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歌劇魅影》

音樂劇《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1986年在倫敦首演,由麥可·克勞福德和莎拉·布萊曼擔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個製作版本,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概述

歌劇魅影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可以說是一部折射著後現代魅力的劇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編了加斯通·勒魯(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說,既保留了原作的風格又使之更適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戲中戲令觀眾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尤其是追逐幽靈的那一場戲,整個劇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響起了幽靈的聲音,使觀眾置身其中,因為那句“我在這裡”似乎就在他們的身邊,就在隔壁的包廂,而那幕吊燈突然墜落的戲也著實令氣氛緊張刺激到極點,前排觀眾的驚叫與台上演員的呼聲連成一片,在這方面,舞台設計瑪莉亞·布嬌生自然功不可沒。

在全劇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鏇律反覆出現,羅爾與幽靈對這首歌的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里斯汀不同的愛情,最後這一主題在管弦樂中浮現,顯示了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

劇情簡介

音樂劇《歌劇魅影》劇壇新寵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巴黎,講述了發生在巴黎歌劇院的一個神秘而悽美的愛情悲劇。克里斯汀本是劇團的一名默默無聞的小演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她頂替劇團生病了的首席女演員卡洛塔上台演唱。她那天使般美妙的歌聲立刻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她鏇即成為巴黎劇壇的新寵兒。

克里斯汀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出色的表演,是因為有位神秘的老師暗中教授克里斯汀歌唱。這位被克里斯汀稱作“音樂天使”的老師其實就是巴黎歌劇院人人談之色變的“歌劇院幽靈”。“歌劇院幽靈”的真名叫埃里克,是個集音樂家、建築師和魔術師於一身的奇才。然而不幸的是,他的面孔被毀了容,外表極其醜陋,因此常常使人受到驚嚇並遭到人們的厭惡,所以他不得不戴上面具,棲身於巴黎歌劇院迷宮般的地下室中,成為傳說中亦人亦鬼的“歌劇院幽靈”。

音樂劇《歌劇魅影》烏爾和克里斯汀
克里斯汀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她小時候的玩伴、英俊富有的拉烏爾子爵的注意。當拉烏爾和克里斯汀再次相遇後,向克里斯汀表達了自己的愛意,而克里斯汀也欣然接受了這段感情。另一方面,美麗純真的克里斯汀也深深打動了“歌劇院幽靈”的心,他和拉烏爾同時愛上了美麗的克里斯汀。其實克里斯汀愛的是拉烏爾,但因痴迷於“歌劇院幽靈”展現給她的美妙的音樂世界,因此隨他來到了地下室。“歌劇院幽靈”希望克里斯汀留在自己身邊,克里斯汀卻出於好奇,趁“歌劇院幽靈”不備揭開了他的面具,而克里斯汀立刻被掩藏在面具後的那張臉所震驚了。克里斯汀的這一舉動使得“歌劇院幽靈”狂怒異常,然而,他還是將克里斯汀送回了地面。

“歌劇院幽靈”要求劇院讓克里斯汀擔任劇團的主角,並提出了種種要求。而當這些要求未能得到滿足後,他施展手段,在歌劇院中製造了各種各樣令人心驚膽戰的事故。而此時拉烏爾向克里斯汀保證,他要幫助和保護克里斯汀,希望她不要再被“歌劇院幽靈”的魅影折磨。兩人相偎相依的時候,歌劇院幽靈出現在一旁。他深愛著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和拉烏爾的互相表白讓他撕心裂肺,他覺得克里斯汀背叛了他,他發誓要報復。

音樂劇《歌劇魅影》地下室的相會
“歌劇院幽靈”將克里斯汀劫到地下室,拉烏爾和一個與“歌劇院幽靈”早就相識、並始終對其有所提防的波斯人隨後趕到,但卻不幸落入了“歌劇院幽靈”設下的套索。“歌劇院幽靈”要克里斯汀做出選擇:是跟他走,還是眼看著自己的愛人以及歌劇院中所有的人一起丟掉性命。克里斯汀在他的脅迫下含恨答應嫁給他。此刻,“歌劇院幽靈”忽然轉念,他決定放這對年輕的戀人出去,因為他明白克里斯汀永遠不會愛他,他的一番苦心也永遠不會有結果。從此以後,“歌劇院幽靈”的身影便從巴黎歌劇院永遠地消失了。

