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區

忻府區

忻府區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北緯38°13ˊ——38°41ˊ,東經112°17ˊ——112°58ˊ,東西55公里,南北43公里,總面積1954平方公里 ,東連定襄,西鄰靜樂,南靠陽曲,北依原平,總人口約544682人(2010年) 。素有“晉北鎖鑰”之稱。忻府區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樞紐,北同蒲和京原鐵路縱貫南北。是108國道重要的支撐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據史記記載,春秋忻府區地域前期為狄戎所居,春秋後期屬晉,三家分晉後屬趙。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王齒乞攻上黨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則在其轄境。兩漢時期遺址為并州太原郡陽曲縣(治所在定襄縣境內)所轄。東漢末,袁紹父子占據冀、燕、青、並四州,而并州以北郡縣因連年戰事頻仍、羌胡大擾,早已人民流徒、十室九空。曹操消滅袁紹後,曾於建安十八年(213年)將并州歸入冀。可見這一帶的荒涼程度。不久著手“遷聚塞下流民”,於建安二十年建置新興郡,在今(忻州豆羅鎮麻會築“建安城)為其治所。與此同時,將原在內蒙包頭市西北、下轄九原等十縣的五原郡撤併為一個九原縣,移治所於現在的忻州城。就當時而言,九原城四周僅只土垣而已,但總比草創的建安城總要強些。不久新興郡治所也遷於此地。建安21年(216年)曹操曾將遷入并州腹地的匈奴分為五部,部酋均以帥稱之。

晉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司馬炎改五部帥位五個都尉,

忻府區忻府區

詔令南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生育嵐縣的劉淵為北部都尉,占據新興郡一帶,九原縣自然在其下轄。晉明帝永興元年(304年)劉淵稱漢,并州之地則幾乎儘其所有了。東晉後期政權更迭,新興九原縣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燕、前秦、西燕、後燕占據(316~394年)。北魏在芝郡村建平寇縣(屬新興郡),在三交鎮建三會縣(屬肆盧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奇村與辛莊設定肆州。北周滅北齊將肆州移置雁門廣武。

隋開皇五年(585年)因避諱太子楊廣諱改稱廣武為代州;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治所九原城)。是忻州這一稱謂產生最早的時間。同時將奇村一帶的秀容縣移置這裡。煬帝大業二年(606年)撤銷忻州,將秀容縣劃歸雁門郡(開皇初曾重置新興郡但很快廢置。大業四年將秀容縣改隸樓煩郡。隋恭帝義寧元年(616年)曾復立新興郡。

唐高祖李淵立國,於武德元年(618)改為忻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又改為定襄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又復為忻州。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迭,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的統治;宋為忻州。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分天下區劃為十五路,忻州屬河東路;金代屬河東北路。元代屬河東北路,在太原府轄下,領本境秀容、定襄二縣。至元二年(1265)秀容省入忻州,四年復置;至元三年七月昇州為九原府,以崞、代、台、堅四州來隸,四年復為忻州,領二縣。明代為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省入,領定襄一縣;明元帝永興二年(410年)同時設定秀容郡和秀容縣。清代為忻州。順治、康熙期間繼續為太原府轄。"雍正二年(1724)升直隸州,領定襄、靜樂二縣。

民國元年(1912)廢州為忻縣。十九年廢道改由省轄;1950年設忻縣專署、轄忻縣等若干縣;1958年12月1日忻定縣合併,治所忻州縣,屬晉北專署;1961年8月1日忻定分治、忻縣屬忻縣地區行署;1983年9月24日撤縣設市、仍屬地區行署;2001年1月撤地設市,原忻州市改為忻府區,隸地級忻州市。

2001年撤併鄉鎮後,設3個辦事處,即長征街、新建路、南城;6個鎮,即三交、奇村、董村、莊磨、豆羅、播明;11個鄉,即高城、秦城、曹張、北義井、東樓、紫岩、西張、蘭村、合索、解原、陽坡。

