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right綜合徵

albright綜合徵是1937年美國醫生mccune和al-bright分別報告了一種具有多發性骨纖維發育不良、非隆起性皮膚褐色色素沉著斑和性早熟三大特點的疾病,後來被命名為Mccune-Albright Syndrome,為一種罕見的臨床疾病。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又稱為多發性骨纖維發育不良伴性早熟綜合徵,以皮膚咖啡斑、性早熟、多發性骨纖維發育不良為特點。臨床上較為少見,該病呈散發性,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病因

本病的遺傳學基礎是在胚胎形成過程中的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G蛋白)α亞基(Gsα)基因的突變。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為下列三聯征,臨床症狀的輕重與胚胎期突變發生時間的早晚有關。
1.一個或多個內分泌腺增生或腺瘤引起的自主性功能亢進。最常見的是卵巢出現自主性的功能性濾泡囊腫,從而出現性激素活動,但無促性腺活動,無排卵,導致非GnRH依賴性性早熟症,表現為第二性徵早發育、月經早來潮、性徵變化和陰道出血時發時止,無排卵。骨骺提早成熟。血雌激素水平增高而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的波動常與卵泡功能的自主性變化一致,GnRH刺激試驗LH反應低下。但長期的高性激素狀態則可誘發真性性早熟。其他內分泌腺的病變還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皮質醇增多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或高泌乳素血症等。
2.多發性骨纖維異樣增殖。多累及顱面骨和長骨,呈偏側性不對稱分布,伴有面部不對稱,常表現為局部疼痛和骨骼畸形,年幼時易發生病理性骨折,成年後減少。有時骨骼增殖可造成局部壓迫症狀,如顱骨病灶壓迫附近神經造成失明、失聰,壓迫垂體造成內分泌功能障礙。
3.邊緣不規則的皮膚咖啡色素斑。不一定在出生時就出現,且多發於骨病灶的同側,很少超越中線。

檢查

色素斑皮損處組織病理示表皮棘層細胞內黑素增多。骨骼的病變可致血清鹼性磷酸酶升高,病變骨骼X線檢查可見骨骼呈紡錘性增大,皮質變薄,有灶性透亮區。

診斷

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病理檢查診斷。

鑑別診斷

本病的色素斑應與神經纖維瘤的咖啡斑、Becker綜合徵的棕色斑相鑑別。
1.神經纖維瘤的咖啡斑:散在分布全身,大小不等,邊界清楚,無鋸齒狀改變,同時伴有多發性皮膚結節,無骨骼病變。
2.Becker綜合徵:出生後在頸、前臂出現散在或融合的棕色斑,也可在10歲左右發生於頸和肘部的斑點狀色素沉著斑,無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

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加強護理,避免外傷發生骨折,色素斑不需要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