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坐落在碧波蕩漾、風景如畫的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南岸。1999年1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4年經中央批准建造的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是一幢具有壯族民居風格的建築。320多平方米的展廳,展出了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的生平事跡,陳列了234件文物、圖片和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了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人韋拔群英勇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簡介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1984年為紀念百色龍州起義55周年而建的李明瑞、韋拔群革命烈士紀念塑像和陳列館,又稱百色起義烈士紀念館坐落處,前方是風光旖旎的南湖碧波,背後不遠便是古老巍峨的名勝之地青秀山,可謂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及韋拔群等領導廣西右江地區的一部分革命士兵和農民,在百色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鄧小平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兼第七軍政治委員,張雲逸任第七軍軍長,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韋拔群任紅七軍第三縱隊司令,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開闢和保衛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英雄壯士們赴湯蹈火,出生入死,進行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的光輝篇章,永載史冊。

1984年12月11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報請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南寧建立李明瑞、韋拔群和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烈士紀念碑。

紀念館占地總面積740多平方米,房屋為中國傳統懸山式建築風格,藍色琉璃瓦、石米柱。分正廳、曲廊、側廳,周邊鋪設大理石階,館前種有四棵名貴珍稀的人參果樹,枝繁葉茂,佳果纍纍。館前方兩側各種一棵高挺的木棉樹,紅棉競放,睹之如見當年革命志士的偉岸身軀和英雄氣概。整個建築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陳列館正前方高聳著一座革命烈士塑像紀念碑,大理石碑座呈四方形,高4.5米,上塑李明瑞、韋拔群等烈士群像,烈士們高大英武、豪氣凜然,雙目炯炯有神,直視遠方,展望革命勝利的曙光。

碑座刻有鄧小平1991年12月11日書題的紀念詞:“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表達了全國特別是廣西各族人民對烈士的緬懷及敬仰。

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所立的碑誌載有:“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指引下,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推動和影響下,廣西各族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革命鬥爭”之述,評價極高,讓革命忠烈的壯舉昭示於世,傳誦千秋萬代。

紀念館內陳列著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和部分文物、照片。李明瑞、韋拔群以及同處展出的在百色、龍州起義中犧牲的俞作豫陳豪人宛旦平陳洪濤何世昌李謙沈靜齋嚴敏黃治峰等都是共產黨黨領導的民主革命鬥爭中湧現出來的卓絕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們的偉大業績,光耀人寰。

構成

整個紀念館的建成,樸實大方,肅穆莊重,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紀念館總占地面積6864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320多平方米,紀念碑面積152.5平方米,其餘為廣場、草坪,廣場地面和草坪周邊均為花崗岩石板鋪設。

南寧市韋拔群和李明瑞烈士紀念館主要由紀念碑和陳列館兩大部分組成,紀念碑座落在廣場中心,碑座為四方形,四周用黑色大理石貼上,高4.5米,上塑著烈士群像,碑座正面刻有1981年12月11日鄧小平同志題詞“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背面刻有《碑誌》全文。陳列館面積為320多平方米,展廳寬敞明亮,陳列了李明瑞、書拔群烈士以及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紅七軍、紅八軍的部分文物、圖片、史料等宣傳資料,展品有234多件。

