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

嵐縣

嵐縣屬山西省呂梁市轄縣。位於省境中部西側,為呂梁山北端重要的區域城市,位於呂梁北,忻州南,鄰太原。嵐縣,海拔較高,地勢平坦,號稱“天上雲間”。全縣最高海拔2275米,最低海拔1154米。嵐縣位於山西省呂梁地區東北部,東鄰靜樂,南連婁煩、方山,西靠興縣,北倚岢嵐。面積1514平方公里,轄4鎮8鄉,人口17.3萬。夏日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境,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山西省生態建設紅旗縣、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項目縣。嵐縣總面積1508.9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其中溝壩、旱坪地20萬畝,為呂梁山上最大的一塊平地。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大理石、花崗岩等25種,尤以煤、鐵為最。煤炭儲量約41億噸(煤田面積175平方公里),鐵礦總儲量20億噸,其中袁家村鐵礦儲量為13.6億噸,為全國第二大露天礦體。

基本信息

地理

(圖)白龍山風景白龍山風景

嵐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的呂梁山區,呂梁地區的北端,介於北緯38°05′00″~38°36′11″,東經111°21′43″~111°50′02″之間。全縣平均海拔1416.6米,最高點為於家嶮,海拔2275米,最低點是曲立村的嵐河岸邊,海拔1130.5米。相對高差為1144.5米。地勢平坦,全縣總面積1510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其中溝壩、旱坪地20萬畝,為呂梁山上最大的一塊平地。

縣境東與靜樂縣交界,西與興縣為鄰,南與方山、婁煩接壤,北與岢嵐毗連。東至上井鄉黃家墕村東1.5公里處,西至敦厚鄉李家灣村西4公里處山頂,南至梁家莊鄉南岔村西南2公里處山頂,北至河口鄉山陽會村北1公里處山頂,南北長66.5公里,東西寬42公里。版圖輪廓似一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六邊形。與靜樂交界55公里,與興縣交界62.5公里,與方山交界21.5公里,與婁煩交界33公里,與岢嵐交界52.3公里。

氣候

(圖)嵐縣嵐縣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冷涼,環境優美。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6.8℃,年有效積溫2948℃。年均氣溫6.8度,一月均溫--8度,七月均溫22度。年均降雨量510毫米,霜凍期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無霜期130天。

夏日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境。空氣品質標準達二級以上的天氣全年在200天以上。

資源

(圖)嵐縣水庫嵐縣水庫

礦產資源
嵐縣礦產資源有四個特點:一是特大型鐵礦貧礦石多富礦石少,選礦難度大;二是煤炭儲量集中,煤質較好;三是大、中型冶金輔助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易於開採;四是建材礦產種類豐富。
①金屬礦產。
嵐縣境內發現的金屬礦產有和其它稀有金屬。鐵礦。主要礦藏類型為沉積變質式的鞍山式鐵礦和靜樂式鐵礦,其次為熱液型鐵礦。沉積變質式的鞍山式鐵礦主要分布於梁家莊鄉,總儲量20億噸,其中袁家村鐵礦儲量為13.6億噸。靜樂式鐵礦主要分布在順會鄉榆灣村一帶,屬低硫、低磷性赤鐵礦。銅礦,已發現的銅礦和銅礦化點9處,儲量未探明。錳礦。主要分布於順會鄉榆灣村附近,與鐵礦共生,礦石主要有軟錳礦和硬錳礦,地質儲量17000萬噸。
②非金屬礦產
煤礦。煤炭資源屬於寧武煤田的東南部,分布在全縣四個鄉鎮中,煤田面積總計175平方公里,儲量約41億噸。煤炭有肥煤氣煤主焦煤,肥氣煤占多數,煤質為中灰、低硫、高發熱量,含煤地層連續分布。石灰岩。經勘察有大型熔劑石灰岩礦床3個,地質儲量56736萬噸。白雲岩。大型和中型熔劑白雲岩礦床各一個,地質儲量10819萬噸。矽石。大型矽石礦床一個,地質儲量977萬噸。二氧化矽最高含量99%,最低90%。大理石。儲量約1500萬立方米,以雲母和片狀花崗岩為主。
③水資源
全縣水資源總量為8578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06萬立方米,地下水為5092萬立方米,重複量920萬立方米,全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90立方米。

