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終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陝西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主峰位於周至縣境內,海拔2604米。

基本信息

簡介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秦嶺是世界典型的複合型大陸造山帶,是形成統一中國大陸的主要結合帶,橫貫東西,位居中央,成為我國南北天然的地質、地理、生態、氣候、環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分界線,具有全球地質共性中的獨特性,其造山帶與盆山地質科學內容豐厚、典型、集中,富有代表性,故長期受到國內外地學界的關注。秦嶺是地質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和旅遊觀光的博覽館。秦嶺科學內涵深厚,典型遺蹟眾多,地質演化歷史悠長,構造強烈複雜,地層岩石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變質類型多樣,礦產資源豐富,屬世界典型代表性大陸造山帶,具有當代地學發展的豐富前沿信息。尤其它是中國南北大陸板塊碰撞拼合科學遺蹟保存最好的地帶之一,並且秦嶺北麓大斷裂是典型的造山帶和裂谷盆地交接區域。中國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是秦嶺造山帶科學內涵和地表景觀風光的典型集中代表。

位置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秦嶺中段,東經107°37′—109°49′、北緯33°41′—34°22′,距離西安市僅25Km。公園面積1074.85Km2,主要地質遺蹟分布面積為890Km2,分為驪山裂谷地壘構造園區、玉山島弧型花崗岩峰嶺地貌園區、翠華山山崩地貌園區、冰晶頂韌性剪下帶與構造混合岩化園區、南太白板塊碰撞縫合帶與第四紀冰川園區等五個各具特色主題的園區。

氣候

終南山區氣候屬於涼亞熱帶和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受海拔高度的影響,還具有獨特的山地氣候的特徵。山地1月平均溫度大都在0℃以下,7月平均溫度在20℃左右,冬夏兩季氣溫變化大,體現了大陸性氣候的特色。年降水量比較豐沛,大部分地方在700~1000mm;盆地台塬地帶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0~13.5℃。年降水量為500~720mm。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寒暖適宜。

歷史

自尹喜草創樓觀後,歷朝於終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樓觀之南筑廟祀老子,漢武帝則於說經台北建老子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名道雲集樓觀,增修殿宇,開創了樓觀道派。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當了皇帝後,對樓觀道特予青睞。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當時主要建築有文始、三清、玄門等列祖殿,還有紫雲衍慶樓和景陽樓等,成為古樓觀的中心。以後歷代雖時有修葺,但屢遭兵燹,至清末,宗聖宮僅存殘垣斷壁,一片廢墟。此後,樓觀的中心便轉移到了說經台。新中國成立後,對古樓觀進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說經台為中心的建築群。

博物館

博物館博物館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科學內容展示方案通過造型、材質、色調等多元素的輝映與對比反映秦嶺終南山的地質環境與地質歷史,著力突出造山帶地質遺蹟與第四紀地質遺蹟,彰顯終南山的特色與魅力。

本著集約用地、生態建設、低本高效原則,博物館由原索道站房改建而成,為一座依山而建的標誌性建築,總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博物館分為三大部分——前廳、1號展廳和2號展廳。前廳包括形象牆、投影廳兩大區域,通過燈光、電子觸控螢幕、多媒體等營造地質公園的氛圍,同時便於遊客查詢、了解公園的相關信息及知識。1號展廳和2號展廳由公園概況及重要地圖展示、園區劃分及主要地質遺蹟、珍稀動植物、地學基礎知識、地質勝景、人文與自然風光、科研科考七大展區組成,通過圖片、文字、沙盤模型、標本等形式向人們全面介紹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歷史、主要地質遺蹟及人文景觀等內容。

1號展廳和2號展廳主要通過沙盤、展櫃、展台及展板四種形式進行展出。沙盤採用玻璃鋼結構,展示全景區地形地貌、地質遺蹟及基礎設施等,規格為4m×7m。展櫃主要展出具有景觀效果的大型岩石標本,採用圓形鋼架結構(直徑為1.2m),外採用板材包裝。展櫃主要展出秦嶺地區的優勢礦物及小型岩石標本,規格為0.6m×0.6m×1.2m,0.3m×0.6m×1.2m.展板採用有機玻璃及噴繪材料,規格為0.8×1.6m。走進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你就走進了地質知識的海洋;走進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你就會對這裡的地質遺蹟、地質景觀嘆為觀止,感悟到終南山的神奇與深邃。

造山帶地質遺蹟

中國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是秦嶺造山帶地質特徵得天獨厚的展現,主要造山帶地質遺蹟包括由板塊俯衝碰撞造山與陸內造山多期構造作用形成的各類多樣地層、岩石、地質構造遺蹟等,集中分布在玉山、冰晶頂、南太白園區。

地層遺蹟

丹鳳岩群保留有早古生代-印支期的洋殼殘片和島弧混雜蛇綠岩套及其弧前沉積楔形體。保存完好島谷盆地岩層及上迭山間斷陸盆地沉積地層。保留著秦嶺造山帶溝弧盆板塊構造的地層岩石記錄。

