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鏡泊湖

黑龍江鏡泊湖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景區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流域中上游,距牡丹江市區80公里,總面積1726平方公里,景區由吊水樓瀑布、 “地下森林”、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三部分組成。這裡有世界第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有國內最大最長的熔岩隧道,有緯度最高的斷崖瀑布,有幽深神秘的地下森林。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北方的西湖”。鏡泊湖島灣錯落,峰巒疊翠,將春花、夏水、秋葉、冬雪集於一湖,將四季不同之美集於一湖。是旅遊、避暑、休閒的好地方。湖中特產鰲花、紅尾魚,味道鮮美。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黑龍江鏡泊湖黑龍江鏡泊湖

鏡泊湖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寧安市境內,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北方的西湖”。鏡泊湖南北長45公里,東西最寬處6公里,是一個狹長形的高山堰塞湖,也就是約萬年前火山噴發,流出的岩漿,把牡丹江截斷而形成的湖。湖面海拔350米,最深處超過60米,最淺處則只有1米。水面約90平方公里,容水量約16億立方米。在湖的北岩半島上,有一些小別墅和旅遊設施,這就是鏡泊湖的遊覽中心鏡泊山莊。除了鏡泊山莊以外,不足個湖周很少有建築物,只有山巒和蔥鬱的樹林,呈現一派秀麗的大自然風光,而這正是銳泊湖的誘人之處。在鏡泊山莊的高處眺望,只見湛藍的湖水,展向天邊,一平如鏡。
鏡泊湖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鏡泊勝景”是鄧小平的題詞;“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國風光勝江南”是葉劍英的讚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鏡泊湖當之無愧。

自然環境

黑龍江鏡泊湖黑龍江鏡泊湖

純樸自然的鏡泊湖,島灣錯落,峰巒疊翠,景色清秀,古蹟隱約,盡攬春花、夏水、秋葉、冬雪於一湖,山清水秀的鏡泊山莊,風光旖旎的百里長湖,氣勢雄渾的吊水樓瀑布,倚麗壯闊的火山口原始森林,怪石崢嶸的地下熔岩遂洞,盛衰疑迷的渤海古國遺址,粗獷濃烈的地方民族風情,繁複珍奇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還有黑龍潭跳水錶演。這山、這水、這景、這情,令人驚嘆神往,流連忘返。
游鏡泊湖,滿山達子香,滿湖杏花水;夏遊鏡泊湖,綠蔭遮湖畔,輕舟逐浪歡;秋遊鏡泊湖,五花山色美,果甜魚更肥;冬遊鏡泊湖,萬樹銀花開,晶瑩透瓊台。冬季景區開闢冰雕、雪雕、滑冰、滑雪、滑道、冰上球類、冰上捕魚、馬拉爬犁等遊樂項目。體驗東北民俗,品嘗山珍野味,冰雪風光皎潔鮮亮,冰雪遊樂豐富多彩。

自然生態

鏡泊湖屬中營養湖,表現為富營養化為期半年,以7、8、9這三個月最為嚴重,主要是磷含量高;冬季水溫為0~0.8℃(表層)、夏季表層水溫最高可達27℃,全湖年均溫2.5℃,

自然生態自然生態
溫分層明顯,湖水的分層期為每年的5~9月,7月溫躍層出現在10~21m之間,平均深度11m,溫度遞減率為0.79℃/m,9月溫躍層出現深度為19~31m,比7月下移10m左右,斜溫層平均深度93m,溫度遞減率為0.61℃/m,11月初期額面開始結冰、冰層厚0.6—1m;景區內的動物也不少,珍貴的東北虎、金錢豹、黑熊、鹿等等,脊柱動物410餘種,兩棲類11種,爬行類15種,鳥類27餘種,獸類60餘種。鏡泊湖還有一種特殊的羊叫懸羊,它以靈巧著稱,在睡覺時為了防禦其他野獸的侵襲,用犄角把自己倒掛在樹上或是懸崖峭壁上,因此而得名。
在遼闊的水域裡生長有三花(鰲花、鯿花、鯽花),五羅(銅、哲、胡、法、雅),72種雜魚。例如虹鱒、胖頭等非常著名。鏡泊湖的鯽魚體型小,但肉質鮮美,清朝時作為貢品供奉給朝廷食用。黃瓜香的學名叫公魚,這種魚有一種黃瓜的清香味,只要打撈到一隻在船上就會有滿船的黃瓜清香,故而得名。它不但營養價值很高,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快,但它的破壞性很大,即使不斷的捕撈,這種魚還是非常多。

水文特點

鏡泊湖水系包括大小約30多條河流,呈向心式匯入湖中。這些河流多屬山溪性質,水流湍急,徑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沙量小、年徑流量大、流量季節變化明顯、冰期較長等特

鏡泊湖吊水樓瀑布鏡泊湖吊水樓瀑布
點。鏡泊湖南北長45千米,東西最寬處6000米,最窄處300米,一般寬度在500-1000米之間,最深處70米(在鏡泊湖北部水域),水面積79.3平方千米,蓄水量約16億立方米。第二大湖泊小北湖長約6000米,水面積3.80平方千米。鏡泊湖水位年內變化特徵如下:最高水位多出現在八月至九月,最低水位多出現在三月至四月,多年平均水位為347.95米,最高水位為354.43米,最低水位為339.17米。鏡泊湖水源於牡丹江。牡丹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牡丹嶺,江水比降大,鏡泊湖距牡丹江源頭約300千米,落差達750米左右。

