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位於瑞士和弗蘭哥尼階侏羅系之間山脈的中部。穿越了德國西南部,長約220公里,寬度達到80公里,其西南部邊界是黑森林和巴爾地區,北部邊界在內卡河谷的上游,東部邊界在里斯隕石坑,南部邊界在多瑙河。

基本信息

簡介

德國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德國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侏羅紀高地山脈從法國和瑞士到德國貫穿於歐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區。斯瓦比亞侏羅系,也被稱作斯瓦比亞阿爾比,位於瑞士和弗蘭哥尼階侏羅系之間山脈的中部。斯瓦比亞阿爾比穿越了德國西南部,長約220公里,寬度達到80公里,其西南部邊界是黑森林和巴爾地區,北部邊界在內卡河谷的上游,東部邊界在里斯隕石坑,南部邊界在多瑙河。侏羅紀岩石分布於大部地區,也可見到一些較老和較年輕的岩石。所有這些構成該地區地質、古生物和生態多樣性特徵。

地質和考古遺產

斯瓦比亞阿爾比不僅具有全球意義的地質和古生物特徵,如阿連階河普林斯巴階地層(歐洲)的典型地點、霍爾茨馬登,,德特恩豪森布勞特夫和努斯普林根的化石場所、兩個隕石坑以及分布有350多個火山口的“斯瓦比亞火山”,該地區還有考古價值很高的最古老的雕塑藝術品以及起源於這裡的人類製作的最古老樂器之一。岩溶地貌具有各式各樣的地質景觀,如落水洞、含化石的礁石、岩溶泉(如著名的白堊系“布勞特夫”泉,其流量從290升/秒變化到25750升/秒)、岩溶洞穴(在德國洞穴密度最大),以及一些奇特的地質現象,如布廷戈大理石、含有動植物化石的石灰華。“斯瓦比亞阿爾比的水之爭”更是引人入勝。在這裡,可以見到歐洲的分水嶺,即經萊茵河流入北海的水與經多瑙河流入黑海的水之間的界線。
在景觀塑造和人類過去與現在的土地利用中地質過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石器時代的人類開始尋找燧石並利用洞穴作為棲息之地。豐富的鐵礦床形成於斯瓦比亞侏羅紀海洋中的布朗侏羅紀時期,在三疊紀裂隙填充物中還有豆鐵礦石(褐鐵礦石)。凱爾特人使用喀斯特化鐵黃銅製品(它是歐洲最古老的熔煉地之一)。斯瓦比亞阿爾比各種奇異的懸岩起源於侏羅紀海洋中的海綿狀珊瑚礁,它們位於河谷的邊緣,形成險要的懸岩群。中世紀貴使用化石暗礁石來修建城堡的頂部。這些“施瓦爾姆斯托茨恩”岩組的邊緣地區化石含量很高。直到今天,該地區水供應不好的人類定居模式表明,一些岩石如火山岩柱的玄武岩充填物具有持水特徵。一些村莊修建在被稱為“胡格倫”火山口的周圍,雨水可以在這些火山口的頂部集聚。
中新世時期該地區活躍的火山活動不僅形成了永久性的殘跡—後來遭受侵蝕的火山塞,還形成了火山口湖泊以及其他一些使阿爾比地表複雜化的地貌景觀。最著名的便是位於阿爾比北部邊緣的蘭德科低平火山口,它是一個自然保護的中心。這個火山湖泊沉積物是一個“信息寶庫”,它珍藏著約1600萬年的動植物的信息。在豪溫奈戈的另一個火山湖泊沉積物中,實際挖掘發現了1000萬年前晚中新世時期的生命痕跡。

旅遊地質實例

在斯瓦比亞阿爾比地區,地質旅遊已有很長的歷史。目前正在籌劃一些有關傳播地質和古生物信息的新項目。2005年地質公園的主題是,在現有的地質博物館或自然保護中心基礎上,擴大整個地質公園的地質信息中心網路。統盤考慮斯瓦比亞阿爾比地區的全部地質遺產,每個信息中心有一個主題,向參觀者介紹該主題內容,同時也介紹其他中心的主題題目。
例如,在布勞博伊倫的史前博物館中,參觀者不僅能看到展覽,還可以體驗冰期時代在洞穴過夜的生活,或在有經驗的教師幫助下製作武器或裝飾品。在蓋施泰滕的德國第一個珊瑚礁博物館,展出了侏羅紀珊瑚礁,還有地質學家主持的珊瑚礁研討會。在布倫茨河畔京根新建成的洞穴展覽館,可以了解到洞穴形成的信息。在施泰因海姆的隕石坑博物館,參觀者可以了解到隕石撞擊災變以及後來生命重返這一地區方面的知識。
除了上述信息中心外,在阿爾比的不同地區地質公園還提供了由訓練有素人員導遊的景觀探險游。開展主題自助地質游並修建具有解釋說明的路徑,擴大和提升了旅遊產品。最突出的例子是在努斯普林根新建成的“普拉滕哈克”小路。在這個化石場所,遊覽者可以近距離地觀看到正在進行的實際科學研究工作。此外,通過設計這樣的路徑還可以起到對敏感地區進行保護的作用。

地質教育

地質旅遊工作得到了博物館、信息中心和其他相關研究機構的支持。開展有嚮導的旅遊、修建具有說明的小徑以及辦展覽都是地質教育概念的組成部分。這些不僅針對公眾,還特別針對學校。為了保證地質教育的高水準,信息中心的導遊和工作人員都受到特別課程的培訓。在地質教育過程中,出版了斯瓦比亞阿爾比的地質旅遊圖、宣傳單、宣傳冊,一些景點(如努斯普林根和施泰因海姆)的單行本以及有關地質和古生物方面的書籍。地質教育工作的重要對象是阿爾比的當地居民,讓他們對自己家園過去的地質歷史有所了解是地質教育的重要目標。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