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中[導演]

黃建中[導演]

黃健中,祖籍福建泉州,1941年出生於印尼,1948年回國。1960年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附屬電影學校學習。先後擔任場記、副導演等工作。文革結束後,黃健中參與聯合執導的電影《小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影響。黃健中獨立執導的首部電影作品《如意》,以其對於人性的探索與關注,在文藝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黃健中其後的一系列作品在形式和藝術表達上探索大膽,作為十分活躍的第四代影人,黃健中以其獨特的創作參與了80年代中國新電影語言開拓者的行列。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黃建中黃建中

黃建中
出生日:1941年
出生地:印度尼西亞
籍貫:福建泉州
職業:北京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
作品:執導《小花》 、《如意》、《良家婦女》、《龍年警官》、 《過年》 、《紅娘》、《我的1919》、 《笑傲江湖》等影視片。

簡介

黃建中黃建中

黃健中祖籍福建泉州,1941年出生於印尼,1948年回國。1960年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附屬電影學校學習。先後擔任場記、副導演等工作。 文革結束後,黃健中參與聯合執導的電影《小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影響。黃健中獨立執導的首部電影作品《如意》,以其對於人性的探索與關注,在文藝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黃健中其後的一系列作品在形式和藝術表達上探索大膽,作為十分活躍的第四代影人,黃健中以其獨特的創作參與了80年代中國新電影語言開拓者的行列。
90年代,黃健中的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歸於平實的表達,並在作品中保持著特有的藝術張力。 進入21世紀,黃健中導演的《笑傲江湖》和《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國內許多知名網站都先後設立了評論兩部電視劇的欄目……

職業歷程

黃建中黃建中

1960年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附屬電影學校學習。先後擔任場記、副導演等工作。文革結束後,黃健中參與聯合執導的電影《小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影響。黃健中獨立執導的首部電影作品《如意》 ,以其對於人性的探索與關注,在文藝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黃健中其後的一系列作品在形式和藝術表達上探索大膽,作為十分活躍的第四代影人,黃健中以其獨特的創作參與了80年代中國新電影語言開拓者的行列。90年代,黃健中的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歸於平實的表達,並在作品中保持著特有的藝術張力。進入21世紀,黃健中導演的《笑傲江湖》和《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國內許多知名網站都先後設立了評論兩部電視劇的欄目……
其中《良家婦女》於1986年獲第二十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影評家組織獎,西班牙第十八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安達魯西亞電影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1987年獲印度第十一屆電影節國際評論家獎;《龍年警官》、《過年》分別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1991年優秀影片獎,第十四、十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過年》並於1992年獲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獎。1988年後編導十二集電視報告文學《異軍突起》 ,八集電視連續劇《撞擊世紀之門》等。

藝術特點

黃建中黃建中

作為四代導演的中堅人物,著名導演黃健中以多變的風格一直活躍在影視創作的一線,從電影《小花》《如意》到《良家婦女》,從《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到《龍年警官》《過年》,從《大鴻米店》《紅娘》到《我的1919》,從電視劇《笑傲江湖》到《海棠依舊》,在20多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幾乎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永遠以一個年輕人的心態在不斷地前行,探索著,追求著。
他的成名作《如意》是於1982年拍攝的,該片具有中國傳統詩學中所固有的氣質——豐富的內涵美。將人物的純樸,平靜,喜悅與心酸混雜,環境和人物精神境界融匯一體,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黃健中的代表作《良家婦女》攝於1985年。對“大媳婦,小女婿”的古老故事做了超越時空的開掘從而概括了數千年來華夏女子悲慘的命運。影片設有把封建,愚昧,落後的力量統統歸諸外在的客觀原因,而是揭示出捆縛這個少女的最強的力量原來就在她心中,由此體會到更深層次的對人性的壓抑,對人的精神扭曲,影片追求深意,又突出了象徵和隱喻,強化了哲理。色彩運用賦於深邃的思想內涵。該片於1986年獲第二十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影評家組織獎,西班牙第十八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安達魯西亞電影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1987年獲印度第十一屆電影節國際評論家獎。
他的探索性影片《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攝於1986年,影片對電影的視聽語言做了全方位的探索,對人性中利已的一面做了深入的探討。引起社會各界的爭論。他的娛樂片《龍年警官》,攝於1990年,以起伏跌宕的情節,生活化的風格,展示當代警官風彩,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優秀影片獎,第十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另一部力作《過年》,於1991年完成。是一部近距離反映新時期民俗生活的悲喜劇。它通過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在展示人物心靈的亮色的同時有力地揭示了罩著溫、良、恭、劍、讓等傳統綸理思想匾牌下洶湧著的現代人格的缺失與倫喪。該片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91年優秀影片獎,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92年獲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獎。電影《米》於1995年完成。

主要作品

《我的1919》(1999年)《我的1919》(1999年)

《小花》(聯合執導)
《如意》(1982年)
《良家婦女》(1985年,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獲西班牙第18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安達魯西亞電影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獎)
《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1986年)
《貞女》 (1987年)
《龍年警官》(1990年,獲廣電部政府獎、百花獎)
《過年》(1991年,獲同年政府獎,1992年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獎)
《米》(1995年)
《紅娘》 (1996年)
《我的1919》(1999年)
《笑傲江湖》(2001年)
《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2002年)

個人榮譽

黃建中黃建中

電影《良家婦女》1986年獲第二十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影評家組織獎,西班牙第十八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安達魯西亞電影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1987年獲第十一屆印度電影節國際評論家獎
《龍年警官》、《過年》分別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1991年優秀影片獎 ,第十四、十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過年》並於1992年獲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獎。

“性醜聞”事件

張鈺寫真張鈺寫真

女演員張鈺向媒體公開了4份“保證書”、20多盤錄像帶和錄音帶,以證實其所說影視圈“黑幕”的真實性。除了導演黃健中,張鈺此次目標所指,涉及幾個導演和影視圈人士。
張鈺的“性醜聞”事件再次捲土重來,除了向媒體出示黃健中的錄音帶以供證明外,又多出了幾份證明演藝圈確實存在“交易”的保證書,而這些保證書上都簽著資深藝人的名字,一位是扮演《還珠格格》中爾康父親的演員溫海波,另一位是我們所熟悉的老藝術家陳友旺,按保證書上所寫,他們都與張鈺發生過不潔行為。

記者一直試圖聯繫“性醜聞”主角黃健中,但是他顯然不想回應,手機轉入秘書台。記者又聯繫到黃健中的妻子金萍,還沒等記者說明採訪意圖,金萍就連連表示:“我不了解情況,謝謝你的關心。”然後匆匆掛斷。
在2004年張鈺自曝與黃健中“以性換角”的醜聞事件時,張紀中就曾站出來為好友打抱不平,稱張鈺“太惡毒”。張紀中一聽到“張鈺”的名字,立刻表態:“不要理她,她就是個無賴,根本不值一提。”記者將張鈺14日公開保證書一事告訴張紀中後,張紀中表示:“她都敗訴好幾次了,怎么還沒完沒了的,真不知道她到底要乾什麼,一個女人怎么能無賴到這種地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