地質特點

鏡泊湖山脈位於長白山張廣才嶺與老爺嶺過渡地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湖西山勢起伏較大,湖東及湖南山勢較平緩,湖北是熔岩台地,地勢平坦。鏡泊湖景區北部地貌複雜,分布

5A級旅遊景區鏡泊湖5A級旅遊景區鏡泊湖
著大小12個火山口。山脈最高海拔1260.7米(鹿苑島西面的老黑山),最低海拔339.17米(最低水位標高)。鏡泊湖地質構造結構主要為花崗岩、珍珠岩、玄武岩等。園區西北部的火山群自100萬年前不斷噴發,形成了一條長達百餘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4800年前左右的最後一次火山爆發的熔岩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鏡泊湖,還形成了小北湖、鑽心湖、鴛鴦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

氣候特徵

鏡泊湖位於中緯度亞洲大陸的東岸,屬溫帶季風氣候類型。區內年平均氣溫為3.6℃,最高溫度為36.2℃。因其群山環抱、森林密布、水域遼闊及華夏峽谷的地形結構對湖區的小氣候產生了微妙影響,夏季早晚溫差較大,涼爽宜人。

人文歷史

一、歷史沿革
鏡泊峽谷早春鏡泊峽谷早春

鏡泊湖在漢書地理志中,被稱為湄沱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稱阿卜河(又名阿卜隆湖),後稱呼爾海金,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稱呼汗海,明志始稱鏡泊湖,清稱畢爾騰湖,今仍稱鏡泊湖;公元755年,渤海國從吉林省境內,遷都至今天的渤海鎮,建首府“上京龍泉府”。公元928年,渤海國被契丹所滅,都城被毀。歷史上鏡泊湖一帶的居民主要是肅慎族及其後裔。據中國史書記載:“周武王十五年(公元前1666年)和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654年),均有肅慎氏來朝納貢”。西漢挹婁、北魏時的勿吉、隋唐的秣赫、宋元時女真、滿族都是肅慎族的後代和支族;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鏡泊湖一帶搞過多項調查,伐木、發掘文物古蹟,建發電廠,抗聯英雄也曾在這一帶活動。解放後,這裡的主要居民是漢族、朝鮮族和滿族。
二、歷史文化發展與資源
1、古老稀有的文物資源
鏡泊湖景區內有新石器時代的鶯歌嶺文化(位置在鶯歌嶺。肅慎人居此,有穴居遺址,出土文物)、珍珠門遺址(位置在珍珠門。肅慎人居此,有半地下穴居),有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置在渤海鎮。唐渤海國興建,仿長安都城,有外、內、宮三城殿五重,規模宏大,現可看出原城市之格局建築遺址,石燈幢、石佛等文物)、重唇河山城遺址(位置在重唇河。渤海國為防禦契丹族入侵而建,現存城牆建築遺址)、湖州山城遺址(位置在小孤山西岸。又名城牆砬子。渤海國為防禦契丹族入侵而建,現存花崗岩城牆殘壁,建築遺址、古井遺址、練兵場遺址)、西湖嘴子山城遺址(位置在南湖)、小城子山城遺址(位置在南湖頭)、楮家山城遺址(位置在南湖頭楮家)、小城牆遺址(位置在江山嬌林場。渤海國為防禦契丹族入侵而建)、鏡泊邊牆遺址(位置在水產養殖場),有宋代東夏國城子後山城遺址(位置在瀑布下游。省內唯一東夏國遺物,現僅存城垣建築遺址,廢井),有清代興隆寺(位置在渤海鎮。建於渤海國寺廟址,五重殿,木結構,保存完好,現為文物展室)、三清觀(位置在道士山。現遺址保存完好)。
鏡泊峽谷早春鏡泊峽谷早春

2、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
鏡泊湖景區內集中居住著朝鮮居民及少數滿族居民,朝鮮民俗村寨、民居布局風格、生活習俗獨特,人們能歌善舞,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民俗風情。
3、質樸動人的民間傳說
鏡泊湖地區的民間故事傳說多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滿族人民所闖。傳說中的紅羅女是一位在鏡泊湖邊生活的聰明、美麗、勤勞的姑娘,大多數的紅羅女傳說,是通過紅羅女講述鏡泊湖奇特的自然景觀的由來與形成過程,將其人格化,使鏡泊湖的自然美得到了藝術的升華,更加美麗動人。
鏡泊湖珍珠門的傳說
珍珠門風景如現,景色迷人,兩座小礁山宛若荷葉上浮動的晶瑩露珠,熠熠發光。這裡世代相傳著許多盛產珍珠的故事。據說古時候珍珠門島上有家孫氏店房,過往者皆在此投宿。夏日一天傍晚,一位衣衫襤褸的人來到店中,聲稱闖關東取三寶,積蓄點錢與相愛的姑娘成親。不久他果然發了財,可是卻遲遲不肯回去成親。一天,午夜時分,店主突然釣到一個蛤蜊,劈開後,見一顆珍珠閃閃發光,把昏黑的小屋照得通明。那人一見垂涎三尺。他騙過店主,廉價收買了這顆珍珠,又趁月夜來到店主得珠的地方甩鉤垂釣。頃刻間,只見魚竿猛地一抖,他用力把魚竿拉到岸上,看見釣上來一隻比碾盤還大的蛤蜊,在剛剛合擾的縫隙間還閃著金光。但當他剛要動手摘珠時,大蛤蜊卻一下又滾回湖中,並將魚竿也拽進水裡。那貪婪的人不肯罷休,不顧一切地跳下水去,緊緊抓住魚竿不放,結果葬身湖中。

