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陝縣

寧陝縣

寧陝縣,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位於秦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中段南麓,安康市西北部,東接柞水縣、鎮安縣,南連石泉縣、漢陰縣、漢濱區,西鄰佛坪縣,北靠長安區、周至縣、鄠邑區。介於北緯33°7′11″—33°50′38″,東經108°2′33″—108°56′48″之間,南北長130多千米,東西寬110多千米,總面積3678平方千米,是安康市土地面積最大的縣。 寧陝之名源於清代設定的“寧陝廳”,取“安寧陝西”之意。屬北亞熱帶濕潤型氣候,是中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帶,長江、黃河水系的分水嶺。是陝西省會西安市[陝西省會、十三朝古都]南枕的綠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門,關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 截至2016年,寧陝縣下轄12鎮,常住人口7.11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7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5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463元。 2018年9月26日,寧陝縣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寧陝縣在陝西省的位置 寧陝縣在陝西省的位置
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時期,今寧陝縣境北屬秦,南屬楚,丹陽戰後全都屬秦。

西漢(前206年—前23年)北屬右扶風盩厔,及京兆尹杜陵,南屬益州刺史部漢中郡西城(今安康)、旬陽二縣。(前221年—前206年)北屬中央直轄地——內史杜縣,南屬漢中郡南鄭。

東漢(25年—220年)北屬司隸校尉部鄂縣,西南屬城固安陽縣(今洋縣東北)。

三國(220年—280年)魏時北屬扶風郡杜縣,南屬漢中郡。

西晉(265年—420年)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北屬司隸校尉部長安縣,南屬梁州漢中郡及魏興郡(今安康)。

南北朝(420年—581年)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北屬北魏雍州,南屬梁州晉昌郡(今石泉西南);齊建武四年(497年),北屬北魏雍州盩厔縣,南屬安康郡安康縣(今石泉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北屬北魏雍州長安縣,南屬東粱州安康郡;北朝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北屬恆州周南郡,南屬洋州儻城郡及直州安康郡。

(581年—618年)大業八年(612年),北屬京兆郡長安、始(今周至東北)二縣,南屬西城郡石泉縣。

(618年—907年)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北屬京畿道盩厔、鄠縣,南屬山南東道金州石泉縣及山南西道洋州黃金縣。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爭戰頻繁,統屬複雜。至後唐清泰元年(934年),北屬京兆府,南屬金州。

(960年—1279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北屬永興軍路鄠縣,南屬京西南路金州石泉縣,西屬洋州真符縣。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北屬金京兆府路鄠縣,南屬利州石泉縣。

元末明初,因禁流民,今縣境內絕少居民。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今縣境內置柴家關、五郎壩巡檢司。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劃長安、盩厔、洋縣、石泉、鎮安5縣邊境,置五郎廳,直隸於省,廳署暫設焦家堡(今老城城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廳治遷老城。嘉慶五年(1800年),五郎廳改名寧陝廳。先隸省,再屬漢中府,後屬興安府。嘉慶十一年(1806年),寧陝兵變,廳署被毀。嘉慶十三年(1808年),廳署遷駐寧陝營懇兵署內(今關口新城)。嘉慶十八年(1813年),修築廳署城垣,工程告竣,廳治遷回老城。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先隸陝西省漢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直隸於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以後,隸於陝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5日寧陝解放,屬陝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區。1950年5月屬安康專區。1969年專區改稱地區,寧陝縣隸安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11月27日,寧陝縣小秦嶺以北的蕎麥地、乾溝、雞窩子、餵子坪等處720平方千米劃歸長安縣。1956年5月20日,鎮安縣的後池鄉和栗柞鄉的第四村劃歸寧陝縣。同年6月將漢陰縣的鐵爐、龍王鄉劃歸寧陝縣。1958年12月,寧陝縣併入石泉縣,寧陝設定為協作區。1961年9月恢復寧陝縣建制。1969年安康專區改稱地區,寧陝縣隸安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2002年安康地改市,寧陝隸屬安康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寧陝縣行政區劃 寧陝縣行政區劃
清道光八年(1828年),寧陝縣轄東、南、西、北、中5路,17個保,205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縣轄11個聯保共53個保。

