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憲成紀念館

顧憲成紀念館

顧憲成紀念館,在無錫張涇鎮元吉弄內,是顧憲成、顧允成兄弟誕生地。端居堂面闊五間,梁架間飾有飛仙雕刻。前有兩廂,兩廂前門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堂後原為花園,四面環繞迴廊,園內亭台水榭、假山花木,十分幽致。清嘉慶年間,顧氏後裔顧皋中狀元,於是在花園後又增建狀元廳。

基本信息

簡介

顧憲成紀念館顧憲成紀念館
為弘揚顧憲成等東林黨人伸張正義、革新朝政、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開展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繼承發揚古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惠及後代,啟迪向上,原張涇鎮黨委、政府投資300多萬元於1992年5月16日奠基興建“顧憲成紀念館”,並於1993年5月18日竣工開館。
紀念館的建成與無錫市東林書院融為一體,對研究和展示東林黨的歷史具有重要作用。該館館址位於張涇涇聲路(涇聲大戲院西鄰),正館座南朝北,正門有當代書畫家董欣賓書寫的“顧憲成紀念館”橫匾,建築總面積3154平方米,館內設有顧憲成故居端居堂”——5間兩側廂仿明建築,面積240平方米,館院中有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家錢紹武教授創作的顧憲成石像一尊,像背面刻有顧憲成生平簡介。
“端居堂”內正中掛有“端居堂”三字匾額及中堂,兩邊抱柱上是顧憲成的千古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堂內還設有顧憲成、顧允成等東林黨人的資料及我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的藝術作品。
1994年11月,該館被命名為無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12月,又被命名為無錫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4年4月,該館又重新被命名為錫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不完全統計,自開館至今,前來參觀的各界人士涉及全國23個省、市、區,達5萬餘人(次)。

人物

顧憲成紀念館顧憲成紀念館
顧憲成(1550-1612),明末東林黨領袖。字叔時,別號涇陽,人稱涇陽先生。南直隸無錫縣(今屬江蘇)人。出生於商人家庭。萬曆八年(1580)進士
戶部主事,後改吏部主事、補驗封主事等職。十五年以疏侵執政,被旨切責,謫桂陽州判官,不久遷處州推官。丁母憂,服除,補泉州推官。後擢吏部考功主事,歷員外郎。二十一年(1593)上疏反對三王並封。次年會推閣臣、舉前大學士王家屏,忤神宗意,被革職為民,返無錫家居。顧憲成幼即有志於學,削官里居後,益潛心研究。力駁王守仁"無善無噁心之體"之說,得當地士紳支持。在地方官歐陽東鳳、林宰的積極協助下,於萬曆三十二年修復宋代楊時在無錫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于孔兼等講學和集會。高攀龍與顧憲成並稱"高、顧"。規定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時全國各地遭貴族大地主勢力打擊排擠的人物和不滿朝政的士大夫聞風相附,學舍至不能容。他還聯絡李三才等,反對貴族大地主集團,從而得到相當的支持,致東林名聲大著。但同時,也遭到一批依附於大貴族勢力的人的攻擊。四十年,卒於家。天啟初,贈太常卿。他死後,明末的東林黨和閹黨的對壘局面已形成,因此被閹黨追論而削去贈官。崇禎初平反,贈吏部右侍郎。顧憲成與其弟允成皆主程朱之學,但偏重經世致用。遺著編成《顧端文公遺書》共十六種,允成著《小辨齋偶存》亦附其中。
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後與高攀龍在常熟作講會,並講學松江。三十六年,起為南京光祿少卿、力辭不受、後率於家。天啟初贈太常卿。魏忠賢亂政,作《東林點將錄》,凡正人君子都被加以東林黨名橫加迫害,因成朋黨之禍。
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顧憲成因病而卒,終年63歲。明崇禎初,贈吏部右侍郎,謚端文。著有《涇皋藏稿》二十二卷、《小心齋札記》十八卷、《毗陵人物誌》九卷、《顧端文遺書》等,特別是他青年時期撰寫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千古名聯被後人廣為傳誦。

無錫遺蹟

顧憲成紀念館顧憲成紀念館
顧憲成在無錫的遺蹟,現尚保存端居堂同人堂小辨齋等。

端居堂
是顧憲成的故居,現為顧憲成紀念館,在無錫張涇鎮元吉弄內,是顧憲成、顧允成兄弟誕生地。端居堂面闊五間,梁架間飾有飛仙雕刻。前有兩廂,兩廂前門前有一對青石獅子。堂後原為花園,四面環繞迴廊,園內亭台水榭、假山花木,十分幽致。清嘉慶年間,顧氏後裔顧皋中狀元,於是在花園後又增建狀元廳。

同人堂
在無錫市錫山區張涇鎮西。是顧憲成講學之所。當年同人學生有史孟麟、丁元薦夏台卿安希范繆昌期錢士升馬世奇吳鍾巒張大可等。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堂面闊三間,前後帶軒,置落地長窗,東為藏書樓,西為宿舍,堂北為花園,周圍有迴廊半欄。高攀龍對同人堂評價為“晝而堂左右溪南北書聲琅琅如也,夕而堂左右溪南北膏火輝輝如也”。

小辨齋
在城內東林書院北,為顧憲成之弟顧允成讀書處。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共四進建築,第一進門廳,磚雕門頭上鐫“涇皋世澤”四個楷書大字,並浮雕等圖案。第二進懷涇堂,面闊三間,前後有軒。第三、四進也為三開間,各廳堂之間有廊相聯。西側有桂香書屋、滌心書屋等十餘間書房。

顧憲成墓

顧憲成無錫市錫山區查橋關涇村西南。墓前有一對方形望柱,其後為一座四柱三間的青石碑坊。甬道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石羊、石虎、石馬、石文吏、石武士。現僅存石虎一對,造型古樸。1985年增建墓園和墓墩,並重立墓碑,正面鐫刻“明端文顧公憲成之墓”,碑額線雕雲鶴紋,墓園周圍遍植柏樹。
無錫惠山聽松坊還有顧端文公祠,此祠創建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並以顧允成配享,祠內原懸有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相關詩記

中國哲學史詩
《詠顧憲成與高攀龍》

黃玉順
東林黨人在明季,濂洛關閩之清議。
諷議朝政多是非,裁量人物遭仇忌
顧氏憲成字叔時,涇陽先生重經世。
無善無惡豈性宗?小心二字最足恃。
高氏攀龍字存之,景逸先生自殺死。
格物窮理豈速辜?誰料結局竟如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