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師範學院

黔南師範學院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學院位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美麗的高原橋城都勻市,校園占地731畝,東偎蓮花山,南面劍江河,西臨川黔出海黃金通道——貴新高等級公路和黔桂鐵路,北望“斗篷山”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地勢平坦,依山傍水,環境優雅,寧靜美麗,是一所集實用性、多功能性、民族性與現代化特色於一體的大學校園。

學院簡介

2000年3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教發[2000]57號檔案批准成立,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她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程中國家批准的第一所省州共建、以省為主的本科層次的民族師範學院,由原黔南民族師範專科學校、黔南教育學院、都勻民族師範學校三校合併組建而成。

校園校園

原中顧委委員、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于光遠先生擔任學院名譽院長,2006年7月,國際著名影星成龍先生欣然應邀出任榮譽院長。梁光華(回族)教授任學院黨委書記,吉世印(漢族)教授任學院院長。2010年1月29日,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石松江一行到本院宣布省委決定,任命楊柱楊柱(漢族)教授為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學院專業設定齊全。現有計算機科學系、中國漢語言文學系、數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物理與電子科學系、化學與化工系、政治法律經濟系、體育系、馬列主義教學部等15個系(部),設定25個本科專業,其中師範類專業16個,非師範類專業9個,隸屬於文學、理學、教育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工學等八個學科門類。已建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院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示範專業,8個院級優勢專業。學院建有6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院級精品課程、32門系級精品課程。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17人,其中正高職稱27人,副高職稱128人;享受國務院、省、州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省管專家2人,州管專家4人,院級學術帶頭人10人,院級青年學術骨幹14人,外校兼職碩士生導師4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102人。

辦學規模

學院設有處級研究機構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地方民族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民族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水書文化研究所等14個研究機構。學院建有水書文化展覽館,被批准為黔南州水書文化研究基地。《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其“民族文化”、“語言文學”專欄,立足貴州原生態民族文化研究,深受審讀專家和廣大讀者的好評。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學院校舍總面積19.92萬㎡,各項建設已初具規模。現建有無機化學、熱學、基礎數學、體育運動、廣播電視新聞、語音實驗、廣告設計、微格教學、辦公自動化等43個專業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2807.6萬元;紙質圖書文獻總量為70.67萬冊,電子圖書15萬種;千兆校園網路系統已連結Internet和CERNET,較好地滿足了教學需要。

學術交流

學院已同美、英等國家和地區的一些大學、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美國哈佛大學亞利桑那大學、伊朗德黑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著名學府曾多次邀請學院教授前去講學。學院在英國倫敦大學、中國原子能研究院、華東師大北師大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聘任客座教授來校任教、講學、考察和進行科研合作。與省內外眾多院校建立了校際聯繫,並經常選派教師出國進修、講學和科研合作,提高了學院的學術水平。

學校榮譽

近幾年來,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較好成績: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賽區一、二、三等獎共59項;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國家級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5項,賽區一等獎2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1項、優秀獎25項;在“第三屆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中有90人獲獎,其中一等獎2人,二等獎16人;在第二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中獲全國銅獎。辦學影響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以本科教育為主,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培養多種規格人才的辦學體系。 

校園校園

2000年學院面向貴州省內招生,2001年開始向全國25個省區招生,現已向全國27個省區招生。現已累計招收普通本科學生7000餘人以及培養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八個國家的100餘名外國留學生,塑造了良好的辦學形象。

管理部門

學院辦公室,紀委, 團委 ,組織部 ,宣傳部, 統戰部 ,工會, 教務處 ,總務處 ,招生就業處 ,學生處, 成人教育處 ,科研處 ,計畫財務處 ,基建處 ,民族研究所 ,網路管理中心 ,圖書館 ,迎評辦公室 ,《師院學報》編輯部 ,保衛處等。

教學部門

馬列部,計算機科學系,中文系,數學系,歷史與社會文化系,管理科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政法經濟系,物理與電子科學系,化學與化工系,生命科學系,教育科學系,體育系,音樂系,美術系。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名譽院長

名譽院長:于光遠

于光遠先生于光遠先生

于光遠,男,1915年7月生。上海人。

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

1937年初抗日戰爭前,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1982年中國共產黨舉行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前,正擔任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的職務,在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0年擔任該院名譽院長。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梁光華

