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是內蒙古嶺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醫療、交通中心、是俄蒙商品進入中國內地的第一個重要城市,也是滿洲里口岸輻射全國各地的潛在中心。呼倫貝爾副中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呼倫貝爾市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呼倫貝爾市南端的大興安嶺東麓,東鄰阿榮旗,南接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甘南、龍江二縣和興安盟的扎賚特旗,西連興安盟的阿爾山市和呼倫貝爾市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北攜牙克石市,全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69萬平方公里,由蒙古、漢、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20個民族構成。

基本信息

城市概況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位於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南端, 大興安嶺東麓。屬 呼倫貝爾盟。1990年人口41.79萬,有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24個民族。面積1.69萬平方千米。清初編為布特哈八旗。1905年 布特哈八旗分東、西布特哈。1916年置濟沁河、扎蘭屯兩稽墾局。1926年合併為雅魯設治局。1929 年1月改 雅魯縣。1932年6月設布特哈左翼旗、右翼旗。1933年5月合併為布特哈旗。1948年8月撤銷。1949年4月恢復。1984年改扎蘭屯市。礦產有銅、鐵、 砂金矽石、重晶石、石墨、鉬、煤等。野生植物有黃芪、赤芍、柴胡、桔梗、榛子、山杏、黃花菜、蘑菇、木耳、猴頭等。野生動物有馬鹿、 駝鹿狍子野豬水獺猞猁黑熊雪兔灰鼠紫貂、狐狸、獐子、黃鼬、 飛龍沙雞野雞野鴨等。名勝古蹟有吊橋公園、 秀水風景區、斷橋(紅光)風景區、柴河風景區等。

自然資源

扎蘭屯的自然資源富集,具有極其重要的資源優勢。擁有耕地260萬畝,草場419.2萬畝,森林46萬公頃,野生動植物近千餘種。盛產玉米大豆白瓜籽、甜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糖料基地。地下資源豐富,已經探明的有矽石石墨、煤、重晶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石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歷代北方少數民族遊獵棲息之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紮寨,金長城橫貫南北。自然風光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山險、石怪、水秀、林茂、獸奇、鳥異,素有“塞外蘇杭”、“北國 江南”之美譽,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產業門類齊全,工農業產業關聯度高,與東部經濟的互補性強,經濟合作的空間和潛力較大。 俄羅斯木材、糧食、牲畜、農機等有型市場初具規模,正在成為大興安嶺東部地區的工商業中心。   扎蘭屯市地處祖國西部和東北部之間的交匯地帶,作為邊疆 少數民族地區,按行政區劃屬於西部大開發範疇,按經濟區劃又是東北經濟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享受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得益於 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更獨得國家“ 東北振興”計畫強力拉動的便利,優越的區位環境使扎蘭屯面臨著難得的 歷史性發展機遇。

扎蘭屯史建於1691年(康熙30年),因清朝在此設立扎蘭衙門而得名。1901年中東鐵路修築通車後,扎蘭屯地區人口漸繁,農、工商各業初露端倪。1932年偽滿洲國在此設立布特哈旗,1949年布特哈旗為呼倫貝爾盟(呼納盟)轄區,1969年劃歸黑龍江省,1979年復歸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布特哈旗改建制為扎蘭屯市,為縣級市。1984 年1月正式實行市建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市各項事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城鄉經濟建設扶搖直上,改革開放使扎蘭屯市煥發了蓬勃的生機。1986年,扎蘭屯市被列為開放城市,1988年又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使扎蘭屯市步入了全方位開放的軌道。

發展狀況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1983年建市以來,扎蘭屯市委、市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以經濟為中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心,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在 改革中創新,在開放中奮進,譜寫了不畏艱難、敢於勝利的壯麗篇章,實現了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走過了令世人矚目的光輝歷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23億元,是1978年的9倍,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6.49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6.62億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7.1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9倍、8倍、11倍、10倍,全市經濟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牧業富市,構築 農牧結合、以牧為主的第一產業新格局。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和特色農業,實施“乳肉草藥”戰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徹底改變了農民收入結構單一、過分依賴種植業的局面。2003年高油大豆等重點項目產效喜人,出口創匯 蔬菜中草藥等特色種植全面啟動,飼草 飼料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糧經飼比例為3:4:3。畜牧業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首次突破100萬大關,達到105.97萬頭(只口),奶牛存欄3.53萬頭,產奶量7萬噸,分別是1983年的3倍、13倍、16倍。

