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

河津市

河津市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黃河匯流的三角地帶。東迎汾水與稷西縣為鄰,西隔黃河與韓城市相望,南有台地與萬榮縣毗連,北依呂梁與鄉寧縣接壤。地理坐標,東經為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北緯35度8分17秒至35度17分至15秒,海拔高度在367.5公尺至1107公尺之間。河津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集居,殷商時期商祖已在此建都七世,國都名耿,春秋時為耿國,秦置皮氏縣,隋唐間為龍門郡治,鄰數縣,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名河津,因境內有黃河和禹門口而得名,公元1994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河津縣,設立河津市。全市東西寬27.5公里,南北長35公里,管轄面積為593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河津市,古稱耿。

河津市河津市
公元前1525年商祖乙曾遷都河津。公元前611年春秋時期,晉獻公滅耿,把耿地賜給大夫趙夙為采邑。戰國時,邑地屬魏國皮氏。公元前211年,秦置皮氏縣,屬河東郡。漢天鳳元年(公元14年)更名延平縣,東漢時復為皮氏縣。三國時屬平陽郡管轄。北魏真君七年(446年)改為龍門縣,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為河津縣。
1958年劃歸稷山縣,1962年復為河津縣。1994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河津縣,設立河津市。1998年底全市總人口為357499人。
2000年,河津市轄3鎮8鄉:城關鎮樊村鎮、清澗鎮、趙家莊鄉小梁鄉柴家鄉下化鄉僧樓鄉、張吳鄉、黃村鄉、陽村鄉。總人口368572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54365清澗鎮24373樊村鎮46110小粱鄉31441柴家鄉28688黃村鄉22218趙家莊鄉30811張吳鄉15929僧樓鄉33698下化鄉22326陽村鄉22372山西鋁廠虛擬鎮3624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自然環境

河津市河津市
河津市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水陸兩便。209國道縱貫南北,108國道橫穿東西。三條運煤專線(龍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晝夜車輛川流不息。稷西、萬蒼、東張三條公路幹線現已全面貫通。已實現鄉鄉村村通油路。侯(馬)西(安)鐵路貫穿全境,境內鐵路長28公里。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萬畝,其中農用地403484.4萬畝,含耕地35635.7萬畝,林地32385.1萬畝,園地14767.0萬畝,牧草地16.6萬畝,建設用地135678.0萬畝,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013.7萬畝,交通用地20664.3萬畝,未利用地229477.2萬畝,水域用地101514.7萬畝。
黃河北出龍門順西緣流長15公里,年平均水流量為336.9億立方米。汾河千里東來齊腰橫貫,流經黃村鄉、柴家鄉、城關鎮和陽村鄉西入黃河,年平均流量為14.6億立方米。泉水主要有遮馬峪、瓜峪、神峪,俗稱三峪,三峪總流量為0.268立方米,年經流量為940萬立方米。洪水流量豐年為1377萬立方米,枯水年為590萬立方米。
河津市于山陝高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涼溫潤,冬季寒冷多風,春夏多東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全年平均氣溫13.5度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左右,無霜期一般為200天左右。

河津市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炭、硫鐵礦、石灰石等。煤田面積為226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7億噸左右,硫鐵礦探明的面積為8.3平方公里,儲量為2268萬噸。石灰石儲量在20億立方米以上。還有鐵礦石、沙等。

