縣公共運輸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線路達23條,鎮村公交通達率達50%,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穩定在100%。

旅遊

沛縣漢城沛縣漢城

沛縣名勝古蹟眾多。泗水亭、歌風台、大風歌碑、琉璃井、漢高祖原廟、呂布轅門射戟台、呂公墓、樊井、微山湖漁村、微山湖千島濕地、濱河漢文化景區等馳名中外,享譽古今的“五里三諸侯”(周勃、王陵、灌嬰)的故里,距沛城約十公里。境內歷史遺存遍布,閻爾梅(號古古)墓(清史稿徐州二遺民之一)、張貞觀墓、曉明樓、三碑亭、胡陵城遺址、棲山漢墓、城隍廟碑等急待開發利用。縣博物館藏有兩千多件文物,其中有五六千年以前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有春秋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陶器;還有被稱為“江蘇三寶”之一的漢代畫像石刻及西漢遺留下來的大風歌碑。

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沛縣文化遺產豐富,較高價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風歌碑、漢化石像、漢代陶器等均為國家稀有文物。沛縣民風淳厚剛毅,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嗩吶之鄉。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沛縣文物古蹟眾多。縣博物館珍藏文物兩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戰國時代的陶器,有漢畫像石。沛縣被列入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漢代大風歌碑、漢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漢代呂母冢、棲山漢墓群、漢代泗水亭、漢代呂布射戟台、明代張貞觀墓、明遺民閻古古墓、民國曉明樓中西合璧建築群等。

千島濕地

千島濕地千島濕地

微山湖千島濕地位於沛縣城區東部,北起大屯鎮,南至胡寨鎮,西臨千萬噸大港。景區規劃總面積約18.3平方公里。分為北、中、南三區。根據三區各自條件和基礎,規劃在總體體現微山湖濕地環境特點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分別將北、中、南區定位為“千島濕地”、“休閒濕地”和“農耕濕地”。

千島濕地旅遊區的建設將利用原有的水系、沼澤、水田,以植物造景為主,突出自然野趣,體現生態性、景觀性和遊憩性,努力建成為集休閒觀光、濕地體驗、生態保護、教育基地、旅遊度假、會議接待於一體的自然生態保護區。

沛公園

沛公園沛公園

沛公園位於江蘇省沛縣新城區的中部,是連線主城區與副城區的生態景觀濕地,由北京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規劃占地6平方公里。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1.5公里。沛公園是以入湖通道挖工莊河為軸心進行規劃建設的,挖工莊河原為一條貫穿新城區中心,東接微山湖,集排澇、灌溉於一體的河流,河流兩岸為農田和村落,地勢低洼,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兩岸,自然景色較美。沛公園有六大景區組成。

漢之源景區

漢之源景區也叫世界劉氏總會會館。漢之源景區占地135畝,總投資5000萬元,修建3個休閒廣場,3座景觀橋,1個親水平台,5座亭榭;綠地面積達105畝,種植各類喬、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配套完善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公園主要由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樊井留痕、泗水飄香、鴻門軒、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點組成。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沛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樊噲跟隨劉邦起事前煮狗賣狗肉非常出名,他殺了狗沖洗狗肉就是在這口井邊。 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為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陳列館、世界劉氏源流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漢畫像石精品展示長廊等組成。大家細細觀賞劉氏會館,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這兒可欣賞到眾多書法名家題寫的一幅幅《大風歌》作品。眾多的《大風歌》書法精品,懸掛的第一幅是毛澤東的墨跡。

漢城

沛縣漢城沛縣漢城

位於沛城中心地段,占地近千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漢文化廣場、濱水觀光帶、沛公大酒店、漢源賓館、春雨樓等組成,多是仿漢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壯觀,集餐飲遊樂、購物覽勝、訪古探幽於一身。是一座集游、購、娛、吃、住、行等配套一體的“城中之城”。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上的風景名勝區。

漢街

為十字形仿漢街,總長近1000米,石板鋪路,兩邊全部為青磚黑瓦的仿漢建築。古玩店、書畫店相對集中於此,漫步漢街,可以觀光旅遊,可以休閒購物,可以品嘗特色小吃,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仿漢商業街。