支農支牧支林工業體系初步形成,工業經濟總量快速提升。依託工業項目拉動,加速結構調整,以招商引資為動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力,以資本運營為手段,以工業開發區為載體,構築支農支牧支林工業體系為核心的第二產業新格局,使工農、工牧、工林相互促進,實現城鄉一體發展。2003年扎蘭屯市工業經濟在2000年、2001年、2002年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工業增加值3.39億元,同比增長27.6%,其中:輕工業增加值2.33億元, 重工業增加值1.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5.3%、86.6%。旅遊業迅速崛起。旅遊興市,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新格局基本形成,確立了旅遊業的主導地位,全面建設和開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 中國優秀旅遊城,以旅遊業拉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2003年接待遊客21.3萬人次,比上年上升4.8%;旅遊業總收入2600萬元,比上年上升129%;拉動相關行業收入1.17億元。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通過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巨觀經濟管理改革,掃除了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實施農村稅費改革,減負率為34%,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保證了農村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實施機構改革,強化了服務職能。對外開放、 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2003年全市共引進域外資金5.72億元,外貿出口創匯累計完成303萬美元。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建、交通、能源、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

著,小城鎮建設和生態建設再上新水平。文明城、衛生城、中國優秀旅遊城“三城”創建活動和 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順利推進,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斷提升,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3年建市以來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2.3億元,其中1999年-2003年投資1.6億元,占建市20年總投資的70%。城市綠化面積達439公頃,人均公共綠地8.5平方米。各項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科教興市”戰略全面實施, 科技的貢獻率不斷提升,1983年建市以來,全市共獲得科技進步漿118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部級30項。教育、科研體系不斷完善, 醫療衛生水平逐步提高,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保持社會政治保持全面穩定。黨的建設不斷加強,有效的激勵和凝聚了廣大幹部民眾的 智慧創造力,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依法治市水平不斷提高,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

歷史沿革

據專家考證,至少在距今7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雅魯河、綽爾河流域即已有人類活動。順治年間,沙俄開始入侵黑龍江北岸廣大地區,世代生活在那裡的索倫(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人民被迫遷居嫩江流域。清政府將嫩江流域的達斡爾人編為3個“扎蘭”(也稱“甲喇”,滿語,漢譯為“參領”之意,清代正三品武官職,每個參領下轄5個佐,每個佐300人),將鄂溫克人編為5個“阿巴”(鄂溫克語,漢語譯為“圍場、獵場”之意),並派官員進行統轄。扎蘭屯境內主要居住著鄂溫克人,以狩獵為生。
康熙30年(1691年),清政府在3個“扎蘭”、5個“阿巴”的基礎上組建了布特哈(滿語,漢語譯為“漁獵、打牲”之意)八旗,將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人編在八旗之內,在嫩江西岸宜臥後屯(今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尼爾基鎮北)建立了總管衙門,管理八旗事務。扎蘭屯境內雅魯河畔的鄂溫克人被編入了鑲紅旗,濟沁河畔的鄂倫春人被編為正藍旗,旗衙門合設在雅魯河畔的扎蘭屯,也稱“扎蘭衙門”,派“扎蘭章京”(也稱“甲喇章京”。“章京”為官職名,清代軍職多稱章京,為滿語的音譯,如參領被稱為“扎蘭章京”),坐鎮扎蘭屯,司掌兩旗的軍事、行政與司法事務。

中東(東清)鐵路修通以前,這裡山高林密,河流縱橫,禽珍獸異眾多,為歷代北方少數民族棲息、遊獵的理想之地。自清末實行墾荒政策及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大批流民自冀、魯、豫、黑、吉、遼等地紛紛湧入,使扎蘭屯地區人口逐漸增加,農、工、商各業初露端倪。

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裁撤布特哈總管衙門,將其升為布特哈副都統,副都統由宜臥奇遷駐博爾多(今黑龍江省訥河市)。不久,裁撤舊92佐,新組建布特哈八旗,以嫩江為界,分設東西兩路布特哈,東布特哈總管衙門駐博爾多,西布特哈總管衙門駐宜臥奇。扎蘭屯境歸屬西路布特哈,駐“扎蘭章京”衙門廢止,改設官莊,專司收容、管理關內流入人口和墾荒事宜,編為軍籍屯田。