梁光華,男,回族,廣西陸川人。1955年9月生,1974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學報主編,省管專家,省教學名師。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兼職教授,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特聘研究員,貴州省語言學會副會長,黔南州詩詞楹聯學會名譽會長,黔南州水書搶救、翻譯、研究專家組組長,黔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普查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貴州省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貴州省省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領銜教授,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地方民族文化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職。

1974年7月至1978年3月,任貴州省納雍縣鼠場國小戴帽國中教師。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貴州省原貴陽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

1982年1月至1985年1月,任貴州省納雍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

198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先後任貴州省原黔南教育學院中文系副主任、黨總支書記,教務處長,副院長,院黨委委員等職。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貴州省原黔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

2000年3月至2001年9月,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行政主要責人(主持工作)、法人代表。

2001年9月至2005年1月,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院長、黨委委員。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08年1月起任學院黨委書記。

院長
楊柱,男,漢族,河南淮陽人,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1986年參加工作,博士,現任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貴陽中醫學院中醫系,獲中醫學學士學位,同年在貴陽中醫學院中醫系任教,1987年任貴陽中醫學院基礎部政治輔導員、團總支副書記,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在西南師範大學政治系讀第二學士學位,獲法學學士學位;1993年任貴陽中醫學院團委代理副書記(主持工作);1995年任貴陽中醫學院團委副書記(副處級,主持工作);1997年任貴陽中醫學院團委書記(正處級),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在職研究生班學習,獲醫學碩士學位;2002年任貴陽中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職博士學習,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10年1月任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和中醫基礎理論病因病機學,是貴州省中醫多學科研究會會長,貴州省儒家研究會副會長。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科研課題多項,其中省部級科研課題2項,廳局級科研課題4項。獲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三等獎1項;貴州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何可能

何可能,男,貴州獨山人,1950年2月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政工師,1970年參加革命工作。

曾在部隊任班長、排長,1979年起轉業到地方工作,先後擔任公社黨委秘書、區武裝部幹事、團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2年任黔南州衛校黨總支副書記、書記。1994年10月任黔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2003年3月任該院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

副院長:董芳

董芳,男,漢族,貴州貴定人,1957年12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

曾任貴州工業大學軟體研究所支部書記,貴州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總支副書記、副主任,貴州工業大學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貴州工業大學網路教育學院院長。2002年9月起,任該院副院長。

副院長:彭建新

彭建新男,1957年生,貴州貴定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1974年參加工作,1985年7月任福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2年3月任福泉縣縣委副書記,1995年3月兼任福泉縣政協主席,1996年12月任福泉市市委書記,福泉市人武部第一書記,黔南陸軍預備役步兵第一師一團政委,2000年3月任黔南州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共黔南州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黔南州第七屆委員會委員;中共貴州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中共黔南州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1997年4月至5月在中國農業大學幹部管理學院參加經濟與發展研討班;1999年3月至5月在廈門幹部行政學院參加中組部舉辦的全國各地縣委書記、縣長培訓研討班;2004年9月在國家高級行政學院學習。1992年被評為全省核查工作先進工作者;1997年、1998年兩次被評為全省關心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第一書記。

學術論壇

一、名人論壇
2005年6月8日上午,原南京大學外語部主任、全國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全國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愛德基金會專家楊治中教授攜夫人蒞臨該院作了題為“如何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的講座,中文系、數學系、政法系等12個系的部分學生及外語系公外教師到場聽講;下午,楊教授又為外語系全體教師作了題為“英語教學改革及方向”和“如何實事求是制定適合本校的英語教學目標”的精彩講座。

校園校園

2005年3月21日,貴州大學校長助理、博士生導師賀鵬飛博士蒞臨該院作了題為“美國MIT航空航天系工程教育改革計畫”的講座,賀博士的講座內容分為:高等教育的變化;MIT航空航天工程教育改革計畫;工程教育狀況和改革要求;美國國家訓練室對不同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如何開創新的學習環境;教育培養的目標等。該院理科系的師生一百多人到場聽講。

同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正偉博士蒞臨該院作了題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幾個經濟關係”的講座。政法經濟系、管理科學系、外語系等師生400餘人到場聽講。