行政區劃

至2014年,河津市轄2個街道、2個鎮、5個鄉:城區街道、清澗街道、樊村鎮、僧樓鎮、小梁鄉、柴家鄉、趙家莊鄉、下化鄉、陽村鄉。
街道/鎮 轄區
城區街道 虎崗社區、翠嶺社區、府東社區、汾雁社區、文苑社區、府西社區、麟島社區、蓮池社區、紫北社區
樊家坡、馬家、米家灣、高家灣、吳家關、米家關、東關、城北、城關、楊家巷、西關、東窯頭、西窯頭、郭村、修村、黃村、東黃、衛莊、西王、百底。
清澗街道 清澗一村、清澗二村、清澗三村、清澗四村、范家莊、西莊、康家莊、任家莊、天成堡、何家莊、杜家溝、龍門、張家莊、西侯家莊。
樊村鎮 樊村、曹家窯、任家窯、沙樊頭、西樊村、西光德、東光德、李家莊、堡子溝、寺莊、蘆莊、常好、常好堡、乾澗、古垛、魏家院、史家莊、韓家院、西磑村、上寨、張家巷、劉家院、固鎮、樊村堡。
僧樓鎮 北午芹、旭紅、忠信、人民、李家堡、馬家堡、劉家堡、東侯家莊、尹村、北方平、南方平、張吳、北張吳、琵琶垣、閆家洞、賀家巷、艷掌、小張、北王、北王堡、郭莊、賀家莊、張家堡、史家夭。
小梁鄉 西梁、東梁、馬家莊、南梁、胡家堡、劉村、寨上、中湖潮、東湖潮、伯王、武家堡、小梁、南原、小停、辛莊、西坡、東坡。
柴家鄉 上市、莊頭、下牛、丁家、柴家、山王、夏村、北張、樊家峪、吳村、北原、蒼底。
下化鄉 老窯頭、杜家灣、周家灣、陳家嶺、上化、南桑峪、上嶺、下院、半坡。
陽村鄉 太陽、太陽堡、三遷、峻岭、西辛封、東辛封、蒼頭、郭家莊、連伯、永安。
趙家莊鄉 趙家莊、官莊、伏伯、樊家莊、義唐、東莊、新趙、邵莊、石莊、史恩莊、史惠莊、新仁莊、南里、北里、南辛興、北辛興、新興、垣上。

發展狀況

1998年底全市總人口為357499人。

河津市河津市
全市社會總產值達5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剔除地屬以上企業,全市社會總產值達32.2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全市國內總產值為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剔除地屬以上企業,市屬國內生產總值為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1%。農業總產值達22250萬元,比上年增長7%,糧食產量達10444.1萬公斤。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3.5億元,上繳稅金8005萬元。全市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市及市以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65億元。年末全市財政總收入1577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063萬元。全市98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3246.7元,比上年增長22.1%;農民人均收入2327.4元,比上年增長10.5%。
河津市共有工業企業275家,其中鄉鎮企業240家,市有工業企業35家。1998年河津市鄉鎮企業共實現稅金8005萬元,占市級財政總收入的51%;市有工業共實現稅金305萬元,占市級財政總收入的1.9%,其中白色產業(冶金)實現稅金950萬元,黑色產業(煤焦)實現稅金5200萬元,灰色產品(建材)實現稅金200萬元。
1998年河津市實現稅金超500萬元的企業有:乾澗振興集團(785萬元)、陽光焦化集團(705萬元)、市建總公司(556萬元)、禹門口實業總公司(520萬元)。實現稅金超百萬元的企業有:三聯鋼鐵公司(485萬元)、龍門鋁廠(476萬元)小梁建築工程總公司(470萬元)、太興焦化集團(387萬元)、河津金屬鎂廠(300萬元)、禮銘能源公司(207萬元)、高家灣農工商集團公司(219萬元)、理成鋼鐵公司(146萬元)、鋁都耐火材料廠(123萬元)、僧樓焦化二廠(118萬元)、西辛封焦化廠(108萬元)、山西協和鋁業公司(177萬元)、西衛焦化廠(110萬元)、黃河煤化廠(110萬元)、風源焦化廠(100萬元)、津華焦化廠(100萬元)、建康焦化有限公司(100萬元)。
改革開放20年來,
河津市河津市
全市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取得了輝煌成就。農業生產突飛猛進。截止1998年底,糧食總產由6755萬公斤提高到10444.1萬公斤;蔬菜總產由1209.5萬公斤提高到7720萬公斤,其中無土栽培蔬菜從無到有發展到500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19.8%;牧業總產值已達3527萬元,是1978年的4.6倍。鄉鎮企業發展至今已成為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幅增強,農田水利建設不斷發展,生產條件大為改善。近年來爭取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糧食自給工程項目投資4000餘萬元,田、林、路、井、渠、電六配套,高標準開發荒灘及改造中低產田8.6萬畝,給河津農業注入了顯著活力。1998年冬,對汾河進行了全面整治,使汾河的防洪能力由以前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大大增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目前,河津農村經濟繁榮,農民人均收入連年增加,生活條件不斷改觀,農業發展呈現出光輝燦爛的前程。

