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勇

基本信息

王建勇:夢想撐起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當中,每天都會有車來車往,公車、小轎車、機車、甚至輪椅車,這些代步工具原本都是沒有生命的,因為人的智慧而賦予它"生命"的涵義。於是,這些被"賜予生命"的代步工具就成為一種動力,它使人的生命變更加有意義。今天我們將講述一位殘疾朋友用輪騎車實現人生夢想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這位殘疾人朋友,聽聽他為我們講述的故事。
通常情況下,殘疾人專用的輪椅車時速不能超過每小時19公里,而有人就夢想讓輪椅車的時速達到每小時30公里,這個人就是王建勇。

王建勇說:我覺得這個社會不斷的發展,交通工具不斷的替換,我們這些殘疾人這些設備也應該能跟的上。為什麼我要求跑那么快呢?因為我想我們殘疾人的速度本身就比正常人的速度要慢,所以必須要笨鳥先飛。人家坐一趟公共車到目的地比如說半個小時,我們就要去最少得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所以我就說,不管是這個事情能不能做成,我首先也體驗這種快的節奏吧。不過我認為這個速度是在你掌握的安全之下的一種速度,並不是你自己在什麼地方,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如果不按照國家標準來行使的話,那肯定是不安全的。

和許多殘疾人一樣,王建勇幾乎從出生開始腳下就是一條坎坷不平的路。今年48歲的王建勇出生在烏魯木齊南山礦區,1歲多時,生病和當地落後的醫療條件讓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突如其來的脊髓灰質炎讓他永遠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在父母的背上,王建勇度過了幼年,也是在父母的背上,王建勇一次次經歷著求醫失敗的痛苦。最終,父母卸下背上的王建勇,給他做了一個特別結實的小板凳,用這個板凳做代步工具,王建勇開始走向了家門口的廠礦子校。

1972年,王建勇開始上國中,為了給他解悶,父親做了一生當中最為奢侈的決定,花100多塊錢給王建勇買了一款高級收音機。就是這個神奇的小匣子為王建勇不幸的人生打開了另一扇窗戶。通過收音機,王建勇開始認識外面的世界,收音機也讓他對無線電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王建勇和他的太陽能多功能電動輪椅車

從那時侯起他就開始對無線電技術比較感興趣,之後就開始慢慢自學無線電了。當時的無線電,別說找個零件,就是找本書都很困難,再加上你想學無線電知識根本不可能。

由於父親是一名司機,王建勇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很喜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分工合作開動爸爸的大汽車,探尋汽車的機械原理。

王建勇說,自己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影響,沒事就在汽車上坐著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中學了以後,偶爾還幫著父親修修車。上了高中以後,就把弟弟妹妹叫上,三個人合開一輛車。他和弟弟、妹妹分工不同,他是專門是管方向指揮的,弟弟妹妹一個踩油門、一個踩離合器,由他指揮著它開著去。還好那時山區裡面沒人,路也比較寬,那陣是老解放汽車,速度又不快,但回家以後還是讓父親一頓罵,因為那牽扯到安全問題。

1979年,王建勇高中畢業了,身體緣故讓他再也不能和同齡人一樣去憧憬大學夢。王建勇回到家開始自學起無線電技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又結識了一位無線電技工,開始和老師學習電子產品製造。

從裝燈泡到做插頭,從布線到改造電路,王建勇靠著挪動椅子,把自己的所學用到家裡所有的電器和電路上,為此,加了鋼條的靠背椅王建勇不知坐壞了多少把。

王建勇說:“我從小就用這種椅子。小的時候,買椅子也比較不方便,我父親就給我拿鐵焊一個。自己就不知道坐壞了多少這樣的凳子。高中畢業後,我就慢慢到人家修理部,去跟人家認識、學習,然後就開始走上家用電器維修這條路。維修的過程中很艱難,那時侯我每次下去都帶個凳子,幹活的時候要想辦法把凳子挪到跟前,慢慢去檢修。直到現在我家裡這些修修補補,不管是電還是我們家房子的拉線,包括一些小的改動基本上都是我在做。”