歷史

嵐縣嵐縣

考古表明, 距今五六千年前,縣境內即有人類生息繁衍,商為燕京戎所居,周為婁煩胡地,春秋末年晉國在古城村建汾陽邑。漢屬太原郡汾陽縣地,三國時為新興郡地,北魏末年,高歡滅爾朱氏,秀容部帥爾朱郁德於封地汾陽邑環300里建秀容國,置嵐州。
大業八年置嵐城縣屬樓煩郡治,唐武德四年改名宜芳縣,仍為嵐州治,元至元二年州、縣併入管州,五年復置嵐州,明洪武初改為嵐縣。

清代直屬太原府,民國時期屬山西省冀寧道,抗戰時期為晉綏邊區根據地。建國後,嵐縣先後屬於興縣專區、忻縣地區、晉北地區管轄。

1971年10月,嵐縣劃歸呂梁地區。

1937年,賀龍率120師進駐縣境,同年,中共晉西北區黨委也由岢嵐移駐縣境,嵐縣成為晉西北革命的中心。1938年,中共嵐縣縣委成立,1940年,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經濟

農業

嵐縣嵐縣農業
嵐縣農業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馬鈴薯、玉米、高粱、穀子、莜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葵花、中藥材等,基本為純天然綠色食品。正常年糧食產量在6000萬公斤左右,油料產量在500萬公斤以上。嵐縣產的馬鈴薯、小米、精製莜麵、胡麻油等產品在周邊地區享有盛譽。近年來,通過小流域治理,治汾和退耕還林還草,嵐縣植被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全國水土保持示範縣、山西省生態建設紅旗縣、山西省仁用杏建設基地縣、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項目縣。到目前,全縣有林面積56萬畝,其中天然林7.9萬畝,林草覆蓋率達36%,以牛羊為主的畜牧業已有一定基礎,全縣大畜存欄3.2萬頭,羊存欄15.68萬隻,戶均1頭大畜,人均1隻羊。

工業

嵐縣嵐縣工業

採礦企業共有採礦企業5戶,其中,鐵礦企業4戶,錳礦1戶。冶煉企業現有100立方米以上生鐵冶煉高爐7座,年產生鐵95萬噸。其中普明新型工業園區恆升焦業公司380立方米高爐和158立方米高爐各1座,三鑫實業公司、泰鑫冶煉公司、盛華冶金公司158立方米高爐各1座,以及梁家莊鄉源遠鋼鐵公司和巨鑫鐵廠128立方米高爐各1座。選礦企業。現有鐵礦選礦企業52戶,年設計生產能力740萬噸,實際生產能力250萬噸,其中已投入生產的41戶。建材企業。現有建材企業2戶,其中在建1戶。化工企業。現有化工企業1戶,即金龍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企業。現有生產礦井六座,基建礦井1座,生產規模達到120萬噸/年。其中:國營侯家岩煤礦、國營侯家岩煤礦附一礦年生產能力達21萬噸/年,其餘5座礦井2006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年。

交通

省道嵐古線忻黑線國道209線貫穿全境,與太原市、忻州市、呂梁市相連,直線距離各為100公里。古嵐(古交—嵐縣)鐵路、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陝西佳縣)前期工作已經展開,嵐古(嵐縣—古交)二級公路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於2008年10月份建成通車。

行政區劃

嵐縣轄4個鎮、8個鄉:東村鎮嵐城鎮普明鎮界河口鎮、土峪鄉、上明鄉王獅鄉梁家莊鄉順會鄉河口鄉社科鄉大蛇頭鄉。縣人民政府駐東村鎮。郵編:033500。代碼:141127。區號:0358。拼音:Lan Xian。

教育衛生

全縣有國小155所(農村國小152所,城區國小3所),教學班564個。普通國中16所(農村國中12所,城區國中4所),教學班223個。普通高中1所,教學班36個;職業高中1所,教學班18個。幼稚園3所,教學班19個,其中農村幼稚園2所。全縣共有中國小在校生305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00人、職業高中在校生930人、國中在校生10309人、國小在校生16181人、幼稚園及國小附屬學前班1839人)。全縣共有中國小教職工1993人,其中國小教職工1057人,國中教職工680人,普通高中教職工185人,職業高中教職工71人,幼兒教師58人。現有縣級醫療機構4個: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12所,其中4所中心衛生院,8所一般衛生院,社區服務所3個。共有醫務人員461人,縣級單位274人、鄉鎮187人。全縣共有病床310支。

