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保護面積為5000平方公里,以第四紀冰臼群和花崗岩石林地貌及地質構造為主要特色。園區內具有10種類型的地質地貌景觀,即冰川地貌、花崗岩地貌、火山地貌、泉類地貌、峽谷地貌、湖泊景觀、河流景觀、濕地景觀、典型礦床及採礦遺蹟景觀和沙地景觀,具有典型的地學意義。在內蒙古眾多的草原中,克什克騰草原是離北京最近的一片,每到春夏季節,草原上百花盛開,景色十分迷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境內。公園內風光旖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塞北的金三角,北京的後花園。

克什克騰地質公園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5年2月11日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公園由8個園區組成,面積約1750平方千米。公園內有中國東部規模最大、發育最全、保存最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有世界罕見的大型岩臼群,有世界獨有的花崗岩石林――“內蒙古石林”。西拉木倫河既是大興安嶺、燕山山脈和渾善達克沙地的地貌分界線,又是古生代華北地台和興蒙地槽的構造界線。渾善達克沙地東北邊緣保存有世界上唯一的沙地雲杉;貢格爾草原是花的世界,綠的海洋。

中國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由第四紀冰川遺蹟花崗岩地貌、火山地貌、構造縫合線、沙漠、高原湖泊、河流、草原溫泉等景觀組成的綜合性世界地質公園,是探索內蒙古高原地質環境變遷、中國北方人類發展的一部地質學百科知識全書和天然博物館。

歷史文化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風光秀美,物產豐富的克什克騰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夏家店下上層文化到契丹遼金元明清每一段歷史,都是一個民族興衰的故事。 中華第一石人(興隆窪文化石雕)、中華第一牛(紅山文化陶塑)皆出於克什克騰旗這片神奇的土地,百里畫廊百岔川岩畫的發現詮釋了商朝祖先的發祥地,商族南遷,嬗為山戎、東為族地,秦為匈奴左地,漢為烏桓、鮮卑,隋唐建松漠都督府治之,契丹屬上京道饒州、儀坤州,稱平地松林,金代北京路全州地,蒙古帝國破金邊堡後在達里湖西岸建應昌府,後升應昌路。應昌路做為元朝最後都城及北元首都而名垂史冊,明置應昌衛後改為清平鎮,清初招編克什克騰旗部為克什克騰旗,清朝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著名戰役——烏蘭布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民國三年設經棚縣,隸屬熱河特別區、熱河道,1945年4月建立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1949年5月,劃為內蒙古自治區。

民族文化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風光秀美,物產豐饒的克什克騰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6000多年前,夏商先民就刀耕火種繁衍生息在這肥沃的土地上。《荀子·成相篇》記載:“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於商,十有(又)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水經注》云:“砥石,遼水所出。”西拉沐淪河為遼河上源,歷史上人們把百岔河也視為遼河的上源之一。商族南遷。嬗為山戎、東胡地。秦為匈奴左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逐匈奴於漠北,本地為烏恆、鮮卑族居占。隋為庫莫奚與契丹地,稱“松漠”。唐繼隋建松漠督都府治之。遼代屬上京道饒州、儀坤州,稱平地松林。金代屬北京路全州地。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諸子攻破金邊堡。蒙古族進駐,元大帝國1270年在達里諾爾湖畔建應昌文化教育,後應昌府升為應昌路,1369年,朱元璋逼進大都,元順帝妥貼睦爾北走應昌路,從此,應昌路為北元都,凡20餘年為北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據《蒙古秘史》記:1204年,成吉思汗親征乃蠻部時下詔:“加強克什克騰,以作為蒙古大軍的主力。”因而選拔千戶長百戶長及自由民子弟之優者五百五十人,賜怯薛台(即克什克騰)為自己的護衛軍。克什克騰(漢譯為“親軍”、“衛隊”的意思)是成吉思汗的親軍和衛隊,以成吉思汗四傑木華黎、赤老溫等為怯薛長。明代置應昌衛。1652年清廷招編克什克騰部為克什克騰旗。民國三年(1914年)設立經棚縣,錄屬熱河特別區熱河道。1945年12月建立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1949年5月劃歸內蒙古自區管轄。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旖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觀,構成了克什克騰旗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初到草原的你,會看到、聽到許多奇怪的東西:“說的蒙古話,穹廬做居家,男人會三藝,婦孺能飛馬,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燒柴用牛糞,渴了喝奶茶,無歌不成禮,西向尊為大,石堆當神拜,奶食不分家,進門就是客,戶戶養牛馬”。走進草原才能了解草原,理解這純樸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蘊。蒙古族遊牧文化旅遊區包括貢格爾草原和大興安嶺山脈北麓草原,是內蒙古草原的一塊淨土,這裡的蒙古族牧民依舊過著依水草遷徙的遊牧生活。多民族長久融居的歷史和群山與草原交匯的地理、地貌孕育了克什克騰蒙古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她以豁達熱情,驍勇勤勞、能歌善舞、古樸純厚的民情,那達慕、草原婚禮、祭敖包及獨特的生產方式和飲食文化,使踏進大草原的人們目不暇接,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會用噴香的奶茶、手扒肉、奶製品、馬奶酒伴隨著蒙古族傳統禮節奉獻給你。

民俗風情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到公元12世紀,蒙古族已經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並分衍出乞顏、札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爾、翁吉剌、蔑兒乞、斡變剌、克烈、乃蠻、汪古諸部。它們大小不等,經濟文化發展亦不平衡。遊牧在草原上的被稱作“有氈帳的百姓”,主要從事畜牧業;居住在森林地帶的被稱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從事漁獵業。

公元11世紀,他們結成了以塔塔爾為首的聯盟 ,強大一時,因此,“塔塔爾”,或“韃靼”(音達達)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後來西方通常就將蒙古泛稱為韃靼。宋 、遼、金時代,還把漠北的蒙古部稱為黑韃靼,漠南的蒙古部稱為白韃靼。 有時也用韃靼泛稱中國北方各民族。

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 ,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在漢文史籍中就統稱他們為“蒙古”。

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後來 ,按照所居地域逐漸形成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 ,亦即科爾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亦即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

蒙古族是赤峰市主體民族,有著待人熱情誠懇的傳統美德,以粗獷豪放、胸懷擔盪、誠實熱情著稱。居住蒙古包。

飲食以糧、乳、肉、奶茶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黃油、奶酒最具特色,全羊、手扒肉是招待貴客的宴席,獨具民族特色。

奶品:黃油、奶豆腐、優酪乳、奶皮、奶酒等等,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食品,也是招待遠方的客人的上好佳品,一碗醇正綿喉的馬奶酒,讓遠方的客人感受到草原人好客的盛情。草原上的奶食品都用牛、馬、駝、羊奶製成,是牧民常年四季的主要食品,蒙古語叫“查乾伊德”。一般由牧民手工製作。將鮮牛奶倒入桶內,攪拌後使其發酵,待脂肪浮上呈白色即白油。將過濾後的白油放入鍋內加熱,不時地攪動,待色澤微黃,取出冷卻後即為黃油。夏秋季節,將鮮奶熬滾,用勺子揚,使奶沫浮在上面,同時稍倒入生奶,鍋中奶汁的上面形成一層皮,取出陰乾即是奶皮子。去了白油後的優酪乳子,用慢火煮熬,漿狀時裝入布袋壓榨,再倒入木模,然後切成長條或小方塊,吹曬乾即為奶豆腐。