民國四年(1916年)3月1日,為管理自行流入的墾荒農民和發展招墾事業,黑龍江省在現扎蘭屯市境內的濟沁河和扎蘭屯分別設定稽墾局,“承總管之命,輸墾務,以招徠佃戶,督催墾闢,暨清理荒地謬葛,設法振興街墓之事。”同時設定管理土地開放等行政事務的佐治局,專事土地開發及管理事務。 

民國十四年(1926年)2月2日,濟沁河、扎蘭屯兩稽墾局廢止,改設雅魯設治局(成立縣條件尚不成熟,暫時設此機構,待條件成熟後改局為縣),駐紮蘭屯街,歸屬黑龍江省龍江道。此為現扎蘭屯市境正式設治之始。

民國十七年(1929年)1月9日,雅魯設治局改升為三等縣,定名雅魯縣,歸黑龍江省管轄,設雅魯知事,縣署駐紮蘭屯街。同年2月15日雅魯縣公署改為雅魯縣政府,縣知事改設縣長,設縣長、副縣長、秘書長等職,下設總務科、行政科、財務科、建設科、產業科、警察局和扎蘭屯街公所,並將轄區劃分為三個區,第一區為扎蘭屯街,轄11個鄉;第二區為濟沁河區,轄3個鄉;第三個區為博克圖區,轄2個鄉。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並於1932年(大同元年)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後,偽滿洲國國務院設立興安局,不久改為興安總省,並開始實行省公署官制。6月5日,興安總省在大興安嶺東麓扎蘭屯地區設立興安東分省,並在齊齊哈爾設立興安東分省公署臨時辦公處。6月27日,裁撤雅魯縣,在原行政區設立布特哈左翼、右翼兩旗,布特哈左翼旗駐紮蘭屯,布特哈右翼旗駐博克圖。1933年1月27日,興安東分省臨時辦公處由齊齊哈爾移駐紮蘭屯,在扎蘭屯正式建立興安東分省公署。5月10日,興安東分省將布特哈左翼、右翼兩旗合併,建立布特哈旗公署,同駐紮蘭屯。興安東分省下轄布特哈旗、阿榮旗、喜扎嘎爾旗、莫力達瓦旗和巴彥旗5個旗。公署內設省長、副省長、參事官等職,下設總務廳、民政廳、警務廳3個廳。興安東分省還設有保全司令部,下轄3個團,總兵力約500人,主要承擔維持地方治安、肅清土匪等任務。布特哈旗公署設旗長、副旗長、參事官等職,內設庶務、內務、開拓、警務4個科11個股,下轄恩和、烏爾吉、濟沁河、博克圖5個努圖克(區)和扎蘭屯辦公處(街)。 

1934年(康德元年)12月1日,為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偽滿洲國當局將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劃為十四個省,興安東分省隨之改為興安東省

1940年扎蘭屯辦公處改為扎蘭屯街公所,博克圖努圖克提升為行政公署。

1943年10月,偽滿洲國取消興安四省,建立興安總省,省公署設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原興安四省為總省派出機構,

興安東省隨之撤銷,布特哈旗劃歸興安總省。

1945年8月17日,蘇聯紅軍進駐紮蘭屯,日偽政權隨之垮台。這一時期,共產黨在這一地區活動尚未公開,國民黨鞭長莫及,無力接管。在這種複雜、特殊歷史背景下,當地上層人物、紳士、富商積極活動,經蘇聯紅軍同意,建立了扎蘭屯地方維持會,各努圖克也建立了地方維持會。9月12日,扎蘭屯地方維持會改為布特哈旗解放委員會。解放委員會設委員長、副委員長、顧問等職,下設總務、聯絡、復興、宣傳、救濟、公安6個處,並在大河灣等地建立5個分區。12月4日,布特哈旗解放委員會宣告解體。原興安東省地區的蒙古、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共同建立興安地區行政公署,歸屬籌建中的東蒙自治政府。興安地區行政公署內設秘書室和總務、民政、實業、內防4個處,仍轄布、阿、莫、巴4個旗(喜扎嘎爾旗撤銷)。

1945年冬至1946年春,中共嫩江省工委、中共中央東北局相繼派夏輔仁、蘇林以及張策、王盛榮等人來扎蘭屯開展工作,並根據東蒙自治政府的指示,依靠達斡爾等民族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於1946年3月27日在扎蘭屯召開納文慕仁盟人民代表大會,於5月3日建立納文慕仁省政府,公署設在扎蘭屯。5月13日,納文慕仁省政府發布命令,撤銷雅魯縣政府,建立布特哈旗政府。布特哈旗政府於7月25日正式辦公,內設總務、行政、公安3個科。根據1946年4月3日烏蘭夫在承德主持召開的“四.三"會議精神,東蒙自治政府決定將所轄各省政府一律改為盟政府,納文慕仁省政府遂於6月27日改稱為納文慕仁盟政府,內設秘書、民政、實業、公安4個處。