漢城公園

占地508畝,陸面300畝,水面208畝,投資近5000萬元。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楊柳飄拂、松柏勁拔。少兒區的各類設施可供孩子們遊玩嬉戲,青年區的舞廳和九迥廊可供舞蹈歌唱,老年區可供老人琴棋書畫,水面可以觀魚、游泳、划船。兩座虹橋把各區連綴起來,給人以迥環曲折、美不勝收之感。在蒼松翠柏之中的小山丘後有老子的隱居著書處。公園核心部分為漢魂宮區,有漢闕、望樓、漢魂宮、沛宮、配殿、仙人承露台。與漢城公園隔路相望的是漢街、歌風台、漢高祖原廟。這之間還預留著大片空地,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綠草花木,可容上萬人聚集,被人們稱作漢文化廣場。

漢宮區

漢宮區為漢城公園七大景點之一,由漢魂宮、沛宮殿、東西配殿、東西望樓、仙人承露台、漢闕、碑廊等一系列漢代建築組成,是典型的漢代皇家園林建築。沛縣漢魂宮取意於《史記》記載。劉邦日“吾雖都關中、萬歲後魂魄猶樂思沛”。今人為弘揚大漢精神、於是1996年建造。漢魂宮上下四層、內有劉邦與群臣“金殿議事蠟像”、展覽廳、演藝廳等。上右圖為漢魂宮夜景。

泗水亭公園

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為漢高祖劉邦“試為吏”時的遺蹟。乾隆版《沛縣誌》謂“漢高祖為泗水亭長,即此亭也”。實際上是沛人為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建亭作紀念的。《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為文。”可見亭為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璵《宿沛縣泗亭驛》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蹟琉璃井。琉璃井民眾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遊,為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歷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乾。”以小巧玲瓏、古香古色、江南風韻為特色、與漢城公園遙相呼應。公園內有“射戟台”、“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蹟,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沓而至。

漢高祖原廟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風,當時為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宮,後稱沛宮。劉邦去世後,他兒子劉盈繼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詔,將沛宮改建為“漢高祖原廟”。前殿有高祖廟,後有寢宮,春秋享祭。歷經兩千多年,屢圮屢修,直至清末鹹豐年間被黃河水患沖沒,1996年重修。現廟門額為當代大書法家趙朴初題寫,大殿“樂沛殿”為徐州書協主席王冰石題寫。大殿塑高祖劉邦鎦金巨像,兩側有兩漢24帝畫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漢高祖原廟銘”碑。

呂母冢

呂母冢即呂后父母的合葬墓。原墓封土極高,周圍植蒼松古柏,墓前有眾多石碑、石龕、石翁仲,今已不存,“古沛八景”中“蔓草寒霜呂墓秋”的景象已不見了。樊井和呂母冢兩處古蹟縣政府正準備重新修復。

呂布射戟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兼併。淮南王袁術於建安元年(196年),他想先攻擊劉備以奪沛縣,再圖虎踞徐州的呂布,派大將紀靈率精兵三萬直取沛縣。劉備名為豫州刺史,實只沛縣一地,兵將不足萬,自料不敵,便向呂布求救,呂布紮營西南。次日一早,呂布在營中設宴,召紀靈、劉備共飲,並勸雙方罷兵。紀靈不敢應允,呂布怒令左右,植戟於轅門百步之外,說:“吾若一箭射中戟枝,當各散兵;不中可留決鬥。有不從我言者,並力拒之!”語畢取箭登台,一發即中戟枝。紀靈懼怕呂、劉合力攻己,遂罷兵而去。這就避免了沛縣境內的一場戰禍,為此,沛人將此台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了下來。

樊巷、樊井

樊巷即劉邦著名將領樊噲故里,後封舞陽侯,官拜左丞相。漢初到明代,樊巷是一條小吃商業街,熱鬧非常。樊井據說即樊噲時屠狗煮狗用水之井。故址在今北外環路南,月牙河東頭,原巷已不存,井仍在。