炒米奶茶手扒肉:奶茶是蒙古族人民每日必需的飲料,早晨起來,喝上一碗乳香飄溢的炒米奶茶,再加上幾塊奶豆腐、幾片手扒肉,便開始了一天的牧人生活。到草原做客,主人會給你端上奶茶,奶茶旁擺著一盤炒米,手抓炒米放入奶茶,外加鹽或糖調和,再放上幾塊奶豆腐,飲起來可口和胃。炒米是由糜子經水浸、汽蒸、鍋炒,碾去外殼而成,色黃而不焦,米粒質堅而脆,晶瑩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鮮美,營養豐富,酥香可口。由於蒸炒後迅速冷卻乾燥,使糊化後的澱粉固定在原有狀態,食用時只需加茶水浸泡即可。炒米含水量低,耐貯存,不易霉壞變質,便於攜帶,是蒙古族牧民喜歡的主要食品之一。肉類是蒙古族牧民自古以來遊牧生活的主要食品,通常通過煮、涮、烤後進食。其中“手扒肉”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做“手扒肉”採取捏斷大動脈將活羊殺死,使羊血流聚在胸腔內,然後剝皮將整羊劈成幾大塊,洗淨後投入開水鍋內煮,待用刀割開肉里微有血跡即可。食用時一手扒肉,一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客人到蒙古包內作客,通常會遇到邊喝酒、邊吃“手扒肉”,馬頭琴聲悠揚、草原長調奔放的場景。傳統肉食中比較講究的還有“烤羊腿”、“烤全羊”等。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人民最考究的烹調技藝,其色、香、味、形馳名中外,尤其是烏珠穆沁肥尾羊更是讓人喜聞樂道,讚不絕口。

服飾,男女老幼皆穿長袍腰帶,穿高腰靴子。

長袍:長袍是蒙古族人民自古以來所喜愛的服飾,袍子肥大、不開叉,尤其是牧人放牧時,可以暖身禦寒。

腰帶:穿蒙古袍必須扎腰帶,一般用布或綢緞製作,顏色和袍子要協調一致,多為丈二長。

蒙古族的最高禮節是敬獻哈達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菸、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譁,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祭敖包、草原盛會--那達幕是蒙古族的傳統活動和特有的民族風情。

每年農曆5月13日舉行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敖包在蒙古語中是“石堆”或“鼓包”的意思。在遊牧地域分界之處或在辨識方向上壘石為記,謂之敖包。敖包通常設在風景優美、視野開闊的草原高丘上,堆積石頭為台,台基上面分大、中、小三層,由三個低平的園柱體重疊而成。有單個的,也有敖包群。敖包上插桿子掛經旗。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敖包逐步演變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地方。每年春夏之交或是秋季,牧民們便舉行祭敖包活動,將經文寫在紙條或布條上,展掛於樹枝,插在敖包上。有條件的地方會請上活佛和喇嘛,由喇嘛吹奏法號、焚香、誦經,祭祀人群自左向右繞包走三圈,祈神降福。

祭祀活動結束後,一般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人們三三倆倆圍坐一起開懷暢飲,交談。有的青年男女藉此機會避開人群,溜到草叢中談情說愛,相約再見日子,即成所謂的“敖包相會”了。

那達慕,蒙古族語意為娛樂遊藝,是蒙古族傳統的民眾性集會。那達慕始於13世紀初,當時那達慕只舉行射箭、賽馬或博克的某一種比賽。如今的那達慕除了傳統的男兒三藝博克、賽馬、射箭比賽之外,還增添了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放映電影、篝火晚會等等新內容,同時開展經貿活動,進行物資交流,還要表彰勞動模範,其內容和形式都 有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那達慕這一古老的活動正煥發出新的活力,已成為融文體、經貿、旅遊於一體的草原盛會。 那達慕盛會傳統的項目為男兒三藝比賽,即博克(摔跤)、賽馬、射箭。 充分展示燦爛的馬背民族文化。

蒙古族素有“馬背民族”之稱,賽馬是蒙古族傳統娛樂項目。草原上的賽馬活動場面十分隆重,數百名少年騎手身著華麗的服裝,頭纏鮮艷多目的頭巾,揚鞭躍馬,歡呼聲和馬蹄聲響成一片,激盪著籃天、白雲下的綠色草原。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蒙古族民族向以高超的善射技藝而著稱。蒙古族的射箭比賽分騎射和靜射。射手身穿窄袖緊身短袍,身背弓箭,策馬到起跑線,令發後,射手起路,抽弓搭箭,瞄準射靶。靜射一般皆規定距離,比賽時射手立於固定地點發射。三箭射完,以中靶箭數評定優勝,並頒獎。

博克是蒙古族最喜好的體育娛樂活動。蒙古族的博克(摔跤)起初具有很大的軍事體育性質,主要用以鍛鍊力量、體魄和技巧。而現在的博克主要成為蒙古族男子比力量、技巧與本事的體育娛樂活動。蒙古族博克具有獨特的比賽規則,勝者有優厚的獎品。根據那達慕的規格參賽選手的數量不同,旗級那達慕博克參賽先鋒為512名。跤手參賽時,上穿“照德格”(鑲有銅釘的皮坎肩),下著白色跤褲,腰系彩綢做成的圍裙,腳蹬蒙古靴或馬靴,坦胸露背,有的跤手脖子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製成的“姜嘎”(在歷次比賽中獲勝的象徵物),象即將出征的武士。在比賽開始時,跤手們在粗獷的蒙古族樂曲中,跳著雄健的“鷹步”列隊上場,一隊跤手比賽完畢後,雙雙再跳著“鷹步”面向觀眾示意退場。

蒙古族的禁忌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有: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所以,進入蒙古包後,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 烤濕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爐或腳蹬火爐;不得在爐灶上磕菸袋,摔東西,扔髒物;不得用刀子挑 火或將刀子插入火中;不得用刀子從鍋中扎取肉食。

水忌:蒙古族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也不許洗婦女的髒衣服或將不乾 淨的東西投入河中。牧民家有重病號或病危者時,一般在蒙古包左側掛一根繩子,並將繩子的一端 埋在東側,相當於掛出了“閒人免進”的牌子,以示患者不待客。

產忌:蒙古族婦女生孩子後,一般要在屋檐下掛個明顯的標誌,生男孩掛弓箭,生女孩掛紅布 條,客人見此止步。

蒙古族勞動習俗

蒙古族在養牧、圍獵方面有獨特風俗。蒙古族自古以來為遊牧民族,"逐水草而遷徙,無城廓常居"。故養牧為其主要生產方式。解放前純牧區駐牧之地有冬夏營盤之分。冬營盤則尋山谷的陽坡、沙丘柳林的避風處住紮,以避風雪;夏營盤擇水草豐美之地,結帳於平原,游移自由。營盤轉換,春在5月,秋在10月前後。對牲畜的飼養,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內。日間放牧為男人活,馬牛羊駝皆結群,出牧時有頭畜(羯羊、公牛、公馬)帶領圈斂,日落歸牧後,入圈、接羔、擠奶、燒茶皆女人負責,因此牧區勞動強度女人要大於男人。

牧畜抓膘也有季節性,《東齋紀事》記載:"牛馬有熟時,一如南人養蠶也。有雪而露出草一寸些,此時牛馬在熟;如無雪或沒草,則不熟"。這一習俗迄今牧區仍保留。即牛馬羊只有吃了著霜或落雪之草膘才成熟。

牧畜去勢(公畜閹割),是畜牧業生產一重要活動,各地均在春季選固定吉日進行。牛馬羊多在農曆四月初五、十六兩日,駝則入冬後的九天進行,公馬去勢多在3~4歲間。一村集中割勢,由當家人執刀,睪丸割除後,用燒紅的烙鐵烙焦傷口止血,並敷以鵝毛灰消毒。割出的牛馬羊睪丸,煮熟給兒童或老人吃,以滋補強身。一村去勢結束後,還要擺宴飲酒,以示慶祝。