歌劇魅影幻想協奏曲

音樂劇《歌劇魅影》歌劇魅影幻想協奏曲
因為躍上大螢幕,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並重新掀起觀賞、聆聽熱潮的韋伯舞台劇“歌劇魅影”,現在跨越了音樂藩籬,也進入了古典音樂的領域,由神童小提琴張莎拉大提琴家,也是原作曲者安德魯·洛伊·韋伯的胞弟,朱里安·洛伊·韋伯共同合奏。這份由編曲家喬夫瑞亞歷山大所改編的協奏曲,是以布拉姆斯的小提琴與大提琴復協奏曲為模範,再將原音樂劇里多首知名的主題:“假面舞會”、著名的管風琴獨奏段、“Thinkofme”、“Hereinthisroom”、“AllIaskofyou” 先後融入協奏曲中,當作變奏和發展的主題,組成一首緊湊動人、效仿十九世紀浪漫派協奏曲,卻擁有二十世紀舞台劇迷人鏇律的作品。不過,這首協奏曲中使用的音樂還不只是“歌劇魅影”原音樂劇中的知名鏇律,去年才上映的電影版“歌劇魅影”中,採用了多段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為這部電影全新創作的音樂,為了讓這首魅影協奏曲的音樂能夠完整收納韋伯對這個主題的各種經典音樂元素,協奏曲中也採用了電影原聲帶中讓人難忘的鏇律,融合原劇的配樂,一同打造成這份“歌劇魅影幻想協奏曲”。其實安德魯和朱里安·韋伯兄弟,二十年來,從歌劇魅影開始創作的階段,就已經有了要將此劇音樂寫成給大提琴和小提琴合奏的協奏曲音樂,他們希望這份改編的協奏曲中,能用小提琴扮演女主角、再由大提琴扮演男主角魅影的角色,但因為兩人都忙於各自的音樂事業,一直到二十年後才見到此曲的成形。也因為這樣,才讓此曲能夠趕上,將電影版中的音樂收錄進去。在這份錄音中,促成了小提琴家張莎拉和朱里安•韋伯的首度合作,也成為大提琴家朱里安·洛伊·韋伯為EMI灌錄的一系列錄音的第一張,因為這張專輯的合作愉快,他決定與EMI簽約,日後將陸續在此發行多張專輯。

原聲音樂

音樂劇《歌劇魅影》安德魯·洛伊·韋伯
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被公認是當前音樂劇市場最富商業價值的作品,也是韋伯寫過最好音樂劇之一,鏇律優美,過耳難忘,自1986年首演以來,已在全球賺進32億美元;在全球17個國家、一百多個城市有超過七千萬人觀賞過,票房收入超過任何一部電影或舞台劇

專輯收錄歌曲
Disk:1
1、Prologue
2、Overture/Hannibal
3、Think of Me
4、Angel of Music
5、Little Lotte/The Mirror(Angel of Music)
6、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7、The Music of the Night
8、Magical Lasso
9、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
10、Notes/Prima Donna
11、Poor Fool,He Makes Me Laugh/Il Muto
12、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Raoul I've Been There
13、All I Ask of You
14、All I Ask of You(Reprise)
 
Disk:2
1、Masquerade/Why So Silent
2、Madame Giry's Tale/The Fair ground
3、Journey to the Cemetery
4、Wishing You Were Some how Here Again
5、Wandering Child
6、The Swordfight
7、We Have All Been Blind
8、Don Juan
9、The Point Of No Return/chandelier Crash
10、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
11、Learn to be Lonely

音樂劇評價

音樂劇《歌劇魅影》電影劇照
音樂劇《歌劇魅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881年的巴黎的故事。一個卡西莫多似的苦命人遊蕩在巴黎歌劇院迷宮般的地下室中。年少的不幸讓人們同情他的身世,但醜陋的面容更使人們對他恐懼與排斥,不知道他來了歌劇院多少年,但他安於成為人們心中的魔鬼,成為歌劇院的幽靈。

這幕歌劇,便是講述這個劇院魅影的傳奇故事。

一出悲喜劇
在這場歌劇中,有人只出現短短的一瞬,便消逝了。有的人卻經歷物是人非的變遷,依然健在。有的人咆哮命運的不公、向社會報復,有的人享受貴族的榮耀與幸福,安享生活。沉陷於愛情的泥沼,或者為愛瘋狂。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巴黎歌劇院的劇場內。這是一幕愛恨交織的悲喜劇。結局出人意料,卻也是皆大歡喜。

