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薦

人物名字。出生在清代,字原躬,浙江嘉興布衣。後為僧,名淨伊,號願庵。

基本信息

簡介

丁元公[清]字原躬,浙江嘉興布衣。後為僧,名淨伊,號願庵。畫山水人手佛像,老而秀,工而不纖。寫關壯繆像凜然有生氣。兼精繆篆,善書工詩。自為僧後,專畫佛像,而山水筆墨尤高遠。嘗遍訪歷代佛祖、高僧,自大迦葉尊者,以迄明季蓮池大師,繪為巨冊,各識事跡。崇禎三年(1630)作枯木竹石扇。《靜志居詩話》、《圖給寶鑑》、《國[清]朝畫徵錄》、《桐陰論畫》、《旅堂集》。

明史記載

丁元薦,字長孺,長興人。父應詔,江西僉事。元薦舉萬曆十四年進士。請告歸。家居八年,始謁選為中書舍人。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可浩嘆者七:征斂苛急也,賞罰不明也,忠賢廢錮也,輔臣妒嫉也,議論滋多也,士習敗壞也,褒功恤忠未備也。坐視而不可救藥者二,則紀綱、人心也。其所言輔臣,專斥首輔王錫爵,元薦座主也。
二十七年京察。元薦家居,坐浮躁論調。閱十有二年,起廣東按察司經歷,移禮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書孫丕揚力清邪黨,反為其黨所攻。副都御史許弘綱故共掌察,見群小橫甚,畏之,累疏請竣察典,語頗示異。群小藉以攻丕揚。察疏猶未下,人情杌隉,慮事中變,然無敢言者。元薦乃上言弘綱持議不宜前卻,並盡發諸人隱狀。黨人惡之,交章論劾無虛日。元薦復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後邪黨愈熾,正人屏斥殆盡,至有以“《六經》亂天下”語入鄉試策問者。元薦家居不勝憤,復馳疏闕下,極詆亂政之叛高皇、邪說之叛孔子者。疏雖不報,黨人益惡之。四十五年京察,遂復以不謹削籍。天啟初,大起遺佚。元薦格於例,獨不召。至四年,廷臣交訟其冤,起刑部檢校,歷尚寶少卿。明年,朝事大變,復削其籍。
元薦初學於許孚遠,已,從顧憲成游。慷慨負氣,遇事奮前,屢躓無少挫。通籍四十年,前後服官不滿一載。同郡沈淮召入閣,邀一見,謝不往。嘗過高攀龍,請與交歡,辭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遽別去。當東林、浙黨之分,浙黨所彈射東林者,李三才之次,則元薦與于玉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