牲畜"烙印"也是一種生產習俗,俗稱"招福"。烙印開始前,將牛馬趕在山腳下平坦的草地上,弄起杏木疙疸火,將帶有標記的長柄鐵印子在火里燒紅,將剛成年的牛馬順序趕過,持印人將鐵印在牛角或馬的後胯上,留下終生不褪的印記。舊時有印記的牲畜,丟失易辨認,出賣好出手。

圍獵是蒙古族古老的生產方式和風俗習慣。清代及民國初年,赤峰地區仍有虎、狼、黃羊、野豬、狐狸、兔等圍獵。其規模有聯旗獵、地區獵、屯鄉獵、單獨獵等。數旗聯合一起要有幾千人參加,稱"阿巴"。"阿巴"活動集約性很強,原昭烏達盟阿魯科爾沁、翁牛特、巴林、奈曼等旗傳統的三大"阿巴"分別在農曆四月十六、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日在格斯爾、杏仁台、好力寶(皆在阿旗)三地進行。"阿巴沁"(獵手)從遙遠的家鄉用勒勒車帶上帳蓬、食物、獵具到指定地宿營,翌日日出前到圍點集合,成千上萬的"阿巴沁"同時出動,在方圓數十里的獵場上,頓時喊聲如雷,塵土飛揚,被驚起的動物四處奔跑。"阿巴沁"們縱馬驅犬,掄槍張弓,投擲布魯(獵具),爭先恐後撲向獵物。最先撲到者,須用韁繩套住獵物的脖子,後到者均以先後次序把定獵物的四足、胸肋、脊尾,宰殺後循慣例將各自所得部位一一分割。小型、分散狩獵活動稱"固若勒乎",三五獵手徒步行圍,用火槍、布魯或繩套撲殺獵物,獵畢合理分配所得,老幼優先,公平公道。

漢族勞動習俗

舊時赤峰地區農民素有"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勞動習俗,"男耕女織",祖輩均過著平淡而貧窮的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強體力勞動中,為了協調體力,激勵情緒,往往進行 "伴唱"活動。如築壩打夯時要唱《打夯歌》,搬運笨重物品時要唱《勞動號子》,吊桿提水時要唱《提水歌》,修房建屋時要唱《行路歌》等等。這些演唱曲調,大多是民間小曲、戲劇,唱詞內容除固定的戲文外,多為演唱者見景生情即興創作。

清代及民國時,赤峰、經棚、烏丹、林東等街區內店鋪多為"座商",經營時有諸多風俗。早晨開業學徒卸門板時,必須順正面以次豎放,以示"百事順遂"。打掃店鋪時,要由外向里掃,以示"招財進寶"營業開始後,學徒要笑迎顧客;鋪內無主顧也不準坐下,以表"精神吉利"。擔販走街串巷,多以叫賣招徠生意。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叫賣方式,一般是"賣啥招呼啥"。貨郎擔或推獨輪車串鄉,用一種特別"撥郎鼓"招徠顧客;串鄉郎中賣成藥,則肩上背著"藥搭子"或藥包,進村後高搖手鈴,患者聽到清脆的鈴聲即可請入就診。油販子肩挑柳編油簍,敲梆貨賣。

匠人習俗更多一些。鐵木匠的工具他人不得隨便亂動,鐵鋪的鐵砧、風箱,不得隨便敲打或推挪,年節還要焚香祭祀,以保平安。匠人外出作生意,也有自己獨特的招徠方法,鏹刀磨剪匠人,進村口吹短號,發出"嗚嗚"的響聲;剃頭的挑著一頭是工具箱(兼做木凳),一頭是銅臉盆和燒水的爐架,手搖"喚頭"(形似大鑷子),中間用棍子一撥,發出"嗡嗡"響聲,鑄鐵匠則肩挑烘爐、焦炭,吆喝賣藝,以乞生意興隆。

生活習俗

衣 舊時牧區蒙古族男人多穿長袍,這是由於北方嚴寒,遊牧無定居,長袍穿上為衣,脫下為被,騎乘護膝,方便適用。清代後,官宦知識家庭婦女多穿"旗袍",普通勞動婦女亦穿長衫,但不緊腰開歧;中老年婦女長衫藍白色居多,寬鬆肥大,以適應拾糞、擠奶、熬茶之操作便當。男女長衫都束腰。腰帶多為絲綢或成幅紅綠幅布,漢族體面人家民國以前男人均是長袍馬褂,留頭束髮。民國時期,男人以中山裝居多;勞動人民則短衣短褲。婦女也是由穿旗袍向西服便裝發展,到了30年代,城市姑娘則有一部分人穿裙子。回族、滿族、朝鮮族衣著改變不大,有些改變也是受漢族,特別是城市進步青年穿著影響。赤峰地區服飾改變比較大的是"改革開放"以後,"西裝革履"幾乎普及,一是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富裕了,再是時代前進發展,衣著也隨之改變。

食 蒙古族的傳統飲食,如肉食品、奶食品依然沒有改變。肉食品花樣較清代及民國前要更為豐富。如全羊宴,舊時只是宮廷或王公之家遇有重大節日或迎接貴賓可擺全羊宴,現在為了地區開放或商貿聯繫,擺全羊宴成了常事,奶食品也成了招待上客佳品,市及旗縣各個賓館、飯店,早點幾乎是奶食品當家,再配以各種糕點、果品、乳酪,已成了我國北方早點餐桌上一大亮點。
赤峰地區舊時農村飲食以小米、高粱、玉米、蕎面、莜麵、豆類為主食,一日三餐、忙時二乾一稀,閒時二稀一乾,很少吃到細糧。但西北部的克什克騰旗、林西縣地區寒冷,多種植小麥、莜麥,那裡的農民又以莜麵為主食。遇到荒年,則以糠菜、樹皮代之。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了,飲食結構有了較大改變。城鎮以細糧為主;農村牧區常吃的有饅頭、烙餅、水餃、麵條、大小米飯、煎餅、豆包、飠合飠各、烙糕、散壯、粘糕等。城鄉食用的蔬菜有蔥、蒜、茄子、西紅柿、黃瓜、青椒、白菜、甘蘭、韭菜等。因大棚的發展,冬夏都吃到各樣鮮菜。在農村傳統鹹菜還不減當年,莖、葉、疙疸、羅卜都可醃製,生食、切條、熬、煮、燉、炒皆可,尤其用老磁缸醃製的芥菜疙疸,在一些鄉村農牧民中迄今冬夏都是不可缺少的下飯傳統菜。

住 由於蒙古族遊牧習俗向定點放牧或舍飼半舍飼的轉變,蒙古包逐漸淘汰,80年代以後看到的蒙古包,除阿旗、克旗西北部外,只是在旅遊區能見到。廣大牧民由過去住的蒙古包、崩布格,現住進脊房屋、磚瓦房以至樓房。

行 蒙古族遊牧,騎馬是蒙古民族一大特色。牧區迄今10~60歲不論男女外出、串親、放牧都騎馬。牧民另一行具是勒勒車,走敖特爾(牧場)、搬家、拉水、拉運東西均用勒勒車。勒勒車除生產用車外,生活用的勒勒車又分為三類,其一為蓬車。車體上置一半圓棚架,冬圍毛氈,夏圍蘆席,此車多用接送親友、婚配嫁娶等。其二為庫房車。車上放一木櫃,櫃外面用白鐵皮加固,或圍以生牛皮,櫃內可儲存糧食、肉食、奶食等,為牧民的"遊動庫房"。其三為裝水車。如今在牧區牧民騎機車放牧、喝礦泉水與日俱增。