2005年5月20日,紐西蘭土地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郭建民博士蒞臨該院作了題為“溫室效應對植物生態功能的影響”的講座,相關係師生150餘人到場聽講。

2005年5月23日,民族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水家學研究專家石國義先生來院作了題為“水族文字及水書文化的內涵及其歷史價值”的精彩講座。

另外,5月上旬,貴州民族學院王建勇副教授、貴州師範大學郭達平副教授、州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王阿依等院外專家相繼來該院講學。

二、博士論壇

2005年5月30日至6月1日,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教授團蒞臨該院講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花東帆博士作了題為“科學研究的選題方法及論文寫作”、“畢業論文寫作”的精彩講座。全院相關係(部門)的師生到場聽了講座。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王玲寧博士作了題為“廣電事業的新現象”和“中國電視產業的發展現狀”的精彩講座。

三、學者論壇

上海外國語大學社科部主任胡正豪教授為相關係(部門)的師生作了題為“中國文化思維方法與價值觀念”、“思想政治理論新課程方案”和“中國的現代化”的精彩講座。

四、“藝苑芳菲”論壇

聘請名家到該院講學,繁榮校園學術文化,使高雅文化駐足校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學院專設“藝苑芳菲”藝術系列講座。此項活動由科研處、宣傳部、團委、中文系等部門負責,該系列講座共分“中華詩詞在師院”系列講座、“歌曲欣賞及創作”系列講座、“美術欣賞及創作”系列講座三個子項目,該活動具體時間為一年,每月安排一次講座。

3月22日下午,舉行了“中華詩詞在師院”系列講座開講儀式,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梁光華教授在開講儀式上,向全院師生作了題為《為盛世美景謳歌創作》的精彩講座。

另外,4月22日,黔南州詩詞楹聯協會專家金錫英副教授作了題為《朋友,請抽點時間讀點書吧》的精彩講座。

6月15日下午,“中華詩詞在師院”系列講座第三講在第四教學樓208教室開講,中文系主任周健自副教授作了題為“中華詩詞的永恆魅力”的講座。講座由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鄭江義主持,學院百餘名詩詞愛好者參加了聽講。

周健自副教授在講座中以我國歷代部分詩詞名家的詩詞作品和創作經歷為例,從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跨度,寬廣深厚的社會覆蓋面,精美絕倫的藝術感染力三個方面,就中華詩詞的豐富內涵作了詳細講解,從各個朝代詩歌的形式、風格、藝術特色、文學地位等方面對中華詩詞的發展情況作了介紹,當中還談到了中華詩詞在當今社會生活的影響和運用。講解深入淺出,生動具體,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同學,精彩的講座不時贏得陣陣熱烈的掌聲。

五、中國文字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

院長梁光華教授應邀出席“進入21世紀的中國文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字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

2004年11月26——28日,“進入21世紀的中國文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字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在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召開。出席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家代表有來自美、韓等國和香港台灣以及內地有關高等院校、教育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一百三十餘人。院長梁光華教授應邀出席會議,並被聘為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兼職教授。民研所副所長、副教授蒙景村也應邀出席了會議。

梁光華教授長期從事古漢語教學,對中國文字研究頗有造詣,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50多篇,有論著《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注評》、《漢語論字論稿》共62萬字。在本次學術研討會上,梁教授提交了論文《漢字造字理論新說》,被列為大會重要交流論文之一在大會上發言,並被收錄於《中國文字研究》第五輯公開發表。

六、第七次中國邏輯大會

副院長張學立博士參加了於2004年4月25日~2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七次中國邏輯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國邏輯學會和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主辦。張老師在這次的學術交流中,獲得了許多新的信息,深覺收益不菲。

七、參加各級學術研討會

2004年10月9日至12日,教育科學系黃勝老師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專業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慶暨學術研討年會”,並成為會員。黃勝老師會後認為收穫很大,並帶回了許多新的信息和新的資料。

2004年9月26日至9月30日,數學系彭乃霞老師參加了在雲南石林召開的“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研討會,獲得許多信息和新理念。