旅遊資源

河津山奇水秀。

河津市河津市
數萬年滄海桑田,天造地設出人間奇景:黃河峽谷山崖壁立,水勢洶湧,驚濤折岩,龍門、石門形如門闕,船行其中有驚無險,可與長江三峽相媲美,黃河三門游已波列入國際旅遊熱線。瓜峪清幽,萬泉跳殊,雖處工業區而不聞喧鬧,雖盛夏而不知暑熱。幾千年社會衍進,河津人民運用白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境內現存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20多處,麟島上真武廟的紅牆藍瓦處於綠樹掩映之中,殿坡棧道依山勢而上下,亭台樓閣隨地形而參差,琉璃廟建築奇巧,金碧輝煌;高廟人初之祖,遐爾聞名;鎮風塔的回音似鳥鳴;薛仁貴寒窯雄距虎崗;卜乾夏墓,司馬遷墳,王通彈琴山,王績隱居洞,古樸神秘各有千秋。禹門口鋼桁鐵路橋,懸索公路吊橋,斜拉鋼絲橋,圓拱石橋,小半徑高層引橋,五橋並架一處,世界奇觀,加上禹鑿龍門的優美傳說,使得河津這塊風水寶地更加瑰麗多姿,讓人悠然神往。
河津有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的“魚躍龍門”-禹門口(大禹廟原址所在地),有“三箭定天山,灘留射雁名”的唐朝大將薛仁貴的寒窯,有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卜子夏的墓祠,亦有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成語“相敬如賓”的出處--清澗“如賓鄉”。其它古建築有:真武廟高媒廟抬頭廟(西嶽廟)、琉璃廟(玄帝廟)、原土廟舞台、樊村的明代舞台等,均在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古塔有:鎮風塔汾陰塔白虎塔(射雁塔),其中鎮風塔被稱為中國第五大回音古建築,它和樊村的明代舞台都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風塔
位於河津市清澗鎮康家莊村西北100米。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宋,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由村民呂自公等人重修。塔體為方形實心磚結構,十三級密檐式,高27米。上窄下寬收分明顯,一至三層為仿木結構腰檐,施有椽飛、斗拱,四層以上疊澀出檐。下層高6米、邊長4.6米,周長18.4米,北向辟拱形洞門,高2.3米,以上各層南北向辟有小窗。寶瓶鐵質塔剎,上鑄有頭西尾東鳳鳥。現存有“明萬曆十一年村民呂自公等經理重建”石碣1通。

人口狀況

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轄區常住人口為40.04萬人,比上年增加2345人,同比增長0.6%。其中,男性20.80萬人,女性19.24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8.07;城鎮人口19.33萬人,鄉村人口20.71萬人,城鎮化率為48.2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7‰;在崗職工人數為36532人,年平均工資3368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25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16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5110元。

經濟發展

總體狀況

2012年河津市實現生產總值184.7億元,比上年下降11.1%;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4億元,比上年增長3.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2.2億元,比上年下降12.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5億元,比上年下降9.5%,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為4.0:66.2:29.8,第二產業比重下降4.3個百分點,第一、第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0.8和3.5個百分點,二產主導地位依然明顯;人均GDP為46254元,比上年下降11.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7億元,比上年下降6.4%;財政收入完成12.2億元,比上年下降4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3億元,比上年下降26.8%;一般預算支出14億元,比上年增長6.9%。

第一產業

2012年河津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4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農業總產值9.4億元,增長9.7%;林業總產值0.25億元,下降0.5%;牧業總產值2.7億元,下降6.8%;漁業總產值157萬元,與上年持平;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1億元,增長5.2%。2012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48.8萬畝,油料播種面積為0.77萬畝,棉花播種面積為0.17萬畝,蔬菜播種面積為3.7萬畝,水果播種面積2.5萬畝。2012年,河津市完成三北工程6000畝,天保工程1500畝,國家補貼製造林10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乾果經濟林1000畝,乾果經濟林23655畝,新增林地面積3.7萬畝。