歲時習俗

歲時習俗,漢族節日以農曆為標準,一年之中赤峰地區漢族"。節日和關內其他漢族一樣,有春節、元宵節、添倉節、龍頭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臘八節、送灶節10節日,其中最注重的是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尤其在舊時,屆時家境無論貧富都要過這些傳統的節日。

蒙古族除過春節(受漢族影響)外,還過"興畜節",蒙語稱"瑪力新魯勒乎"。無固定日期,正月至清明間擇日舉行。屆時男女老幼集合在野外,支帳幕、設鍋灶、煮粥,並將全村牲畜趕來查看膘情,給肥壯的公畜掛彩,祝賀六畜興旺。千盞燈節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這是為紀念燃燈佛誕辰和宗喀巴圓寂日,各喇嘛廟集會念經,並點燃千盞佛燈,供人參拜。此日各牧戶到星斗出全時,也用黃油點佛燈紀念。燈盞少,可捏面燈,注入黃油點燃後,油盡面熟,掰碎後給孩子們吃,可長命。蒙古民族最注重的鍋撐子節,農曆臘月二十三為祭日。白日將鍋撐子擦洗乾淨,然後用藍白黃紅綠五色布裝點起來,晚間星斗出全後由長輩率領全家向鍋撐子叩拜,念誦"福來"等頌詞,以示紀念。

回族信奉伊斯蘭教,其節日為爾代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登霄節、主麻日。爾代節為伊斯蘭教曆九月為齋月,信徒都把齋,齋期自九月封齋到十月初二三(見到新月牙為準)開齋。開齋日即為爾代節。爾代節後70天為古爾邦節,又稱"小開齋"。聖紀節為教歷三月十二日為穆罕默德誕辰、逝世紀念日,信徒要頌經紀念。以外登霄、主麻節日也都是按伊斯蘭教規確定的。回民族過節主節儉、虔誠、只互贈油香,不大吃大喝。

朝鮮族也過春節,視除夕為小年,正月初一為大年。但不貼對聯,不放鞭炮,不守歲,不吃午夜飯。此外還過耳明節、清明節、春遊節、端午節、麥收節、冬至節。耳明節為正月十五日,是朝鮮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晨起(日出前),人們爭先恐後到村中水井挑第一桶水,用此水做五穀飯,喝耳明酒。然後以村為單位舉行文藝或體育活動,晚間家家燈火通明,唱歌跳舞,直至深夜,如漢族過"除夕"。麥收節為八月十五日,屆時割墳頭草、賞月、辦文藝活動,慶祝豐收。冬至節以節令為祭日,家家戶戶喝冬至粥以祭。

禮儀習俗

婚俗 蒙古族舊時青年男女婚事亦多由父母包辦,除少數王公貴族外,均一夫一妻制。同姓禁婚。赤峰地區蒙古族婚俗,除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習俗,又吸收了漢、滿族部分禮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禮儀程式。婚俗整個過程有求婚、許婚、訂婚、下聘禮、舉行婚禮幾道程式。主要特點體現在迎送親上。舊時迎親新郎親自率隊,路遠的還要帶上蒙古包、肉食、乳酪和酒等,到女方家不準直入其家,須在附近選一吉地安營紮寨,然後新郎、伴郎打扮整齊,率迎親隊伍,去新娘家,到後不進屋,先乘馬繞房一周,此時女方家邀請的4位博日根(嫂子)出來攔住新郎進行對詞,形成有說有唱,所提問題皆稀奇古怪,難以對答,以試新郎學識、機敏水平。答詞後才準新郎進屋排宴招待。送親起程時,女方家選4位歌手,唱4首歌,每人向新郎敬4杯酒。出門時,新郎新娘還要圍門口在點上香的香爐繞三圈,以示淨身,除去穢物。

漢族,舊時赤峰地區青年男女婚俗是"父母包辦","媒妁之言"。20世紀30年代後,提倡婚姻自主,然真正自主的只是些青年學生和知識階層,農村仍實行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後,國家頒布了婚姻法,在婚姻上才真正得到了自由。婚姻程式仍有托媒、訂親、下聘禮、娶親、婚禮等多項。但漢族婚姻很注重一個"雙"字。如托媒,要男女兩家,聘禮有"酒肉麵米"四合禮,娶親人講究"去單回雙",婚禮也要選"雙日子"等等。

回族婚俗,一是主張回民族間婚配,如與他族結婚,雙方必須尊從回族一切風俗習慣。二是禁忌骨血倒流(姑家女兒不能嫁舅家男兒)。回家辦婚事,要請阿訇寫"依扎布"作為宗教內法定的結婚證明。參加婚禮者,要沐浴盛裝,阿訇作司儀,當眾宣布某子與某女成婚,遞過"依扎布"後,向新郎扔紅棗,連扔三次,以示祝賀。然後同眾親友一起吃"九大碗席"。有趣的是婚禮過後要戲耍"公婆",一些愛開玩笑的客人給公婆抹黑臉,穿紅掛綠,逗其說笑話,扭秧歌,詼諧熱鬧。

朝鮮族分新郎婚禮和新娘婚禮。新郎迎親到女家後,女家單騰一房間,把新郎迎入後,新娘亦隨入,男女對面跪拜,彼此敬酒,互換酒杯。然後擺婚宴,宴終上"長壽麵",新郎碗裡要埋3枚去皮雞蛋,新郎只吃1枚,剩兩枚留給新娘。新郎婚宴更豐盛,桌上必擺一隻燒熟直立完整的"雄雞",雞嘴銜有紅辣椒或紅棗數枚。晚間鬧房時,大家用笤把或木板抽打新郎腳板心,新娘出面說情,許以錢財或東西。婚後3天新娘下櫥持家,做的第一頓飯的米是新娘從娘家帶來,以示帶來財富,將來能過好日子。

喪俗 蒙古族喪俗病人死後7個時辰不準移動,以乞"回生"。之後著手準備安葬。弔唁方式,王公貴族死後,全族百姓穿喪服致哀。並請喇嘛誦經超度。平民富戶停屍3~7天,亦作道場,由喇嘛誦經。出殯時,屍身不得從門抬出,要走窗戶。清以前蒙古族葬俗有野葬、火葬、土葬三種。野葬葬俗更遙遠一些,即人死後用一輛勒勒車裝上,任牛在芒芒草原游移,經過顛簸掉在哪裡就埋在哪裡。火葬多用於喇嘛。人死後用棉布纏身,灑上黃油或酒焚燒,燒後撿出屍骨埋葬,如是活佛築以白塔以待祭祀。土葬為多數,早期西拉沐淪河以北多無棺,人死後用白布纏身,頭北腳南仰臥,以石為枕埋葬,不起墳堆。男屍將其右手枕在頭下,中指插入耳中,左手夾在雙膝間,雙腿微曲;女屍則正相反。清中後期,赤峰南部敖漢等地仿漢族入棺土葬,亦起墳堆。