1950年11月17日,安康專員公署民政字第146號通知,寧陝縣設定6區36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聯保制改為鄉保制。全縣設8個鄉、40個保、791甲。  

1952年10月1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462號命令,寧陝縣行政區劃由原來6區增為9區,由36鄉增為58鄉。

1953年5月13日,省人民政府44號命令,寧陝縣仍設9區,縮編為50鄉。撤銷獅子壩、斜峪、莫王、海棠、舊貫、太平、皂礬、賈營等8鄉。

1956年5月,將原漢陰縣轄鐵爐、龍王、魚洞、火鐮碥4鄉劃歸寧陝縣,在太山廟區置鐵爐、龍王2鄉。與此同時,將原鎮安縣轄後池鄉和栗柞鄉的第四村劃歸寧陝縣,在太山廟區置新建鄉。全縣將原來的9區50鄉,縮編為6區37個鄉、鎮。  

1958年12月,寧陝縣併入石泉縣,寧陝設定為協作區,轄5個公社23個管理區,共有169個大隊,476個生產隊。

1961年9月恢復寧陝縣建置,全縣轄4區21個公社,12月將原石泉縣轄建豐大隊劃歸寧陝縣,隸於鐵爐壩公社。

1962年11月全縣仍轄4區,公社由21個增為27個,共有大隊151個,生產隊525個。

1964年撤銷關口公社,設定城關鎮,增設老城公社(縣直屬)。全縣共為4區、1鎮、27個公社。

1967年,寧陝縣40%的公社更換名稱,大隊則70%以上更名。1972年仍恢復“文化大革命”前名稱,僅保留紅旗、東風2公社名稱,並將紅衛公社改稱武農公社。

1973年3月26日,縣民衛局以寧革民字3號檔案通知,大隊仍恢復原名稱。但因多種原因,6個大隊未能恢復原名。

1982年4月,經安康地區行政公署批准更改重名公社:沙溝改稱廣貨街;鐵爐改稱鐵爐壩。同年5月,華嚴(紅旗)、五龍(武農)、龍王(東風)公社恢復原名稱。  

根據中共中央(1983)1號檔案和安康地區行政公署(1983)13號檔案,寧陝縣分別於1983年7、8月和1984年9、10月進行農村體制改革,政社分設,建立鄉政權。全縣改5區、2鎮、26鄉、144村、553組。區鄉名稱與原區社相同。  

2001年區劃調整後,寧陝縣轄10個鎮、4個鄉:城關鎮、四畝地鎮、江口鎮、湯坪鎮、廣貨街鎮、龍王鎮、筒車灣鎮、旬陽壩鎮、金川鎮、皇冠鎮、豐富鄉、梅子鄉、新場鄉、太山廟鄉。

2011年,撤銷湯坪鎮、旬陽壩鎮併入城關鎮,撤銷太山廟鄉設立太山廟鎮,撤銷梅子鄉設立梅子鎮,撤銷豐富鄉設立豐富鎮,撤銷新場鄉設立新場鎮。調整後,寧陝縣轄12個鎮:城關鎮、四畝地鎮、江口鎮、廣貨街鎮、龍王鎮、筒車灣鎮、金川鎮、皇冠鎮、豐富鎮、梅子鎮、新場鎮、太山廟鎮。