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什麼是愛?誰能說得清道得白呢?兩情相悅的幸福,背後總有自我犧牲的悲壯。包容是,寵溺是愛,暗戀是愛、依戀是愛、虐戀也是愛……我們每個人都深深的陷入愛的漩渦。期待著、享受著、回味著、追憶著愛。

音樂劇《歌劇魅影》歌劇院的幽靈
歌劇魅影,一個出生於貴族家庭的“象人”,面具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穿的第一件衣裳。僅僅是因為他的容貌。他被光鮮的世界排斥了,沒有尊寵、沒有關愛。漂泊四方,在任何地方都成為別人獵奇的目標,甚至成為馬戲團鐵籠中的小丑。……

喜愛“魅影”這個角色,因為他雖然容貌醜陋,但這掩蓋不住他那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遮蔽不了他出眾的才華,也無法抑止他對愛的追求。他愛克里斯汀,一個巴黎歌劇院裡看上去默默無聞的舞者。“魅影”為她創作優美的音樂、華麗的歌劇、教導她歌唱、訓練她的舞姿。幫助她成為一個令整個巴黎傾倒的女神。

“魅影”以為克里斯汀就是他的,或者說是因為他向她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她代表了他所有的理性(對音樂的熱愛)與非理性(對愛的痴狂)的追求。當克里斯汀與拉烏爾在巴黎歌劇院的樓頂海誓山盟的時候,魅影的心碎了。再次感到無依無靠、被拋棄。悽厲的呼喊響徹巴黎的夜空,卻仍然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

音樂劇《歌劇魅影》醜陋的面容
他並不想復仇,或者說,他也知道自己無力改變現實世界中的一切,所以他才會使用偷梁換柱的手法,殺死皮昂吉,把自己扮演成唐璜,成為他為克里斯汀創作的歌劇中的角色,在厚厚的披風下掩飾自己的面容,在警察遍布的巴黎歌劇院中,在舞台上與他心中的愛人上演這幕絕唱。希望在他自己創造的世界中,成為愛的主宰。也許,他知道,在現實上演的悲喜劇中,他必須死。他帶走了克里斯汀,然而,他真的是為了占有她、霸占她嗎?未必。因為當克里斯汀不在乎他的容貌,給他深情的一吻時,他顫抖了。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一種常人難以體味的幸福。他並不殘忍,也不缺同情心,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所愛的人對他的尊重。

他可以放棄克里斯汀,讓她與拉烏爾遠走高飛。但希望看到克里斯汀的坦誠,看到拉烏爾的執著。當拉烏爾寧肯被吊死,也不願放棄克里斯汀的時候,魅影明白了,這個看似柔弱的男人,擁有更大的勇氣。對愛的追求,能給人和脆弱的人帶來巨大的勇氣。愛的力量能促使我們忘記一切恐懼、去爭取。也許我們可以說,魅影的殘忍來自於他童年的不幸經歷、來自於他自卑的人格。但我們又怎能評價一個人人格的優劣呢?每個人都是在一次次的傷害中成長。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往往也會傷害別人。

音樂劇《歌劇魅影》深情對唱
但拉烏爾對克里斯汀的愛,更多的是一種對年少夥伴的夢幻般想像。或者說,歌劇在對他們兩人愛情的刻畫上多少顯得有些單薄。讓人感到只是一個灰姑娘遇見王子的夢幻。甚至讓人以為,克里斯汀因為拉烏爾貴族的身份和財富才跟他在一起的。而拉烏爾和克里斯汀後來怎樣呢?無從得知。歌劇開始的拍賣會上,為什麼只有拉烏爾一個人呢?克里斯汀呢?30年的時間已是滄海變桑田,但這個傾城的美麗女孩,是否已長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那個擁有醜陋卻極富才華的魅影

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華麗的服飾、精緻的布景、變幻莫測的舞台,再加上專業的演員。使得這幕百老匯的歌劇顯得如此美麗。從演出開始,巴黎歌劇院的拍賣會上展示第663件拍品的時候,就感覺自己仿佛來到了1911年的巴黎。昏暗的拍賣會現場、垂垂老矣的拉烏爾,落滿灰塵的海報,有些機械失靈的鐃鈸,傾覆的吊燈,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