其中有李明瑞烈士在北伐戰爭時期用過的硯台,紅七軍指戰員在百色起義時佩戴的紅領帶和用過的步槍、子彈、軍號,韋拔群在西山堅持鬥爭時用過的鼎鍋等文物52件;李明瑞、韋拔群烈士遺照、紅七軍軍部及中共紅七軍前委舊址——百色粵東會館、東蘭縣第一屆農講所遺址——北帝岩(列寧岩)等圖片140多幅;有紅七軍建立後發布的布告、印發的《土地革命》宣傳小冊子、韋拔群等於1922年發表的《敬告同胞書》等歷史資料42篇(冊)。這些宣傳資料真實、生動、形象地記載了紅軍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韋拔群兩位革命先烈的革命歷程和光輝業績,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1929年至1931年間,由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紅七軍、紅八軍及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鬥爭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鄧小平等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開闢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中,李明瑞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韋拔群任紅七軍第三縱隊司令。他們在創立紅七軍、紅八軍並開闢和保衛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館內建築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位於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南岸。為李明瑞、韋拔群兩位烈士紀念館,1999年1月,廣西區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是一幢具有壯族民居風格的建築,面積320多平方米的展廳,展出了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的生平事跡,陳列了234件文物、圖片和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了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人韋拔群英勇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紀念館廣場中央是一座氣勢雄偉、高達14米的百色起義革命先烈雕像。雕像中間豎立著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象徵著大革命時期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李明瑞、韋拔群和紅軍戰士以及赤衛隊員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雕像底座正面鐫刻的“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行遒勁的大字,是鄧小平同志在1981年12月11日的親筆題詞。
雕像底座的背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立的碑誌。碑文記敘了李明瑞、韋拔群等百色起義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凝聚著廣西各族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意。 

歷史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百色、龍州起義中,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韋拔群任紅七軍第三縱隊司令,在開闢和保衛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中功不可沒,兩位共產黨人都具有光輝的革命生涯。

李明瑞(1896-1931),廣西北流縣人,1920年畢業於廣東詔州滇軍演武堂炮兵科。北伐時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旅長、師長、副軍長,戰功卓著,有“虎將”之稱。1926年7月,李明瑞率部轉向江西,配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等,經過激烈戰鬥,消滅了孫傳芳部主力,並相繼占領九江、南昌。

1929年6月,俞作柏、李明瑞部占領南寧。蔣介石任命俞作柏為廣西省主席,李明瑞為廣西編遣特派員,主政廣西。他們躊躇滿志,為鞏固統治地位,要求中國共產黨派幹部到其軍政部門協助工作。中共中央便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先後派出鄧小平、賀昌、張雲逸、陳豪人等一批幹部,與原先參加過廣州起義、後被派回廣西工作的雷經天、俞作豫等同志一起開展革命工作,由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負責統一領導。

1929年10月3日,俞作柏、李明瑞宣布倒蔣(蔣介石),在南寧組織討蔣南路總司令部,俞作柏任總司令,李明瑞任副總司令。10月14日,鄧小平、張雲逸率廣西警備區第四大隊、教導總隊,離南寧沿右江而上抵平馬(今田東)、百色。李明瑞、俞作豫率部隊到左江龍州。先後分別在百色、龍州舉行起義和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1930年夏,鄧小平按照中央的批准,根據李明瑞的要求,接受李明瑞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10月,李明瑞與鄧小平、張雲逸等同志一起,率領紅七軍主力北上,隨即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他勇挑重擔,指揮明智,戰功卓著,身先士卒,行軍從來不坐騎,深得鄧小平讚賞,不愧是紅軍的優秀指揮員。1931年10月,因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黨中央,搞肅反擴大化,李明瑞於江西省於都不幸被害。

韋拔群是廣西東蘭縣人,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農民運動領袖。曾是廣西桂林法政學堂學生。參加革命後到廣州第三屆農講所學習,結業後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奉派回廣西領導農民運動。192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7月任廣西臨時軍政委員會常委兼右江農軍第一路軍總指揮。8月領導東鳳凌百四縣農民暴動。10月任中共東蘭縣委委員和縣革委會主任。12月參與領導百色起義。1930年12月指揮右江蘇區第1、第2、第3次反“圍剿”作戰。他堅持艱苦卓絕的農村游擊戰爭,深入民眾,歷盡艱辛,使革命武裝力量在當地蓬勃發展。新桂系頭目將韋拔群等人領導的這支革命力量視為他們的心腹之患,巨額懸賞緝拿他。1932年10月19日,他在東蘭縣武篆西山賞榮洞被利慾薰心的叛徒殺害。韋拔群曾為犧牲了的戰友蘇民同志寫過一副輓聯:“在紅軍任赤軍,一體為人民而奮鬥;你先死我後死,大家為革命而犧牲。”他後來果真做到了為革命捐軀。韋拔群犧牲後,當地瑤族同胞將他的遺體安葬在他家鄉附近的特牙山腳下,並建起特牙廟懷念他,當地民眾將這個屋廟稱為“紅神廟”。