自然景觀

(1)奇特、罕見的火山地質景觀
牡丹江鏡泊湖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核心景點雄獅岩洞牡丹江鏡泊湖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核心景點雄獅岩洞

在鏡泊湖景區西北部方圓40公里範圍內,分布著大小12個火山口,火山口的直徑在70—550米,深30—132米不等,火山群自一百萬年前不斷噴發,直至距今四千八百年前左右的最後一次火山爆發。鏡泊湖火山錐外的熔岩河及熔岩台地主要由黑色玄武岩組成,在台地上分布著國內罕見的大型熔岩隧道,隧道內部結構相似,形態奇異,最長的熔岩洞可達萬米,是國內至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熔岩隧道。盛夏季節洞內仍可見冰景,寒氣逼人,有的洞內則霧氣繚繞,幽深而神秘,極具科考價值,目前尚無專家進行系統考察研究。在熔岩台地上還有各種奇特的火山熔岩景觀,如熔岩橋等。由於火山噴發年代久遠並且不同,加之鏡泊湖優越的地理環境,如今火山口覆蓋著茂密的原始針闊混交林及紅松純林,又被稱為“地下森林”,景觀之奇特,氣勢之壯觀,均為國內罕見。
(2)豐富多彩的湖泊資源
鏡泊湖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山重水複、蜿蜒連綿,時而水平如鏡,時而微波蕩漾,秀美無比。在此,不妨摘引一些人們對鏡泊湖的贊詩:“褶曲湖山幾復灣,雲落清波若鏡天”(陳雷:《鏡泊湖上》);“湖光山色綠黛敷,峰迴流轉湖連湖”;“人在鏡中行,雲影天光上下明”(魯歌:《游鏡泊湖調寄南鄉子》)。從這些描寫鏡泊湖的詩篇看,人們對“曲湖”、“平湖”、“明湖”發出了如此深情的感嘆。湖中更有白石砬子、城牆砬子、老鴰砬子、珍珠門、毛公山、大孤山、小孤山、道士山等著名景點鑲嵌其間,形成獨特的天然美景,並有美麗的傳說,將其人格化,賦予鏡泊湖極高的美學價值。 (3)神奇、恢宏的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位於百里長湖北端,由黑色玄武岩形成的環狀落水深潭,落差為20米,豐水期為三面溢水,瀑布長一百多米,水流量4000立方米/秒。波濤翻滾,飛流直下,聲震如雷,景色壯觀。如有詩讚:“飛落千堆雪,雷鳴百里秋。深潭霞飛霧漫,更有露漫岸秀。任石阻崖隘,只是沖關奇口”;“林海夜深聞虎嘯,山雨飛瀑作雷鳴”。
(4)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奇特的地質構造,產生了不同的植被景觀及豐富的植物種類,園區植被保護較好,植被覆蓋率90%以上。本區屬溫帶闊葉混交林,典型植被是紅松林,紅松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在陽坡或較乾燥的生境處分布著蒙古櫪;在陰濕的生境處則有槭、椴、水曲柳、榆、樺等闊葉樹種,還有五味子、山葡萄、狗棗獼猴桃和遼東冷杉、杜松等樹種。鏡泊湖景區西部小北湖林場分布著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林區面積46766公頃,其中針闊葉混交林26875公頃,占園區面積的22.4%,其餘是闊葉林及火山熔岩地區的稀樹草原。火山口附近分布著120000公頃的落葉松林。大幹泡附近分布著少量紅松原始林混交林中常綠喬木以針葉樹為主。園區內廣闊的森林地帶有野生獸類五十餘種,包括豹、熊、鹿、猞猁、狍子、羊、兔等;鳥類有鴛鴦、野雞、野鴨等四十餘種魚類有四十餘種,著名的有湖鯽、鯉魚、紅尾、鰲花、重唇魚、大白魚等,其中湖鯽曾是清朝時的貢品。
(5)清爽多雪的氣候資源
鏡泊湖景區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最大特點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景色各異,春花、夏水、秋葉、冬雪異彩紛呈。春季不同的綠期、不同的花色給鏡泊湖披上片片嫩綠,飄來陣陣芳香。夏季茂密的森林包裹著湖泊,湖水清明如鏡,群山濃綠欲滴,涼爽濕潤,5—9月平均氣溫為10°--20°,是避暑度假的最佳溫度,更有鏡泊湖水域、森林的影響,空氣特別潔淨清新。秋季湖水碧藍,群山色彩斑斕,奼紫嫣紅別具風韻。冬季銀裝素裹,霧凇婆娑,山湖一色。