音樂劇《歌劇魅影》金碧輝煌的歌劇院
倏的一下時空倒轉,30年前的巴黎歌劇院一片金壁輝煌。《漢尼拔》的排演,有些耍大牌的皮昂吉腆著肚子在演唱。燈光照得他將軍的盔甲閃閃發亮。只有驚嘆的份……當場景轉移到歌劇院的地下湖時,乾冰營造出夢幻般的效果。小在湖面穿行。魅影此時仿佛變成駕駛貢多拉的船工,引領著克里斯汀來到他的宮殿。

當拉烏爾與克里斯汀為了避開魅影,來到歌劇院樓頂的時候,背景牆上顯現的是19世紀巴黎的迷人夜景。街巷裡閃爍的燭光與滿天繁星呼應。仿佛在星河中徘徊。克里斯汀來到她父親的墓前傾訴心聲與困擾。魅影出現在十字架旁。深情的演唱,矛盾的心理,灰暗的服飾、蒼白的面具,加上幽暗的十字架。讓人也為他感到無限悲哀。而當歌劇的最後,一個女孩來到曲折的地下室,發現魅影那件披風下的面具,拿起端詳、定格的時候,忽然間感到時光流轉。這感覺不亞於電影中的蒙太奇鏡頭,令人無法言表的感動,那是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幕後花絮

音樂劇《歌劇魅影》地下室的小船
《歌劇魅影》的故事發生在法國的巴黎歌劇院。這個歌劇院,因為它的複雜結構和長久的歷史,本身就充滿了神秘的氣氛。該劇院有2531個門,7593把鑰匙,六英里長的地下暗道,整個歌劇院占地三公頃,有七層之高。而且,更驚人的是,在歌劇院的最地層,有一個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觀眾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層,就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劇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這裡的水全部抽出,換上清潔的水。據說這個水池是當年在修建歌劇院,發掘地下室的時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當時的建築師Charles Garnier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把所有的水抽乾,但是為了使建築物的地基堅固,他設計的地下室的牆和地板都是用雙層的防水結構。之後,他把最後一層充水,讓水把牆的縫隙填滿,使更結實。本來只是偶然設計的結構,但是在層層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現水池,竟然為電影造出了搖曳的燈光和形狀古怪的小

演變及發展

輝煌絢爛的魅影歷史

音樂劇《歌劇魅影》歌劇
《歌劇魅影》最早的原型是出自法國作家加斯通·勒魯的小說《LeFantomDeL'opera》。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在法國蓬勃興起了的各種驚險、偵探、愛情小說,《LeFantom DeL'opera》便是其中的一員。不過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甚至也不是勒魯最有名的作品。但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解放前中國拍攝的電影《夜半歌聲》就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在這些電影中,Phantom一直只是吸血鬼一類的怪物,電影投資者只是考慮他的形象如何能將觀眾嚇個半死。

新老合作的魅影劇組

《歌劇魅影》的導演喬爾·舒馬切爾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他不是那種超凡脫俗的人物,但他總是能夠在商業片和藝術片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思想,又能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同。雖然也有象《蝙蝠俠與羅賓》這樣的失敗作品,但象《8MM》、《完美無暇》、《狙擊電話亭》、《毒家新聞》等等,都很好的表現出了喬爾·舒馬切爾對電影語言的運用和把握。

不過,執導《歌劇魅影》是喬爾·舒馬切爾第一次涉足音樂題材,對於他,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魅影背後的故事

音樂劇《歌劇魅影》十字架
由於《歌劇魅影》音樂劇上演近20年來風靡全球,躋身於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之列,票房收入超過了32億美元,所以據此改編的電影也備受期待。早在1989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就購買了《歌劇魅影》的電影著作權,然而卻因為原定女主演莎拉·布萊曼的中途辭演而擱淺。此次華納公司再度慎重地把《歌劇魅影》提上拍攝日程,卻沒有大手筆投資。對此,韋伯表示:“整部影片的投資是5500萬英鎊,如果請屈伏塔或是班德拉斯,肯定8000萬英鎊都不夠。”

沒有頂級影星的助陣,電影版《歌劇魅影》的制勝法寶在於韋伯的音樂和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該片導演喬爾·舒馬切爾評價說:“近來年,人們對音樂片的熱情又回來了。歷經一年多時間拍攝完成的145分鐘的電影版《歌劇魅影》將帶給觀眾更加美輪美奐、變化多姿的視聽享受。”影片執行監製奧斯丁·肖表示:“觀眾對於音樂劇《歌劇魅影》的狂熱絕對是電影版票房的保證。只要有一半看過這個音樂劇的觀眾去電影院觀賞這部電影,我們的票房就能達到3.5億美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