1946年10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後,在扎蘭屯設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駐紮蘭屯辦事處,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派駐機構。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東蒙總分會駐紮蘭屯辦事處隨之撤銷。 

1947年5月1日後,歸屬內蒙古自治政府納文慕仁盟政府領導。

1948年2月,根據內蒙古自治政府命令,恢復建立布特哈旗政府,歸屬納文慕仁盟政府。8月7日,為精簡機構,撤銷布特哈旗政府,旗政府由納文慕仁盟政府兼管,盟長兼任旗長。同月,建立城鎮和農村兩個中心區委,分別領導城鎮和農村工作,1949年4月撤銷。

1949年1月後,布特哈旗為呼倫貝爾盟(簡稱呼納盟)轄區。4月11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令,納文慕仁盟同大興安嶺西麓的呼倫貝爾盟合併,建立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簡稱呼納盟),4月23日,恢復建立布特哈旗政府,隸屬於呼納盟。 

1950年1月23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令,布特哈旗所屬博克圖努圖克(區)及所屬巴林、雅魯兩嘎查(村)劃歸喜桂圖旗(今牙克石市)。 1953年4月,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呼納盟政府,設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將這一地區的呼納盟、興安盟合併為呼倫貝爾盟,布特哈旗隸屬於呼倫貝爾盟。 

1956年5月9日,全旗行政區划進行重大調整,其中扎蘭屯區改為扎蘭屯鎮,並將鎮區劃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區。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隨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

1979年7月,布特哈旗隨呼倫貝爾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布特哈旗,設立扎蘭屯市(縣級),翌年1月1日,正式撤旗設市。

地理位置

站址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區,在 濱州線上。隸屬哈爾濱鐵路局 海拉爾鐵路分局管轄。現為客運三等站,是海拉爾鐵路分局與齊齊哈爾鐵路分局的 分界站(即扎蘭屯車站主管的 成吉思汗站與碾子山車站主管的 吉新河站)。 扎蘭屯站距離 齊齊哈爾站129公里,距離 哈爾濱站416公里,距離離滿洲里站519公里。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車站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曾是東清鐵路上的重要貨流和人流的聚集站點。日本侵華時,被 日軍占領,成為日軍的重要軍事運輸站點。日本投降後,仍繼續成為大型的貨流和人流的集散地。在國家計畫經濟時期,為扎蘭屯的五大二級商品批發站提供了商品流動的便捷。現在更加成為了呼倫貝爾嶺東地區的運輸中心和商品的集散中心。由於車站的悠久歷史,車站周圍建設了大量的蘇俄式建築,頗有異國情調,是中國歷史,至少是呼倫貝爾扎蘭屯 歷史的見證者。因此車站周圍的大量蘇俄式建築相繼成為了重點文物的保護對象。
扎蘭屯市作為呼倫貝爾市的南大門,是俄羅斯商品進入到中國內地的第一大站。扎蘭屯站 輻射至呼倫貝爾市境內的 阿榮旗莫里達瓦達斡爾自治旗等旗市,每日有20對旅客列車經過,開往北京、哈爾濱、大連、首府呼和浩特等地,並由此進入到中國的鐵路網路。每日有始發至齊齊哈爾的短途列車。扎蘭屯站歡迎廣大旅客乘坐舒適的 哈爾濱鐵路局的旅客列車,車站真誠的、熱情的為廣大出遊的旅客提供滿意的服務。扎蘭屯人的好客,歡迎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塞外蘇杭”、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扎蘭屯觀光,體味當地人們的熱情,欣賞當地的優美自然風光。扎蘭 屯吊橋公園內的鐵索吊橋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曾是東清鐵路人員的度假旅遊勝地。