景觀分類

1、鏡泊湖景區景觀資源特徵
地下森林地下森林
園區內景觀資源主要具有豐富和分散兩大特徵。景觀資源較為豐富。包括湖泊、河流、瀑布、濕地、火山、熔岩台地、地下熔岩隧道、原始森林、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古城遺址和民族民俗等多項內容。融歷史、人文、動植物、考古學、地質學、美學價值和生物多樣性於一體,國內罕見。
2、鏡泊湖景區景觀資源分類 鏡泊湖景觀資源點共72處,其中自然景觀48處,占67%;人文景觀24處,占33%。
山景:毛公山 峽谷:玄武谷
洞穴:雄師岩洞、地下迷宮、神水洞、威虎廳熔洞、坐井觀天、熔岩洞、洞中洞、姊妹洞、抗聯密營熔洞
石林石景:白石砬子、佛像砬子、鴛鴦石、石門砬子、蘑菇石火山熔洞:火山口、熔岩台地、天生橋、火山天橋、鳳凰橋、十里石崗
洲島嶼礁:老鴰砬子、道士山、珍珠門、小孤山、大孤山、鹿苑島、一撮毛、蒼鷺島半島:小龍脖子山、大龍脖子山、閻王鼻子
泉井:響泉、龍泉湖泊:鏡泊湖、小北湖、鑽心湖、玄武湖、紫菱湖、鴛鴦池
5A級旅遊景區鏡泊湖5A級旅遊景區鏡泊湖
潭池:漱玉潭
瀑布跌水:吊水樓瀑布湖灣:荷花灣森林:生命之路、鳥語林古樹名木:松拜佛、孔雀開屏、迎客松
陵園墓園:陳翰章墓風景建築:儷人亭、淨心亭、奇天亭民居宗祠:朝鮮族瀑布村宗教建築:興隆寺
紀念建築:綠色長城遺址遺蹟:湖州山城遺址、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等摩崖題刻:鄧小平題詞、朱德題詞、葉劍英題詞
雕塑:石燈幢、大石佛、十二生肖游娛文體場地:山莊碼頭、觀荷碼頭、影視外景地3、鏡泊湖園區景觀資源分區
鏡泊湖園區共分為火山地質、小北湖、瀑布山莊、熔岩台地、渤海故國、水上遊覽、水上娛樂等七個景區和90個保護、管理、開發分區。

十大景觀

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吊水樓瀑布

吊水樓瀑布位於北頭,是景區的特級自然景源(世界級),酷似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豐水期瀑布一般幅寬五六十米,落差十幾米。但在汛期,瀑布呈多股跌落,最高落差二十多米,最大寬幅達400多米,湖水從南、西、北三個方向,以排山倒海之勢,從熔岩壁頂直撲黑龍潭,似浮雲堆雪,白霧四濺,百米之處,水珠撲面;如銀河倒掛,彩練懸崖,奔騰咆哮,聲如奔雷,可震十里之外。
百里長湖百里長湖

百里長湖
百里長湖是鏡泊湖風景區三大核心景區之一,蜿蜒曲折呈“S”型分為北湖、中湖、南湖、上湖四部分,縱長45公里約100華里,因此稱為百里長湖。鏡泊湖水域面積為79平方公里,豐水期時水域面積90.3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16.2億立方米,是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是一萬年前後歷經五次火山爆發,熔岩阻塞了牡丹江古河道,構成了天然的熔岩堤壩,形成了早期的鏡泊湖。在距今約7萬年的晚更新世末,又有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鑄就了更加寬闊的熔岩堤壩,從而逐漸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是景區的特級自然景源(世界級)。湖中有白石砬子,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門,道士山,老鴰砬子等多處水上一級(國家級)自然景源。
毛公山
毛公山毛公山

毛公山位於老黑山東側,與鏡泊山莊元首樓隔湖相望,是鏡泊湖景區的一級自然景源(國家級)。該景觀由兩座山脈組成而成,海拔824.4米,其形酷似毛澤東同志仰臥在《紀念堂》的形象,身長達4000米,五官清晰,身體各部比例適度。特別是下顎上還有一顆“痣”(其實那是一棵大樹,有人因好奇特意上到山上考證了)。毛公山的發現也很意外,它是1993年哈爾濱友誼宮的畢德昌先生在1號元首樓別墅平台上無意間發現的,觀看毛公山的最佳位置最佳角度就是元首樓的瞻望台。發現以來已經有200多萬人觀看過,主席生前的子女、攝影社、警衛員等等都前來觀看,觀看後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有人說主席生前沒有來過鏡泊湖,但大自然以及鏡泊湖人們對主席的崇仰與敬佩感動天地於是將這份感情化作今天的毛公山,使之成為一座跨越自然、跨越時空、內涵豐富的“聖山”。人如其山,山如其人。毛公山以其始終不渝地風骨,昂然於天地間,雄姿偉岸,無與倫比。人格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格化,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展示。廣大遊客瞻仰了毛公山後無不發自內心的感慨,驚呼毛公山的神奇。
地下森林4號火山口
4號火山口是火山口地下森林的主火山口,是一級自然景源(國家級)。海拔850—970米,直徑350—550米,深度120米(在12個火山口中居第二位),地面形態呈長橢圓形。長軸走向為北西,溢口方向為南,火山口內壁斷崖凸凹不平,廣闊幽靜,恢宏壯觀。火山口內生長著有幾百年歷史的繁茂的針闊葉樹和各種花草植被,如魚鱗松、臭松、落葉松林。火山口底部較寬闊,有兩個子火山口及子火山錐,形態各異。著名的“坐井觀天”景觀就在火山口底,當遊人抵入火山口底,似入井底,舉目仰望,猶如坐井觀天,故名。
湖州城湖州城

