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縣

平陸縣

平陸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市,地處秦、晉、豫交界處三角地帶,位於北緯34°50'12.72",東經111°13'02.44"。平陸縣北靠中條山與運城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東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與河南省洛陽市、鄭州市為鄰,西與芮城縣為邦。國土面積1173.5平方公里。平陸縣境周長216公里,東西長67.5公里,南北寬34.5公里。平陸縣城距運城市43公里,距太原市440公里,距北京市1200公里。2012年,平陸縣總人口為26.1萬人,其中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哈尼族、黎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平陸縣有煤、鋁、鐵、金、石膏、大理石、銅、蛭石、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石墨石、耐火粘土、磷礦、鉀長石、水磨石、水晶石、硫酸鋇、硫鐵礦、鋁礬土、銀、鈦、鈾、鋅、玉石等礦產資源。2011年,平陸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9億元,增長14.2%;財政總收入完成22127萬元,比2010年增加5249萬元,增長31.1%;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530萬元,增長43.1%;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896萬美元,增長96.4%。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平陸風光平陸風光

周,稱虞國與虢國。

春秋,為晉之大陽邑。

戰國,屬魏。

秦,為河東郡地。

西漢,於今古城村置大陽縣,屬河東郡。

新莽,改勤田。

東漢,復舊。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治自今芮城縣境徙此,隸陝州。

西魏,於今縣境東南置北徐州,尋廢。

北周明帝二年(558),於大陽縣置虞州。

天和二年(567),河北縣治自今芮城縣境徙此,廢大陽縣入之。

隋開皇初年,廢郡。

唐天寶元年(742),“太守李齊物開三門,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陸’篆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縣”,屬陝州。

五代,徙今城關西南13千米。

金興定四年(1220),解州治自今運城市境徙此,元歸故治。

雍正二年(1724),改解州為直隸州,邑為轄境之一。

民國初年,廢州,縣改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

1937年10月,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在運城成立,平陸從屬之。

1938年2月,改行政主任公署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平陸仍屬之。

1944年6月5日,平陸抗日民主縣政府在縣東黃龍凹成立,屬太岳區管轄。

1944年8月太岳區成立五專署,平陸歸其管轄。

1945年9月,太岳區調整為四個專署,平陸屬三專署管轄。

1947年5月,平陸全境解放。

1948年6月,平陸劃歸晉綏邊區十一分區管轄。

1949年,屬晉南區運城分區,隸陝甘寧邊區。後復歸山西省,屬運城專區。

1954年,屬晉南專區。

1956年,縣政府自平陸故城遷駐張店鎮。

1958年,平陸縣政府又遷駐聖人澗。

1967年,屬晉南地區。

1970年,屬運城地區。

2000年,屬地級運城市。

位置境域

平陸縣位於山西省南端,地處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帶,北靠中條山與河東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東接黃河小浪底樞紐與九朝古都洛陽、河南省會鄭州為鄰,西越芮城、華山與西安為邦。全縣國土面積1173.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平陸縣轄6個鎮、4個鄉、1區:聖人澗鎮、常樂鎮、張店鎮、張村鎮、曹川鎮、三門鎮、洪池鄉、杜馬鄉、部官鄉、坡底鄉、開發區,共有228個行政村、4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陸縣隸屬山西省,地理位置在北緯34°50'12.72",東經111°13'02.44"。地處秦、晉、豫交界處的黃河三角地帶,北靠中條山與運城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東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與河南省洛陽市、鄭州市為鄰,西與芮城縣為邦。國土面積1173.5平方公里。平陸縣境周長216公里,東西長67.5公里,南北寬34.5公里。平陸縣城距運城市43公里,距太原市440公里,距北京市1200公里。

地貌

平陸縣地處中條山南麓,山垣溝灘遍布,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下降,地形地貌複雜:有3195條溝,268座山,71個灘,24條垣,平陸縣位於縣城以東15公里處的黃河沿線表現為“丹霞地貌”。

氣候

平陸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沿河與沿山平均溫差3-5℃,年平均氣溫為13.8℃,年極端最高溫度41.3℃,是山西省極端氣溫最高的縣。7月份平均氣溫26.5℃,雨季暖季同期,水熱利用率高。1月份氣溫最低,降水最少。冬季多偏西北風,其它季節多偏東南風。因北部中條山對氣流的阻隔,春季氣溫上升快,秋季氣溫下降慢,無霜期達238天。年平均風速2.8米/秒,沿山地區可達5.0米/秒,最大風速為19.6米/秒。年平均日照時間2272小時。年降雨量600-700毫米。