歌風台

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
歌風台原是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征服淮南王英布回鄉宴父老歌大風的遺址。

沛人為紀念這次盛典,“因台作寶”,後漢明帝來沛祭高祖原廟時,在台前立碑,命隨行大文字學家,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鐫刻碑上,雖經近兩千年歲月,黃水地震,碑上字跡剝蝕,但斷碑仍在,台也屢毀屢建。現歌風台為1996年重修。台高近10米,台內設有《漢高祖勝跡展》,台上有劉邦漢白玉雕像,北部歌風殿內立有漢代歌風碑,元代摹刻碑和1984年摹刻碑及“漢湯沐邑”的大屏風。東西兩廊為碑廊,台南部建了兩層閣樓,成為漢城區至高點,登上頂層,漢城區種種景觀盡收眼底,為全國最高大的台式建築之一,

整個歌風台,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前195年,沛人在劉邦唱大風歌處築一高台,名為“歌風台”,歌風檯曆經滄桑,屢建屢圯。圖中歌風台為1996年重建,面積12600平方米,台高10米,前樓後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台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及兩面二廂古今著名石刻作品,台內常年舉辦《劉邦聖績展》、《漢代文物展》等。

沛縣城雕

沛縣城雕夜景沛縣城雕夜景
沛縣城雕建於1996年,高22米,位於城南鄭沛路入城處。四根巨柱擎起晶體圓球,金色巨龍環繞球上,象徵著“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沛縣正以騰飛的姿態奔向二十一世紀。

小漁村

微山湖小漁村位於沛城鎮、清朝仿古建築集休閒、旅遊、度假於一體,小漁村經過沛城鎮的精心改造,以成為河水清澈、桃紅柳綠、粉牆黛瓦、建築古樸、風格清雅的沛城旅遊新景點。

特產

沛公家酒

沛公家酒沛公家酒

江蘇沛公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坐落於沛縣,是全國500家最大飲料製造企業之一,江蘇省主要麯酒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10000噸。沛公酒1989年獲中國輕工部食品協會“中國名牌”稱號。1990年獲輕工部優質食品獎;1992年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建國43周年全國首屆優質酒消費者信任獎;1995年榮獲江蘇省食品博覽會金獎和消費者協會推薦產品。沛公商標連續三屆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沛公牌”麯酒連續二屆被認定為江蘇省名牌產品。

郭家燒雞

唐朝祁國公郭子儀戎馬一生,德高望重,其子孫多為駙馬。郭曖為六子忠孝正直,曾上演過打金枝,成為一代佳話。後人曾為宮廷御廚,憑郭家秘方煮製的燒雞味美絕倫,世代單傳流傳至今!歷盡歲月滄桑時代變遷,口味依舊未改變。後掌門人郭德修於1886年輾轉來到古老的沛縣安家立業,故取名為古沛郭家燒雞店。

黿汁狗肉

沛縣狗肉色澤鮮亮,醇香撲鼻,味美不腥,香味持久,肉質韌而不挺,爛而不膩。相傳劉邦做泗水亭長後,經常在樊噲的店裡吃狗肉,而且從不付賬,樊噲很氣憤。於是把店搬到河的對面,但卻無人問津。劉邦無法渡河,鬱悶之際,有一老黿路徑此地,劉邦就乘老黿而過,繼續在樊噲的店裡免費吃。樊噲更氣一怒之下便追殺老黿,老黿倉惶逃跑,卻被樊噲砍下一塊鱉肉,劉邦得知樊噲傷了老黿,氣得將樊噲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後不準用刀。樊噲無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樊噲用鱉肉 與狗肉同煮,便有了“黿汁狗肉”。故“樊噲狗肉滿城香,劉邦不吃不開張”和“沛縣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

流傳至今。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經故里沛縣,宴請鄉親,以狗肉作飲,酒酣,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寨白酥梨

李寨白酥梨李寨白酥梨

李寨白酥梨色香味全,表黃裏白,光亮美觀,具皮薄、汁多、核小、肉細等特點。梨汁含糖量14-16度,且含多種維生素,藥用價值極高。具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特殊功效,常食對人體大有裨益。李寨鄉栽種白酥梨面積達3萬畝,年產優質白酥梨1億公斤,連年獲部優、省優、市優產品稱號。