行政區劃

2000年,忻府區轄3街道、6鎮、11鄉:南城街道、新建路街道、長征街街道、董村鎮、播明鎮、奇村鎮、三交鎮、莊磨鎮、豆羅鎮、紫岩鄉、西張鄉、東樓鄉、北義井鄉、曹張鄉、高城鄉、秦城鄉、解原鄉、上社鄉、合索鄉、溫村鄉、楊胡鄉、寺坪鄉、後河堡鄉、陽坡鄉、上寺鄉、牛尾莊鄉、傅家莊鄉、下佐鄉、野峪鄉、蘭村鄉。

地名 轄區
南城街道 轄: 西街村 、 南街村 、 東街村 、 南關村 、 東王村 、 東石村 、 田村 等。
長征街街道 轄: 樊野村 、盧野村、十里後村、張家莊村、楊家莊村、焦家莊村、富莊村等。
新建路街道 轄: 匡村 、北關村、六家莊村、 逯家莊村 、芝郡村等。
播明鎮 轄:永茂莊村、後播明村、前播明村、西播明村、二十里舖村、小檀村、大檀村、陽村、符村、盧家窯村 、南太平村、北太平村、呂令村等。
奇村鎮 轄:後東高村、蔚野村、東柴莊村、劉家莊村、秦家莊村、張家窯村、南高村、奇村、明望村、趙家莊村、 永興莊村、加禾村、楊胡村、井溝村、楊莊村、魚龍溝村、米家寨村、曹家村、面高石村、茶房村、道東村、 東岔口村、石梯村、唐井寺村、龍坊崖村、辛莊村、石家莊村、唐林村、北唐林村、西高村、屯莊村、前東高 村等。
三交鎮 轄:東峪村、冀家溝村、車道坡村、東歲興村、西歲興村、西窯頭村、高崖底村、前三交村、後三交村、官莊村 、南嶺村、窯溝村、上馬圈村、下馬圈村、嶺底村、兌九村、橫山村、峪口村、高觀村、固村、石家堰村、田家堰村 、龍興村、羊圈溝村、何家溝村、上寺村、南陀羅溝村、東梁村、邢家山村、馬頭山村、婁子溝村、小塔習村、 大塔習村、宋家莊村、牛尾莊村、羅家會村、團峪溝村、西觀村、東溝村、南馮村、北馮村、端正溝村、 狄家溝村、翟家溝村、羅家社村、碾溝村、里溝村、泉水溝村、張盛村、付家莊村、幸福村、下水馬村、觀里村、於家溝村等。
莊磨鎮 轄:下馮村、南窯頭村、連寺溝村、路村村、新社村、坡頭村、田莊村、南河村、太河村、峪子村、黃嶺村 、平社村、黃家莊村、下曹莊村、直道溝村、秦家溝村、南張村、大保溝村、小莊村、北社村、園子梁村、大溝村 、遠益梁村、西社村、南社村、莊磨村、觀溝村、上曹莊村、上馮村等。
豆羅鎮 轄:清泉村、南山村、蘇村村、寨上村、於條溝村、南溝村、白石村、 寺莊村 、牧莊村、上河北村、永勝村 、馮陽嶺村、豆羅村、小豆羅村、新堡村、 麻會村 、高鋪村、班莊村、辛曲村、劉溝村、楊家溝村、坡底村、 東村村、韓溝村、王山村、徐凹村、向陽村、下河北村、朝陽村、砂溝村、關城村、上佐村、下佐村等 。
董村鎮 轄:令歸村、南胡村、太延村、孫村村、董村村、游邀村、肖家山村、白家山村、武家山村、定興寨村、劉家山村等。
曹張鄉 轄:北蘭台村、南曹張村、中曹張村、北曹張村、代郡村、高村村、伏虎莊村、令狐莊村、谷村、 小智村 、解村等。
高城鄉 轄:金山鋪村、後淤泥村、前淤泥村、永豐莊村、張村村、 高城村 、王府莊村、忻口村、南鋪村 。
秦城鄉 轄:前秦村、後秦村、河拱村、頓村村、泡池村、部落村、尹村村、泉子溝村、胡家垴村、部落莊村等 。
解原鄉 轄:解原村、北趙村、小奇村、 六石村 、豆槐村、佐城村、東社村、新路村、流江村、喬村村、東莊村、大莊村 、上社村、西馮城村、東馮城村、土陵橋村、北張村、西莊村、外莊村、會裡村、西會村、上溝村、下莊村、 神頭村、神頭山村、李家垴村、酸刺溝村、東嶺村、趕會道村等 。
合索鄉 轄:西呼延村、西溝村、孫家灣村、棗澗村、沙窪村、田家窯村、金村村、西大王村、南營村、王家莊村、 前山村、新建村、郭家溝村、崔家梁村、小南陌村、南合索村、北合索村、水頭村、東呼延村、作頭村、 西楊莊村、張家山村、馬家莊村、陀羅村、黃龍王溝村、水泉溝村、小尖村、上鬧峪村、下鬧峪村、和岔村、 九會嶺村、橫牆村、朝陽坡村、大圪堆村、溫村村、 苗莊村 等馬四河村、解家莊村、窯寬村、化灘村、 鄧家莊村、安社村、上沙溝村、下沙溝村、寬灘村、大南陌村、高莊村、赤水村、陽坡村、寨底村、蒲閣寨村、 固莊村、上柏色村、下柏色村、孫家溝村、王家溝村、魏家溝村、石盆村、北陀羅溝村、寺坪村、橫河村、 柴家莊村、何家莊村、花果溝村、響賽村、後河堡村等 。
蘭村鄉 轄:前野峪村、後野峪村、龍鳳坡村、石圪迭村、磨盤山村、晏村村、大王村、小王村、南呼延村、西曲村 、北場村、 下社村 、范野村、張野村、煙村村、北村村、河習頭村、王要村、畝坪村、趕子崗村、甄家莊村、 依堤村、錢塘溝村、西王村、卜吊梁村、蘭村村、肖家峪村、南梁村、溫家山村、劉後村、南堡村、北堡村、 桃園村、蘆泉村、山應梁村、雙海村、地黃梁村、武家莊村、椿溝村等 。
紫岩鄉 轄:曹村、十家村、南莊村、紫岩村、魏家莊村、雙堡村、東南宋村、北宋村、大南宋村、興旺莊村、富強村等 。
西張鄉 轄:西張村、東張村、東曲村、木芝村、韓岩村、岩峰村、河撈嶺村、黑土灣村、鴉兒坑村、水峪村、元家山村、霍老灣村、小南溝村等 。
東樓鄉 轄: 東樓村 、西樓村、北肖村、後郝村、 前郝村 、南肖村、段莊村等 。
北義井鄉 轄:北胡村、安邑村、南義井村、北義井村、 真檀村 、曹家莊村、高家莊村、張莊村等 。