在陡峭的懸羊璧上,由火山噴發岩漿冷卻而形成的神奇的雄獅岩洞貫穿岩壁,連通3號火山口。一棵樹齡在400年以上的迎客椴橫鎖洞口,加之洞底的原始地下森林,是最具代表性的火山熔岩景觀。
湖州城
湖州城,又名城牆砬子,位於百里長湖中南部,是景區的一級人文景源(國家級)。該景觀是由三個大的梯次排列的山峰組成,最高峰海拔524米,三面臨湖,實是個大半島。此景觀山脊蜿蜒,迴繞如屏,石砬聳立,怪石嶙峋,奇峰薈萃,千岩爭芳,峭壁天險,易守難攻。山上樹木成林,百草爭茵。1200多年前,渤海國時期為防契丹族入侵在此山上築有一座古城。現留有遺址,即湖州城遺址。《寧安縣誌》記載:“城在怪石嶙峋的懸崖峭壁之上。城牆全部用花崗岩砌築,周長3公里,依山築城,一般高約5-7米。西門完好,高約10米,城內有三眼水井,還有殿基、演兵場、瞭望哨所等遺址。”遺址清晰,古風濃烈,為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平添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絢麗風光。
抗日戰爭時期,城牆砬子一帶,是抗聯的重要根據地之一,這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抗聯將士的英雄足跡和矯健身影。周保中、李范五、李延祿、陳翰章等名將和廣大抗聯戰士,滿懷救國救民的赤子之心,風餐露宿,排除萬難,英勇頑強,前赴後繼,
地下森林4號火山口地下森林4號火山口
與入侵的日軍展開了生死存亡的大搏鬥,譜寫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戰歌。
歲月的風雨,把城牆砬子剝落成蒼古遺蹟。站在這浸透著濃濃古風的山城上,仿佛看到了當年靺鞨族與契丹族、中國人與日本侵略者血戰的場景。正是這一次次你死我活的殊死鬥爭,才淋漓盡致地綻放出和拓展出炎黃子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城牆砬子四周,還有許多自然景觀,如蔚為壯觀的懸虎峰,爭奇鬥異的三猿爭雄,玲瓏剔透的小孤山,妙趣橫生的巨乳驚猿,氣勢宏偉的九龍戲珠,形神兼備的紅羅女,古蹟斑斑的鏡泊邊牆,時隱時現的九龍舞浪,久享盛名的接官廳等,特別是神奇迷離的“東方淨琉璃世界”,令人嘆為觀止。渾然天成了一個景觀獨特、品位高雅的新景區——湖州城景區。
城牆砬子還有一個神話傳說。說的是很久以前,鏡泊湖邊住著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名叫金牛。他受神仙轉化的老石匠指點,歷經千辛萬苦,拼殺群狼,智取大蛇,力戰妖精,最後獲得了石頭人。又在同蟲蟲魚精搏鬥中,砍下兩塊魚鱗,治好了姑娘的眼病,兩個人結成了秦晉之好。石頭人是個寶,一拍它的肩膀就吐金子,金牛便把金子分給鄉親們。若干年後,老石匠將石頭人收回,又給他一塊白石頭,並託夢說,可以防身。果然,沒過幾天,鏡泊湖水猛漲。原來是被砍傷的蟲蟲魚精興風作浪,要淹死金牛夫婦。金牛想起老石匠的指點,拿起白石頭打
興隆寺興隆寺
了過去,白石頭立刻變成了一座小山,壓死了蟲蟲魚精,那塊石頭也就永遠立在那裡,立陡立崖,就是現在的城牆砬子。
興隆寺
興隆寺又稱南大廟,位於鏡泊湖東北部,唐代渤海國上京城的重要建築,是景區的一級人文景源(國家級)。興隆寺歷史悠久,保存著石燈幢、大石佛等許多有價值的文物。最有名的石燈幢聞名中外,是世界級的人文景源。石燈幢是渤海國時期留下來的著名佛教石雕藝術品,即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築藝術風格,也有渤海石雕藝術的特點,是盛唐石雕藝術在東北地區推廣的成果之一。從唐代算起,石燈幢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記入史料的時間也有三百多年。它不僅是渤海國時期石雕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典型代表性作品。
琉璃世界琉璃世界

琉璃世界
琉璃世界,俗稱佛像砬子,又名千佛崖。位於鏡泊湖中湖城牆砬子溝口北側,距城牆砬子1000多米處。砬子海拔423.7米,寬130多米,呈金字塔形,其北部是連綿不斷的山脈,樹木成林,廣深至遠,南面(正面)是陡峭的山崖,刀削斧斫,秀石參差,峻峭崢嶸,眾多石佛,威嚴屹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妙境。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釋一誠大和尚,認定為“東方淨琉璃世界”,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的天然道場,在眾多的佛山中,居於不可撼動的翹楚地位。
鏡泊峽谷
鏡泊峽谷位於吊水樓瀑布景觀東500米,峽谷長達3000多米。純自然的鏡泊峽谷地勢險要,江道坡度大,蜿蜒曲折,跌岩起伏,灘石重疊,水勢騰激。江岸峻石叢生,姿態萬千。象形石更是大自然的傑作,似人似佛似仙均有之,似獸似龜似蟒更不鮮見。豐水期時,洶湧澎湃的江水奔騰在峽谷中,浪花四濺,嵐霧蒸騰,艷陽高照,浮光躍金,一派峽谷雄風。可謂石岩橫亘,飛瀑懸流,山峽奇秀,雄闊壯美,盡顯“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之貌。
鏡泊峽谷鏡泊峽谷

