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果星蕨屬

鱗果星蕨屬是瓦韋蕨亞科的其中一個屬,中小型蕨類植物。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和華中地區。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鱗果星蕨屬
拼音名:linguoxingjueshu
拉丁名:Lepidomicrosorum

命名來源

鱗果星蕨屬LepidomicrosorumChingetShing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2)卷||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瓦韋蕨亞科Subfam.LepisorioideaeChing||鱗果星蕨屬LepidomicrosorumChingetShing

形態特徵

中小型蕨類植物。根狀莖如粗鐵絲狀,長而橫走,攀援樹幹上或岩石壁上,頂部不生葉而呈鞭狀,密被鱗片;鱗片粗篩孔,披針形,邊緣具細齒,棕色或紅棕色。葉疏生,一型或二型;通常有柄,罕無柄;葉片披針形,戟形,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全緣或呈波狀,偶有撕裂成不規則的小裂片,乾後一般為紙質,少為草質和革質。主脈兩面均隆起,下面常有一二小鱗片,側脈可見,小脈不顯,網狀,有內藏小脈。孢子囊群圓形,通常較小,往往密而星散分布,稍為在主脈兩側成1-2行不規則排列,幼時被盾狀隔絲覆蓋,後隨孢子發育而早落。發育正常的孢子兩面形,圓腎形周壁具網狀紋飾。

物種鑑別

本群植物體外形多變,主要的鑑別特徵容易被忽略,其中的一些種類曾分別被歸入星蕨屬Microsorum,扇蕨屬Neocheiropteris和盾蕨屬Neolepisoruso1993年秦仁昌和邢公俠根據本群植物具有盾狀隔絲和攀援於樹幹和岩石壁的生活習性,區別於以上各屬而建立本屬,被新組合和新描述的種類共有23種。荷蘭的HansP.Nooteboom在他的星蕨屬專著論文中,把本屬所有的種類全部歸併入Microsorumsuperficiale(Bedd.)Ching種名下(見Blumea42:365,1997.),其主要依據是它門葉脈構造的相似性。我們認為只根據單一特徵而把一群其他形態各異的成員歸併為一種的簡單作法是不可取的,正如不能只因為一群植物有相同的染色體數目這一相同特徵,而把其他方面不同的植物種類合併為一種。因此,我們認為只有經過多方面深入地研究之後,才能對本群植物種的劃分作出正確的處理。

模式種

模式:Lepidormicrosorumbuergerianum(Miq.)ChingetShing(PolypodiumbuergerianumMiq.)原產日本。

分布

本屬現有18種,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和華中地區。

屬下物種

常春藤鱗果星蕨、短柄鱗果星蕨、峨眉鱗果星蕨、湖南鱗果星蕨、近無柄鱗果星蕨、闊基鱗果星蕨、老君鱗果星蕨、鱗果星蕨、南川鱗果星蕨、披針鱗果星蕨、四川鱗果星蕨、綏江鱗果星蕨、尾葉鱗果星蕨、細辛鱗果星蕨、狹葉鱗果星蕨、線葉鱗果星蕨、小果鱗果星蕨、圓齒鱗果星蕨。

瓦韋蕨亞科植物

葉為單葉,光滑或疏被小鱗片;葉脈網狀,網眼內通常具有分叉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群圓形或線形,具盾狀隔絲。我國現有9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