人口情況

人數

截止2010年,忻府區總人口544682萬人

各鄉鎮人口:南城街道 41933、長征街街道 82615、新建路街道 59810、 播明鎮 21280、奇村鎮 28760 、三交鎮 3996、 莊磨鎮 12439、豆羅鎮 13236 、董村鎮 24581 、曹張鄉 18930 、高城鄉 15478、 秦城鄉 22460 、楊胡鄉 2948 、溫村鄉 9054 、解原鄉 20051 、上社鄉 9109 、合索鄉 9209 、寺坪鄉 1226 、陽坡鄉 1956、 後河堡鄉 1155、 上寺鄉 2122 、牛尾莊鄉 2408 、付家莊鄉 2681 、野峪鄉 2172 、蘭村鄉 16997、 下佐鄉 8118 、紫岩鄉 14724 、西張鄉 13355、 東樓鄉 18020、 北義井鄉 15785。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10年)

民族分布

忻府區民族包括漢族、回族、滿族、黎族、白族、藏族、維吾爾族、錫伯族、羌族等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忻府區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北緯38°13ˊ——38°41ˊ,東經112°17ˊ——112°58ˊ,東西55公里,南北43公里,總面積1980平方公里,東連定襄,西鄰靜樂,南靠陽曲,北依原平。