2015年,撤銷豐富鎮,併入廣貨街鎮。調整後,寧陝縣轄11個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寧陝縣下轄12鎮:城關鎮、四畝地鎮、江口鎮、廣貨街鎮、龍王鎮、筒車灣鎮、金川鎮皇冠鎮、太山廟鎮、梅子鎮、豐富鎮、新場鎮,9個居民社區,98個行政村,360個村民小組。寧陝縣政府駐城關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寧陝縣地處陝西省南部秦嶺中段南坡,安康地區北部,屬於長江流域漢江水系的上游地區,北部與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接壤,西部與漢中市佛坪縣毗鄰,南部與石泉縣、漢陰縣、漢濱區相連,東部與商洛地區的柞水、鎮安交界。介於北緯33°7′11″—33°50′38″,東經108°2′33″—108°56′48″之間,南北長130多千米,東西寬110多千米,總面積3678平方千米,是安康市土地面積最大的縣。距陝西省會西安市131千米。距安康市96千米。  

地形地貌

寧陝縣山嶺縱橫、溝壑交錯,地形複雜。秦嶺主脊橫亘於北境,平河梁橫貫境中,這兩大主要山脈,構成了本縣地形地貌的主要骨架。總的地形北高南低。地勢高差2425米,垂直差異很大。全縣可分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3種地貌類型。  

高山區

寧陝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主要分布在秦嶺主脊山脈和平河梁山脈的上中部地帶,面積2184.7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59.4%,土壤類型以棕壤和黃棕壤為主,土層較深厚,土壤較肥沃,富含有機質。氣溫較低,雨量充沛,具有山地北溫帶和山地中溫帶的氣候特徵。林特資源豐富,是寧陝縣用材林的主產區和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基地。  

中山區

寧陝縣海拔820—1000米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是長安河、汶水河、蒲河、旬河和池河的上游地帶。具有山地南溫帶的氣候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林特資源豐富,適應於多種農作物生長。  

低山河谷區

寧陝縣海拔820米以下地區,位於南部,分布在長安河、蒲河、汶水河、旬河、池河的下遊河谷地帶。是寧陝縣的糧食和油料生產基地,其產量分別占全縣總產量的45%和55%以上。經濟林特作物主要有桑、桐、棕等亞熱帶植物。此外,還有大量的櫟類樹種。主要特產有蠶繭、油桐、棕片、木耳等。  

氣候特徵

寧陝縣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用焦金斯基的氣候大陸公式,寧陝氣候大陸度為50.2,受大陸性氣候影響。寧陝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3.1℃(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0.5℃。日極端最高氣溫36.2℃(1976年7月31日)。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3.3℃。有個別年份在8月。氣溫平均日較差9.2℃—12.0℃間,氣溫年較差22.8℃。寧陝縣平均年降水量921.2毫米。  

水文概況

寧陝縣水資源豐富,溝河縱橫,但流量不大,多為小河溝岔。縣境內流域面積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溝共有12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5—10平方千米的23條,10—50平方千米的75條;50—100平方千米的11條,100—200平方千米的4條,200—500平方千米的。  

自然災害

寧陝縣由於山地阻隔,受季風和地形影響,具有光熱資源不足,水分資源有餘的特徵。旱澇、連陰雨、冰雹和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繁。旱澇是境內主要災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寧陝縣地處中國—日本和中國—喜馬拉雅兩大植物亞區的分界線上,是華北、華中和橫斷山脈3個植物區系的交匯點,植物成分複雜,過渡性明顯,並含有許多特有種屬和特有的單種屬。境內有種子植物136科、591屬、1178種(含種以下等級),占全國種子植物總科數的45.1%,總屬數的19.9%,總種數的4.7%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共24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7種、三級16種。  

動物資源

寧陝縣境內鳥類,有13目、36科、120種;獸類有7目、23科、57種。  

珍貴動物21種,其中獸類15種,鳥類5種,兩棲爬行類1種。  

水產動物主要有鯉魚、鰱魚、草魚鯽魚、鯰魚、蛇魚、泥鰍、黃鱔等24種,還有鱉、蟹等。  

礦產資源

金屬礦產

寧陝縣已發現的金屬礦產有鐵礦鉛礦、鋅礦、鉬礦、銅礦、釩礦、鈾礦、金礦等8個礦種,計有礦床、礦點、礦化點32處。其中鐵礦產地17處,銅礦產地5處,鉛鋅礦產地5處,鉬礦產地3處,釩鈾礦產地2處。  

