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潤生[革命烈士]

丁潤生[革命烈士]

烈士丁潤生(1913~1945.2.2)原名丁洪澤,字潤生,化名趙元明,山東省無棣縣白楊鄉小馬村人。早年在親友資助下就讀於無棣第一高等國小、商惠省立四中、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勤奮自勉,關心國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丁潤生 男,1933年出生於重慶,195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長期從事教育、科研和寫作等工作。現任重慶樹人大學校長、教授,兼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華國際易學中心理事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丁潤生早年在親友資助下就讀於無棣第一高等國小、商惠省立四中、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勤奮自勉,關心國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聯絡各班同學罷課,聲援濟南學生的愛國行動。在畢業生歡送會上他慷慨陳詞,希望同學們“要為國家、為民族出力,不要為某個人賣力。”1936年夏在鄉村建設訓練班畢業後,分配來商河龍桑寺鄉農學校任教務主任。1937年3月在其組織下,同年8月建立了龍桑寺黨支部與中共商河縣委,任中共縣委第一任書記。縣委建立後,創辦《游擊隊報》進行抗日救國宣傳,發展中共黨的組織,並建了一支100多人的抗日武裝,為商河抗日工作奠定了基礎。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年11月調任中共無棣縣委宣傳部部長。1938年先後任31支隊政治部總務科長、中共慶雲縣委書記。1939年春被派往滄縣恢復和重建中共黨的組織,任中共滄縣縣委書記兼縣長。該縣地處津浦要道,日軍駐有重兵,加之久旱歉收,民眾生活困苦,開展工作極度艱難。後兼任滄縣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深入基層,發動組織廣大民眾,建立了縣、區兩級政權和一支抗日武裝,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2年秋調任三專署秘書主任。1943年8月調任商惠縣縣委書記兼縣獨立營政治委員。當時日偽崗樓據點遍布全縣,輪番“清鄉”、“掃蕩”,鬥爭形勢嚴峻。時常率獨立營四出襲擊敵人。1944年秋截擊樂陵縣偽警備隊戰鬥中,一舉消滅偽軍700餘人,生俘偽中隊長,繳獲機槍6挺,長短槍350餘枝。受到軍分區嘉獎。同年11月中共渤海區二地委決定在商河、惠民、濟陽三縣交界地域設定三邊縣,奉命調任三邊縣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治委員。

1945年2月2日,三邊縣大隊在毛家村被日軍三角部隊重兵包圍。沉著指揮部隊突圍,激戰中身負重傷,日軍從四面湧來,他怒視頑敵,毅然飲彈自盡,為國捐軀,時年僅3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