地貌

忻府區地形西高東低,逐步傾斜,北、西、南三面環山,東部開闊平坦,為忻定盆地的主體部分。境內主要有雲中、繫舟和五台3大山脈。

水文

忻府區境內有滹沱河、雲中河及牧馬河3條較大的河流,把全區劃成3個10萬畝以上的灌區,每年可引用河水6600萬立方米。

氣候

忻府區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春溫高於秋溫,夏季過後秋高氣爽。無霜期平均167.1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62.5毫米,降水集中於7—9月份。年平均氣溫:平川區8℃以上,丘陵區5℃—8℃,山區5℃以下。1月最冷,7月最熱。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忻府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種近30種。主要有鐵、錳、銅、金、鈮、鉭、鈾、長石、石英、雲母、蛭石、花崗岩、豆沙等。

水利資源

忻府區境內主要有三座水庫,分別是米家寨、雙乳山、西歲興水庫。

忻府區景色忻府區景色

滹沱河從原平市進入本區東北境,流經19公里,入定襄縣。雲中河發源於雲中山,本區境內長58公里,流域面積約計800平方公里,自米家寨出山後,分為南北雲中河。南雲中河經沙窪、東馮城、播明、曹張到定襄注入滹沱河;北雲中河經石家莊、唐林、秦家莊至原平入滹沱河。牧馬河從牛尾莊西南入境,經三交、豆羅、東石、安邑至定襄入滹沱河,境內長65公里,流域面積1176平方公里。全區可供開採的地下水,年儲量為1.01億立方米,地表水年總量1.69億立方米,奇村、頓村、盧野村的溫泉水溫30℃—50℃,是聞名全省的溫泉療養勝地。

可供開採的地下水年儲量為1.13億立方米,地表水年總量1.69億平方米,雲中河,牧馬河,一北一南橫貫西東,匯入滹沱河。

土地資源

忻府區全境分石山區、土石山區、丘陵區,平原區4大類。全區山區面積905平方公里,占46.3%,丘陵356平方公里,占18.2%,平原693平方公里,占35.5%。

交通運輸

忻州市忻府區從古至今一直是連線冀,陝,蒙的商貿集散地,俗稱“三關總要”,“晉北鎖鑰”。是全省重要交通樞紐,北同蒲和京原鐵路縱貫南北,忻河鐵路由忻州通往河邊。公路交叉密布,京原等5條國道和省級公路幹線通往全國各地;區、鄉、村三級公路交織成網。

忻府區南75公里鄰省會太原,北200公里至大同,東160公里到佛教聖地五台山,東北距首都北京540公里,是忻州市所在地。境內大運高速、108國道、忻寧旅遊線、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忻阜旅遊公路、忻磧路、忻保路、忻河鐵路和五保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境內有四個高速接口,七個火車站。

經濟概況

慨況

2010年忻府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712元,比2009年增長了5286元;2010年全區財政總收入達到8.38億元,年均增長28.1%;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45億元,十一五期間忻府區年均增長2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39元,年均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82元,年均增長11.5%。

第一產業

忻府區耕地面積100萬畝,水地面積50萬畝,平川盛產玉米,高粱,丘陵,山區主產穀子,豆類,莜麥,蕎麥等小雜糧,油料及乾鮮果。

2007年,忻府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7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68萬畝,兩雜制種、瓜菜制種面積1.5萬畝,瓜菜面積2萬畝,小雜糧面積5.5萬畝。

忻府區資源忻府區資源

忻府區形成了以南部精品雜糧,中北部優質瓜菜,西北部特種玉米,東北部高效制種為主的四大特色農業經濟板塊;開發出西呼延紅薯、孫家灣香椿、作頭長山藥等產品。

第二產業

2010年,忻府區工業增加值達到19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13億元,年均增長16.1%,標誌著我區全面建設小康進程取得重大突破。全區逐步形成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機械裝備、新型建材、煤化冶煉、精細化工、環保利用、生物製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撐,具備了較好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2011年,忻府區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9.3億元,比2010年增長27%;工業增加值完成1.5億元,比2010年增長34.4%;銷售收入完成9.25億元,同2010年增長22%;實現利稅553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1%。

