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小公魚

海洋魚類。體甚側扁,腹部在腹鰭前後均有一排銳利的棱鱗,腹鰭前15-16個,腹鰭後8-9個,共約23-25個。頭略小,側扁。吻鈍,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魩仔 
學名:Stolephoruswaitei
英文名:Spotty-faceanchovy
中文名:魏氏小公魚魏氏小公魚
科名:Engraulidae
科中文名:鯷科
同種異名:Anchoviellabataviensis,Anchoviellawaitei,Stolephorusbataviensis,Stolephorusinsularis,Stolephorusinsularisbataviensis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模式種產地:Queensland,Australia
瀕危狀態:瀕危狀態
棲息環境:
棲息深度:0-50米
最大體長:9.4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腹部在腹鰭前後均有一排銳利的棱鱗,腹鰭前15-16個,腹鰭後8-9個,共約23-25個。頭略小,側扁。吻鈍,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大傾斜;上頜骨末端尖但略短,達主鰓蓋骨末緣或僅超出一些;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26-32。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背鰭前方具1小棘,胸、腹鰭具腋鱗。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4-15軟條;臀鰭長,具33-36分枝之軟條;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具暗灰色帶,側面銀白色;鰓蓋上方之頸部有黑色鞍狀斑。背鰭、胸鰭及尾鰭黃色或淡黃色;腹鰭臀鰭淡色。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