交通運輸

扎蘭屯市位處內蒙古與黑龍江省的交匯處,是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呼(倫貝爾)經濟協作帶中的重要節點城市。濱洲鐵路與國道111線、阿北省際大通道、S302線及新建設的烏蘭浩特—扎蘭屯高速公路貫穿扎蘭屯市,南至齊齊哈爾航空港僅120公里,西南距烏蘭浩特機場270公里,與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滿洲里市有鐵路和公路相連,相距九個小時車程。扎(蘭屯)阿(榮旗)鐵路於2014年7月全線實現運營通車。
在建的扎蘭屯機場為民航支線機場,本期建設飛行區等級為4C,跑道規模為2500米×45米,航站樓面積4000平方米;擬使用B737系列、A320系列等飛機,擬開通飛往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海拉爾、滿洲里、漠河等城市的航線;預計目標年(2020年)旅客吞吐量為3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0噸。
扎蘭屯火車站(為二等站)的客運、貨運業務輻射呼倫貝爾嶺東地區,扎蘭屯市力爭將扎蘭屯火車站建設為區域性的一等貨運編組站擁有2條鐵路(以濱洲線為主幹線,阿扎地方鐵路為支線,將來延伸至莫旗方向)三個方向的客貨運輸布局。
扎蘭屯公路汽車客運站在2010年已通過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審批由二等公路汽車客運站晉升為一等公路汽車客運站。

經濟

綜述

2013年扎蘭屯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5674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23419萬元,比上年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867417萬元,比上年增長14.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65910萬元,比上年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5.9:51.8:22.3調整為25.6:52.3:22.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298元,比上年增長12.0%。

第一產業

2013年扎蘭屯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09670公頃,比上年下降1.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1840公頃,比上年增長0.6%。2013年糧食產量21.35億斤,比上年增長3.9%。在糧食作物中,玉米產量18.49億斤,比上年增長7.0%;大豆產量0.79億斤,比上年下降15.2%;馬鈴薯(折糧)產量0.94億斤,比上年下降27.1%。
扎蘭屯市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432.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0%。其中:大牲畜存欄43.3萬頭,比上年增長1.7%,羊存欄329.4萬隻,比上年增長4.2%,豬存欄60.3萬口,比上年下降2.2%。2013年肉產量5.12萬噸,比上年增長1.2%。奶牛存欄12.4萬頭,比上年增長10.1%,2013年牛奶產量19.6萬噸,比上年下降5.5%。

第二產業

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24851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8%。扎蘭屯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家,實現現價產值2027599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輕工業實現現價產值1602212萬元,重工業實現現價產值42538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9%和1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501萬元,比上年增長179.2%。

第三產業

2013年扎蘭屯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1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完成427697萬元,比上年增長12.0%,占總額的83.5%;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完成84303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占總額的16.5%。
2013年共接待遊客21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實現旅遊收入16.8億元,比上年增長25.0%。

教育事業

扎蘭屯市現有學校212所,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職業高中1所,普通國中33所,國小174所,幼稚園1所,另有教學點76個。教師進修學校在校生237人,教師30人,專任教師17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0%。普通高中2所,另有民辦1所。有教學班71個,在校生總數為4274人,其中一中教學班49個,在校生3200人;教職工143人,其中專任教師109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72%;二中教學班18個,在校生890人;教職工73人,其中專任教師49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57%;培英 高中(私立)教學班4個,在校生184人。2003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300人,國中畢業生4250人,入學率為30.5%,高中階段入學率大約為35%。職業高中教學班26個,在校生1020人,教師116人,專任教師101人,專任教師合格率46%。

全市有市屬國小166所,其中市區13所;鄉鎮153所,其中16所中心國小,137所村校,教學點58個,在校生總計15609人,國小教師總數2268人,其中專任教師2166人,專任教師合格率為97.7%;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國中30所(含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8808人。其中市區國中9所(含社會力量辦學學校2所),在校生6450人;鄉鎮國中23所,在校生12358人。國中教師總數1543人,其中專任教師1388人,專任教師合格率為77.6%。另外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國小占地面積294萬m2,其中國小187萬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m2,生均59.1 m2,中學107萬m2,生均58.1 m2。經過二期義教工程和危改工程,全市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25萬m2,其中國小18萬m2,生均4.8 m2,中學7萬m2,生均3.9 m2,全市中國小危房面積有20865 m2。2000年全市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國小 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7.4%,國中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為80%。國小輟學率0.1%。國中輟學率市區0.8%,鄉鎮4.8%。