鏡泊峽谷也是獨具特色的朝鮮風情園。朝鮮民族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個食文化、酒文化獨具特色的民族。每逢重大節日或有客人登門,以狗肉和美酒款待之後,便聚集在廣場上、庭院中或大炕上,男女老少齊上陣,盡情地翩翩起舞。熱情的姑娘和奔放的小伙,都會不厭其煩地邀請您共歡共舞。既使您不會跳朝鮮舞,也都盛情難卻,自覺不自覺地跳起來。這時,您會真正領略到朝鮮族動人的風采。
進入鏡泊峽谷的必經之門,名叫紅箭門。純粹是以物定名。在門的南邊,立有朝鮮族特有的“圖騰柱”。圖騰柱是吉祥之物,能驅災避邪,保佑村民們平安吉祥。前邊的小樓,取名七星鼓樓。按照朝鮮族的風俗習慣,每月逢“7”的日子,都要在七星鼓樓上擂三遍鼓,以祭祀烈祖烈宗,企盼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人平安。
鏡泊峽谷中央這塊地域是峽谷中唯一的一塊比較平坦的地方。大家請看,這些具有濃厚朝鮮族風情的民居,大多數都是由土石築牆、稻草苫頂的住房,就連每間住房的名字,也都帶有鮮明的朝鮮族特色。
走過這座石拱橋,前邊就是娛樂區,通稱“新羅競技場”。主要是開展文體娛樂活動,如朝鮮族傳統的摔跤、拔河、射箭及跳板、鞦韆等。還有以大石頭為棋子,以大地為棋盤的
古冰洞古冰洞
別具一格的象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這些活動可是朝鮮族同胞喜聞樂見的項目,具有廣泛的民眾性,上止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下自沒上學的玩童,男女老少聞風而動,一齊上陣。特別是摔跤項目,更引人矚目。
古冰洞
古冰洞又名神水洞,位於吊水樓瀑布景觀西北約42公里處,洞口呈橢圓形,洞高6至10米,寬30米,洞內有一淺潭,呈半月狀,水質清純,系地表水沿頂板裂縫滲入,下滴到隧道底板低洼處而成。冬季積水成冰,呈現一派冰清玉潔、琉璃世界的壯觀景象,即使到了炎熱夏天,水下仍有未融冰層。
相傳,道士曾因喝此處神水而長壽百歲。而與之相對的仙洞呈圓形,高6米,寬12米,可通往火山口多數地下熔洞,猶如天然迷宮,洞底平而不滑,熔岩瀑布,熔岩繩、熔岩波、熔岩花等火山奇觀。相傳,道士曾在此洞修仙悟道。與之相挨的霧洞呈橢圓形,高15米,寬20米,洞深300米左右,洞內霧氣繚繞,人進霧散,人退霧隨,時而可見絢麗彩虹,好似人間仙境。相傳,道士曾在此洞終日修煉羽化成仙,留下仙氣待有緣人相見。
在古冰洞內有兩顆站桿(又名鴛鴦樹),兩樹高約15米,直徑為40厘米,間距不到2米,恰似兩個人並肩站立。有詩云:“鴛鴦自古識恩愛,成對成雙永不離”。傳說是靺鞨少年原
紫菱湖紫菱湖
陽,不堪忍受酋長欺壓,逃進火山口熔洞中,由鳥鳳為媒,與被山妖欺凌的少女海妹喜結連理。後在與山妖的拚死搏鬥中雙雙殞命,化作鴛鴦樹,粗壯高大的為原陽,纖細俊俏的為海妺。還有一顆長於500年前的幸運樹,又名勝利樹,V字型,直徑40厘米,高20米,像征事業興旺發達,學業有成。
紫菱湖
紫菱湖位於吊水樓瀑布景觀西北約8公里處,湖水面積大53平方米,它東接瀑布村,西接飛龍潭山莊,南鄰鏡泊湖,北靠翠屏山。在一百萬年以前鏡泊湖晚期火山群不斷噴發,形成了廣袤的熔岩台地,此處比較低洼,石頭甸子河水流經這裡便形成小型湖泊,是中國現存的最大一塊保留完好的火山岩濕地湖。堅硬的石板地層和翠屏山的環繞是其它濕地所不具備的。紫菱湖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集山、水、林、草、花卉於島嶼於一體,彰顯出火山岩濕地的巨大凝聚力,吸引來成群的野鴨、白鷺、老鴰、鶯、杜鵑、山雞、鵪鶉、麻雀等,或在空中展翅,或在湖中戲水,恬淡和諧,是一處以水取勝、以島迷人的旅遊度假的仙境。

遺址

古渤海國遺址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是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的古蹟名勝之一,也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古渤海國遺址古渤海國遺址