非金屬礦產

有滑石、雄黃、硫鐵礦、石煤、石灰岩、藍晶石、礦泉水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公安戶籍總戶數27377戶,戶籍總人口72589人,比上年減少1310人。全年出生人口661人,出生率為10.12‰;死亡人口589人,死亡率為7.2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71138人。鄉村戶數18197戶,鄉村總人口59489人。城鎮化率44.4%。

2016年末寧陝縣人口數及其構成(公安戶籍口徑)
指 標 年末數(人) 比重(%)
全縣戶籍總人口 72589 100.0
其中:城鎮人口 20017 27.58
鄉村人口 52572 72.42
其中:男性 39050 53.80
女性 33539 46.20
其中:0-17歲 12188 16.79
18-34歲 20219 27.86
35-59歲 28123 38.74
60歲及以上 12059 16.61

民族

寧陝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等10個。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寧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億元,比2015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4億元,增長3.9%,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3%;第二產業增加值14.73億元,增長13.0%,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3%;第三產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9.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463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1%。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5.0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4%。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寧陝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29.28億元,比2015年增長2.4%,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62億元(地方投資不含跨市3億元投資),增長22.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62億元,增長21.6%。三產累計完成投資201693萬元,增長11.7%。一二三次產業完成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為13.2%、5.9%、80.9%。  

財稅收支

2016年,寧陝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19594萬元,比2015年增長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531萬元,增長28%,其中各項稅收完成5540萬元,增長31.2%。地方財政支出完成95437萬元,增長6.4%。  

人民生活

2016年,寧陝縣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14615元,比2015年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58元,增長8.7%。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0元,增長8.5%。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6年,寧陝縣糧食總產量為19611噸,比2015年增長0.97%,其中夏糧產量6529噸,增長0.2%,秋糧產量13082噸,增長1.3%。食用菌產量達到4182噸,增長4.16%。藥材面積達到32060畝,完成藥材產量5226噸。  

2016年寧陝縣主要農產品產量
指標 產量 比2015年增長(%)
農作物播種面積 10037公頃 1.47
糧食播種面積 5089公頃 -0.32
油料播種面積 444公頃 0.68
蔬菜播種面積 2215公頃 1.9
糧食產量 19611噸 1.3
油料產量 871噸 1.63
蔬菜產量 44856噸 2.26
#食用菌產量 4182噸 4.16
藥材種植面積 32060畝 5.96
藥材產量 5226噸 -1.4

林業

2016年,寧陝縣完成造林面積1933公頃,比2015年增長7.41%。生漆產量34噸,與2015年持平;核桃產量976噸,增長2.74%;板栗產量3905噸,增長0.31%;花椒產量37噸,基本同2015年持平。  

畜牧業

2016年寧陝縣畜牧養殖業生產情況
指標 生產量 比2015年增長(%)
肉類總產量 4664噸 -0.77
其中:豬肉 3336噸 -2.94
牛肉 377噸 2.17
羊肉 363噸 2.54
禽蛋產量 618噸 3.0
牛年末存欄 4316頭 1.24
羊年末存欄 27601隻 -0.13
豬年末存欄 38218頭 -1.87
家禽存欄 21.86萬隻 -1.0
蠶繭產量 17.1噸 -29.05
養蜂期末數 14136箱 32.56

漁業

2016年,寧陝縣水產品產量719噸,比2015年增長27.91%。  

農業基礎

2016年,寧陝縣農業機械總動力6萬千瓦,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45噸,與2015年持平;農用地膜10.83噸,下降3.30%。  