第三產業

2007年,忻府區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9億元,比2006增長11.9%。其中,交通運輸、倉儲物流業完成增加值2.8億元,旅遊業快速發展,籌資50萬元編制了度假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

截止2013年忻府區打造了以抗戰文化、跤鄉文化、八音文化、貂蟬文化、元好問文化、傅山文化為重點的歷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麥秸畫、剪紙、麵塑、木雕等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投資800萬元實施“遺山墓園”修葺工程。把城郊的雙乳湖水利風景區,城中的雲中河景區、五館一院等新景點和周邊的五台山、蘆芽山、雁門關等山、水、關、城等自然人文景觀串接起來,“一日游、二日游”旅遊線路。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11年底,忻府區完成了勝利路、建設南路、光明東街、光明西街的街道改造,完成了舊城小街小巷改造,新增下水管線3180米,改造下水管線7200米,新裝路燈251基,重新鋪設人行道22660平方米。新建7500平方米的九龍崗文化廣場,修繕15000平方米的城門樓廣場,更換垃圾果皮箱100個,完成綠化面積96.95公頃,建成區綠化復蓋率達到18.56%。累計建成鄉鎮汽車站4個、候車亭95個、招呼牌336個,開通農村客運線路46條,農村客運班車110輛。

截止2011年,忻府區政府累計投資1900萬元,建成1300平方米以上文體廣場96個,配備各類健身器材共2100餘套(件),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

社保體系

截止2011年忻府區城鎮企業職工參保4.67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6%,農村養老保險參保6508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城市低保在冊保障對象8552戶、20367人,農村低保在冊保障對象17000戶、28000餘人。

城鎮建設

忻府區投資8000萬元,完成了光明街東拓、雲中北路拓寬改造、光明中街精品路建設工程;新世紀小區基本完工,九龍崗清泰園小區全面開工,九龍崗新區規劃通過評審;投資224萬元完成了惠及3788人的飲水安全任務。新建了新開時代購物、金諾商城等大型賣場4個。完成了新世紀小區、吉祥小區、和諧家園、蒙特卡羅等各類檔次的小區總計15.4萬平方米,對370戶農村特困戶危房進行了改造。

教育事業

在十一五期間,忻府區累計投資2.3億元,維修改建學校200餘所,全面消除校舍危房。完成教育投入8.25億元,並且達到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3%,國中三年在校生保留率達到99.125%。

醫療衛生

截止2011年忻府區累積改造17個鄉鎮衛生院,並且組織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288例,對428名盲人開展了定向行走,對6619名肢殘者進行了康復訓練,免費為750名殘疾人配備了輪椅等輔助器具。

經濟發展

2006年完成:生產總值34.3億元,同比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同比增長6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億元,同比增長13.2%;財政總收入2.77億元,同比增長14.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0元,同比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2786元,同比增長7%。

(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9.3億元,同比增長27%;工業增加值完成1.5億元,同比增長34.4%;銷售收入完成9.25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利稅5536.6萬元,同比增長21%。深化結構調整,培育壯大了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禹王煤炭氣化項目深入推進;泰爾公司54萬立方米粉煤灰砌塊生產線和紅鑫澱粉一期工程建成投產。

(二)共有總投資168億元的48個項目納入忻州市“雙百千億”項目規劃,

忻府區忻府區

占全市項目總數的四分之一;有總投資57.7億元的19個項目列入省“兩區”開發規劃,是全省入圍項目總數最多的縣(市、區);在上海、香港、青海、長沙招商活動中,簽約項目12個,協定引進資金78億元。共落實建設用地7140畝、資金9.1億元,與銀行達成支持意向資金5.6億元。

(三)形成了以南部精品雜糧,中北部優質瓜菜,西北部特種玉米,東北部高效制種為主的四大特色農業經濟板塊;開發出西呼延紅薯、孫家灣香椿、作頭長山藥等產品。

(四)投資8300萬元,完成通暢工程107公里、村連村水泥(油)路工程105公里、村街道硬化工程154公里、縣公路改造32公里,光明街東拓4.2公里,建設總里程達400多公里。投資8000萬元,完成了光明街東拓、雲中北路拓寬改造、光明中街精品路建設工程;新世紀小區基本完工,九龍崗清泰園小區全面開工,九龍崗新區規劃通過評審;投資224萬元完成了惠及3788人的飲水安全任務,投資2788萬元完成了惠及5個鄉鎮40個村的除氟改水主體工程。