風情民俗

嵐縣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有進士8名,舉人55名。至目前,全縣高中畢業生16000人,本科生7000人,碩士研究生1700人,博士研究生120人。世界著名生殖生理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試管嬰兒之父——張民覺就出生於嵐縣。街頭文藝有龍燈、旱船、高蹺、獅子舞、轉九曲等。其中舞龍燈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文化科研項目,編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山西卷》。戲劇有:道情、秧歌、晉劇、二人台。民間音樂主要為八音嵐縣八音在晉西北地區較為著名,傳統曲目百餘首,在周邊縣市喜慶節日、傳統廟會中常有嵐縣八音助興演出。近兩年,嵐縣八音藝術團走出省外參加演出,在蘇州虎丘國際文化節上曾獲得銀獎。民間工藝主要有紙紮、麵塑。嵐縣紙紮製作精美、堪稱一絕。

城建

嵐縣嵐縣
縣城建成區位於龍鳳山下、嵐河北岸、嵐城河西、上明河東,北面靠山,東、南、西四面環水。縣城以嵐河為界,分為北部主城區,南部古城區兩部分,建成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城鎮人口4.5萬人。縣城主城區為“三橫四縱兩中心”的結構形式,“三橫四縱”是指道路網骨架,“三橫”是指新建路、人民路、向陽路三條東西向道路,“四縱”是指西一街、西二街、西三街、橋北街四條南北向道路,“兩中心”是指商業中心及行政辦公中心。在橋北街兩側形成整個縣城的商業中心,在人民路兩側形成行政辦公中心。

同濟大學完成了縣城15年總體發展規劃,制定了城市路網、綠化、供水等詳規。《嵐縣縣城總體規劃》(2004——2020)對嵐縣城區在功能結構和空間形態上進行重新組合,確立了新的縣城空間構架和功能分區,採用新區建設與老城改建相結合,以新區建設為先導帶動舊城改造的“西進、南跨、東延”的建設方針,新規劃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13.1萬人。嵐縣城區用地布局規劃及功能採用緊湊團塊式布局結構,可概括為:一園、兩翼、三軸、四區、多中心。

風景名勝

保存的革命文物有120師師部舊址、晉西北黨政軍高級幹部聯席會議舊址、晉綏軍司令部舊址、賀龍中學舊址,劉少奇董必武故居處等。

白龍山

位於縣城西22公里,海拔2242米,山勢雄偉,自然植被保留較好。山間既有國家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又有“龍門伏
(圖)嵐縣旅遊嵐縣旅遊

虎”、“白龍吐珠”、“迎賓古松”、“日月同輝”、“三仙望川”、“馬蹄石”、“飛來鏡石”、“龍爪松”等奇異的“龍山十景”,自古被譽為“嵐縣八景”之首,是晉西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北魏秀容古城

位於縣城南1公里處。據史料記載,為北魏永興二年(公元410年),秀容部帥爾朱郁德受封,在嵐縣境內置秀容郡,並建秀容城,後為晉州刺史高歡所滅。秀容古城遺址文物頗多,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等,作為軍事設施的古城牆,對於研究古代軍事防禦、築城藝術有重要的歷史價值。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姑陵

位於縣城東北面的鳳候山頂。有墳丘一處,高10米,直徑29米,北魏秀容封國國王爾朱榮之女死後葬於此,墓丘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
位於縣城,1946年,晉綏軍區司令部設在這裡。有正樓、東西房各五間,賀龍司令曾在此居住。

嵐縣飛機場

1945年9月建成。寬30米,長1500米,占地4.5萬平方米。1946年4月8日葉挺王若飛秦邦憲鄧發等同志乘飛機由重慶延安時,在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難,遺體被運回嵐縣機場。1946年4月18日,晉綏邊區各界1萬餘人在嵐縣飛機場舉行“四·八”烈士公祭,靈柩空運回延安。至今,飛機場保存完好,多次用於本縣及周邊縣市的飛播造林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