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肝

崩肝是正定特色小吃之一。它是用豬肝或牛肝切成絲狀,爆炒而成,初嘗有些硬,但越嚼越香,回味無窮.崩肝做法獨特,選取優質黃牛肝,經過高溫蒸煮等十幾道工序,色澤醬紅,入口鮮香。長期以來,崩肝一直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主要是現賣現做。

簡介

崩肝,源於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早在唐代就已十分聞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崩肝是以豬肝羊肝為主要原料烹製而成的,其成品脆嫩滑爽、乾香可口、色澤黃紅,是一款深受食者喜愛的熱制涼吃的佐酒佳肴。

崩肝崩肝

來歷

據傳唐明皇初年,郭子儀帶回兵駐防真定(今正定)。一天,晚飯將熟,一鍋生燉牛肝熱氣騰騰,忽然探馬有報,城西擅馬口發現敵情。郭子儀棄飯披卦上馬,率眾將士傾巢出動。三個時辰後,凱鏇而歸,揭鍋查看,一鍋牛肝自然煨乾,然而不糊不焦,色澤金黃,入口品嘗鬆脆清香。西域名廚馬師傅得以啟示,將鮮牛或羊肝切絲用香油炒、蒸,又以蔥、蒜、生薑,外加丁香、八角、茴香等,製成“美味崩肝”,流傳後世。

功效

“牛肝有養血,補肝,明目,治血虛萎黃、虛勞羸瘦、青盲、雀目等功效。男女老少均可食用。”

特點

崩肝崩肝

崩肝實為古城正定一絕,系地方名吃,歷史悠久,上溯明清,勝兩河崩肝採用眾家之長,取用優質黃牛肝,經高溫蒸煮等十幾道工序,嚴格操作,複雜精細,產品色澤醬紅,條索細勻,入口鮮香,耐嚼細品,回味無窮,實為佐酒,下餐之佳品。牛肝製作,先煮,再切、再炸、再鹵、再抄,外觀和顏色很像菌類,口感特別筋道。

特色小吃集(一)

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或者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