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前時期

香港史前時期的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

香港史前時期

香港史前時期的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

新石器時代

1931年,第一位踏足赤鱲角的考古學家路達·史戈菲(Walter Schofield)在該島發現了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生活工具——石錛。這次新石器時代的發掘表明本地文化與中國北方包括龍山文化石器時代文化是有分別的。五十年代,香港大學考古隊在大嶼山赤鱲角南丫島已發掘出陶器、石制和青銅的捕魚工具和兵器。1930年代的考古發現被認為與前6世紀至前3世紀戰國時代時香港鄰近廣東地區的文化有關聯。1997年6月至11月進行的馬灣東灣仔北之考古發現有二十座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墓葬。在屯門掃管笏和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期間在西貢沙下之多項考古調查與搶救發掘,出土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遺物與遺蹟。

舊石器時代

2006年1月,考古學家在西貢黃地峒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以及6,000多件文物,經年代測定,顯示該遺址在距今35,000至39,000年前便已出現。這個遺址最先於2003年由一名商人首先發現,他在黃地峒海灘檢拾了一些石頭回家,發現它們有明顯人為加工的痕跡,經專家鑑證,證實它們是史前人類的石器,遂於2004年展開考古挖掘。這項發現,使香港的人類活動歷史推至30,000多年前。

現時八處石刻已在東龍島、滘西洲、蒲台島、黃竹坑、長洲、大嶼山的石壁、香港島的大浪灣和西貢的龍蝦灣被發現。這些面向大海的石刻被認為與生活在相當於商朝的香港先民祭祀天氣和祈求風平浪靜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