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寧安市境內,距牡丹江市97千米。園區總面積1400平方公里。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在2005年8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9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不但擁有典型、稀有、系統、完整的火山地質遺蹟景觀和水體景觀以及峽谷濕地等自然地質景觀,更蘊藏著海東盛國的千古之謎。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是可供科研、避暑、遊覽、觀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動的綜合性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在2005年8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9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鏡泊湖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平均深度為40米,水面高程353米,湖區面積約79.3平方公里,總儲水量為16.2×108立方米。火山口與原始森林的自然完美結合,構成了壯麗神奇、獨特無比的“火山口森林”景觀,是鏡泊湖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區之一。

位置與資源

鏡泊湖地質公園坐落在牡丹江市境南94公里處的群山峻岭間,是一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堰塞湖,總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90平方公里。它是科研,旅遊,避暑的勝地,被譽為“北方的西湖”。鏡泊湖地質公園包括了七個地質遺蹟景區,即火山口森林景區、瀑布山莊景區、熔岩河景區、鏡泊湖景區、熔岩台地景區、小北湖景區和蛤蟆塘火山景區。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認為,鏡泊湖景區的地質狀況和地質遺蹟資源極為寶貴,在世界罕見,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鏡泊湖在歷史上稱為阿卜湖,又稱阿卜隆湖,今稱為鏡泊湖,是取清平如鏡的意思。整個鏡泊湖景區總面積為90平方公里,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湖區;吊水樓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和老鴣砬子是最著名的八個景區。景區內環境幽雅,秀麗的大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的遊人,像一顆璀奪目的明珠鑲嵌在中國北韁上。

地貌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形成熔岩流的熔岩絕大部分屬結殼熔岩,渣塊熔岩分布較少。數十公里長的熔岩流,鋪平了途經的大小溝谷,形成略有起伏的隆崗、壟丘、鼓丘、熔岩壩、石塘、熔岩氣泡、熔岩氣洞、熔岩塌陷、張裂隙、噴氣錐、波狀熔岩、繩狀熔岩、爬蟲狀熔岩、饅頭狀熔岩等熔岩流微地貌。

隆崗:主要見於熔岩河下游沙蘭、江坎子和吊水樓瀑布一帶。呈平緩的脊狀,寬30-60m,長數公里。

壟丘和鼓丘:到處可見,前者呈定向伸長,與隆崗相似,但規模較小。寬幾米至十幾米,長數百米;後者近圓形,底徑10-20m,高1-1.5m。是熔漿冷凝時內部氣體上拱所致。

熔岩壩:以鏡泊湖和小北湖最為明顯。正是由於熔岩壩堵塞了河道,才形成了今天的鏡泊湖和小北湖。

石塘:多見於熔岩流的邊緣部位,鑽心湖及瀑布村一帶見有大片玄武岩塊分布,有的分布面積可達2-4萬平方米,石塊直徑0.2-1.5m,大者可達2m以上。這是由於結殼狀熔岩前緣已固結成岩,而後繼熔岩流動推擠坍塌而形成的。

熔岩氣泡:氣體在熔岩表層聚集成氣泡,在熔岩半固結時瞬間破裂而成。

熔岩氣洞:在熔岩流表面隨處可見。大多數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幾米到十幾米,大者可達100m以上,高一般1米到數十米。是由熔岩中的氣體逐漸匯集成氣泡、氣包、氣室等構造,當熔岩中的氣體形成巨大空間(直徑大於5m)則稱為氣洞。

熔岩塌陷坑:在熔岩流上游-中游可見斷續相連的陷坑,部分由於熔岩隧道或熔岩氣洞頂蓋陷落而成,部分可能與溢道成因相似。寬幾米到幾十米,深1-4m。

熔岩裂隙:結殼狀熔岩台地上有大量的裂隙分布,長度幾米至幾十米,寬度0.5-1m不等。此乃熔岩氣洞頂蓋塌陷所形成的張裂隙。

噴氣錐:有二種,一種為冢狀噴氣錐,高0.3m,底徑1.3m。由近百個薄層狀(千頁狀)熔岩餅相互堆疊而成,頂部有噴氣孔。另一種為大型錐狀噴氣錐,高2m,底座直徑2m,有的可達5-8m。

噴氣錐是當熔岩的表面處於固結狀態時,殼下熔漿仍有移動,致使局部氣體上拱,氣體攜帶殘餘熔漿多次衝出(脈動式)表殼堆疊而成。而大型錐狀噴氣錐,氣體攜帶的是半固結的熔岩衝出表殼堆疊而成。

波紋狀熔岩:在鏡泊熔岩流中普遍存在,多呈扇形彎曲,極似投入水中的石塊所掀起的層層波紋,這是熔岩在流動時推擠作用而形成的,波紋方向即是熔岩流動的方向。

繩狀熔岩:在鏡泊湖熔岩壩一帶極為發育,標準典型,珍貴稀有,有的捲成繩索,有的擰成麻花,有的伸長密集,有的呈扇形彎曲。條條片片,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彎彎曲曲,比精工巧匠精雕細琢還要形象逼真。繩狀熔岩的形成是由於熔漿在向低處流動時,流速快慢不同而發生的擰勁現象所致,這是結殼狀熔岩表皮流動構造的一種。