岩石遺蹟

主要有多期不同類型不同構造體制下形成的岩漿岩、火山(次火山)岩、變質火山岩和兩類不同性質的混合岩遺蹟。板塊俯衝碰撞帶兩側岩漿岩極為發育,從古生代至中生代、從基性——中性到酸性岩均有出露,由I、S、IS型花崗岩構成。中新生代陸內造山作用發育的大陸深源火山(次火山)岩為新相噴出岩、次火山(隱爆角礫)岩,特徵典型獨特。

地質構造遺蹟

多期多種多類多樣俯衝碰撞造山構造和陸內構造,包括深層流變構造,中深——中淺層次韌性——脆性構造,諸如各類擠壓伸張剪下走滑斷裂構造和褶皺構造。豐富多樣的巨觀到微觀的複合迭加構造。盆山裂陷、裂谷、地壘地塹構造等。這些典型豐富地質遺蹟充分展示記錄了秦嶺造山帶形成演化的構造和地層發育特徵,為揭示秦嶺造山帶在全球造山帶共性中的獨特性,深入研究其多期造山作用組成、結構、特性及其動力學提供了佐證和研究素材,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科普觀光意義。

第四紀地質遺蹟

山崩地質遺蹟

翠華山園區翠華山園區

翠華山發育有全新世以來形成的規模屬於世界第3位的山崩遺蹟,山崩總體量達3億m3,總面積5.2km2,最大山崩石塊單體體積為89,640m3屬國內最大。山崩臨空面、崩塌堆積、堰塞壩、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類型齊全,形態完整。

第四紀古冰川遺蹟

太白山是中國大陸東部最高的山峰(3767m),發育有距今l0~l萬年、被命名為太白冰期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其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冰緣地貌等冰川景觀、地貌保存完好,對研究中國乃至東亞第四紀古氣候演變和古冰川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藍田猿人遺址

1963年中國科學院在公園內發現藍田猿人以及劍齒虎、劍齒象、獵豹、水鹿、麗牛等38種動物化石(藍田公王嶺古脊椎動物化石群)。藍田公王嶺猿人頭蓋骨化石,距今115萬年;藍田陳家窩子猿人下頜骨化石,距今75萬年。藍田公王嶺舊石器,距今132.7萬年。

新生代斷裂構造遺蹟

秦嶺北緣新生代山前大斷裂為渭河裂谷斷壁,它起始於新生代之初,一直活動至今,斷面近於直立,南盤(終南山)持續上升、北盤(渭河盆地)持續下降,其斷距據太白山頂夷平面及相應於渭河盆地斷陷底面,依地質和鑽探,1億年以來(自白堊紀中晚期),高差升降達13km,實為巨大奇觀。當今地表相對高差最大達3000多米。斷裂走向近東西,在山前形成一系列的斷層三角崖面,其斷崖聳立,三角斷面成列,蔚然壯觀。沿山前斷裂分布有豐富著名的地熱資源。渭河新生代地塹盆地內受次級斷裂控制的黃土台塬地貌——橫嶺塬、白鹿塬、少陵塬、神禾塬呈平行斜列,皆為東翹西傾,從終南山北望呈有規律的波浪起伏地貌。驪山新生代地壘型斷塊構造——驪山是渭河地塹中的地壘型斷塊,北側斷裂陡峭,斷塊北翹南俯,因而其北側山勢拔地而起,景觀壯麗。

地質工程景觀及採礦遺址

公園共有五處穿越終南山的隧道,最著名的是從石砭峪穿過秦嶺的鐵路及公路隧道,其中公路隧道是亞洲第一、建設規模世界第一的雙洞單向高速公路隧道(18.02㎞)。公園內有藍田玉、馬鞍橋金礦等採礦遺址。

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終南山以南為北亞熱帶濕潤區,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區,是常綠闊葉樹和亞熱帶植物的北界,也是世界六大動物區系中東洋界和古北界兩大區系的過渡區和華北、華中、唐古特及橫斷山脈動植物區系交匯區。生物垂直分帶譜系完整,是東亞暖溫帶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園內生存著以秦嶺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秦嶺金毛扭角羚、一葉草等為代表的珍稀動植物。

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世界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此計畫在2000年之後開始推行,目標是選出超過5百個值得保存的地質景觀加強保護。
所在地區 所屬國家 公園名稱
亞洲(36) 中國(27)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
印度尼西亞(1) 巴圖爾世界地質公園
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越南(1) 同文岩石高原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
克羅地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
芬蘭(1) Rokua 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
呂貝龍地質公園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
Vikos - Aoos Geopark
匈牙利(1) 巴科尼—巴拉頓世界地質公園
斯洛伐克(1) Novohrad - Nograd 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
馬東尼地質公園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
Cilento and Vallo di Diano Geopark
Tuscan Mining 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
Magma 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
阿洛卡地質公園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
巴斯克海岸世界地質公園
中加泰羅尼亞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
設得蘭地質公園
北美洲(1) 加拿大(1) Stonehammer Geopark
南美洲(1) 巴西(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
大洋洲(1) 澳大利亞(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