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漢字]

舟[漢字]

舟,讀音:zhou,象形。船也。舟言周流也。——《釋名》 古人言舟。漢人言船。 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邶風。方之舟之。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兩邊象船幫,中間三條線代表船頭、船艙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漢以後用“船”漸多起來。本義:船。 (2) 同本義 [boat] 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象形。——《說文》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舟

舟,zhou,

1.船:~輯。龍~。輕~。一葉扁~。泛~。同~共濟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兩邊象船幫,中間三條線代表船頭、船艙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漢以後用“船”漸多起來。本義:船)(2)同本義 [boat]

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象形。――《說文》

自關而西謂之船,自關而東謂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記·總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節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為之,曰俞,後因集板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易·繫辭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詩·邶風·二子乘舟》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宋· 蘇軾《石鐘山記》

衝鋒舟 衝鋒舟

舟人指點。――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孤舟 孤舟

關使者袁環中(袁可立子)來晤,即於舟次報謝。――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3)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隻及船隻停留之處);舟牧(古時掌船的官);舟師(古時的水上軍隊,即今海軍;船夫);舟航(由舟相連而成的浮橋。也作“舟杭”);舟梁(連船為橋;船和橋)

(4)尊彝等器的托盤 [dish]

皆有舟。――《周禮·司尊彝》。司農注:“尊下台,若今之承盤。”

(5)酒器名 [wine vessel]

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王舟。――《東坡詩》

(6)用船過渡 [ferry sb.through]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詩·邶風·谷風》

商人舟米以來者相望。――李翱《故東川節度使盧公傳》

2.(zhou)名詞:姓,為非常古老的一個姓氏

源流一:《古今姓氏書辯證》:“出自禿姓,舟人國之,後以國為舟氏。春秋時有虢大夫舟之僑。”《世本》說:彭祖後代中原本姓禿的有改姓舟的。本支舟氏為彭祖後裔,《國語.鄭語》:“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

源流二:姓源:姜姓,炎帝之裔有舟國,因氏。

源流三:姓氏考略;一雲,舟,楚地,齊地有舟道,又按舟牧為主舟之官,以地或官為氏,望出絳郡。

相關詞語

舟車

zhōuchē

(1)

[vessel and vehicle]∶交通船隻和車輛

舟車之利

(2)

[journey]∶長途旅行或旅途

舟車勞頓

舟楫

zhōují

(1)

[boat and oar]∶船和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勸學》

(2)

[vessels]∶水上船隻

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之利

舍鞍馬仗舟楫。――《資治通鑑》

幸有舟楫遲。――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舟橋

zhōuqiáo

(1)

[bridge of boats]∶用並列停泊的船隻組成的跨越水域的通道

(2)

[temporary bridge made by joining boats together]∶用專用船隻或民船架設的浮橋

舟子

zhōuzi

[boatman] 駕船的人――亦稱“船夫”

至河問渡,舟子拒之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明·魏學洢《核舟記》

其他詞語

駱駝——沙漠之舟

氂牛——高原之舟(雪山之舟)

勒勒車——草原之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下】【舟字部】舟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注》比船為橋。《又》諸侯維舟。《注》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注》倂兩船。《又》士特舟。《注》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又《正韻》載也。
又《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又尊下台,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為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於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又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於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注》臯舟,吳險阨之道。
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注》息舟,楚邑。
又《哀二十一年》請除館於舟道。《注》舟道,齊地。
又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又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注》舟牧,主舟之官也。
又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又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注》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為舟。
又《韻補》葉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又《詩·大雅》何以舟之。《朱注》之遙反。與下刀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