2004年10月中旬,中文系丁潤生老師、鄧海老師和教育科學系張玫老師參加了“貴州省現當代文學學術年會”。

2008年本科招生專業簡介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掌握較高專業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中等以上學校語文教師和專業基礎紮實,有較高寫作水平的各行業文職人員,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層次教育輸送高質量的合格學生。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寫作學、漢語言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學、民族民間文學等學科。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熟悉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及宣傳政策法規,能在廣播電視及其它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採訪,節目主持與策劃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新聞傳播學、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社會學概論、統計學、漢語修辭學、專業英語、法律基礎、計算機、中國新聞傳播史、外國新聞傳播史、新聞理論、新聞採訪與寫作、報刊編輯、新聞評論、網路傳播、新聞倫理與法規、傳播學概論,傳播學研究方法。廣告學概論,期刊編輯實務、新聞名篇選讀、優秀影視作品分析、廣播電視新聞專題研究、中西新聞比較等。

校園校園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素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門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或在黨、政、群、團部門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學說史、國民經濟管理、行政管理學、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智慧財產權法、倫理學、公共關係學、社會學等。
經濟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比較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能力,能在教學和科研單位、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教學研究、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數量經濟學、財經寫作、經濟數學、《資本論》選讀、經濟學說史、西方經濟學流派、發展經濟學、中國近現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經濟學名著選讀、產業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民經濟統計學、統計分析軟體資料庫、經濟法、證券學等。

歷史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較廣博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較強的專業技能的能勝任中等以上學校歷史教學以及歷史學研究和黨、政、群、團部門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鄧小平理論、大學英語、心理學、教育學、中國古代社會、中國近代社會、中國當代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世界古代文明史、17~19世紀世界史、二十世紀世界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史學概論、中國古代制度史、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外歷史人物研究等。

地理科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地理和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既有獨立工作能力又有健康體魄的、能夠勝任各級、各類學校地理和歷史的教學及教學研究的複合型、多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學、心理學、地圖學、自然地理學(地質、地貌、水文)、自然地理學(氣候、植物、土壤)、經濟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球慨論、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城市規劃、旅遊地理學、教材教法(歷史地理)、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慨論、經濟學基礎、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城市房地產估價、旅遊市場學、口才學、夜郎國研究、旅行社經營管理等。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備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各類工商企業、金融單位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從事管理、統計、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生態學、農業概論、經濟數學、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統計學、農業經濟學、農林業政策學、林業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企業經營管理學、產品行銷學、資源經濟學、經濟法、財經寫作、市場學、管理經濟學等。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能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的、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行政管理幹部。

主要課程:管理心理學、現代管理原理、政治學原理、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制度、法學導論、政府經濟學、行政組織學、地主政府學、公共政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信息管理概論、社會心理學、社會學、管理統計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法學、公共關係學、領導科學、秘書學、檔案學、邏輯學、行政管理套用與寫作、人事管理學、市政學、市場經濟學等。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政治經濟學、勞動人事管理學、勞動法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員測評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規劃、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信息管理,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法、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等。

英語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並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教育、經貿、文化、科技等部門從事教學、翻譯、管理、研究等工作並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國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的複合型英語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語音、聽力、口語、寫作、口譯、筆譯、語言學導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教學論、學術論文寫作、英語國家概況等。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數學理論的基本方法,從事高級中學數學教學、管理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機率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計算機導論、C語言、數值分析、圖論、數學建模、數學實驗、複變函數、實變函式與泛涵分析等。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質,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和套用開發及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機率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數值分析、計算機原理與系統、高級語言程式設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資訊理論基礎、計算機圖形學、數學模型、軟體工程、模糊數學等。

物理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通過培養,使學生較紮實地掌握物理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適應現代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師及能從事物理學專業方面的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外語、計算機及其套用、課件製作、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普通物理實驗,原子物理學、理論力學、統計物理、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固體物理學、近代物理實驗、物理教學論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能,能從事電子信息工程相關領域技術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或在相關職業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工作的專業人材。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計算機系列課程、單片機原理與運用、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場理論、感測器技術與運用、音視頻技術、電視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多媒體技術與運用、電子測量基礎,以及相關課程的實踐環節等。