(五)配方施肥面積達到40萬畝;甜糯玉米種植面積突破2萬畝,列入全省旱作農業示範基地;推廣無公害種植基地8萬畝,無公害林果基地5萬畝,綠色認證產品達到23個;建成規模養殖小區55個,規模養殖戶達到2000戶,良種復蓋率達到60%。新開時代購物、金諾商城等大型賣場4個。發忻頓路、新建北路、雲中北路等一批城市主幹道相繼實現拓通改造,累計完成村村通水泥(油)路1830公里,394個行政村中有331個實現了村村通,占總數的84%。開通61條城鄉客運線路,客運通鄉率達到100%,建制村通班車率達到96%,投資3221萬元,解決了122個村8.7萬人的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投資1400萬元,完成了19個村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充分改善;投資1000多萬元,完成了紅旗廣場、古城廣場、南北大街改造工程,南城門樓和瓮城重建工程全面完工;城市污水廠通過竣工驗收,達到省優標準,即將投入運行;投資1900萬元完成了142所中國小危房改造,實現了信息技術教育“校校通”,17個鄉鎮衛生院改造完畢,一批歷史文物遺存得到保護和修復。

旅遊資源

忻府區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向陽遺址、元好問墓、忻口戰役遺址、金洞寺、連寺溝墓地),區文物保護單位49處。區屬於華北第一泉的奇村溫泉,三晉第一村的頓村渡假村,華北第一洞的禹王洞,有忻口戰役遺址,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故居。市屬的有佛教聖地五台山,蘆芽山國家森林公園,萬年冰洞,楊家祠堂,趙杲觀,定襄民俗館等。

奇村溫泉

忻府區忻府區

位於忻州市西北20公里金山腳下的奇村,泉眼深達26米,水溫高達63℃,含氡量達83.6-127埃曼/升,為硫酸鈣型,同時含有硫化氫、矽酸等多種礦物質,故稱為複合泉。以對人體多種皮膚疾病均有療效而聞名。奇村溫泉珍貴、奇特,泉中含多種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礦泉按醫療作用的大小分為12類,其中氡泉成首,素有“泉之精”的美稱。氡為鐳射氣,有較高的醫用價值。硫化氫能補育細胞分裂所需的琉基,治療皮膚病、糖尿病,為其它礦泉所不及。

忻口戰役遺址

忻口戰役紀念碑在忻口村北一里處的公路旁、戰備窯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書;“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備窯洞在忻口村北的後溝至紅崖灣,1935年至抗戰爆發前,用款11萬餘元,共築成窯洞47孔。每孔窯洞寬約3米,高約4米,深約20餘米。石頭水泥結構。洞門若城門狀,門洞之上有石垛,垛下有“第X號”字樣的橫匾。忻口戰役進行期間,中國軍隊充分利用這些窯洞,指揮作戰、儲放軍火、安置傷員、隱藏戰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郝夢齡將軍指揮所設在忻口後溝的第九號戰備窯洞內,10月15日夜,郝將軍偕同第54師師長劉家騏從這裡出發,奔赴前線指揮作戰,同在疆場壯烈殉國。罪證碑是指日軍侵占忻口後,分別於忻口村和下王莊村的公路旁,為炫耀其“戰跡”所立的兩通石碑。立在忻口村東公路旁的石碑上書“忻口鎮戰跡”;下王莊公路旁的石碑上書“忻口鎮戰跡”(正面)“昭和十三年一月北川部隊建之”(背面)兩通石碑,這無疑都是日軍侵華的罪證。

經濟建設

2004年,全區國民經濟整體運行呈現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年全區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86166萬元,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完成216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25元,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7895萬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866.21元。

貂蟬故里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現在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占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鬚眉仰止”金文楹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步履閒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闢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風景名勝