崔寨冬桃

清末徐州走出的知名將領吳鳳柱從湖北襄樊帶到家鄉崔寨冬桃,冬桃樹自然生長結果,不用嫁接。春天它開花比普通桃樹早七、八天,桃兒長到櫻桃般大小時即停止生長,秋後再長個兒。直到冬天的“大雪”季節才成熟,生長期達250多天。成熟的桃子,表面有一層白色絨毛綠瑩瑩的,綠里透出紫紅,色澤鮮艷。核小,核與靠近的果肉呈赤紅色,使人聯想起它經歷了風雪嚴寒,獻給人們的是丹心一片。冬桃性寒味甘醇,能治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大屯李家燒雞

大屯李家燒雞大屯李家燒雞
大屯李家燒雞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李玉芝先生首創。李氏第一家,是在大屯的唯一正宗產品。經過幾十年的生產經營採用活雞宰殺,獨特傳統工藝,配料丁香、草果、毛桃、沙仁、肉蔻等十幾種名貴藥材,由精油烹炸老湯清燉而成,集色鮮美味、脫骨透香、肥而不膩為一體。

沛縣冷麵

沛縣冷麵沛縣冷麵
沛縣冷麵俗名面線,它起源於朝鮮族,因需冷食而得名冷麵。它是用精製小麥粉高溫壓制而成。後來傳到沛縣,因冷食不適宜南方人食用,後來改變成冷麵熱食,沛縣冷麵深受人們喜愛,流傳至今,成為具有沛縣特色的地方小吃。

喜慶習俗

生育

舊俗,縣內婦女生育第1胎3日後,向產婦娘家報喜,生男送書筆,生女送花朵,並送紅雞蛋若干(男雙女單),同時向親友報喜,分送紅雞蛋。待生男9日、生女12日,產婦娘家、親友以雞蛋、紅糖、大米、麵粉、花布、童衣、童帽、童褥、玩具之類相送,名為“送粥米”,產婦家設宴招待。從2胎起,娘家、近親、近族僅送雞蛋、紅糖看望。建國後,沛人對生兒育女的報喜、送粥米仍沿舊俗。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送粥米的標準也相應提高,親友除送雞蛋、紅糖、米麵、衣帽外,還增加童車、童床、高檔童裝、玩具等。

祝壽

沛人祝壽之風一向不普通。建國前,僅少數富裕戶為老年人祝壽。祝壽之日,家人大都吃麵條、雞蛋,親友送禮祝賀。為毫,塞老人祝壽,家屬要宴請親友,收壽禮,放鞭炮,供壽桃,掛壽帳,吃壽麵,喝壽酒,晚輩要跪拜祝壽。

建國後,沛人很少借祝壽收禮。祝壽之日,親朋多送字畫、壽匾或食品,共食壽麵、壽糕,飲壽酒慶壽。80年代,沛人為兒女慶生日之風日盛。

名人

古代

劉邦劉邦

劉邦

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為小名),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或漢高帝。出身平民階級。成為皇帝之前又稱沛公、漢中王 。

蕭何

蕭何本是秦末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樊噲

樊噲(前242—前189年),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豯、韓信等,為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一心腹,楚漢時期僅次於項羽的第二猛將,是一位大漢名將。封舞陽侯,謚武侯。另有,四川宣漢縣樊噲鎮。

周勃

周勃(?~公元前169),中國秦末漢初名將。沛縣(今屬江蘇)人。少時家貧。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跟隨劉邦起兵,三年後,被賜威武侯,繼升將軍。

周亞夫

周亞夫(?—前143),沛縣(今屬江蘇)人。周勃之子。西漢文景時期的名將。

王陵

王陵(?—前181),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敷千人據南陽(今河南南陽)。後歸劉邦。從定天下。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因反對呂后封請呂為王,罷相,改任太傅,病死。一說以賓客從劉邦起兵,並隨劉邦入武關,又隨入漢中。楚漢戰爭中,守豐,後封雍侯。漢朝建立,改封安國侯。