爬蟲狀熔岩:這種熔岩構造在結殼狀熔岩流地上比較常見,是由於前進中的熔岩流粘度逐漸增大,前方形成陡坎,而硬殼內的液態熔岩在後繼熔岩的推擠作用下,將陡坎外殼衝破,於是殼內的液態熔岩蜂擁而出,一條條熔岩“爬蟲”就出現在陡坎前緣處,有的坍落坑中,有的出現在裂隙內。爬蟲狀熔岩表面光滑,大部分表面具有龜裂紋。有的形如巨晰,有的形似巨龜,大小在1-7m間,那憨態可掬、游閒自得的樣子令人賞心悅目。

饅頭狀熔岩:這種熔岩結構在熔岩流上隨處可見,就是從結殼狀熔岩表面鼓出的類似麵包狀、饅頭狀的熔岩包,直徑0.5-10m不等,表面平整向四周傾斜並有熔岩流動痕跡。其下部多為空洞,構成氣室、氣洞等。

景區

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湖岸曲折,島灣錯落,峰巒疊嶂,千姿百態,沿岸地層(岩石)形成年代跨度6.8億年,岩石類型包括砂礫石、砂礫岩、玄武岩、花崗岩和凝灰岩,水產豐富,湖邊森林密布,百鳥雲集、萬木蔥蘢,兩岸保留有唐、宋、清三個朝代的遺址。除此之外,還有小北湖、鑽心湖、鴛鴦池、吊水樓瀑布、牡丹江等水體景觀。

景區位於張廣才嶺東南坡大幹泡一帶,海拔900~1100米,山巒起伏,山勢走向多為南北向,屬中低山陡坡地形。區內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樹種繁多,有紅松、紫椴、落葉松、冷杉、黃波羅等針闊葉混生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人工林木。這裡層林迭翠,林濤滾滾,遮天蔽日,鬱鬱蔥蔥,給人以幽雅恬靜,回歸大自然之美感。火山口內長滿了原始森林,即“火山口森林”,俗稱“地下森林”。火山口與原始森林的自然完美結合,構成了壯麗神奇、獨特無比的“火山口森林”景觀,是鏡泊湖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區之一。

地質遺蹟

鏡泊湖火山群在距今12000年、8300年和5140年有過三次噴溢活動,噴發出的熔岩漿堵塞了牡丹江古江道,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留下了典型、稀有、系統、完整的火山地質遺蹟景觀。

(1)火山地質遺蹟:火山口、熔岩流、熔岩隧道、火山碎屑物、火山岩等;(2)水體景觀地質遺蹟: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小北湖、鑽心湖、鴛鴦池、紫菱湖等;(3)花崗岩類地質遺蹟:道士山、珍珠門、小孤山、大孤山、城牆砬子、白石砬子、鹿苑島、毛公山、花崗岩峽谷(鏡泊峽谷)、花崗岩鯨背石、花崗岩石臼坑、花崗岩岩脈等。

人文歷史

區內共發現鶯歌嶺松乙橋村、後漁村、珍珠門、渤海鎮等原始社會村落遺址近10處。尤其渤海國是盛唐時以靺鞨族為主建立的封建地方政府,創造了著名的“海東文化”,史稱“海東勝國”。有上京龍泉府、城牆砬子、大石頭河子等古城牆遺址,白花甸子等建築遺址以及大朱家屯、風水子等古墓遺址,另外還有古窯址1處。園區宗教文化較繁盛,建有興隆寺和藥師古剎。其中興隆寺內的石燈幢是渤海國佛教石雕藝術中的代表性傑作。

景區特色

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火山口森林景區和熔岩河景區又是令人驚嘆的景觀。火山口森林景區面積36平方公里,有11個火山口,其中ⅰ、ⅱ、ⅲ、ⅳ號火山口現已開發成為遊覽區,除此以外還有雄獅岩洞、鴛鴦池、地下森林、內火口、熔岩溢出口也是大開眼界的好地方;熔岩河景區總面積84平方公里,容顏隧道宏偉壯觀,長度大於23千米,為世界之最,隧道頂部的熔岩乳群垂懸欲滴,兩壁熔岩階上的雞爪狀花紋異彩紛呈,底部的熔岩波紋及熔岩花栩栩如生;地下熔岩瀑布更是精美絕倫,舉世無雙,還有噴氣錐、噴氣碟、火山彈、炭化木、地下熔岩瀑布、熔岩橋、熔岩隧道、龍巖洞天、古冰洞、神水洞、姐妹洞、抗聯密營、威虎廳熔洞、連環洞這些景點也會讓人們驚訝。

鏡泊湖以它獨特的樸素無華的自然美聞名於世,讓人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整治

從2009年至2012年,世界地質公園、我國最大的熔岩堰塞湖鏡泊湖景區將進行綜合整治,景區內10處有礙觀瞻的建築物將被拆除。

鏡泊湖是我國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吊水樓瀑布是其八大景觀之一。但近年來,鏡泊湖沿湖特別是中、南湖兩岸植被破壞嚴重,景區建築立面風格和景區標誌、標牌不統一,影響了景區的整體環境。

最近,鏡泊湖景區管理部門制定了《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首先對景區規劃建設、景容景貌及景區標誌標牌和信息監管系統整治,此後將對湖水污染、生態環境、旅遊秩序、安全管理進行集中整治。

按照整治要求,景區內的賓館、培訓中心、療養院等建築將有61座進行立面造型改造,10座進行逐步拆遷改造。康華度假村、水泥集團瀑布賓館、綏芬河瀑布賓館、瀑布一條街、北大門南側三處建築、鑽心湖兩處違建賓館、南湖頭正大養雞場等10處有礙觀瞻的建築物將予以拆除。

此外,鏡泊湖管委會將加大景區執法工作力度,堅決遏制私批亂建、無序開發等問題,對景區規劃範圍特別是核心景區內的違法建築進行集中清理。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