漢族葬俗有些紛繁縟節,主要是殮、殯、葬三關。人死後裝棺入殮後,孝子孝女孝婦以哭欞為主要形式招待弔唁親友,一般停屍1-3天,多者7天。出殯時舊時要請陰陽,看陰宅,富有人家棺木沉重者要由16到32人抬欞。起棺時長子要摔葬盆。陰陽散發紙錢,兒女哭送,講究莊重體面。葬時由長子先鏟土掩埋。葬後晚間要到廟送"盤串"。先讀祭文,然後孝子站在高處手舉木棒向西方指路:"西天大路,金馬寶船,靜處安身,苦中使錢"!呼畢,將用寫給死人的文書(路條)、結桿、紙紮成的車馬紙人如金童玉女、九箋聯燈、紙錢等焚燒,並擺上水餃、白酒肉菜等食品的祭祀,此時,親人大哭,送喪期完畢。一般情況下,人死第三天上午出殯。此後,為悼念死去的人,還要燒紙節、頭期(葬後七天)紙節,五期(葬後5個七天)紙節,百日紙節,隨後,一、二、三周年燒紙節。

回族葬俗為從速、深埋、省儉、簡便,通常由阿訇辦理一切。人死後白布裹身,放入"淨匣",抬入庭院,由子女守護。親友弔唁時繞"淨匣"三圈。葬前由阿訇主持舉行追悼會,作 "討白"懺悔後,抬入墓地進行安葬。無棺,多用磚砌券墳。

朝鮮族人死後弔唁人要帶一壇酒和一盆大米粥,停欞期間喪家不再燒飯,以粥充飢。送葬時,柩前有一隊人,手擎寫有死者姓名的紅布挽幛,柩後有一人領喪,裝作死者的靈魂替死者說話,他邊舞邊唱,詞隨口而編,大意是留戀人生,抒發對家鄉山川的懷念、親友的眷顧及對子女後人的囑託,以喚起哀思,另外,朝鮮族葬俗,夫妻各埋一墳,不合葬。

通禮 蒙古族素有敬老佳風。路遇長者,須垂手立於路邊,待長者允許方可走開;父母在,晚輩不得對面而坐,異輩食不同席,尤忌同桌飲酒、吸菸。男性晚輩為長輩遞茶要作單腿彎曲姿式,兒媳給公婆遞茶要雙膝彎曲,遞酒要下跪拜禮。蒙古族所居以左為尊,來客長輩坐北面南;迎客時男施打千禮,女施襝衽禮,主人向客人敬灑後,客人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上向下各彈一次,向自己額部抹一次再喝,以敬天敬地,感謝主人盛情招待。

漢族有見面禮、待客禮、家族禮、饋贈禮之俗。舊時見長官叩頭,平輩行拱手(作揖)禮。辛亥革命後,叩頭改為鞠躬禮,解放後一律改為握手禮,20世紀80年代後,有的還實行擁抱禮,但在農村牧區逢年過節,晚輩對長輩還實行磕頭跪拜禮。

回族禮俗,在拜真主、父母、婚喪時行跪拜禮。平時兩人相遇,互相"拿手",四人相遇,同時向後撤步問安。今回民相遇,亦實行握手禮。

信仰習俗

祭祀 蒙古族向有祭天、祭山、祭祖、祭火、祭敖包、祭石、祭河、祭湖、祭樹等習俗,比較注重的是祭山、祭敖包。赤峰古代有記載的祭山有赤峰紅山、巴林右旗黑山、克旗塞罕壩等。《遼史》卷三十二記載:黑山在慶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生金蓮花。"黑山猶內地岱宗(泰山),是聚魂收魄的地方。四方人(契丹人)死後,魂靈皆歸於此山。"祭黑山一直延到清末民初。祭山要殺牡羊、白馬、白雁,以"三白血"和酒望著黑山方向拋灑而祭。祭敖包巴林地帶祭敖包以三九27隻羔羊屠後祭之,喀喇沁即宰殺2牛5羊1馬,以三牲品祭之。祭敖包時要召開那達慕盛會,騎馬射箭摔跤,聚族而歡。

漢族,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佛以及祭鬼仙之舉,舊時漢民族無論貧富,家家戶戶均供奉"天地牌"。除平時初一、十五燒香外,祭祀大典在除夕,此日清晨將舊牌位取下焚燒,換上新的,下擺香案,全家行跪拜大禮,並默念些天地諸神下界,以庇護老幼幸福安康等吉言。然後每天焚香3次直至"破五"撤去。此外,婚喪嫁娶,也要在天地牌位下焚香禱告。祭祖是除夕傍晚家主率長男去祖墓地,迎請祖宗"回家過年",名曰"請家堂",家堂有木製神櫥或在家裡擺設香案,懸掛"家譜",午夜全家跪拜,在焚香化紙時,家主還要把一年中的大事一一向祖宗稟報,乞求祖宗保佑下一年平安幸福。年初二晚送祖歸靈,因是引"鬼",家主迎送來去均不準回頭。祭佛祭仙也是從信仰出發,注重"虔誠",作到"心中有佛"。

信仰 崇拜偶像(圖騰)是蒙古民族的傳統信仰。他們認為太陽、月亮、火、水、山川、河流皆有神靈,設牌立位,進行供奉。除此還供奉"土地佬",尊土地為"社稷神(地神)"。一些牧區或半農半牧區蒙古族,在大門右側之宅旁立一木桿,懸掛印有梵文的馬形圖旌幡,稱風馬旗,寓意為鎮妖禳災,祈福降安。占卜也是蒙古民族的一種信仰,北部旗縣牧民中迄今還流傳著一種卜骨和卜馬尾的習俗。卜骨是把羊琵琶骨焚燒,從火紋裂向看失物的去向;卜馬尾是把數根馬尾放入白碗中焚燒,觀察馬尾焚燒中誰先誰後,根和根的攪繞程度等以卜吉凶。喀喇沁蒙古有"念嘛呢"習俗。春前秋後農活不忙時就請人"念嘛呢",所念經文為六字真言及木蓮救母經。聲音高亢,抑揚頓挫,和諧有節。念嘛呢以一天為限,可保全家一年平安。

在漢民中,舊時對八仙、關公、財神、灶神、鬥神、送子娘娘等比較篤信。八仙來自道教,其形象雖殘、醜、奇、幻,可他們"救苦救難,扶弱濟貧"。對關公崇拜其仁義武勇,舊時只赤峰關帝廟不下百座。對於財神,各家供奉的位置僅次於"觀世音菩薩"。新中國成立後,至"文化大革命"時被掃除70年代後,這些信仰習俗又興起。

禁忌 赤峰地區蒙漢民族舊時日常禁忌:拜客中,主人不招呼客人忌入房內;客人入內忌踩門檻,忌登炕沿,忌將筷子插在碗中央;客人在時忌打孩子,忌掃地,忌大哭,上菜忌單數,客人走時忌潑水;朋友相逢忌吐唾沫。蒙古族客人忌打主人狗,忌在火盆、鍋撐子上磕菸袋,忌打兇悍之鳥,忌殺生蛇,忌食魚。節日禁忌:除夕~初五,忌說不吉利的話,忌動用針線,忌女婿進岳父家門,正月初一忌掃地、殺牲、打破器物;本命年除夕忌星,忌絕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為絕日)出行。婚姻禁忌:忌女人比男人大1歲締婚;忌屬雞與屬猴及屬龍與屬虎的締婚。已婚婦女忌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七月初七日住娘家。女婿去岳父家忌同妻子同床。生育禁忌:忌生人闖產房,舊時蒙古族產房生男掛弓箭,生女掛紅綢,婦女生產忌朝天狗方向,即春忌朝東,夏忌朝南,秋忌朝西,冬忌朝北。產婦月子中忌食生鹽,孩子過滿月吃"長壽麵"忌放肉,祝賀客人忌給孩子買帽子。孩子出生後忌生人"采生",孩子忌正月剃頭,孩子上衣紐扣忌釘4或6個。喪葬禁忌:出殯時抬棺人忌說"重",看望死去的人忌穿鮮艷衣服,北部旗縣埋葬時忌女人入墓地。人死後3年不貼春聯。人死於異鄉遺體或棺木忌抬入村院;忌在墳地大小便,凶死亡人忌入祖墳地。