第二產業

工業

2016年,寧陝縣實現工業總產值30.12億元,比2015年增長16.9%,工業增加值完成8.99億元,增長1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6.52億元,增長17.1%,實現增加值8.89億元,增長15%。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其中當年新增2家),年平均從業人員130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21億元(不含電力局),比2015年增長12.09%;實現利潤2.61億元(不含電力局),稅金總額1.96億元。  

建築業

2016年,寧陝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5.7413億元,比2015年增長9.0%。全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家,年末從業人員1049人,累計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4539億元,增長25.02%,外省在陝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7717億元,減少67.67%。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寧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3395億元,比2015年增長13.9%,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145億元,增長20.9%;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2250億元,增長5.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實現4.3151億元,增長12.9%;餐費收入1.0244億元,增長18.0%。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完成3.0855億元,增長31.3%,限額以下完成2.2540億元,下降9.8%。年內新培育納入限額以上批零住餐貿易單位共6戶。  

房地產業

2016年,寧陝縣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7060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1.6845萬平方米。竣工工程產值8990.6萬元。完成營業稅金及附加759.3萬元,實現利潤總額為1154.7萬元。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2.7186萬平方米,比2015年持平,商品房銷售面積6000平方米,增長1.0%。  

郵電通信

2016年,寧陝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95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5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020萬元。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3.7萬件,包裹業務5000件,快遞業務量4.2萬件;快遞業務收入37萬元。全縣68個行政村通電話,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775戶,增長44.39%;行動電話年末用戶數達60242戶,增長7.96%。全縣固定及行動電話年末用戶總數65017戶,比2015年末增加5910戶,電話普及率89.6部/百人。全縣寬頻接入用戶10922戶,增長53.79%。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1.53億元,比2015年增長3.7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8.45億元,增長12.91%,較年初新增2.1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0.65元,增長10.36%,其中:短期貸款3.03億元,增長9.78%,較年初新增0.32億元。中長期貸款4.14億元,下降38.21%。個人消費貸款0.82億元,增長6.49%。存貸比為33.78%,上升2.02%。

保險業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有保險機構3家,年保費總收入4225萬元,比2015年增長27.34%。保險機構全年處理各項賠款給付支出853萬元,下降52.77%。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37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60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有各級學校50所,其中普通中學5所,九年制學校1所,國小21所,幼稚園23所。教職工人數878人,其中專任教師709人,專任教師分布在普通中學148人(含職高)、國小340人、幼稚園115人。全縣在校學生9178人,其中:普通中學3077人(含職中199人,高中生1225人)、國小3857人,幼稚園2244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7.72%。大學二本以上上線人數達352人。寧陝中學機器人再奪“救援B”項目中國賽區冠軍,代表中國赴德國參加世界大賽獲得團體第六名。寧陝中學學生參加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32個項目分獲省市大獎。參加第16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終評活動,《助殘智慧型型辦公桌》項目榮獲全國二等獎。參加第13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4個科技創新項目分別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6萬冊,有影劇院1個,有電視插轉台1個。文化產業企業4個,從業人員171人,非企業5個從業人員66人。有線電視用戶達到6800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29.2%。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共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婦幼保健站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衛生技術人員469人,其中執業醫師126人。全縣衛生防疫人員數78人。醫院和衛生院實有床位348張,其中:鄉鎮衛生院14個,床位148張,衛生技術人員100人。全縣有村衛生室98個,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17人。全縣有個體診所6個。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100%。  

勞動就業

2016年,寧陝縣城鎮新增就業709人,年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25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全年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827人,勞務收入實現25728.6萬元。全縣鄉村勞動力資源數36444人,比2015年下降1.09%,其中,從事農業人員13711,增長0.91%。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0692人,其中:城鎮職工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044人,農村已納入養老保險人數39648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4426人,其中: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778人,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648人。城鎮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481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703人。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778人,增加204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6372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380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822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22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8314人,參合率達99.13%。全年離休人員人數10人,退休人員人數1052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4個,收養性單位床位數共792張床。各類享受最低生活補助費人數共5742人,其中:六十年代精簡和遺屬補助人員228人,農村復員退伍軍人186人及三屬3人,城鎮低保1163人,農村低保2783人,五保戶1379人。  