水文

平陸縣主要河流為黃河與間河。黃河:西由常樂鎮大坪村入境,繞縣境南部流經常樂、張村、聖人澗、三門、坡底、曹川等6個鄉鎮,東至下坪老鴉石出界入夏縣境,全長85.2公里。間河:季節性河流,發源於中條山南麓,南流注入黃河;夏秋季水多,冬春季水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9年,平陸縣土地面積1173.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2畝,土地可開發後備資源較豐富。宜林面積76萬畝,占總面積的43.18%;宜牧面積35萬畝,占19.89%。

礦藏資源

平陸縣有煤、鋁、鐵、金、石膏、大理石、銅、蛭石、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石墨石、耐火粘土、磷礦、鉀長石、水磨石、水晶石、硫酸鋇、硫鐵礦、鋁礬土、銀、鈦、鈾、鋅、玉石等礦產資源。

水利資源

地表水

大河廟灌區大河廟灌區

平陸縣地表水水域

面積為79235.2畝,占總面積的4.5%。其中河流面積為13987畝,小型水庫面積為2983.6畝,三門峽水庫庫區平陸部分面積59925.4畝,其它坑塘、葦地、溝渠、堤壩水工建築面積2339.2畝。

地下水

平陸縣地下水天然資源為6721.2萬立方米,可開採量為3120萬立方米,其中縣東部(三門鎮以東)地下水天然資源里為2100萬立方米洋,可開採量為1666.2萬立方米陣。境內地下水礦化度較低,均在1克/升以下。水質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鈣鎂、重碳酸鈣、重碳酸納i美型水。地下水的流向由北向南,局部地區為北西、南東向。

人口民族

2012年,平陸縣總人口為26.1萬人,其中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哈尼族、黎族、白族等少數民族。

交通概況

平陸黃河公路大橋平陸黃河公路大橋

運三高速、209國道縱接南北,

風平省道橫貫東西;三門峽鋼橋、三門峽黃河公路大橋跨越黃河,連霍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運風高速公路與之相連;沿黃旅遊公路已建設完成;穿越平陸連線隴海鐵路和同蒲鐵路的運三鐵路列入規劃;轄區229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

經濟概況

平陸,政通人和,萬象更新。平陸縣雖然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

到2006年底,全縣生產總值11.6億元,比2002年增長64.2%,工業總產值16億元,比2002年增長17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億元,比2002年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比2002年增長119%;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13億元,比2002年增長88.2%,增幅連續兩年名列全市前茅;農民人均純收入1161元,比2002年增長1.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5.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6%。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指數綜合考評中,全省119個縣市區,平陸縣高居第六位。三次產業結構為14.8:50.5:34.7。在農業上,平陸縣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共有各種經濟林24萬畝,人均經濟林達到1畝,主導產業收入占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平陸多年來不但是全國的林業先進縣,而且也是全省、全市農業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先進縣,省、市曾多次在平陸召開過現場會。

到2006年底,全縣農業總產值2.9億元。在工業上,到2006年底,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郵電業務總量3927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億元,占到全縣GDP的34.7%。

2011年,該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兩億元,為2.2126億元,比市上下達任務2.1086億元增收1040萬元,增長4.93%。

農業

平陸縣最高海拔800米,無霜期260天,年降雨量平均600——700毫米,年平均氣溫14℃。北高南低、背風向陽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降雨較適中、溫度相對穩的明顯“小氣候”,是天然的種植園和養殖場。

經過多年發展,平陸縣農業基本形成了“糧果煙菜牧”五大主導產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在糧食生產上,共有糧食麵積27萬畝左右,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薯類和雜糧等,年產量大約在8萬噸左右。