園區景點

達里諾爾火山地貌園區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達里諾爾火山群是我國東北九大火山群之一,位於達里湖西北側,地理坐標東經116°24′-116°50′,北緯43°15′--43°30′,總面積110km2。分布的火山口有數十個,有火山口和火山噴氣口之分。多呈錐形、馬蹄形,多呈環形山。寬闊的火山熔岩台地、火山錐、熔岩頸及豐富的火山彈、火山渣等火山噴發物,使得達里諾爾火山群享有“五大連池火山微縮景觀”之美譽。

這裡還有譽為“天鵝湖”、“草原明珠”的內蒙古第二大內陸湖——達里湖,有形態奇特的曼陀山花崗岩地貌,碧波萬頃的貢格爾草原,遼闊的渾善達克沙地,世界上最窄的河流——耗來河和砧子山岩畫以及蜿蜒的金長城遺址等,使園區自然風光和地質遺蹟融為一體,構成了以火山地貌為主體,集湖泊、河流、沙地、草原、疏林景觀於一體,人文與珍稀候鳥於一體的地質公園綜合園區。

青山岩臼花崗岩地貌園區

青山園區西距經棚鎮約25km,總面積約9200公頃,由青山岩臼景區和關東車花崗岩峰林景區組成,最高海拔1574m,是我國惟一以岩臼群和花崗岩峰林地貌為主體的國家地質公園園區。

青山岩臼景區在約1000m2的範圍內有數百個花崗岩岩臼,口以圓形、橢圓形居多,以底平肚大為特徵,堪稱“世界奇觀”。白堊世早期侵入的花崗岩抬升暴露到地表後,在長期的化學風化、風蝕凍融等物理風化和各種地質作用下,從岩石的薄弱部分開始,先形成凹坑,而後逐漸加深擴大,並最終形成大小不一的岩臼。

關東車景區的花崗岩峰林是花崗岩在風、重力等外力的長期作用下形成的,峰林形狀如蒼鷹,似神龍,惟妙惟肖,神采奕奕,平添了青山園區的無限自然美色。景區內發育的冰斗、冰蝕窪地、“U”形谷、角峰等冰川地貌也非常典型。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園區

阿斯哈圖石林園區地理坐標為北緯43°59′~ 44°02′,東經117°33′~ 117°37′,分布面積約5km2,海拔高程1600~1700m。

構成石林的岩石是二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系列,俗稱北大山岩體。它是在晚侏羅世時期,由地球內部的岩漿侵入冷凝而形成,距今已有1.8-1.5億年。花崗岩體三組節理髮育,特別是水平節理髮育之好屬世所罕見。近800萬年以來,在節理裂隙、構造抬升、物理和化學風化等外力共同作用下,特別是在第四紀山嶽冰川作用下,沿刃脊或冰斗後緣形成了氣勢雄偉壯觀、形態千奇百怪的花崗岩石林。花崗岩石林是世界上惟一的一種新地貌類型,由於特殊的成因和特徵,故將其命名為“內蒙古石林”。

渾善達克沙地園區

克什克騰是內蒙古自治區沙地主要分布區之一,西拉沐倫河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該 沙地為沙丘高平原區,多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為壟狀、鏈狀,少部為新月狀,呈北西一南 東向展布,沙丘高10-30米,由全新統淺黃色粉細砂組成,景觀分為固定沙地闊葉林景觀、 固定沙地疏林景觀、沙地夏綠灌叢景觀、沙地禾草景觀、沙地半灌木半蒿類景觀及流動沙丘或裸沙景觀。

平頂山“冰斗”群園區

克什克騰萬合永平頂山地區的群山峻岭中,有數以百計的第四紀冰斗。這些冰斗分布於群山之間,形成了大量的刃脊和角峰,遠遠望去冰斗錯落有致,期次分明,角峰突兀、嶙次櫛比,刃脊綿延起伏、勢比長城。群峰之上松柏爭奇,山間林木繁茂。因這裡山高谷深人跡罕至,所以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據專家考證,萬合永平頂山地區的冰斗群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數量最多,發育最好,期次最全,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冰斗群。它的發現為我國北方地區地質科研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基地。

西拉沐倫大峽谷園區

西拉沐倫大峽谷,地質學被稱為西拉沐倫深斷裂,此斷裂位於大興安嶺山脈南緣,沿西拉沐倫河呈近東西向延伸,長 340 公里,寬 50 公里,是該地區最重要的深斷裂之一。
西拉沐倫河又名潢水,發源於渾善達克沙地邊緣的好來呼熱鄉百爾赫賀爾洪(平地松林)的白槽溝。河水沿大峽谷奔騰而下,境內沿途匯入大小河流 50 余條,水勢遞增,水流湍急,是極好的水能資源。

熱水塘溫泉園區

熱水塘溫泉位於熱水旅遊開發區,熱水富集於烏梁蘇台河谷北岸山前坡洪積扇裙上,地下熱水賦存在花崗岩體的構造裂隙帶中,熱水分存面積 l 0.3 平方公里,水溫最高 83 ℃,單井最高湧水量 2592 噸/日。
熱水塘天然熱水含有微量的鈾、鐳、氡及硫化氫氣體,這些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療作用。
據載,熱水溫泉已有四百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廣大人民民眾在實踐中認識到該水對皮膚病、風濕、慢性胃病有獨特的療效。

近年來,隨著對該水研究的深入,人們對熱水塘熱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還對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等病證有顯著的療效。沐浴溫泉,強身健體、寧氣提神。熱水塘溫泉以其獨特的保健理療作用,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人。

黃崗梁第四紀冰川遺蹟園區

大興安嶺山脈,橫亘幾千里,它如一條巨龍,昂首翹尾,形成北低南高的氣勢,黃崗峰系大興安嶺山脈最高峰,海拔 2036 米,由27 座山峰組成,支脈東西延伸,峰拔嶺皺,山脊奇崛險峻,雄偉壯觀。

黃崗梁地區保存了第四紀冰川最完整的形態,且類型多樣,是典型的山谷冰川,黃崗梁兩側有冰斗,U 型谷、角峰、終磧堤側磧堤、條痕石漂礫等冰川遺蹟。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冰川地貌齊全、科研價值最高的第四紀冰川遺蹟。黃崗梁林海富集天然原始森林 85 萬多畝,是眾多的野生物繁衍生息的樂園,也是多樣性植物的基因庫,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科研價值。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

中國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是國內外重要的的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館採用先進的現代電子技術,融展示與參與、教育與科研、寓教於樂為一體,使每個參觀者在遊覽過程中,學習地質基礎知識,了解世界地質公園內獨特的地質遺蹟類型、多樣的生態環境和豐富而悠久的民族歷史文化。

中國克什克騰地質公園博物館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共同投資、修建,總投 資約3000萬元。2005年底動工,2006年12月完成土建工程,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面積8105平方米,室內布展面積5000平米,2007年6月完成內部設計與布展,中國目前面積最大、功能最全、手段最選 進的現代化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

博物館外觀呈水平的條狀,充分蘊含了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獨特的花崗岩石林的特徵,中間為具有內蒙古民族特點的浮雕柱,由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建築設計院設計。

中國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由地面三層展廳,由地質遺蹟廳、生態環境廳、標本陳列廳、歷史文化廳、科技會堂、4D影院、貴賓接待室、圖書館、書畫苑等組成。博物館內部設計與布展由“北京世紀彩虹展示有限公司和北京雙臣久雅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與施工。