環境保護

2016年,寧陝縣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0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201噸;主要污染減排率比2015年同期下降10.5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為0.438噸標準煤,下降3.20%。全年空氣好於二級以上天數316天。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99.8%。垃圾處理站1個,污水處理廠1個。境內自然保護區1個,保護區面積2.6732萬公頃,全縣森林面積32.5752萬公頃。  

安全生產

2016年,寧陝縣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38。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民爆物品及煙花爆竹等高危領域保持零事故、零死亡。  

交通運輸

西戶高速公路 西戶高速公路
民國年間,陝西省計畫修建 西安至石泉公路,勘測和編制了工程預算計畫,但沒有實施。

1956年4月19日,寧陝縣開始修建第一條公路——石(泉)寧(陝)路,當年成立工程隊,抽調上路民工446人。1957年3月,由石泉、寧陝兩縣聯合成立石寧路工程處,實行全線統一指揮,以縣為單位成立了兩個施工大隊。195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全程71千米。

為支援“三線”建設,1970年6月29日動工修建關口至上壩河新礦林場的公路共20千米,經過6個月的“會戰”,於年底竣工通車。1971年以後,又先後修建了關(口)鐵(爐壩)公路、黃(花嶺)豐(富)公路。1958年,陝西省交通局決定修建西萬公路。由省公路局工程處第三工程隊施工,寧陝縣予以配合。1958年9月開工,1959年10月通車。在西萬公路帶動下,1958—1965年期間,寧陝縣先後修建了關賈(關口至賈營)、沙黃(沙坪至黃金)、華獅(華嚴至獅子壩)等架子車路。1965年8月曾動員修建沙小(沙坪至小川)架子車路,但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僅修建了一部分架子車路和民間小橋。

1976年3月以後,為加強寧陝縣公路建設的步伐,計畫在1977年實現全縣社社通汽車,學習推廣鎮坪縣修建山區公路的經驗,修建湯油、沙小、筒五、四柴、華獅、船竹等公路,出現了全縣區、社築路“大會戰”,到1979年實現了社社通公路。通公路的大隊91個,占全縣大隊總數的63%。通公路的生產隊297個,占全縣生產隊總數的53%。到1985年底,全縣已有公路33條,總里程702.452千米。其中幹線公路2條147.2千米,地方公路11條257.93千米,林區專線公路10條217.30千米,村、組簡易公路10條80千米。以上公路,除黃豐公路因路基路面太差不能正常通車,西萬公路和地方支線公路均能晴雨通車。

寧陝縣已形成比較完善合理的千米網路,210國道縱貫全境,鄉村公路、林區公路四通八達,各種公路里程總計1217千米,公路密度達0.33千米/平方千米。2007年,縱貫縣境南北的西(安)漢(中)高速公路開通。

戶縣經洋縣至勉縣高速公路是國道主幹線(GZ40)二連浩特至河口在陝西境內的一段,是陝西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路北起戶縣澇峪口,接已建成通車的西安至戶縣高速公路,途經戶縣、寧陝、洋縣、佛坪、城固、南鄭、漢台、勉縣等8縣(區),南止勉縣元墩,接在建的勉縣至寧強高速公路。路線主線全長258.65千米,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根據地形條件分級設計計算行車速度60-100千米/h,路基寬度20-26米,全封閉,全立交。

