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丸

六郁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具有舒郁寬胸,順氣消痰之功效。主治胸膈痞滿,肝鬱不舒,膨悶脹飽,噯氣吞酸

基本信息

組成

橘皮六十兩,神曲(炒)六十兩,莪術(炙)九十兩,牙皂角三十兩,木香十五兩,黃連七兩五錢、檳榔六十兩、甘草七兩五錢、黑鬱金六十兩、三棱(炒)十五兩、青皮(炒)三十兩、麥芽(炒)六十兩、藿香三十兩、大黃六十兩、砂仁三十兩、香附(炙)六十兩、黑醜(炒)六十兩。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每服二錢,溫開水送下。

2、現代用法:水丸。每服6g,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功用

舒郁寬胸,順氣消痰。

主治

胸膈痞滿,肝鬱不舒,膨悶脹飽,噯氣吞酸。

方義

本方用香附、青皮、木香、砂仁、霍香舒肝和胃,寬胸消脹,以開氣鬱,檳榔、黑牽牛子瀉下導滯行水,以療濕郁;鬱金、三棱、莪術行氣活血,消積止痛,以療血郁;黃連、大黃苦寒請心胃之熱,導大腸積滯以療火郁;神曲、麥芽健胃消食化滯,以療食郁;皂角、陳皮理氣燥濕化痰,以療痰郁;甘草調和諸藥之性。

運用

1、綜合此方配伍適於食、火、氣、血痰、混六郁之胸膈痞悶,食欲不振,二便不利,舌苔濁脈滑實等症。

2、臨床用於急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屬食水氣火鬱積者。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附方

名稱:人參半夏丸

組成:人參、細辛、陳皮、丁香、半夏、厚朴

用法:上為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食後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

主治:肺胃受冷,咳嗽氣急,胸膈痞滿,喉中呀呷,嘔逆涎沫,飲食不下

出處:《雞峰》卷十一

名稱:大安丸

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蘿子、連翹、白朮

用法:上為末,粥糊為丸服

主治:小兒飲食酒積停滯,胸膈痞滿腹脹

出處:《丹溪心法》卷五

功用:消導脾經積滯

名稱:木香分氣丸

組成:木香、甘松、甘草、香附子、蓬莪術

用法:上為細末,水糊為丸。每服二十粒,煎生薑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脾胃虛弱人,最宜常服

主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

出處:《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功用:寬中順氣,進食

名稱:木香寬中散

組成:青皮、陳皮、丁香、厚朴、甘草、白豆蔻、香附、砂仁、木香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姜、鹽湯點服

主治:七情傷於脾胃,以致胸膈痞滿,停痰氣逆;或成五膈之病

出處:《明醫雜著》卷六

中藥方劑之六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六氣煎
六龍丹
六香膏
六香散
六陳頂
六陳湯
六六丸
六奇湯
六均丸
六聖
六和茶
六和膏
六和生化湯
六和定風
六和半夏湯
六味鹿茸丸
六味香薷飲
六般芍藥飲
六勝七應丸
六精膏
六神飲
六神輔聖丸
六神開瞽散
六丁飲
六丁神散
六真膏
六益丸
六皮四子湯
六丁散
六甲散
六甲丸
六珍湯
六物黃芩湯
六物麻黃湯
六味肥兒丸
六一退火丹
六物解毒湯
六一泥飲
六物胡粉敷方
六物煎
六物滅瘢膏
六物散
六灰膏
六灰煎膏
六灰丸
六味消風痰散
六味活血散
六味沉香飲
六味桂枝湯
六味撥雲散
六味異功煎
六味平胃散
六一木通湯
六味地黃湯加味
六味地黃湯加減
六味飲
六味稀痘飲
六味回陽煎
六味合四神丸
六味合五子丸
六味參附湯
六味去丹皮加黃柏知母湯
六味加肉桂湯
六味青散
六根散
六味追風散
六柱散
六味生脈湯
六曲丸
六星散
六時散
六斤丸
六攻散
六度煎
六應散
六味解毒湯
六歲墨
六寶
六味清涼飲
六子丸
六妙飲
六妙湯
六妙丸
六藏丹
六味涼血消毒散
六味人參麥門冬散
六味三棱丸
六君貝母丸
六君溫脾湯
六君子煎
六君健脾湯
六合金針散
六合回生丹
六合丹
六厘散
六半湯
六化丹
六制蒼朮散
六味膾
六安煎
六神全蠍丸
六磨飲子
六軍丸
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方
六一順氣湯
六物胡粉膏
六郁丸
六甲神丹
六物附子湯
六物解肌湯
六味車螯散
六味地黃湯
六氣湯
六柱飲
六枝烏金膏
六味補腎丸
六味順氣散
六味地黃顆粒
六應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