博物館內的全部中、英文布展內由“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評價研究中心)”設計、編寫。

餐飲酒店

達里湖達里諾爾賓館

達里湖達里諾爾賓館座落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里湖的北岸達里諾爾漁場,隸屬於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公司,是達里湖地區規模最大最正規的賓館。賓館成立於2005年,營業面積近一萬平方米,賓館設有八個部門。其中客房部擁有各類標準間六十間/豪華套房四間/家庭房六間/彩鋼獨立標間十間/豪華蒙古包十五間/普通間二十間/可同時容納四百人入住。餐飲部擁有二十個高檔雅間和二個中型餐廳一個大型餐廳,可同時容納六百人就餐。修閒娛樂部提供休閒酒吧/承辦小型那達幕/民族歌舞演出/篝火晚會。商品部給您提供了豐富的草原特產。兩千平米的停車場安全方便。達里諾爾賓館歡迎全國各地的旅行社/單位/團體/個人來達里諾爾賓館做客。達里湖人民歡迎國內外的遊客來達里諾爾賓館坐客.品嘗鮮美的瓦氏雅羅魚,感受生命的奇蹟.詳細地址: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漁場 酒店地圖:“內蒙古達里湖達里諾爾賓館”在 赤峰 地圖的位置 相關區域:內蒙古自治區酒店 赤峰市酒店 服務設施 商品部給您提供了豐富的草原特產。兩千平米的停車場安全方便。 娛樂設施 修閒娛樂部提供休閒酒吧/承辦小型那達幕/民族歌舞演出/篝火晚會。 酒店餐飲 餐飲部擁有二十個高檔雅間和二個中型餐廳一個大型餐廳 可同時容納六百人就餐。

克什克騰賓館

克什克騰賓館位於經棚鎮應昌路中段, 是經棚鎮唯一一家涉外賓館 。 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 ,營業面積8656平方米,整個賓館由一號、二號、三號、四號樓構成。是集客房、餐飲、娛樂於一體的高檔豪華的政府機關賓館。在2001年被國家評定為二星級賓館。 賓館現有從業人員135人, 總經理一名、 分管客房和餐廳副總經理各一名、 經理下設主管、領班,層層管理、嚴格要求。內設客房部、餐飲部、財務部、培訓質檢部、後勤部、保全部、商品部和辦公室等七部一室,設有旅遊行銷公司一個,設有商務中心一處。 客房部在一、二、三號樓設有住宿床位280張,設有豪華套房、內設空調、電腦、 衝浪浴室;標準套房、商務套房、標準房間、普通房間等高、中、低檔房間,全天24小時在四號樓洗浴中心提供洗浴服務。通過專業培訓並且有多年從業經驗的服務人員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2003年11月份,我館組織餐飲部全體職工進行了一次為期七天的軍訓,提高了職工的體質和體能。同時,我們採取走出去的辦法,先後派出四批管理人員、服務人員、技術人員到錦州、朝陽、葫蘆島、承德,赤峰、阿旗等地學習先進經驗,接受各種培訓。 總服務台設在二號樓一樓,對外辦理旅客住宿服務、長途電話服務、會議服務a、會議室出租、存車登記等業務;商務中心設在二號樓二樓,對外辦理複印、打字、刻字、傳真、名片製作、辦公用品、旅遊紀念品、信息查詢等業務,真正體會到方便快捷。 餐飲部位於三號樓,一層一個對外餐廳,為顧客提供快餐、 零點餐服務。二至四層為大、中、小型餐廳共13間,為顧客就餐方便,餐飲部為顧客準備了高、中、低三個檔次100多個品種的飯菜,可同時容納就餐人數300多人,是各種宴請的理想之處。您可以品嘗到豐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烤全羊、手把肉、蒙古烤肉等民族大餐,純天然的綠色山野菜,讓您回味無窮。 另外,四號樓二樓設有大會議室,將滿足500人會議場所的需求,二號樓二、三、四層樓設有會議室,是一個能分別容納20人、50人、30人的會議場所。 賓館注重硬體設施建設, 自2003、2004兩年來本著三星級的標準先後投資200萬元裝修改造,整個二號樓、餐廳二樓、室內配套設施煥然一新,使賓館在硬體接待能力上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賓館也狠抓軟體服務,投入大量人力搞集中培訓,確保服務質量,力爭在克什克騰服務行業,爭創一流。 這裡的“客房”豪華、高檔、舒適;服務熱情、周到、衛生條件一流;“餐飲”真正稱得上“綠色”廚房;賓館總經理及全體員工將以誠摯地問候為各位來賓提供舒適、安全、滿意、周到的服務。

群冠環保賓館

群冠環保賓館坐落於美麗富饒的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熱水旅遊開發區,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館區依青山而居,滿目花紅果翠,四季風景如畫。館區內有貴賓樓一座,連廊客服樓一座,產權公寓一座。擇憩於此,猶如離俗遠塵的世外仙境,切身感受著大自然的舒懷心境。 賓館擁有128間尊貴套房及單人間、雙人標準間,可同時接納280人住宿。客房裝修豪華、設施一應俱全,並有來自地下甲級溫泉直接引入房間,讓您隨心所浴,盡享健康與快樂。 賓館設有容納200人的宴會餐廳、超大舞廳、多功能廳和6間高雅KTV包房。餐飲備有各種檔次和民族風味的菜餚,可滿足不同賓客的需要。 賓館設有容納150人的大會議室以及各種中小會議室,並配有豪華音響、自動投影、複印、傳真等先進的會議設施。此外,賓館還備有麻將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多種娛樂設施,為您的商務活動、休閒旅遊、沐浴康樂提供優質服務 。 賓館以天然的溫泉取勝,泉水清澈碧透,自然水溫達83℃以上,富含4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素有“國家第二甲級溫泉”之稱。溫泉水中的氡、鐳、鈾、硫華氫等含量頗高,對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神經衰弱、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骨質性疾病有極佳療效,對肝炎、氣管炎及各類皮膚病、婦科病具有特殊療效。 群冠環保賓館願以尊貴獨有的草原風情、個性特徵,超前的溫泉養生理念,令您遠離久居的繁喧都市,融入大自然的懷抱,感受一個真正寫意的自由空間。群冠環保賓館是您健康休閒、旅遊度假、賓朋聚會、商務會議的理想選擇!

克旗特產

德克塞爾羊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德克塞爾羊主要繁殖在荷蘭。在19世紀中葉,由當地沿海低濕地區的一種晚熟但毛質好的母羊同林肯羊和來斯特公羊雜交培育而成。
公羊體重110-130千克,母羊70-90千克;剪毛量5-6千克,毛長10-15厘米,毛細50-60支。羔羊生長快,4-5個月齡體重可達40-50千克;屠宰率55%-60%;產羔率150%-160%。
英國將該品種作為生產肥羔的終端品種。60年代初法國曾贈送我國一對德克塞爾羊,飼養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

