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南麓始自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相距約60公里。泰山地質公園面積15866km²,地處中國東部大陸邊緣構造活動帶的西部,位於華北地台魯西地塊魯中隆斷區內,是華北地台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主要景區有紅門景區、中天門景區、南天門景區、桃花峪景區、後石塢景區、蓮花山景區、徂徠山景區、陶山景區等。2006年9月,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2019年2月,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擴園再申報順利通過。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南麓始自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相距約60公里。泰山北至北京500km,南至上海890km,屬泰安市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0ˊ~117°12ˊ,北緯36°11ˊ~36°31ˊ。擴園前面積約158.63平方千米,擴園後面積約418.36平方千米。擴園後的泰山地質公園具有統一完整的邊界,包括3個鄉鎮76村,總計10萬餘人。

地形地貌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華北平原的東側,處於沂沭斷裂帶以西,齊河-廣饒斷裂以南的魯西地區,是魯西中新生代泰山斷塊凸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北地台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勢差異顯著,地形起伏大,總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徵,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m,在不到10km的水平距離內,與其山前平原相對高差達1300m以上。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貌分界明顯,地貌類型繁多,而且侵蝕地貌十分發育。泰山地貌可分為侵蝕構造中山、侵蝕構造低山、侵蝕丘陵和山前沖洪積台地等四種類型,在空間形象上不僅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拔的勢態,而且總體上的雄偉形象與群體組合上多種地形相結合,成為豐富多彩的景觀形象。

地質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是華北地台基底與蓋層雙層結構出露比較好而典型的地區。基底為古老的“泰山雜岩”;沉積蓋層為古生界寒武-奧陶系的石灰岩和頁岩,兩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由南向北地層依次從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構成一個南陡北緩的單斜斷塊山系。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漿活動、多期次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十分明顯,使結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區內地質構造十分複雜,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構造,又有中生代的構造,新構造運動普遍而強烈。中生代的脆性斷裂和新構造運動控制了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徵。

氣候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山頂年均氣溫5.3℃,比山麓泰安城低7.5℃。年均降雨量1124.6mm,相當于山下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連。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易形成霧淞雨淞奇觀。

水文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泉密布,河溪縱橫,水資源總儲量達2092萬m³,其中地下水1608萬m³,地表水1301萬m³。河溪以玉皇頂為分水嶺,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黃河,東面有石汶河馮家莊河,南面有梳流河、奈河,西面有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截至2011年,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屬於華北植物區系,由於受黃海、渤海的影響,雨量豐富,是乾、濕交替的過渡帶,植物生長繁茂,有高等植物174科645屬1412種,低等植物446種,共有維管束植物1136種,隸屬133科,550屬,其中野生植物814種,栽培植物322種。植被分森林、灌叢、灌從草甸、草甸等類型,森林覆蓋率為80%以上。

動物資源

截至2011年,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動物主要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動物地理區的代表性類群,並且多為華北地區可見種,有哺乳類的動物11科20屬25種,鳥類共有34科88屬154種1亞種,爬行類57科7屬12種,兩棲類3科3屬6種,魚類共有45種,隸屬鯉科、鰍科、鯰科、銀魚科等12科。陸生無椎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分布較廣。陸生節肢動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綱、昆蟲綱、多足綱等。昆蟲種類已鑑定的約900餘種。

地質遺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類型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年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形成眾多的深溝峽谷、懸崖峭壁,造就了泰山南坡陡峻險奇的地貌景觀,如捨身崖、十八盤、扇子崖等處的險峻地形。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園區內河流呈放射狀分布於泰山的周圍,大部分南流匯入大汶河,雨季常形成山區洪流,攜帶大量砂礫堆積在谷口處,組成洪積扇群,形成山前沖洪積台地。按形態和成因,可將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區域地貌劃分出以下六種類型。

十八盤十八盤
侵蝕構造中山

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台、黃石崖、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組成山體的岩性主要是泰山雜岩中的二長花崗岩,是區域內地勢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蝕切割最強的山地。這裡峰高谷深,地形陡峻,侵蝕切割的最大深度達500~800米。“V”字形谷、谷中谷的現象廣泛發育,谷坡和谷底均很陡,跌水瀑布和大小沖溝到處可見。由於二長花崗岩柱狀節理髮育,加上強烈的侵蝕切割,重力崩塌作用顯著,崩塌後常形成絕壁陡崖,如瞻魯台下的百丈崖、開燭峰等處的懸崖峭壁,以及後石塢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石河、石海。

尖頂山尖頂山
侵蝕構造低山

分布在傲徠峰、中天門及尖頂山、歪頭山、蔣山頂一帶。海拔高度在700~10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組成山體的主要岩性為泰山雜岩中的二長花崗岩和閃長岩。侵蝕切割強度較主峰一帶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溝峽谷、尖頂山頭、鋸齒狀山脊、絕壁陡峰,舉目可見,如扇子崖處的陡峭地形。

