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益丸

六益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朱氏集驗方》卷八。為補腎健脾劑。具有專補脾腎之功效。主治脾腎兩虛。腰膝痠軟,疲乏無力,便溏尿頻。

組成

丁香、木香、肉豆蔻(面煨)、白附子(炮)、附子(炮)、血茸(酥炙)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送下。

功用

專補脾腎。

主治

脾腎兩虛。腰膝痠軟,疲乏無力,便溏尿頻。

方義

本方為補腎健脾之劑。方中肉豆蔻溫中行氣、補脾胃,木香理氣消滯、健脾和胃,白附子燥濕化痰,丁香溫中降逆、補腎助陽,附子溫腎壯陽,血茸壯元陽、益精髓。諸藥相合,共奏補腎健脾之功。

運用

本方適用於牌腎不足而偏於陽虛者。

附方

名稱:王母桃

組成:白朮、大懷熟、何首烏、巴戟、枸杞子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用三四丸,飢時嚼服,滾湯送下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功用:培補脾腎

名稱:太陽丹

組成:北細辛、麻黃、乾薑、桂枝、附子

用法:上為細末,收貯。遇症即以生薑湯調服二錢,暖臥。里實者,以出汗為度;虛則聽其自然。煎劑一時無辦者,急用之

主治:寒邪暴中,頭痛寒戰,嘔吐腹痛,身冷無汗

出處:《活人方》卷一

功用:培補脾腎陽和之氣,溫散表里寒濕之邪

名稱:四倍散

組成:訶子、人參、白茯苓、白朮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薑、大棗,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如早晨常服,有大功效

主治:脾元氣不和

出處:《博濟》卷二

功用:大補虛損

名稱:四君合四神加減方

組成:黨參、於術、補骨脂、茯苓、肉蔻、吳萸、醋柴胡、五味子

用法:上為細末,合棗泥為丸,重一錢五分。每服一丸,早、晚薑湯送下

主治:脾腎虛寒所致的慢性腸炎、腸結核、慢性痢疾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功用: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名稱:沉香丸

組成:沉香、鹿茸、厚朴、烏藥、楝實、白茯苓、石斛、白朮、訶黎勒、人參

用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食前以溫酒或水飲送下

主治:心腹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功用:補脾腎,進飲食

中藥方劑之六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六氣煎
六龍丹
六香膏
六香散
六陳頂
六陳湯
六六丸
六奇湯
六均丸
六聖
六和茶
六和膏
六和生化湯
六和定風
六和半夏湯
六味鹿茸丸
六味香薷飲
六般芍藥飲
六勝七應丸
六精膏
六神飲
六神輔聖丸
六神開瞽散
六丁飲
六丁神散
六真膏
六益丸
六皮四子湯
六丁散
六甲散
六甲丸
六珍湯
六物黃芩湯
六物麻黃湯
六味肥兒丸
六一退火丹
六物解毒湯
六一泥飲
六物胡粉敷方
六物煎
六物滅瘢膏
六物散
六灰膏
六灰煎膏
六灰丸
六味消風痰散
六味活血散
六味沉香飲
六味桂枝湯
六味撥雲散
六味異功煎
六味平胃散
六一木通湯
六味地黃湯加味
六味地黃湯加減
六味飲
六味稀痘飲
六味回陽煎
六味合四神丸
六味合五子丸
六味參附湯
六味去丹皮加黃柏知母湯
六味加肉桂湯
六味青散
六根散
六味追風散
六柱散
六味生脈湯
六曲丸
六星散
六時散
六斤丸
六攻散
六度煎
六應散
六味解毒湯
六歲墨
六寶
六味清涼飲
六子丸
六妙飲
六妙湯
六妙丸
六藏丹
六味涼血消毒散
六味人參麥門冬散
六味三棱丸
六君貝母丸
六君溫脾湯
六君子煎
六君健脾湯
六合金針散
六合回生丹
六合丹
六厘散
六半湯
六化丹
六制蒼朮散
六味膾
六安煎
六神全蠍丸
六磨飲子
六軍丸
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方
六一順氣湯
六物胡粉膏
六郁丸
六甲神丹
六物附子湯
六物解肌湯
六味車螯散
六味地黃湯
六氣湯
六柱飲
六枝烏金膏
六味補腎丸
六味順氣散
六味地黃顆粒
六應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