截至2016年末,寧陝縣境內公路里程1645.9千米,其中高等級公路101.4千米,縣鄉村道1400.9千米,普通國省幹道143.6千米。

風景名勝

寧陝縣 寧陝縣 老城城隍廟 城隍廟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廟宇,位於210國道183千米處,縣城北5千米,長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環水。始建於乾隆五十年(1786年),是陝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設計獨特的廟宇。每當明月當空,左右兩河,銀波蕩漾,相映生輝。故此,有“月鏡雙輝”的美名。數百年來,城隍廟仍完好無損,這就引出了“金鴨浮舟”的傳說。城隍廟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為南北兩頭逐漸縮尖,中斷開闊而伸長,南北長172.5米,東西寬33.5米,占地約10畝。 
寧陝縣 寧陝縣 秦嶺大峽谷漂流 寧陝秦嶺漂流是陝西省首家採用蓄水漂流的項目。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漂流點。寧陝秦嶺漂流位於寧陝縣廣貨街鎮鐵橋(西萬公路即210國道1020千米)處,漂流河段起點鐵橋(海拔1019米),終點向坪,全長約9千米;落差150米;平均比降1.5%。,是中國海拔最高的漂流點;河床最窄處寬20米,最寬處180米;河谷主要為“V”字型,兩岸高山相峙,村落民舍較少,具有“險、幽、野、靜、秀”等特點。 
寧陝縣 寧陝縣 秦嶺朝陽溝旅遊
寧陝縣境內的秦嶺山中,有個叫朝陽溝的地方,這裡有處山嶺被當地老百姓戲稱為“花果山”,因為那裡是金絲猴的“風水寶地”。山嶺海拔大約1300米左右,南面朝陽一側地勢陡峭,針葉、闊葉、灌木、草叢等植被自上而下梯次密集分布,很多樹木都被藤蔓纏繞。一條溪水從大山深處流經溝底。還有半山腰中一處山洞,在樹林中隱隱綽綽。 
寧陝縣 寧陝縣 天華山自然保護區
陝西天華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東、南同省寧西林業局接壤,西鄰佛坪縣,北與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秦嶺主脊為界。保護區東西寬約17.3千米,南北長約24.5千米。保護區總面積25485公頃。 保護區現有野生種子植物1528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9種,其中Ⅰ級保護1種,Ⅱ級保護8種;列入陝西省重點保護植物14種;野生脊椎動物227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28種,其中Ⅰ級保護6種,Ⅱ級保護22種;已知昆蟲2788種,是秦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天華山自然保護區是秦嶺大熊貓六大種群分布區之一——天華山種群的核心分布區,在大熊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寧陝縣 寧陝縣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秦嶺中段南麓腹地,距省會西安148千米,距寧陝縣城13千米。公園於2003年7月經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6年11月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占地10726公頃,園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8%。值得一提的是公園的最高峰—平河梁(海拔2868米),同時也是陝西南部的最高山峰。森林公園內物種豐富,地理分異明顯,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種類豐富而特殊,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9種,其中包括秦嶺冷杉、紅豆杉、水杉、連香樹、水曲柳、七葉樹、秦嶺紅杉等具有科學意義和經濟價值的植物種類。森林公園處於古北界和東洋界動物種類的交匯和過渡地帶,是中國動物區系最為豐富地區之一。 
寧陝縣 寧陝縣 寧陝南夢溪 南夢溪藏於終南山腹地寧陝縣江口鎮沙坪村大堰溝西溝,西安西南114千米,210國道1047千米西側,距西漢高速出口45千米,主幹流溪長8千米,總面積12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條,瀑布86處;有麝鹿、黃麂、狗熊、紅腹錦雞、雉雞、狼、豹子、羚牛、鹿、麻羊、大鯢、豪豬等珍稀野生動物,其中極具美學觀賞價值的紅腹錦雞,區域內已超過2萬隻。有黃檀樹、紫檀樹、野生蝴蝶蘭、木本茉莉、食人花、野生茶樹、野生白玉蘭、藤蔓木瓜、野生棗皮、野生杜仲、紅豆杉、迎春、細辛、苦竹等植物。 

城市榮譽

2017年10月,寧陝縣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