溶蝕侵蝕構造低山

崮山崮山
這種地貌類型多分布在泰山主峰東北的雞冠山至青山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500~700米,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泰山雜岩和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所組成。侵蝕切割強度中等,山脈綿延,如是變質雜岩區多形成圓頂緩脊的山巒,如頂部覆蓋有厚層石灰岩,則因其抗侵蝕和抗風化的能力相對較強,山坡主要靠重力崩塌作用而不斷後退,從而形成四壁陡峭、頂部平緩的“方山”或“桌狀山”,當地民眾稱之為“崮”或“坪”,諸如張夏、崮山一帶的山頭。此外,由於石灰岩中溶蝕作用比較強,往往形成各種洞穴和所謂“透明山”一類的溶蝕地貌景觀。

溶蝕侵蝕丘陵

大多數分布在泰山北部邊緣的石灰岩地區。

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200米。侵蝕切割強度微弱,地形低矮平緩,溝谷不發育,形成一種圓頂脊緩的“豬背山”。溶溝、溶洞等溶蝕地形比較多見,如婁敬山所見的大大小小的溶洞。

侵蝕丘陵

婁敬山婁敬山
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邊緣,大河到虎山及黃前一帶。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為泰山雜岩中的片麻狀二長花崗岩。侵蝕強度比較弱,以剝蝕作用為主,多形成孤丘緩嶺。

山前沖洪積台地

主要分布在山體外圍的山麓地帶。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以堆積作用為主。南部山前谷口的沖洪積扇發育良好,並且彼此連結成片。沖洪積物厚度大,砂礫石一般比較粗大,分選性差,有一定磨圓度。台地微向四周傾斜,坡度在3°~5°之間,一些村鎮和果園多建在這種台地上。

科研歷程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19世紀末,J.Bergeren(1899年)、H.Monko(1903年)、C.Airaghi(1902年)等人曾描述過寒武紀地層中的一些三葉蟲化石。

1903年,美國地質學家B.維里斯(B.Willis)和E.布萊克威爾德(E.Blackweider)在張夏、崮山等地測量了剖面,採集過化石,對地層作了初步劃分,其研究成果於1907年正式發表,將張夏、崮山一帶的寒武紀地層自下而上劃分為饅頭頁岩、張夏灰岩、崮山頁岩、炒米店灰岩。

1953年,盧衍豪、董南庭兩位教授重新觀察了張夏、崮山一帶的寒武系剖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把B.維里斯和E.布萊克威爾德所劃的饅頭頁岩自下而上再分為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並把前兩個組置於下寒武統,把後一個組歸入中寒武統,炒米店灰岩再分為鳳山組和長山組,將張夏和崮山地區的寒武系確定為7個地層單位和17個三葉蟲化石帶。

1959年,位於泰山北側的張夏寒武紀地層剖面在全國地層會議上被正式定為華北寒武系標準剖面。

1958-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在泰山地區進行1:20萬區調,將泰山變質岩命名為太古代泰山群,自下而上劃分為萬山莊、雁翎關、山草峪組等。

1960-1962年,山東地質局805隊開展包括泰安南留幅等23幅1:5萬區調聯測。

1963-1965年,山東地質局805隊進行1:5萬泰安幅區調,將泰山變質岩稱為泰山雜岩,劃分為望府山、笤帚峪、唐家莊、盂家莊、馮家峪等五個岩組。

1980年,應思淮研究員對泰山變質岩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出版專著《泰山雜岩》。

1981-1984年,山東礦業學院呂朋菊教授對泰山的形成進行了專題研究,並發表了《泰山形成及其年齡》一文。

1982-1984年,趙世英等進行紅門“桶狀構造”的專題研究,並發表《泰山紅門“桶狀構造”成因的探討》論文。

1983-1986年,法國雷恩大學江博明等,地科院沈其韓等,山東地礦局董一傑等對中國太古宙地殼演化進行專題研究,認為泰山雜岩的大部分為變質侵入岩(灰色片麻岩),稱之為望府山片麻岩,取得大量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齡資料。

1986-1990年,山東區調隊王世進等進行1∶20萬泰安、新泰幅修測。同期,地科院徐惠芬、山東地質一大隊董一傑等人對山東魯西太古宙綠岩帶和魯西太古代地層等進行專題研究,系統總結了泰山岩群的分布、層序、變質作用的特點,並出版專著。

1989-1990年,山東礦業學院呂朋菊教授等對泰山周圍重力滑動構造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泰山周圍太古界與古生界不整合面上滑動構造的發現”論文。

1990年,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董一傑等發表《泰山地區太古宙雜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論文。

1990-1993年,山東地礦局曹國權等人發表《魯西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著。