第二產業

工業:2012年,河津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38.2億元,比上年下降21.9%;實現工業增加值85.1億元,比上年下降15.2%。從產銷情況看,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7.5%,其中,輕工業產銷率96.4%,重工業產銷率97.5%;從走勢來看,企業效益逐漸向好。
建築業:2012年,河津市資質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的建築企業16家,完成總產值52.86億元,比上年增長33.5%,其中建築工程產值39.72億元,安裝工程產值11.49億元,其它產值1.64億元。房屋施工面積313萬平方米,竣工產值21.5億元。2012年河津市建築企業在外省完成建築業產值27.9億元。

第三產業

貿易:2012年,河津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2億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零售行業實現零售額47.2億元,下降15.4%;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0.9億元,下降0.4%;餐飲業實現營業額6.8億元,下降6.8%。
金融:2012年末,河津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款150.6億元,較年初增加17.7億元,增長11.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6億元,增長11.5%。各項貸款餘額為81億元,較年初減少7.7億元,下降9.5%。
通信:2012年,河津市郵電業務收入24151萬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529萬元,電信業務收入22622萬元。寬頻網用戶5.7萬戶,固定電話用戶5.67萬戶,行動電話36.05萬戶。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河津市開展“文化下鄉”、文明和諧創建、公共文化惠民、城市形象提升等十大活動。2012年,河津市送戲下鄉400餘場,為農村免費送電影1776場,市圖書文化大樓完工,7個鄉鎮文化站已建成投用,建成148個農家書屋,148個行政村的農村體育健身場所實現全覆蓋,有線電視用戶7萬餘戶。

教育事業

至2012年河津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60所,其中幼稚園99所,國小120所,國中32所,職中2所,高中7所;在校學生82099人,其中高中14142人,職業中學2051人,國中19412人,國小33218人,幼稚園13276人;幼兒入園率95%,國中三年保留率100%,高中階段入學率97%。

醫療衛生

至2012年河津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6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8個;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890張;衛生人員總數290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88人,分別比上年增長0.2%和0.3%,每千人擁有醫生數4.41人;市、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綜合達標率為98.2%,醫療機構達標193個;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1013人。

生活保障

河津市建有各類敬老院6個,福利工廠16個;4678位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0770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各類優撫對象總計1835人。2012年河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2219人,其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087人,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59人,機關事業保險參保人數14132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3046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1294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5748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8002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281家,參保人數47500人,提供社會保障卡個人信息13000萬條。

基礎設施

2012年,河津市建成黃村、樊村35千伏變電站,發展節水面積186.7公頃,實施黃河工業供水和飲水解困工程,完成水保治理1000公頃;城區面積由8平方公里發展到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5.3萬人增加到18.2萬人,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2%增加到33.8%,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1平方米增加到36.4平方米,形成了新耿區和龍門區兩位一體的區域中心城市框架。

城市環境

2012年,河津市二級以上天數338天,其中一級天數7天,二級天數331天;減排二氧化硫2697噸,化學需氧量364噸,氨氮36噸,氮氧化物1538噸;實施了天然氣置換煤氣和管網擴建工程,城市氣化率達到93%;城市熱源廠擴容改造工程已完成,可新增供熱面積2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8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62%。

交通運輸

公路

轄區內209國道縱貫南北,108國道橫穿東西。三條運煤專線(龍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以及稷西、萬蒼、東張三條公路幹線交錯轄區,實現了村村通;G5京昆高速公路在河津有兩處出入口,吉縣至河津、河津至運城的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河津成為晉陝交通樞紐。

鐵路

轄區內國家一級幹線黃韓侯鐵路、侯西鐵路貫穿全境,鐵路長28公里。國家“十二五"期間擬建的煤運鐵路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通過河津全境,為雙線電氣化一級鐵路,新建清澗火車站。

地理名人

河津人才輩出,春秋時晉國上大夫郤缺夫妻相敬如賓為人稱道,河津別名“如賓鄉”即源於此。代表人物有屢立戰功的唐朝名將薛仁貴,辛亥革命首義太原的總司令姚以價,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其武等。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