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韋拔群烈士紀念館位於廣西梧州市中山公園。1984年,在韋拔群烈士頭骨出土處附近興建紀念館。該館占地面積230平方米,用花崗石砌成二層,頂蓋琉璃瓦,形式典雅莊嚴。紀念館落成後,初由市園林管理處管理。1995年,劃歸文物管理部門管理。館內展出韋拔群生平事跡及遺物。

烈士簡介

韋拔群烈士
韋拔群(1894—1932) 廣西東蘭人。壯族。1915年參加護國戰爭活動,五四運動爆發後,積極宣傳革命思想。1923年曾組織農民自衛軍三次攻打東蘭縣城。推動了廣西農民運動的迅速發展。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領導右江地區的農民自衛軍,堅持武裝鬥爭。後參加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百色武裝起義,任工農紅軍第七軍第三縱隊司令。1931年8月紅七軍二十一師改為中國工農紅軍右江獨立師,他任師長。同年11月當選為第一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這一年,率紅軍先後粉碎了桂系軍閥對根據地發動的兩次“圍剿”,保衛和鞏固了右江革命根據地。1932年10月19日在第三次反“圍剿”中遭叛徒暗害,不幸犧牲。

紀念館概述

韋拔群烈士紀念館一共有三處,相繼建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南寧市和東蘭縣,分別介紹如下:

梧州市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1.建設由來
韋拔群烈士紀念碑、紀念館奠基儀式
1932年10月19日,紅七軍三縱隊司令、紅軍21師師長、中國工農紅軍獨立師師長韋拔群被叛徒出賣割下首級並被敵人拿到廣西各地“示眾”,最後在梧州北山秘密掩埋。解放後,廣西黨政機關領導同志要求查找韋拔群烈士的頭骨。梧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知情人市園林處老工人周十五的幫助下,於1962年12月,在中山公園明秀園門前左側挖掘出韋拔群頭骨。韋拔群烈士頭骨在梧州出土後,中共梧州市委派專人將韋拔群頭骨送到自治區首府南寧,後又送到首都北京。為了紀念革命烈士,讓市民和子孫後代永遠學習先烈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並方便廣大民眾參觀瞻仰,根據廣西革命前輩、原自治區政府主席覃應機的建議,1984年春,梧州市政府成立了“興建韋拔群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籌備委員會,時任市委書記彭偉宗任主任,市長黃漢雲任副主任。同年4月6日,市黨政領導同志和各界代表數萬人在中山公園舉行了韋拔群烈士紀念碑紀念館奠基典禮。1986年3月27日,市委辦公室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秘書長黨裔昌同志為組長的韋拔群烈士紀念館籌建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協調拆遷和施工工作。自治區民政廳先後於1984、1987年兩次撥出專款作為韋拔群烈士紀念館基建款。自治區領導覃應機等到梧州視察工作時親自過問籌建情況,並為“韋拔群烈士紀念碑紀念館”題字。經過數年努力,韋拔群紀念館主體工程於1988年完工。
2.概況
紀念館占地面積23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80平方米,用花崗石砌成二層,頂蓋琉璃瓦,整座建築典雅莊重。1999年春,梧州市中山公園的韋拔群紀念館開館揭幕,館內陳列有革命烈士珍貴的文物資料,供遊人參觀。該紀念館被自治區民政廳列為梧州市級烈士紀念建築,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寧市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1984年12月11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報請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南寧建立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占地總面積740多平方米,房屋為中國傳統懸山式建築風格,藍色琉璃瓦、石米柱。分正廳、曲廊、側廳,周邊鋪設大理石階,館前種有四棵名貴珍稀的人參果樹,枝繁葉茂,佳果纍纍。館前方兩側各種一棵高挺的木棉樹,紅棉競放,睹之如見當年革命志士的偉岸身軀和英雄氣概。整個建築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雕塑
320多平方米的展廳,展出了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的生平事跡,陳列了234件文物、圖片和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了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人韋拔群英勇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紀念館廣場中央是一座氣勢雄偉、高達14米的百色起義革命先烈雕像。雕像中間豎立著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象徵著大革命時期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李明瑞、韋拔群和紅軍戰士以及赤衛隊員的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雕像底座正面鐫刻的“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24個大字,是鄧小平同志在1981年12月11日的親筆題詞。
雕像底座的背面,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立的碑誌。碑文記敘了李明瑞、韋拔群等百色起義革命先烈的光輝業跡,凝聚著廣西各族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意。
2010年11月6日,“李明瑞、韋拔群革命烈士紀念館”被命名為首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基地。

東蘭縣韋拔群紀念館

韋拔群紀念館
紀念館主要由拔群廣場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建成於2009年10月,占地120畝,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紀念館高三層,28米,長129米,寬71米,館內陳列布展7個展廳和設定各種多功能室。展覽面積3500平方米,共陳列布展1000多件文物史料。館內一樓設有序廳、影視廳和三個展廳。序廳立有韋拔群半身漢白玉雕像,基座刻有中央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韋拔群的歷名評價。序廳四周設影視廳、臨時展廳和第一、第二、第三個展廳,三個展廳分別介紹韋拔群憂國憂民,探索真理;領導農運,武裝鬥爭;參與領導百色起義,組織創建右江蘇區。目前,臨時展廳主要展示百名將軍題詞紀念韋拔群。紀念館二樓設立四個展廳,分別介紹鄧小平與韋拔群;韋拔群對黨忠誠,捍衛蘇區;韋拔群犧牲後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後繼,紅旗不倒的戰鬥經歷以及永恆紀念,不朽豐碑等。紀念館充分運用聲、光、電、多媒體、幻影成像、虛擬現實、壁畫、雕塑、油畫、場景復原等手段再現歷史真實場面,突出韋拔群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的突出貢獻和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左右江革命的豐功偉績,展示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衝鋒陷陣,英勇奮鬥,用生命和鮮血譜寫民族民主革命的壯麗篇章。
東蘭紀念館、拔群廣場、將軍園
拔群廣場中軸線南部的將軍園設有韋拔群、張雲逸、陳洪濤黃大權陸浩仁黃昉日黃舉平韋國清韋傑覃健覃士冕韋祖珍覃國翰姜茂生黃松堅、覃應機、陸秀軒等17人的銅像以及展示他們的生平簡歷。
建立韋拔群紀念館是為弘揚拔群精神,教育激勵後人。拔群廣場是紀念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60畝。設計布局由一條中軸線把將軍園、功德園、題詞園、集會廣場、韋拔群紀念館有機的連線起來。廣場中心地面鋪裝銅鼓及壯錦圖案,周圍環繞12根圖騰柱子、柱子頂端安置雙面銅鼓,鼓面直徑1.8米,鼓腰長1.6米,銅鼓雕刻文字,內容為:“紀念韋拔群誕辰115周年,2009.11.5東蘭製造”。使廣場極具地方文化特色。將軍園位於拔群廣場中心軸線的南部,占地30畝,設計採用不規則的自然式園林風格,園內結合置石與植物造型相配置,木製的休憩亭與流暢的園路,形成幽雅的自然式園林。
韋拔群紀念館於2009年被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2月被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