李明瑞烈士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李明瑞
紀念館內,李明瑞烈士事跡陳列室從“北伐虎將”“舉旗左右江”等七個部分展現了李明瑞烈士短暫而光輝的革命生涯。
1896年11月9日,李明瑞出生在廣西北流市清灣鎮硃砂村。在半耕半讀中他度過了少年時代。1920年從滇軍講武堂韶關分校畢業後,李明瑞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1926年7月,李明瑞參加了北伐戰爭。這位富有正義感的愛國將領,率部協助葉挺將軍的“鐵軍”攻下了汀泗橋、賀勝橋。在戰鬥中他屢建奇功,被晉升為師長、副軍長,成為北伐軍赫赫有名的“虎將”。之後,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真諦,李明瑞回到北流,與我地下黨的朱錫昂、俞作豫兩同志秘密會晤,並逐步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1929年6月,李明瑞和俞作柏主政廣西後,主動要求中共派幹部與其合作,起用了一批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李明瑞在廣西通電反蔣失敗後,在鄧小平、張雲逸的領導下,1929年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擔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
1930年初,李明瑞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紅七軍奉命北上,李明瑞作為紅七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指揮部隊經桂、黔、湘、粵、贛五省,歷時半年,長驅一萬二千里,大小戰鬥百餘次,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勝利到達中央蘇區。為了表彰紅七軍,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特授予其一面“轉戰千里”錦旗。在瑞金,毛澤東和軍委領導親切接見了李明瑞。
1931年夏,中央紅軍總前委決定成立河西指揮部,統一指揮贛江以西的紅七軍、紅二十軍和獨立一師,任命李明瑞為總指揮兼紅七軍軍長。之後,李明瑞率紅七軍參加了保衛中央蘇區和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戰鬥,紅七軍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支勁旅。
1931年10月,李明瑞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迫害含冤而死,時年僅35歲。1945年,黨中央作出了《紅軍第七軍歷史的決定》,為李明瑞恢復了名譽,並正式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韋拔群烈士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韋拔群烈士事跡陳列室展出了韋拔群從領導廣西早期農民運動、參加百色起義到堅持右江根據地鬥爭的光輝歷程。
1894年,韋拔群出生在廣西東蘭縣巴學鄉東里屯。青少年時期的韋拔群就胸懷救國救民的大志,參加過護國討袁戰爭。
為了尋求革命真理,1925年3月,韋拔群參加了毛澤東舉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習。學習結束回到家鄉後,韋拔群在東蘭成立了“改造東蘭同志會”,宣傳革命理想,展開打倒土豪劣紳的鬥爭,並創辦了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為右江地區十幾個縣培養了大批農運骨幹,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1929年底,韋拔群參加了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擔任紅七軍第三縱隊司令和右江蘇維埃政府委員,為開闢右江革命根據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紅七軍主力奉命北上後,韋拔群率部留下來,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堅持開展游擊戰爭。1932年10月,韋拔群壯烈犧牲。

開館及意義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2006年9月30日上午,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在南寧市舉行掛牌儀式。自治區副主席孫瑜出席掛牌儀式並講話。

國家民委政策法規司司長毛公寧在儀式上宣讀國家民委關於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決定。

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湧現了許多促進民族團結、密切民族關係、維護祖國統一的人物和事件,形成了一批歷史遺址、紀念場所和人文場所等,是進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場所。為深入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國家民委命名首批27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廣西的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名列其中,且是廣西惟一一個獲命名的場所。

孫瑜說,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命名,是廣西民族工作的一件大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新時期民族工作的主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命名活動,對貫徹新時期民族工作主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獲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這對加強廣西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建設,促進民族團結事業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希望社會各界,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命名為契機,積極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建設,擴大教育的覆蓋範圍,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地為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