據中國史書記載,距今三千多年前,即西周時期,滿族的祖先肅慎族就辛勤地勞作在這片土地上,西漢的挹婁,北魏時期的勿吉,隋唐時代的靺鞨,宋、元、明、清時的女真都是滿族的先祖。渤海國上京城的重要建築興隆寺,寧安人祖祖輩輩叫它“南大廟”,南大廟歷史悠久,它保存著許多有價值的文物,比較典型的要數石燈幢與大石佛了。興隆寺現有前後兩院。現在大家進了第一道院門,到了前院。先看西邊那一排高大的石碑。這座碑叫作七眼透龍碑,是清朝高宗乾隆皇帝為他的老師扎拉里•爵三的長子立的。這一座是清朝抗俄將領、民族英雄、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為他父親立的石碑。這兩通石碑的碑文都是滿、漢文字對照,是很有價值的清初碑刻。最南邊的這通石碑是《創修寧安縣誌碑記》,是民國13年,就是公元1924年立的。大家看看石碑下面的龜趺(fu),龜趺就是石碑下面的石座。這都是清代的龜趺,它們的特點是造型渾圓,與烏龜十分相象。但這個上面沒有石碑的龜趺,是龍首龜身,造型稜角突出,與清代龜趺明顯不同。因為龍首龜身,在古代傳說它是龍王的九子,力大無比。用來駝碑,碑主後人興旺發達。由此也可說明,它是渤海時期的石雕,是珍貴的渤海文物。
興隆寺的舊院。這由南向北排列的五重佛殿,最南面的矮小佛殿原是山門,因曾供養“神馬”,便被稱為馬殿了。後面各殿的順序為關帝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馬殿兩旁原有鐘鼓二樓,是木構斗拱建築,早已坍塌。現在的鐘鼓二樓是新建的,與舊樓大不一樣了。馬殿北邊的佛殿是關帝殿。馬殿和關帝殿之間的這通矮小石碑,是《重修興隆寺碑記》,它刊立於1861年。它記敘了興隆寺被大火焚毀和重新修建的經過。你看碑文是這樣寫的:“東京城舊有古剎一座,日久年深,風雨摧殘,土侵木蝕,已頹圮矣。”160年前,1848年,道光二十七年,突然來了一場大火,“瞬息之間,將大佛殿一烘而盡”。寧古塔城有個叫孫晴的人集資建寺,於1855年開工,1861年竣工,這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興隆寺。算來也有147年了。
關帝殿北邊的佛殿是天王殿。天王殿北邊的佛殿是大雄寶殿。請看,這大雄寶殿修建得多美!它是九脊廡殿式木構斗拱建築,是東北地區保存最好的木構斗拱建築。其餘四殿都是五脊硬山式建築。不必說興隆寺原是渤海國時期的寺院,僅從康熙時重修或者從鹹豐十一年再次重修,它在東北地區中部、北部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建築。
三聖殿。它前面矗立著石燈幢,裡面端坐著大石佛。《重修興隆寺碑記》中說“東京城舊有古剎一座,日久年深,風雨摧殘,土侵木蝕,已頹圮矣。”所說的“古剎”,是指清代康熙年間所建的寺廟,並不是這裡最早的寺廟建築。比這寺廟久遠得多的是三聖殿前的這個石燈幢,它是渤海國時期所造。端坐於三聖殿里的大石佛,前身原是渤海造像。早在清初順治年間,340年前,這裡還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居住在寧古塔城的流放文人們在這裡發現了石燈幢和大石佛,把它們寫入詩文之中。三聖殿周圍裸露著一些巨大礎石,這些礎石與不太高大的三聖殿很不相稱,它們是渤海古寺的基礎。這說明清代康熙年間所建的寺廟,是建在渤海古寺基礎上的,興隆寺的歷史應從唐代算起,最少也有一千一百年了。自然,渤海古寺當時的名稱不是“興隆寺”。興隆寺是清代的名稱,渤海國時古寺的名字沒有記載。
大石佛:三聖殿里的這座高達3米多的佛像就是有名的大石佛,在黑龍江省、在全東北它都是最高大、最古老的石造佛像。仔細看,它是水泥造的,但在37年前它真真確確是石佛。唐朝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左右,渤海國第三代國王大欽茂把王都遷到這裡,命名為上京龍泉府。之後的各代國王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寺廟,興隆寺前身的高大佛殿就是那時所建。那時,佛殿里可能就供奉著高達兩丈的石佛。而且在石佛前面約10米的地方,矗立著近6米高的石燈幢。同時,還可能有其他佛教建築。那時正是渤海國興盛時期,這裡煙火很旺,從東北各地來朝拜大石佛的善男信女們往來不絕。
石燈幢:這座高大的石雕建築,就是聞名中外的渤海石燈幢。它是我國東北渤海國時期留下來的著名佛教石雕藝術品,它不僅是渤海國時期石雕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典型代表性作品。從唐代算起,石燈幢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記入史料的時間也有三百多年。
石燈幢就是用石質材料製造的燈塔,是寺廟裡用來照明的。這座石燈幢是用牡丹江鏡泊湖地區的玄武岩為原料,經過雕琢,疊壘拼接架構而成。它全高將近6米,由12節塊組成,共用大小石材40餘塊。從上往下看:最上面是幢頂,接下來有四層輪狀的東西,叫相輪,再接下來是幢蓋、幢室、仰蓮托、幢身柱、覆蓮座、基座,以下是底石。大家看這個相輪,它們自上至下,一輪比一輪大,輪邊刻著花紋。四層相輪下面向里收縮刻聯珠,聯珠下面刻蓮花狀的覆缽。蓮花狀覆缽下的幢蓋呈傘狀,有八道垂脊,邊緣為八角八面形,脊間刻瓦壠五道。用來裝燈的幢室八角形,鏤空,八面各刻出一個方形視窗,視窗上刻闌額,闌額上鋪刻柱頭鋪作,鋪作之間有空隙。幢室八角刻8根角柱,角柱下刻圓形礎石。幢室在八角形底盤上,底盤刻出兩層台,模仿建築物的台基。幢室和底盤放在仰蓮托上,仰蓮托刻重疊三片段預告瓣,層層清晰,線條有力。大家看,它多像一朵盛開的大蓮花。下面的幢身柱,也叫中柱石,長鼓形。下面的覆蓮座就像倒放的大蓮花。下面的基座,也叫須彌座,八角八面形,八面刻壺門。最下面的底石,也是八角形,是用十多塊板石組成的。
石燈幢的築造工藝精湛,各節塊以榫卯相銜接,雕鑿工巧,牢固而美觀。它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築藝術風格,也有渤海石雕藝術的特點,古樸莊重,渾厚壯觀,是盛唐石雕藝術在東北地區推廣成果之一。歷經一千多年來的酷暑嚴寒、暴雨狂風,它依然屹立於渤海上京城中。它身上閃爍著古代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燦爛光輝,是古代東北人民創造的又一藝術珍品。