今後,市區將撤併部分中國小,建規模學校,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及最佳化,形成南、中、北各1所規模中、國小校的辦學格局。農村將按照“一個鄉鎮集中建設好1所國中和1所中心國小,人口相對較少的鄉鎮聯合鄰近鄉鎮集中辦好1所國中”的原則,建寄宿制學校,實施集中辦學。到2006年全市規劃國中22所(市區4所,農村18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寄宿制學校20所,教學班396個,在校生15600人;規劃國小78所(市區8所,農村70所),其中寄宿制學校13所,教學班628個,在校生22100人。 2002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城市旅遊

扎蘭屯吊橋始建於1905年,內園內“吊橋”而得名。清東鐵路通車後,園內只有懸索橋和衍橋,是專供當時的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解放以後,吊橋公園連年修繕,近幾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創新,現吊橋公園正以其嶄

扎蘭屯市 扎蘭屯市
新的面貌、秀麗的風光,迎接著前來觀光遊覽的客人吊橋公園位於市區北部,占地面積68公頃,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以“吊橋”最富盛名,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系有42根細鐵索,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於水面悠悠晃晃,大有飄若欲仙,心蕩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行湖、月型 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遊覽,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台錯落,綠草如茵,碧波蕩漾,可謂是處皆景。步入園內,您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品位, 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牆上。還留有著名作家 老舍先生、 李準葉聖陶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詩作。新近修建的碑廊上篆刻著許多領導和文人的墨寶,處處體現著吊橋公園的文化品位。 吊橋公園風光四季不同,各具情態。春夏季度,綠柳垂絲,水榭花香,湖光留彩,鳥語歡歌,秋季層林盡染,霜葉飄搖,冬日銀裝素裹, 玉樹瓊枝,它就像一顆璀璨的 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北部邊。

美食

烤羊腿

烤羊腿是扎蘭屯招待賓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

手扒羊肉

到呼倫貝爾草原遊玩,除了策馬揚鞭之外,品嘗手扒羊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項目,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到了草原,才沒有虛此一行。整羊席是一道極貴重的菜餚,多用在很隆重的場合,比如那達慕等盛大節日。

三烀一炸

“三烀”為烀玉米、烀茄子、烀土豆,“一炸”即炸雞蛋醬。茄子、鮮粘玉米和土豆洗淨,放至於鐵鍋中烀近40分鐘,待熟後,出鍋裝盤,再拌入炸好的醬即食。原材料採用東北農家物產,無污染,為純綠色食品,鮮、香、嫩,適口,是東北農家特色風味。

五香蠶蛹

蠶蛹為扎蘭屯特產,每到秋末冬出上市。將蠶蛹用味汁浸醃後,放油鍋炸至黑亮、飽滿裝盤即成,鬆軟嫩爽,香味獨特。蠶蛹還有多種吃法,如紅燜蠶蛹、紅燒蠶蛹、乾炸蠶蛹等,吃之如蟹黃。

炒肉蕨菜

新鮮蕨菜洗淨入開水燙一下,鹽漬蕨菜用涼水泡2小時。勺內放油加調料煸炒,加入蕨菜猛火炒,翻幾次即可,蕨菜嫩脆清香,味道清香獨特。

清燉羊肉

取羊肋肉切成一寸大方,熱鍋加蔥、姜煸出香味,再放入肉塊煸炒,煸至羊肉外皮繃緊變色,加入鮮湯。用小火燉2小時左右,加鹽味素等即成。燉好的羊肉酥爛鬆軟,肉味清香。

排骨燉土豆

將剁好的排骨倒入高湯,燒沸後再放入土豆塊,慢火煨燉,熟後放入味素、香菜即可。燉後的排骨骨肉分離,肉爛清香,土豆熟爛可口。排骨燉豆角也很有特色。

猴頭磨燉沙半雞

沙半雞剁去頭、爪洗淨,切成小方塊。猴頭磨開水泡30分鐘,用涼水洗淨去硬根,火腿、冬筍切成方片。炒勺放油燒熱,用蔥、姜炸鍋,將沙半雞塊入鍋煸炒半熟,添湯加調料及猴頭磨,湯微開後用溫火燉即成。

城市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衛生城市中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根藝之鄉全國無障礙建設創建城市中國文化百強城市中國風景名勝區攝影基地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市中國國家生態城市
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市中國國家級森林城市中國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城市
扎蘭屯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美麗的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內蒙古自治區疆域遼闊,地跨“三北”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北東經97度10分,東西直線距離為400多公里。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現在讓我帶大家認識一下美麗的內蒙古吧!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百科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 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包頭市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海市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赤峰市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通遼市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