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吊橋

扎蘭屯吊橋

扎蘭屯吊橋位於呼倫貝爾扎蘭屯市區北部,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因園內“吊橋”而得名,是專供當時的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現吊橋公園正以其嶄新的面貌、秀麗的風光,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

基本信息

歷史

扎蘭屯吊橋扎蘭屯吊橋
扎蘭屯吊橋始建於1905年,內園內“吊橋”而得名。清東鐵路通車後,園內只有懸索橋和衍橋,是專供當時的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解放以後,吊橋公園連年修繕,近幾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創新,現吊橋公園正以其嶄新的面貌、秀麗的風光,迎接著前來觀光遊覽的客人吊橋公園位於市區北部,占地面積68公頃,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以“吊橋”最富盛名,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系有42根細鐵索,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於水面悠悠晃晃,大有飄若欲仙,心蕩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行湖、月型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遊覽,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台錯落,綠草如茵,碧波蕩漾,可謂是處皆景。步入園內,您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品位,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牆上。還留有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李準、葉聖陶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詩作。新近修建的碑廊上篆刻著許多領導和文人的墨寶,處處體現著吊橋公園的文化品位。吊橋公園風光四季不同,各具情態。春夏季度,綠柳垂絲,水榭花香,湖光留彩,鳥語歡歌,秋季層林盡染,霜葉飄搖,冬日銀裝素裹,玉樹瓊枝,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北部邊陲。

簡介

吊橋公園現為國家4A級景區,公園幾經修葺,已成為集水上娛樂、動物、花卉、碑廊等為一體的綜合景區。無論您橋上漫步、水上蕩舟、賞戲動物、觀賞花草、碑廊駐足、林中漫步、攀高遠眺……都會令您心曠神怡,留連忘返。吊橋公園修建於東清(中東)鐵路通車不久的1905年,相繼修建的還有六國飯店(今鐵路職工食堂)、中東鐵路俱樂部(今扎蘭屯市博物館)以及日光浴場、露天音樂廳、秋林商店等幾處遊樂歡娛場所。其他幾處景觀或湮沒、或面目全非,唯吊橋公園屢經修葺,成為人們遊玩休息的場所。吊橋公園初建時,只有懸索橋和桁橋。懸索橋橋頭兩柱之間曾橫置鐵紗一塊,上書‘日光浴場”四字。橋北側是游泳場,附近豎1米多高的日晷一塊,半徑約50厘米,供遊人掌握時間,目前已不復存在。解放以後,吊橋公園連年修繕,近幾年陸續添設瞭望湖亭、三角亭、環心湖、月形拱橋、九曲橋、動物區、花卉區、兒童遊樂場、花鳥魚館、墾石園、晨練場等。如今這裡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台錯落,綠草如茵,河水碧波蕩漾,吊橋巍然屹立,猶如一顆溢光流彩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北部邊睡,以其嶄新的容貌、旖旎秀麗的風光,迎接遊客前來觀光遊覽。吊橋風光四季不同,各具情態,情景迥異。初春,雜樹生花,綠柳垂絲,如情竇初開的少女,風姿綽約,猶富神韻;盛夏,湖光流彩,水榭花香,蝶舞鳥鳴,景色如織;深秋,層林盡染,霜葉飄搖,丹楓簇簇,林木疏疏,一片斑斕秋色;冬日,則銀裝素裹,雪樹瓊枝,粉妝世界,玉雕穹宇。吊橋四季風光,有巧工難繪之妙;天然景色,有觀賞不盡之美。她象一顆璀璨多姿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北部邊疆的綠樹叢中,成為扎蘭屯市各族人民引以為榮的驕傲。“如此風光真是畫,不須粉墨寫鮫銷”,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就這樣為她吟出了千古絕唱!

雪中

扎蘭屯吊橋扎蘭屯吊橋雪景
一進門,抖落了一身雪花。愛人已做好了熱騰騰的飯菜,頓時忘卻了疲勞和寒冷,感受著家人的溫暖和體貼。“快吃,一會我們去拍雪景吧?相機已充好電拉”愛人急切的催促我。望著平日裡一直忙碌的他,難得有如此的閒情雅致,自然是樂呵呵答應了下來。吃完了飯,我選了件紅色的羽絨服,白色的褲子。這樣的裝扮和白雪映襯一定會亮麗的,自己覺得還不夠,然後又選了件海藍色外加白色相間的休閒服,就出發了。路上雪依然下著,行人並不比平日少,我挽著愛人,走向具有100多年歷史、擁有扎蘭屯最優美景觀的吊橋公園。心想:春季,淡淡的綠裝扮著她。夏季,繁花似錦映襯著她。秋季,火紅的楓葉舞動著她。可在這雪天裡,去觀賞她還是頭一次,會是什麼樣哪?“到了”,愛人的一句話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抬頭望去,往日的吊橋景觀不見了,眼前一片白茫茫的龐大氣勢,吊橋恰似一條銀色巨龍騰空而起。林海被白雪覆蓋著。遊人有三五成群的在打雪仗,雪球飛來拋去,你追我趕,喊聲不斷。還有家長帶著小孩子忙著堆雪人,爸爸,媽媽分別在滾雪球做雪人的頭和身軀,孩子忙著做雪人圓圓的眼睛和大大的鼻子,一片歡聲笑語。穿過人群,在吊橋這條銀色巨龍旁邊,愛人俯著身子,讓我站在他選定的背景里,咔嚓,一張。一會又興奮的讓我站在橋上,說:“笑一笑,茄子”,咔嚓,又一張。嘴裡還不斷地說:“真美啊!”站在橋上向橋的左右望去,感覺就是“霧裡看花”,樹枝被雪覆蓋著,霧朦朦的,透著朦朧的美。橋的前面有一塊石碑,刻有一九六二年八月葉劍英元帥來扎親筆書寫的讚美扎蘭屯的詩詞:“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鐵索懸空新瀑急,吊橋橋上憶長征”,今天這首詩顯得格外壯觀。沿著一條小路,我們向園林深處走去,在“一柱亭”下,有不少男女青年在那裡拍照留念,也有兒子陪父母在拍雪景里的“一柱亭”。有身穿長衫的一對老夫婦,手持雨傘,互相攙扶著的慢慢地走向石階,他們的背影讓我想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也許他們是在找回昔日浪漫的時光吧,在這漫雪飄飛的天氣里,能走出家門一起欣賞雪景,可見老人的心境是多么的超然脫俗。我連忙拍下了這樸實的一幕。我想,再過二十年,我們也能有如此美麗的“夕陽景色”嗎?小路上的樹枝被厚重的雪片壓彎了下來,上面掛了一層晶瑩剔透的冰凌,擋住了前面的路,我索性坐在了雪地里,張開了雙臂,做了個擁抱大自然的姿勢,愛人搶拍了這個鏡頭,他說這張最好,我們在林子裡鑽來鑽去,每一處壯觀的建築物和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妙不可言的雪景盡收鏡頭。在回返的路上,我換了那套海藍色外加白色相間的衣服,一路興高采烈的跳來跳去,不同的方向又照了幾張。整片林子到處是玉樹瓊枝,只有幾個不同形狀亭子的頂露出紅色是,象跳動的火苗,不知為什麼,腦海里總是出現毛主席描寫北國風光的詩詞《沁園春。雪》里的那幾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的,廣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扎蘭屯,宏偉的百年吊橋,你引來了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潑墨書寫詩畫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