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胡

馬尾胡

馬尾胡藏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牛角琴、牛角胡。歷史悠久,形制古老。流行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和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以及藏族半農半牧廣大地區。

樂器概述

馬尾胡馬尾胡
藏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牛角琴、牛角胡。歷史悠久,形制古老。流行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和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以及藏族半農半牧廣大地區。

形制結構

琴桿木製,呈方柱形,全長70厘米,方寬5厘米,上端的琴頭雕刻有民族紋飾,下設一個木製弦軸。琴桿下端較細,插入琴筒並外露系弦。琴筒用粗大的野牛角製成,筒長30厘米左右,角根齊平為筒前口,蒙以牛皮為琴面,面徑10厘米~15厘米。弦軸之上張以一束馬尾,下面分為兩股作為琴弦。琴弓用樹枝或木製弓桿,弓毛使用馬尾,也分為兩股。其中一股夾於兩弦之間。
青海省藏族聚居的半農半牧地區,流行的扎尼則為名副其實的兩弦牛角胡。琴桿、弦軸均為木製,其形與京二胡較為相似。牛角制的琴筒,多要去掉角尖,粗端蒙以羊皮為面。張兩束馬尾弦,用馬尾弓夾於兩弦間拉奏。五度關係定弦,發音尖而細,音色清脆悠揚,惟音量較小。可用於獨奏或合奏,常用於民間歌舞伴奏。

演奏方法

演奏時採用坐姿,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拉奏。這種古老的傳統牛角琴,定弦#c2或d2,音域#c2—b2或d2—c3。多平行拉奏,發出雙聲同音,實際上是一種獨弦馬尾胡。左手有顫音、滑音、打音、揉弦等技法,右手有連弓、分弓等弓法。較多用於獨奏。民間藝人有勒知布、青知布等。

傳統樂曲

傳統樂曲有《羈馬欲奔》、《天鵝游湖》、《山頂琴聲》和《擠奶姑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