1993-1996年,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山東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進行泰安市幅1:5萬區域地質調查。

1994-1995年,呂朋菊教授就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新構造運動與現今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景觀》論文,並對泰山地質地貌進行總結,撰寫《泰山大全》之地質地貌篇。

1997年,地科院莊育勛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志康等人在《岩石學報》發表論文《泰山地區早前寒武紀主要地質事件與地殼演化》。

1998年,山東地勘局地質調查研究院呂發堂等就其研究成果發表《泰山地區晚太古代“框架侵入岩”的地質特徵及稀土地球化學演化》論文。

1999年,地科院王新社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志康等發表《泰山地區太古宙末韌性剪下作用在陸殼演化中的意義》論文。

2000年,地科院地質力學所張明利等發表《新生代構造運動與泰山形成》論文。

2002-2003年,山東科技大學呂朋菊教授等、泰山風景區管委會牛健等人進行泰山地質地貌特徵及地學價值評價專題研究,並發表《泰山的地學價值及其意義》論文。

景區景點

紅門景區紅門景區
紅門景區
紅門景區以紅門宮為中心。該景區集中了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和人文景觀:地質遺蹟有“桶狀構造”、三潭疊瀑、雙層谷地貌、柱狀節理形成的萬笏朝天、王母池的裂隙泉、經石峪石英閃長岩與長英質脈的交切關係、中天門岩體中望府山岩體殘餘包裹體、中天門岩體侵入傲徠山岩體的接觸關係、虎山中粗粒片麻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的露頭、晚寒武世的標準化石之一——三葉蟲化石等;人文景觀有岱廟、孔子登臨處、紅門宮、斗母宮、壺天閣以及經石峪、醉心石等地質與人文景觀結合的景點。
中天門景區中天門景區
中天門景區

中天門景區位於泰山傳統登封御道的中部。景區內以中天門斷裂、雲步橋斷裂、黑龍潭瀑布、大眾橋岩體與普照寺岩體的穿插關係等獨特的地質遺蹟為特色,球形風化作用遺蹟也很豐富。景區內的自然景觀與三陽觀、五賢祠、中天門、雲步橋等人文景觀構成了地質遺蹟內涵深刻、歷史文化積澱厚重的景區。
南天門景區
南天門景區集中了眾多珍貴的地質遺蹟和人文景觀,主要包括仙人橋、構造節理、極頂石、拱北石、玉皇頂岩體、條帶狀望府山岩體、岩脈的穿插等。
桃花峪景區桃花峪景區
桃花峪景區

桃花峪景區位於泰山西北麓,上段為桃花源,下段為桃花峪,全長十餘千米。桃花峪是一條近北西向的山谷,是由於兩條斷裂而形成的。約1.5億年前,在近東西向擠壓力的作用下,以老的斷裂為基礎,經過多期活動,形成了桃花峪的雛形。後又經過山體抬升,在長期流水的侵蝕作用下,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桃花峪。主要地質遺蹟景觀有翠屏山、筆架山、黃石崖和一線天,還有龍灣、釣魚台、一線泉和彩石溪等。
後石塢景區
後石塢景區位於岱陰天空山下,以石河石海、天燭峰以及蒼松古柏為特色,有獨足盤、古松園、元君廟、九龍崗、天燭峰諸等景點。
蓮花山景區蓮花山景區
蓮花山景區

蓮花山景區位於新泰市蓮花峰及其以南的通天河峽谷兩側,以晚太古代的泰山岩群、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各種侵入岩,及中新生代形成的斷裂構造等地質遺蹟為主。在斷層、構造節理和侵入岩的風化、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了多樣的地質地貌景觀,如:觀音石、風動石。
徂徠山景區
徂徠山景區位於徂徠山主峰太平頂及其以北地區。景區沿北東、北西、北東東方向發育三組斷裂,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屬中新生代形成的單斜斷塊山。景區內地質遺蹟以變質表殼岩系及多期侵入岩為主,各期岩體接觸關係清楚,各種類型的包體發育。
陶山景區
陶山景區位於肥城市西部的湖屯鎮,主峰海拔520米。景區內的地質遺蹟景觀有交錯層理構造、石灰岩溶洞、崮形山地貌等。景區內還有多處人文遺蹟景觀,如:中華商祖范蠡墓、范蠡祠、竹林寺、齊長城等。
博物館博物館
博物館

泰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坐落於泰安市泰山腳下的岱廟雨花道院北側,占地6000平方米,展覽陳列面積760平方米,2005年10月建成向遊人開放。泰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共分名人與泰山、地質基礎知識、“走進泰山”等9個功能廳。館內收集展示各類岩石礦物標本近百餘種,動植物標本50餘種,介紹了地質基礎知識、泰山獨特的地質資源、悠久的人文歷史、多樣的物種及泰山地質研究成果等。