椅子既是王建勇的代步工具,同時又成為他實現夢想的禁錮。1984,父親給王建勇買了一輛簡易的輪椅,這讓他終於能夠走出家門,在更廣闊的空間施展他的無線電技術。在朋友的幫助下,王建勇先後在不同的企業做過電器維修工、技術員,他敏捷的思維和熟練的手藝常常使人們有種錯覺:王建勇真的是個身患殘疾的人嗎?

王建勇說:“當時我們裡面就我一個是殘疾人,他們有些時侯在工作中可能都忘了,就說你去去把那個東西拿過來,最後反過來一想你去不方便,還是我們自己去吧。當然呢,我也儘量去做,不要我成他們的累贅。我能幹的事情全部都幹了,比方說一些蹲下、坐下的事情我來乾,跑腿的事情他們來乾,小活、慢活我來做,大家就是分工不同。

烏魯木齊市市委書記栗智同王建勇親切交談

折翅的鳥永遠不會停止飛回藍天的夢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王建勇開始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他要抓緊時間,因為他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2001年2月,已是不惑之年的王建勇放棄了他人生中的第四份工作--一家民營電器廠的技術副廠長,開始追求獨自創業的路。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選擇做農民成為他創業的起點。一次收聽廣播,王建勇了解到種植食用仙人掌致富的信息,於是他很快和信息提供方取得聯繫,還自費到北京學習種植技術。

回到家,王建勇通過朋友的幫助,在米泉郊區承包了近半畝地,開始利用溫室大棚種植食用仙人掌。由於行動不便,王建勇雇了一名幫手整地、栽培,而自己則利用所學設計了溫室大棚的溫控設施。

然而,就在一年後,王建勇的創業夢也隨著食用仙人掌的無人問津而失敗。

藝術家最擅長用顏色來表現生活,王建勇不是藝術家,卻有著藝術家對顏色的敏銳。翠綠的仙人掌沒了,他開始嚮往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對於他來說,沙漠能給他勇氣和信心,金色的沙漠也許意味著收穫。

2003年10月,王建勇聯合幾個同樣身患殘疾的朋友進行了一次塔克拉瑪乾沙漠公路之旅。王建勇說:“我特意設計了一種手搖三輪車,我把輪椅架到前面,搞了一個驅動裝置,試成功以後就這么去了。當時我們走用的手搖車,從那開始覺得我們的代步工具非常的落後,心想這個結束以後一定要把這個輪椅車進一步發展。我們當時是從庫爾勒(沙漠公路)零公里走起,計畫到民豐,522公里。我們走了10天,走了300多一點就實在走不動了。我們就開始坐車了,因為當時我們的司機、志願者都比較疲勞,可能就開的比較快,一下就把腿顛的折斷了,所以坐夜班車又回來了。

王建勇和他的第一輛多功能電動輪椅車

雖然是一次不成功的旅途,可駕駛輪椅行駛在浩瀚的沙漠中讓王建勇更加感悟到生命的可貴。當看到那些鬱鬱蔥蔥的植被在沙漠公路兩邊星星點點的生長時,王建勇的心中又一次湧起希望。

回到烏魯木齊,王建勇開始從自己的輪椅入手,設計製作供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的多功能組合式輪騎車,他找來各種材料對自己原有的輪椅車進行改造,成為樣式輕巧的輪椅車。

王建勇說:那些市場上的車,他是一個整體結構,驅動方式基本上都是前輪後輪,但是他不能摺疊。我這個車正是彌補了它的缺點,只要是有一部輪椅,就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前驅動,把它添加上,而且在不到一分鐘之內,就可以讓他騎走,而且可以把它摺疊。你比方說我們現在上昌吉、石河子,它一摺疊可以放在轎車的後備箱裡,它重量輕,比如說到房間裡了,我們可以把前面的驅動那部分拆了,把它當輪椅,它靈巧、方便殘疾人,可以真正做到一個輪椅在室內、室外都可以用。