周昌

周昌(?-前192)西漢大臣,劉邦同鄉,沛縣(今屬江蘇)人。秦時為泗水卒史。秦末農民戰爭中,隨劉邦入關破秦,任中尉。後為御史大夫,封汾陰侯。耿直敢言。劉邦欲廢太子,他直言諫止。後為趙王劉如意相,如意為呂后所殺,他託病不朝。

劉向劉向

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曹參

曹參(音cān,?—前190年),字敬伯,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秦二世元年(前209),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僅次於蕭何。史載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後,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任命曹參為齊國相國;高祖六年(前201年),賜爵平陽侯,食邑平陽一萬六百三十戶。孝惠帝元年(前194),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任齊相九年,並從劉邦擊破陳稀、英布。在齊時採用蓋公的黃老之術,百姓安定,稱為堅相。惠帝二年(前193年),漢丞相蕭何死後,曹參繼任漢丞相,並遵照蕭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國家(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蕭規曹隨”傳為歷史佳話。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參死,謚為懿侯。

張貞觀

張貞觀,明詩文家。字惟誠,號惺宇,沛縣人。萬曆元年(1573)舉人,十一年進士。歷任益都知縣、兵部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禮部都給事中。因直言忤旨除名。青衣步出都門。天啟中追贈太常寺卿。《明史》有其傳。著有《掖垣諫草》、《野心堂集》等。

近現代

胡玫

胡玫,女,祖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1958年生於北京。與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高希希等同為著名的第五代導演,現任第11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集團國家一級導演。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優秀女性導演之一,她追求個性化的視聽語言、獨特的視角、悠緩的敘事風格,使她遊刃於藝術與現實之間。

胡德風

胡德風(1926—2007),著名指揮家。江蘇沛縣人,自幼酷愛藝術。1939年參加革命,曾任八路軍115師戰士劇社演員,解放軍華東軍區文工團創作員、演出隊隊長。後任隨軍文藝記者和文工團長等職,排演過《白毛女》、《王秀鸞》等歌劇。期間參加了莒縣戰鬥、泗州戰鬥和魯南戰役,立一等功。1949年後任解放軍福建省文工團副團長。1951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並派赴朝鮮和蘇聯學習指揮。後歷任總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團音樂隊隊長、指揮、副團長,團長、總政治部歌舞團藝術指導、顧問。是中國音協第四、五屆理事。

張涵信

沛縣張涵信

張涵信(1936-),動力學家。江蘇沛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1963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研究員,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副理事長。用攝動法成功地解決了當時國際上難以解決的鈍頭體高超聲速繞流及其熵層問題,發展了鈍頭細長體繞流的熵層理論,提出了高超聲速流動中第二激波形成的條件。首次提出了判定三維流動分離的數學條件,並證明實際流動的分離線是極限流線,且周圍的極限流線向它會聚,僅在邊界層方程描述流動的情況下,分離線才可能是極限流線的包絡;發現了三階色散項和差分解在激波處出現波動的聯繫;提出了建立高解析度差分格式的物理構思,並建立了無波動無自由參數的耗散(NND)差分算法。建立了雲粒子侵蝕和真實氣體實驗模擬的相似準則。為航天飛行器研製了大量數值計算軟體。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張建雲

張建雲1957年8月出生於江蘇沛縣,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7月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陸地水文專業。1987年5月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留學愛爾蘭,獲得愛爾蘭國立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博士學位。張建雲主要從事水文模型和水情預報方面研究,共四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次一等獎、三次二等獎)。曾任水利部水文局總工程師,2006年8月起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我省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學家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韓曉鵬

韓曉鵬,男,籍貫江蘇沛縣。韓曉鵬2006年2月23日晚在都靈冬奧會上一鳴驚人,在決賽中以250.77分力挫群雄,以完美的兩個動作獲得了都靈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也是中國第一枚自由式滑雪項目的金牌。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中國運動員在都靈冬奧會上再次創造了奇蹟。劉鵬說:“今天晚上可以說是創造了兩個奇蹟,第一個奇蹟是實現了中國在冬奧會歷史上男子項目金牌零的突破,第二個是實現了中國在冬奧會歷史上雪上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崔文華