無角多賽特羊

產於英國,但在澳大利亞紐西蘭飼養很多。我國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曾從澳大利亞引入該品種,該品種羊具有早熟,生長發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乾燥氣候等特點。公、母羊均無角,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後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根據中國羊網畜牧專家多年實踐經驗得出:成年公羊體重1 0 0 -1 2 5 公斤,母羊7 5 -9 0 公斤。毛長7 . 5 -1 0 厘米,細度5 0 -5 6 支,剪毛量2 5 -3 . 5 公斤。胴體品質和產肉性能好,4 月齡羔羊胴體2 0 -2 4 公斤,屠宰率5 0 % 以上。產羔率為1 3 0 % -1 8 0 % 。
該品種引入我國時間較早,性狀相對比較穩定,經中國羊網肉羊繁育基地用無角多賽特羊與小尾寒羊雜交實驗表明:3月齡斷奶重達29千克,6月齡體重40.5千克,顯著高於小尾寒羊的24千克和34千克。6月齡屠宰時,雜交後代的胴體生、屠宰率、淨肉率分別為24.2千克、54.49%、43.13%,而小尾寒羊則為17.07千克、47.42%、34.37%。
由此可見,該品種遺傳力強,是理想的肉羊生產的終端父本之一。

白頭薩福克羊

薩福克肉羊原產於英國,是世界公認的用於終端雜交的優良父本品種。澳洲薩福克是在原有基礎上導入白頭和多產基因新培育而成的優秀肉用品種。
體格大,頸長而粗,胸寬而深,背腰平直,後軀發育豐滿,呈桶型,公母羊均無角。四肢粗壯。早熟,生長快,肉質好,繁殖率很高,適應性很強。
成年公羊體重為110-150千克,成年母羊70-100千克,4月齦56-58千克,繁殖率175%-210%。
2000年引進澳大利亞白頭薩福克原種羊,母羊初產繁殖率高達1737%。後代羔羊發育良好,表現了良好適應性,認為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優秀肉用品種。

山野菜

克什克騰旗然皇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內蒙古地區以開發當地野生植物資源為主,集收購、研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食品加工企業。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年生產山野菜600噸。開發了“保鮮系列”、“風味系列”、“脫水系列”、“野果醬糕系列”四十多個品種的山野菜產品,研發了山野菜速凍水餃,形成了以山野菜為特色的系列產品。這些產品的原料均採集於內蒙古草原與大興安嶺南端山地和燕山山脈交匯地帶的美麗塞外小城克什克騰旗,保存絕好的深山密林原始生態環境之中,這保證了山野菜遠離污染源,純綠色天然。

山野菜原材料,經過先進的成套設備生產,高溫消毒,採用生化保鮮技術進行加工,生產出來的山野菜產品完全保留了原有的天然風味和獨特的營養成份,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近幾年的產品開發和市場競爭中,企業獲得了“赤峰市產品質量水平合格認定企業”、“赤峰市消費者誠信單位”;山野菜產品獲得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內蒙古名牌產品”、“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推薦產品”等榮譽稱號。產品市場廣闊,在北京、天津、深圳、山東、南京、瀋陽、大連、呼市、赤峰等地均設有直銷機構,並遠銷東南亞國際市場,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大山的靈氣,滋潤了山野菜純天然的秉性,被譽為“上帝的食品”、“宮庭宴會菜”。綠色食品保健之王的“然皇”牌系列山野菜,是象徵生命綠色的食品,在接受市場微笑擁抱的同時,又以上乘的質量及無比誘人的魅力,豐富了燦爛的菜文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傾山野菜,將成為消費者又一新潮!

瓦氏雅羅魚

達里湖位於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帶,地處坦蕩無垠的貢格爾大草原,是內蒙古第二大內陸湖。它東挽崗更諾爾湖,西牽多倫諾爾湖,三個美麗的高原淡水湖被彩帶一樣的沙里河和耗來河相連,是蒙古高原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達里湖中盛產鯽魚、瓦氏雅羅魚(華子魚)兩大經濟魚類,均被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有機(天然)食品。瓦氏雅羅魚(華子魚)含有多種對人體非常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系純天然滋補營養佳品,以其鮮美的味道,讓您食而難忘,在當地久負盛名。鯽魚在我國北方同類產品中生長速度最慢,魚齡最長,所產商品魚,魚齡均在5--10齡,與同類產品相比魚體大,味道最鮮,營養價值最高。素有“賽甲魚”之稱,系純天然的滋補佳品。這兩種魚所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還可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並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肥胖人吃它更適宜。它不僅是產後虛弱者及孕、產婦理想的純天然滋補營養佳品,同時,也是廣大消費者的首選健康食品。

其它兩個湖泊還盛產鯉魚鰱魚草魚等淡水魚類,另外還有條鰍、麥穗魚、中華刺魚等小型魚類。達里湖水質清純,無任何污染,所有魚類自然生長,不添加任何人工餌料,魚體生長緩慢,故而達里湖所產魚種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節日盛宴、饋贈賓朋的上等佳品。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內蒙古的人文風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廣闊無垠的內蒙古除呼倫貝爾草原外,還有多少美麗的景致在訴說古今故事呢?請隨本任務一起走進內蒙古旅遊文化景點。

金堂廟
烏梁素海
瑪瑙湖
陰山岩畫
古城遺址
四大股廟
古墓葬
阿貴廟
洪羊洞
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
席力圖召
萬部華嚴經塔
金剛座舍利寶塔
哈素海
綏遠城將軍衙署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烏蘭夫故居
大召寺
清真大寺
晉陝大峽谷
清公主府
希拉穆仁草原
內蒙古賽馬場
新世紀青年生態園
百靈廟抗日紀念碑
昆都會召
泰安客棧
賽汗塔拉渡假村
美岱召
石門風景區
包頭南海
庫布齊沙漠
後套的包頭渡口
梅力更旅遊區
格根好特民族樂園
勃隆克沙漠旅遊區

巴彥塔拉草原旅遊區
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館
翁根山旅遊區
查布湖旅遊區
赤峰植物園
紅山水庫旅遊區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打虎石旅遊區
大明塔
九佛山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曼陀山莊旅遊度假村
遼中京遺址
響水玉瀑
阿斯哈圖石林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桌子山岩畫
烏蘭布和大沙漠
鄂爾多斯大草原
恩格貝生態旅遊區
油松王
準格爾召
阿貴廟自然保護區
鄂爾多斯世珍園
百眼窟
珠日河草原
莫力廟水庫自然保護區
大青溝
無定河
恩格貝旅遊區
轉龍灣旅遊度假村
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

響沙灣
舍力虎旅遊區
巴彥呼碩草原風情旅遊區
牙克石鳳凰山莊
呼和諾爾草原旅遊度假區
黑山頭城址
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旅遊區
成吉思汗拴馬樁
金帳汗蒙古部落景點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旅遊區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滑雪場
扎蘭屯
嘎仙洞
呼倫貝爾草原
莫爾格勒河
莫道爾噶國家森林公園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
岱海遺址群
涼城岱海旅遊區
百靈廟
灰騰梁
廟子溝遺址
蒙古廟
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輝騰錫勒鐵騎旅遊中心
輝騰錫勒外事旅遊中心
普會寺
輝騰錫勒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
秀水山莊
胡楊島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
巴林蒙古部落
錫林郭勒大草原
西烏珠穆沁草原
白音錫勒牧場景區
玄石坡
金長城
突厥石人
侍郎城
西烏珠穆沁旗蒙古汗城
南沙梁旅遊區
葛根敖包草原旅遊度假村
錫日塔拉草原旅遊度假村
灤源殿旅遊度假村
立馬峰
延福寺
曼德林烏拉岩畫
居延海風景
甲渠候官遺址
黑城遺址
戈壁蜃樓
阿拉善王府
賀蘭山南寺生態旅遊區
楊樹溝地下瀑布群
代欽塔拉王爺廟
阿爾山溫泉
成吉思汗廟
葛根廟
摩天嶺
阿爾山滑雪場
金界壕
烏蘭毛都草原
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
圖牧吉自然保護區
察爾森國家森林公園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蒙古包旅遊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