在果業發展上,共有各種經濟林24萬畝,年產量2億公斤,居山西之首,人均經濟林達到1畝。盛產蘋果、桃、李、杏、紅棗、核桃、柿子等幾十種乾鮮水果,蘋果主要品種有長富、秋富、老富、新紅星、秦冠、華冠、嘎拉等十多個系列五十多個品種。紅富士蘋果聞名遐邇,具有色澤鮮艷,糖高肉脆,甜爽芳香,可口味長等特點。鮮桃主要品種有雨花露、水蜜桃、大久保、紅不軟等20多個品種,從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一直到十二月份早中晚熟桃次第上市,行銷東南沿海城市。特別是平陸農民培育的“紅不軟”品種,以桃味好、著色早、硬度大、耐貯運而獨具特色,一路走俏。三晉獨有的“當代水果之王”平陸獼猴桃和宮廷貢品平陸百合,其營養、藥用和經濟價值甚高。

在菸草發展上,素有“小阿詩瑪”美稱的平陸菸草,倚有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堪與雲煙相媲美,年均種植2萬畝,年產菸葉5萬擔左右。菸葉生產實施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年產值達3000萬元。

在畜牧發展上。全年以牛、豬、羊、禽養殖為主,2006年末大牲畜存欄9750頭,下降16.6%,羊存欄29621隻,增長1.7%,豬存欄33321頭,增長5.8%,家禽存欄30.2萬隻,下降6.5%。全縣肉類總產量4677噸,比上年下降3.0%。其中,豬牛羊肉產量4381噸,下降2.1%,牛羊奶產量558噸,增長16.3%,禽蛋產量2340噸,下降0.6%。全縣共發展畜牧養殖專業村14個,專業戶320個,免疫率達100%,畜牧業年總產值已突破5000萬元。

工業

平陸的工業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一類是採礦業,以煤、鋁、石膏為主的各類採礦企業有60多個,其中煤礦企業15個,年生產能力200萬噸;鋁礦企業16個,年產50—60萬噸。二類是礦產品加工企業,以煤鋁加工為主的小電廠、小電解鋁廠及各類棕剛玉廠有30多個。三類是機械配件加工企業,以生產空壓機配件為主,全縣共有40多個,但都是鬆散型的小企業,沒有大集團。四類是化工建材企業,有1個化肥廠和1個水泥廠。五類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比較有規模的有10餘家。

平陸縣全力培育新型工業體系,強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平台。一是30家優勢企業穩步擴張。先後完成了虞東電力集團化重組、昌鴻鐵合金擴產、平陸豐喜技改等工程,使“三大方陣”30家優勢企業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二是新的增長點不斷湧現。全縣8個項目入圍省市重大項目庫,6個列入省“兩區”開發重點項目。1.5萬噸三聚氰胺項目已投產達效;80萬噸氧化鋁一期工程已點火試產;2×13.5萬千瓦發電廠、15萬千瓦風力發電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工業發展的活力和後勁進一步增強。三是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縣各企業搶抓市場機遇,強化內部管理,使企業效益明顯提高。水泥、煤炭、機械加工等企業運行良好。虧損多年的山河鋁業扭虧為盈;宏益達軸瓦公司,上交稅金達到492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四是安全生產常抓不懈。我們不斷強化安全監管,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隱患排查和整改力度,獲得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縣”稱號。在礦產開發上,著眼可持續發展,堅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整頓,始終保持了打擊非法違法開採的高壓態勢,不斷健全長效機制,全縣礦產開採秩序逐步好轉。到2006年底,全縣工業總產值16億元,同比增長3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億元,同比增長26.9%;上交稅金超百萬元的利稅大戶由7個猛增到24個,工業企業上交稅金占到財政收入的80%以上。

本地主要產業

煤、鋁、石膏、空壓機配件、煤焦化工、甲醇、農副產品加工、養殖業、蘋果、桃、李、杏、紅棗、核桃、柿子、菸草。

本地潛在產業

鐵、硫、矽銅、大理石。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03年共建成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其中虞東電力有限公司擴建、萬噸甲醇甲醛、2萬噸剛玉粉砂和三個3萬噸棕剛玉、1.5萬噸矽鈦氧化鋁等項目已建成投產;4所學生公寓樓和6所學校危房改造工程已交付使用;南內環民營一條街已正式通車;城關變電站增容和常樂輸變電線路改造工程已經完成;縣蠶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已批覆占用國土資源局辦公樓及設施。另有7個跨年度項目已經立項或開工,其中煤鋁資源勘探2004年4月開始實施;龍潭溝煤礦30萬噸擴產項目5月底開工;鑫泰60萬噸煤氣焦化項目,3月底一期15萬噸點火投產;武聖集團30萬噸氧化鋁廠建設三通一平已經動工;豐喜集團平陸分公司與杭州錦江集團合作的30萬噸甲醇項目,已經省批覆立項。這些重點工程的相繼鋪開,將為平陸縣的縣域經濟發展積蓄強大的後勁。