崔文華,男,籍貫江蘇沛縣,身高1.89米。崔文華10開始學習舉重,1993年進國家隊,成名於1993年七運會,此後在兩屆亞運會和八運會上,他均力挫群雄,並在近三屆世錦賽上五奪冠軍,填補了中國舉重在超大級別上與世界冠軍無緣的歷史。1998年在芬蘭舉行的世錦賽上,崔文華為中國舉重男隊奪得了唯一一枚金牌。

朱焰

朱焰,1917年生,江蘇省沛縣人。1936年參加紅軍,畢業於延安抗大第二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鏇即隨丁玲到西北戰地服務團工作。1940年入八路軍總部下屬的前方魯藝學習,畢業後留校工作。1942年轉地方,先後任太行中學教師、太行文聯美術部副主任等職。五十年代後先後任山西民眾藝術館副館長、山西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國書協山西分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山西分校副校長等職。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山西分會藝術顧問、山西省文聯名譽委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邀教授等。

張立辰

張立辰(1939—),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江蘇沛縣人,號漁人,齋號漁人草廬、紫苑。1965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從學於潘天壽、吳弗之、陸維釗等名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李可染基金會學術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電視台書畫院顧問,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馮亦吾

馮亦吾(1903—2000年),原名守道,字一吾,後改亦吾,號逸翁,1903年出生於江蘇省沛縣。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他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桃李滿京華。曾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授兼書學研究所所長、《現代書畫家報》藝術顧問、卿雲詩書畫聯誼社社長等職。

程大利

程大利,1945年生。自學繪畫,任師範學校美術教師、文化館創作幹部、出版社美術編輯。1983年後歷任江蘇省美術出版社副總編、社長兼總編輯,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畫刊》主編、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國美展評審。自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參加歷屆全國美展,部分作品獲獎。

張欽

張欽,畫家,1980年生,江蘇沛縣人,畢業於西安工程大學美術系。中國傳統立粉畫新派“粉金畫”創始人。2009年“日本白馬國際藝術會日中友好交流展覽會”榮獲一等獎。2010年4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系列藝術畫展”收錄代表作《出世者,入世者》。

於安記

1975年9月生於江蘇省沛縣,199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200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師從鄔烈炎教授,研究方向:裝飾藝術,設計學研究生,文學碩士。2011年考入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謝建明教授,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2010年度江蘇省度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南京林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兼職教師。美術與書法作品參加各類展覽並獲獎,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的研究,主要論文與作品發表於《美術觀察》、《名作欣賞》、《美術大觀》、《中國藝術報》、《藝術探索》、《新視覺藝術》等多種刊物 。

陳寶德

陳寶德,1940年生,江蘇沛縣人。1961年畢業於沛縣師範學校。沛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協會名譽副主席,《當代硬筆書法家》雜誌副主編,北京卿雲詩書畫聯誼社名譽理事。其作品經常參加市級以上書展。1988年江蘇省美術社出版春聯一副,同年作品分別在山東省曹州書畫院和西安美術家畫廊展出。1989年參加北京卿雲詩書畫聯誼社舉辦的國慶40周年書畫大展。主編有《中國硬筆書法百日速成指南》。作品、辭條輯入《中國硬筆書法鑑賞大辭典》 。

榮譽

中國百強縣 首批全國文明縣城 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蘇北首個國家生態縣 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4位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分類導航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國土和政治、行政權力的劃分。是國家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聯繫、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將全國地域劃分為若干層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設定相應的地方國家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行政區劃的層級與一個國家的中央地方關係模式、國土面積的大小、政府與公眾的關係狀況等因素有關。
一級行政區各國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中國百強名鎮海域

徐州市縣級行政區劃

行政單位地名
市轄區雲龍區鼓樓區[徐州市]賈汪區泉山區銅山區
縣級市邳州市新沂市
睢寧縣沛縣豐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