開發建設

2004年7月,泰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創建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2005年1月,正式啟動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程式。
2005年6月28日,成立泰安市泰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領導小組。
2005年8月18日,以總成績第一名順利通過國家地質公園評審。
2005年9月19日,正式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9月25日,泰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舉行。
2005年10月16日,泰山由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的推薦,參加在世界地質公園的評審會。
2006年8月4日至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來到泰山地質公園進行實地評估考察。
2006年9月18日,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8年5月31日上午,泰山世界地質公園舉行揭碑開園儀式。
2010年、2014年,兩次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
201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來到泰山,對泰山世界地質公園進行第三次再評估和重申報考察。
2018年9月8日至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在義大利阿達梅洛—布倫塔世界地質公園舉行,理事會期間審議了2018年評估的世界地質公園的重新驗證檔案和相關報告。
2019年2月18日至21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召開的會議上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提交的報告。

交通線路

交通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交通方便,京滬鐵路從西側通過,泰肥、泰新、泰寧、泰濟等鐵路、公路交匯於泰山之南-泰安市,京滬高速、京福高速或104國道等高速公路也可到達。

路線

一日游
線路一:上午:一天門-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柏洞-壺天閣-中天門索道-南天門-天街,午餐在岱頂遊人服務中心;下午:天街-望吳勝跡-碧霞祠大觀峰-玉皇頂-拱北石-瞻魯台-仙人橋-南天門-十八盤-朝陽洞-雲步橋-快活三里-中天門乘車。
線路二:上午:岱廟乘車天燭勝景坊步行仙鶴灣-好漢坡-山呼台-小天燭峰-後石塢索道-北天門-丈人峰-玉皇頂-探海石-大觀峰-天街,午餐在岱頂遊人服務中心;下午:南天門-十八盤-朝陽洞-雲步橋-快活三里-中天門乘車。
二日游
線路一:第一日上午:岱廟-岱宗坊-紅門-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柏洞-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午餐在中天門遊人服務中心;下午:中天門-快活三里-雲步橋-朝陽洞-十八盤-南天門-天街-望吳勝跡-碧霞祠-大觀峰-玉皇頂-拱北石-瞻魯台-仙人橋;第二日上午:探海石觀日出-丈人峰-北天門-後石塢索道-北天門-天街,午餐在岱頂遊人服務中心;下午:桃花源索道-桃花源-一線天-龍角山斷裂-彩石溪-返城。
線路二:第一日上午:岱廟-桃花峪-彩石溪-一線天-桃花源索道-南天門,午餐在岱頂遊人服務中心;下午:天街-望吳勝跡-碧霞祠-大觀峰-玉皇頂-拱北石-瞻魯台-仙人橋-天街-月觀峰觀日落。第二日上午:探海石觀日出-北天門-姊妹松-元君廟;下午:小天燭峰-山呼台-好漢坡-仙鶴灣-天燭勝景坊-返城。
三日游
第一日上午:紅門-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柏洞-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午餐在中天門遊人服務中心;下午:中天門-快活三里-雲步橋-朝陽洞-十八盤-南天門-天街-望吳勝跡-碧霞祠-大觀峰-玉皇頂-探海石-瞻魯台-仙人橋。
第二日上午:拱北石觀日出-丈人峰-北天門-元君廟-後石塢索道-北天門-天街,午餐在岱頂遊人服務中心;下午:天街-桃花源索道-桃花源-一線天-龍角山斷裂-彩石溪-岱廟-返城。
第三天:虎山公園-泰前斷裂-大眾橋-中天門斷裂帶-臥虎山,午餐在泰安市內;下午:遊覽靈岩寺-饅頭山-返城。
其它地質旅遊線路
線路一:泰前斷裂-虎山公園-和尚莊-栗航水庫-東巷子-大眾橋-中天門斷裂帶-臥虎山-靈岩寺-饅頭山-返城。
線路二:桃花峪-南天門-中天門-一天門遊覽路線。
線路三: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後石塢步行登山遊覽路線。

門票

票價 開放時間 說明
泰山門票 旺季:127元/人 淡季:102元/人 全天
桃花峪彩石溪半山游 50元/人 8:00——17:00
天外村至中天門旅遊車 上山:30元/人 下山:30元/人 全天
桃花峪至桃花源旅遊車 上山:30元/人 下山:30元/人 旺季:7:30——17:30 淡季:8:30——17:00
中天門索道 單程:100元/人 中天門索道: 4月1日至10月31日: 7:00——17:30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8:00——17:00 桃花源索道: 4月1日至10月31日: 8:00——17:00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9:00——16:00
桃花源索道
後石塢索道 單行:20元/人 4月1日至10月31日 8:30—16:00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冬季防火期,不運營
岱廟 30元/人 8:00——17:00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