農村工作

一是發展果桃牧等主導產業。通過蘋果“三改”示範園建設,優種紅不軟桃發展,畜牧養殖專業村、專業戶扶持,使全縣種養業初步邁上精品發展之路。

二是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新建和修復改造水利工程91處,新增加和改善水地3.5萬畝,解決了50個自然村1.49萬口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小流域治理、生態環境建設、扶貧、開發等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農業生產基本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三是重視勞務輸出。在縣委、政府的組織下,先後有2000餘名民工赴福建永春、河津鴻田、新疆建設兵團、深圳電子企業打工掙錢,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累計達1.5萬餘名,創收4000餘萬元。

四是減輕農民負擔。通過政府出錢為全縣20餘萬畝小麥投保火災險,降低糧農的生產風險;為全縣村級主幹投保人身責任險,解除農村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大力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免徵農業特產稅,農民負擔的各種稅費只有農業稅及其附加608.4萬元,比改革前的1800萬元減少67%,使廣大農民的負擔大大減輕。

風景名勝

平陸白天鵝棲息地

在平陸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三灣村,有一處白天鵝棲息地,區域面積3.9平方公里,瀕臨黃河,植被豐富,生物多樣,野生動植物繁多。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中旬,有數千到上萬隻白天鵝和紅嘴鷗到這裡越冬。平陸縣不斷加大對濕地的保護力度,恢復和改善濕地的生態環境。人們在水中建了一道滾水壩,可以在豐水和枯水季自動調節水域面積及水的深淺,以供白天鵝有足夠的地域棲息。平陸縣先後投資在濕地修建了兩個白天鵝巡護站,建立縣、鄉、村三級網路,實行嚴格的報告制度,每個鄉鎮確定一名專職巡護員,進行全天候巡護,定點、定量、定時為白天鵝投食。

茅津渡

茅津渡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城南約4公里處。歷史上曾名陝津渡、茅城渡、會興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險要,歷史悠久,是溝通晉豫兩省的交通要津,也是萬里黃河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渡口,與風陵渡、大禹渡並稱為黃河三大古渡,有“鐵碼頭”之稱。

傅相祠

傅相祠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縣城東北傅岩山上,是為紀念商代名相傅說(讀yue)而建。平陸縣聖人澗鎮聖人澗村之傅岩,在唐大曆年間已建有傅相祠,(當地人俗稱聖人廟),據清康照《平陸縣誌》記,祠內有主殿、配殿、碑台、戲樓、磚塔等建築,亭台樓閣、斗拱飛檐、傅岩屏影、澗水環繞,平陸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霽雪”就在這裡。

黃河古棧道

黃河古棧道位於平陸縣東部三門鄉至曹川鎮,共11處32段,全長4032米,分布在黃河岸邊的石崖上。黃河漕運始於秦漢,隋唐時有了較大發展。平陸縣境內多處棧道均為唐代遺留,摩崖石刻隨處可見。2006年6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頒布為中國文化遺產。

地方特產

平陸百合

平陸百合以個頭大、瓣肉厚、後味不苔、瓣肉無柴被稱為“中條參”,曾是貢品。平陸縣的百合種植面積1000餘畝,年產百合80餘噸。

水化柿

水化柿產於平陸縣東部馬泉溝一帶,種植歷史約有1350多年,自唐貞觀年間成為貢品。水化柿因無核,所加工成的柿餅能速溶於水,故被稱為“水化柿”。

平陸山地牛

平陸山地牛依體型外貌特徵分為兩類:一類是背腰較長的“爬山虎”,另一類是背腰較短的“圪塔牛”,其中以“爬山虎”類型為主。角中等長、一般向前上方彎曲。後軀發育良好,股部肌肉較充實,四肢較短,端正結實。毛色以黃和紅色為最多。偏於役肉兼用體型,有較高的產肉性能。

著名人物

平陸縣著名人物平陸縣著名人物

虞國:大夫是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

百里奚:五羖大夫。

張守珪:唐代戍邊將領。

楊元太:電力專家。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