截止2011年,忻府區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向陽遺址、元好問墓、忻口戰役遺址、金洞寺、連寺溝墓地、西河頭地道戰遺址),區文物保護單位49處。區屬於華北第一泉的奇村溫泉,三晉第一村的頓村度假村,華北第一洞的禹王洞,有忻口戰役遺址,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故居。市屬的有佛教

聖地五台山,蘆芽山國家森林公園,萬年冰洞,楊家祠堂,趙

杲觀,定襄民俗館、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等。

忻州八景

在我國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原來的忻州市),從古至今就是很有名的旅遊勝地,自唐代起,忻州就有古八景之傳說。這八景分別為:陀羅避暑、仙人棋盤、東岩映月、金山六洞、石嶺晴嵐、傘蓋青松、雙乳浮樓、陰山吃石。

奇村溫泉

位於忻州市西北20公里金山腳下的奇村,泉眼深達26米,水溫高達63℃,含氡量達83.6-127埃曼/升,為硫酸鈣型,同時含有硫化氫、矽酸等多種礦物質,故稱為複合泉。以對人體多種皮膚疾病均

忻府區奇村溫泉忻府區奇村溫泉

有療效而聞名。奇村溫泉珍貴、奇特,泉中含多種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礦泉按

醫療作用的大小分為12類,其中氡泉成首,素有“泉之精”的美稱。氡為鐳射氣,有較高的醫用價值。硫化氫能補育細胞分裂所需的琉基,治療皮膚病、糖尿病,為其它礦泉所不及。

忻口戰役遺址

忻口戰役紀念碑在忻口村北一里處的公路旁、戰備窯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書;“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程嬰故

忻口戰役遺址忻口戰役遺址

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殺趙,滅其族,朔客公孫杵臼與之謀,嬰抱趙氏真孤匿養山中,而故意告發令諸將殺死杵臼及冒充孩兒,後景

公聽韓厥言,立趙氏後,誅屠岸賈,嬰則自殺以報杵臼。

捨己為人,藏孤救孤的大義士程嬰為忻府區南關村人,其捨生取義、救孤之壯舉,世人讚揚。程嬰死後,葬於南關村。為此南關村每年的九九重陽節,辦廟會,唱大戲,祭祀程嬰。

藏山

藏山地處太行山西麓, 山西盂縣城北十八公里處; 因春秋時藏匿趙氏孤兒得名。 境內峰巒疊嶂,古剎櫛比;山間神祠祀趙家遺孤之位;中華忠義苑弘揚忠孝愛國之情;志士仁人視為聖潔忠義之地,千百年來留名篇佳作無數。山以史傳,史以文傳,匯中華儒家文化於此藏孤勝境,譽為晉東第

一名山。

貂蟬故里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

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2006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占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鬚眉仰止”金文楹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

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步履閒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闢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禹王洞

禹王洞洞口海拔1768米,洞內常年恆溫8—11℃,盛夏之時,洞內涼氣習習,隆冬季節,洞裡溫暖如春。

忻府區忻府區

禹王洞位於忻府區 城東南20公里的繫舟山腰,處於太原與五台山旅遊的必經之路。俗稱仙人洞,亦稱仙登窯,相傳大禹曾在此繫舟治水,洞內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後改稱禹王洞。金代詩人元好問墓及

野史亭,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勝古蹟也在溶洞附近。

禹王洞已探明的洞深約2000餘米,已整修出可供遊人參觀的有四層共三廳十洞,長約700餘米。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內有“八戒化石”、“子母獅子”、“刺蝟游洞”、“睡獅初醒”、“萬佛朝聖” 、石筍、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禹王洞是一個集登山、旅遊、探險、避暑為一體,人稱“華北第一洞”的旅遊勝地。1992年林業部已正式批准禹王洞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民俗風情

忻州摔跤已有800年的歷史,當地將其俗稱“撓羊”、“跌對”。“撓羊賽”顧名思義,“撓”即“扛”之意;撓羊也,就是扛起羊。扛起羊意味勝利與力大,是一種宣告、展示與炫耀。撓羊賽其實也就是摔跤賽。只是,這種比賽最初不是在體育場館內,而是在田間地頭進行。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