化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掌握化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具備化學教學和研究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基礎教育的教師,以及具備化學研究和初級開發能力的化學工作者。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物質結構、化工原理、化學教學論、高等數學、計算機輔助化學課件製作研究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開拓創新精神、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適應我國計算機教育事業的實際需求、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能熟練地進行程式設計和使用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能在各類中等學校從事計算機教育的教師和其他計算機工作者。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基礎外語、離散數學、數字邏輯系統、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C語言程式設計、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彙編語言、資料庫系統概論、編譯原理、軟體工程、作業系統原理、計算機網路概論、計算機英語、PowerBuilder簡介、網頁設計技術、CAI、機房管理與維護等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套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主要學習經濟、管理、數量分析方法、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及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系統和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訓練。主要課程開設電腦程式設計、數據結構、會計學、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經濟學、管理學原理、運籌學原理、信息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軟體工程、電子商務等。

生物科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紮實的專業基礎、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較寬的知識面,能獨立從事初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和科研的生物教師及具有生物技術的科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有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人體組織及解剖、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生態學基礎、細胞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教材教法。另有進化論、生物統計學、分子生命科學基礎、食用菌栽培及加工、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園藝學、生物防治、植物資源及利用、發育生命科學、儀器分析、動物行為學、昆蟲分類概論、發酵工程、人口理論、植物激素及套用、植物組織培養、食品分析及營養學、基因工程專題、現代教育技術、專業英語、插花藝術、植物栽培概論等選修課程。

科學教育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習慣,具備科學思想,掌握現代科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科學的方法論,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具備紮實的科學課程教學和研究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基礎教育科學課程專職教師,以及具備中國小科技活動課程及青少年宮課外科技活動組織與輔導能力的專、兼職輔導員。

主要課程:物質科學(A)——運動與能量、物質科學(A)實驗、物質科學(B)——反應與變化、物質科學(B)實驗、物質科學(C)——測試與分析、物質科學(C)實驗、物質科學(D)——結構與物性、物質科學(D)實驗、生命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地球與空間科學、現代科技概論、科技作品設計與製作、活動設計與組織學、科學史、科學方法論、科學教學論、科學技術與社會、製作技能與實驗等。

科學教育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前教育骨幹教師、科研人員和管理幹部。

主要課程:教育理論、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幼兒教育學、青年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音樂、管理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形體與舞蹈、教育科研、外國教育史、美術與手工、教學論、教育統計學、書法、聽話與說話、學校衛生學、國語、學校管理學等。

國小教育(文科方向)(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及技能,以及國小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夠從事國小語文教學和研究的骨幹教師及管理人員。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寫作學中國古代文學兒童文學外國文學自然科學概論教育學心理學學校管理學教育科學研究等。

國小教育(理科方向)(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數學、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以及國小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及技能的,能夠從事國小數學及自然科學教學和研究的骨幹教師和管理人員。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機率與統計自然科學概論(含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地理)國小數學基礎理論國小數學教育學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學校管理學等。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體育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規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能在中等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課外輔導,課餘訓練和組織競賽工作,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田徑、球類(籃、足、排球)、體操、武術、人體測理與評價、專業限選課等。

美術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主要培養適應未來教育發展和建設需要的中學美術師資,美術事業創作和設計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素描、基礎色彩、設計基礎、美術創作、國畫、油畫、版畫、電腦美術、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藝術實踐、教育心理學等。·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素質和藝術設計創作能力,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科研、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色彩、基礎圖案、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設計攝影、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標誌設計、圖形設計、裝飾畫、:裝飾雕塑、:企業及機構視覺形象設計、水彩技法、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包裝裝潢設計、黑白畫、書籍裝幀設計、:室內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網頁設計、展示設計、創意招貼。·

音樂學專業(本科、學制4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 

主要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和聲學、復調音樂基礎、曲式與作品分析、聲樂、鋼琴中國音樂簡史外國音樂簡史、音樂欣賞、合唱與指揮、中國民族音樂概論、音樂教學論。中外美術名作賞析、表演、民族音樂文化調查、樂器演奏、藝術概論、鋼琴即興伴奏、作曲理論與創作、民族音樂學、音樂評論、音樂學概論、音樂美學、音樂教學課件製作等。

[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

[院級重點學科]套用數學

[院級重點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學

[院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