為了使輪椅車更實用,很長一段時間,王建勇沒事兒就會走街串巷找人來試坐他的輪椅車,詢問改進意見。2004年,王建勇設計的多功能組合式輪椅車終於申請到了國家專利。

可由於缺乏啟動資金,王建勇的多功能組合式輪騎車只生產出了兩輛。對此,王建勇並沒有灰心,每天,他都開著這輛輪騎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穿梭,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合作投資開發者。

明年3月,王建勇的這項專利就要達到專利保護期。儘管經濟不是很寬裕,王建勇還是想拿出一筆資金交納專利保護費。

多功能電動輪椅車後驅動展示

王建勇表示,自己還是想堅持下去。不管怎么樣,既然走上這條路了,還是要進一步完善他的輪椅,得到社會的認可。他說:“因為我是殘疾人,所以能夠想到殘疾人不便之處。儘量的去想他們出行、工作方面的困難,儘量滿足殘疾人的不同需要,所以我就逐漸往這個方面努力去做。”

另一方面,王建勇也想通過申請專利保護,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雖然是父母生下來,沒有給他一個健全的身體,但是他有一個完整的大腦。王建勇說:“這個車,他可以給殘疾人和更多不方便的人,去使用他,去縮短我們的時間,更好的為社會、為需要幫助的人,成就他們的夢想和生活的便利。但是我覺得一點就是,我們殘疾人,都要去努力去學習、不斷的去充電、我相信一定和健全人是沒啥區別的。因為殘疾雖然是肢體殘疾,但大腦是完全健全的,同樣正常人能幹出的事情,我們殘疾人也能幹,最主要的就是堅持一點,你要認準自己的道路是光明的,一定能有所成就的,他就一定能見到光明,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我做這個車,我也比較自信。因為我現在的這個功能可以來說,在中國還是比較領先的。我相信以後一定能把車推向市場,而且有關人事跟我合作,去生產我這種多功能輪椅車。”

2007年9月,王建勇突然意識到,自己設計的車如果想要批量生產,必須通過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多功能組合式輪椅車。於是,在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殘聯的幫助下,王建勇參加了第十六屆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2007年烏洽會)。通過烏洽會,也讓王建勇認識了更多喜愛科技發明的朋友。

王天福是一名退休工人,說起王建勇是讚不絕口,他說:“我三個也不換他一個,他確實有能力,不管是搞電也好,還是機械方面也好,他思索的思路比我寬廣的多。雖說我也是修修配配多少年了,但是沒有他的腦子那么靈光。這個人確是有毅力也有見識,確實還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在朋友的幫助下,王建勇在原先多功能組合式輪椅車的基礎上加裝了太陽能功能,既可以輔助電瓶充電,又增加了輪椅車的行使時間。經過多次測試,2007年12月,王建永為新改良的太陽能多功能組合式輪椅車也申請了國家專利。

最近,有好心人想要幫助王建勇完成他的夢想,計畫投入一筆資金生產多功能組合式輪椅車,得知這一訊息後,朋友們紛紛為王建勇送上祝福。王建勇的好朋友李宗亮說:“一個殘疾人來講,能夠這樣鑽研,值得社會的尊敬,就值得社會上的支持。單憑他的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就值得人們稱讚。這個設計投入生產了以後,沒準他還會有新的發展。因為他現在知識也比較全面,能夠緊跟時代,所以就這個發明來講,能有人成批生產,他也可以再有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去投入別的研究。”

目前,王建勇的設計在逐步完善之中,各項功能正在通過國家的質量檢驗。我們期待聽到他的好訊息,同時祝願王建勇的夢想能夠早日實現。(本文采寫記者高靜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