發展建設

1980年至今的30年來,鏡泊湖景區的全口徑資產價值已達28億元人民幣。有各類船艇160多艘,大、中型賓館、療(休)養院(所)77家,其中星級賓館10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4
鏡泊湖春季攝影鏡泊湖春季攝影
家、二星級5家);小型飯店40多家。有床位9000多張,一次就餐人數可達1.2萬,就業員工7000多人。2010年景區全口徑經營收入達1.8億元人民幣,接待遊客98.2萬人次。
鏡泊湖景區的對外交通主要依託牡丹江市,包括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方式。其中:
公路:牡丹江市至鏡泊湖景區區界為201國道高速公路,至吉林省界為201國道一級公路。
鐵路:牡丹江火車站目前為二級客運車站,與東北地區的各大城市以及京、津都有火車直達,交通便利。
航空:牡丹江現有海浪機場為二級,距鏡泊湖景區80公里,目前有牡丹江至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大連、武漢等國內航線。

所獲評價

鏡泊湖於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審定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8年被國際休閒產業協會、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中國國際名牌協會評為中國十佳休閒旅遊勝地。

旅遊提示

最佳旅遊時間

其主要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年平均降水量589.6毫米。年平均氣溫1.3°C,年溫差高達38-48°C。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春季(3~5月)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10°C左右。平均季降水量50-80毫米,僅占全年的15%左右。

夏季(6~8月)炎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20°C,最高氣溫達38°C。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占全年的60%-70%。由於降水集中,間有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因此,夏季需防洪、防澇。

所以最佳旅遊時間是每年6月至9月份。這段時間的平均氣溫為17.3℃,水位也是全年最高季節,瀑布頗為壯觀,加上少風,因此湖中波平如鏡,“鏡泊湖”的特色更為突出。

交通指南

北京——鏡泊湖:北京-京瀋高速-瀋陽-瀋吉高速-長春-哈爾濱(高速)-牡丹江-鏡泊湖

上海——鏡泊湖:滬寧高速(上海-無錫)-錫澄高速(無錫-江陰大橋)-京滬高速(江陰大橋-廣陵-揚州-王興)-寧連高速(王興-高溝-灌雲北)-同三高速(010)(灌雲北-連雲港西-贛榆-汾水-日照-馬店-萊西-煙臺)-煙臺港客運碼頭-渤海灣(乘渡船)-大連-瀋大高速(大連-瓦房店-蓋州-海城-鞍山-遼陽-金寶台)-瀋陽繞城(金寶台-張士-紅旗台-三台子-王家溝)-沈哈高速(王家溝-鐵嶺-四平-長春-雙城-哈爾濱)-牡丹江-鏡泊湖

哈爾濱——鏡泊湖:從哈爾濱乘高速列車,到達牡丹江,僅需四個半小時,然後,再轉乘汽車即到景區中心——鏡泊山莊,約需兩個半小時。

特色餐飲

遊覽鏡泊湖一個重要節目是吃一頓魚餐。鏡泊湖水產豐富,盛產鯽魚,稱“湖鯽”,體大肥胖,一條可達兩三斤,肉質細嫩味鮮,用以烹製魚湯或紅燒,很鮮美,過去曾被作為皇室的貢品。此外還產鰲花魚、湖鯉、白鰱、紅尾等40多種魚,到當地旅遊不可不嘗。

購物

鏡泊湖水產豐富,著名的是湖鯽,一條可達兩三斤,肉質細嫩,用以烹製魚湯或紅燒,很鮮美。特產除水產外,還有人參、黃芪、榛子等。

特色活動

每年的8月15日,在牡丹江市都會舉辦鏡泊湖金秋節慶祝活動。此時正是本地麥收、稻香魚肥,小秋收開始的季節。金秋節是牡丹江市人民自己的節日。文化搭台,經貿唱戲,市民過節,各界參與。每逢金秋節,邀請省內外、俄羅斯、獨立國協東南亞及歐美等地來賓客數千人來牡丹江洽談生意,觀光旅遊。金秋節期間在牡丹江市區、鏡泊湖風景區等地舉辦各種文娛活動,體育競賽,燃放煙火等。節日氣氛異常歡快熱烈。

周邊景點

海林市威虎山城牡丹江北山公園、八女投江英烈群雕、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吊水樓瀑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