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灣鎮

清灣鎮

清灣鎮,是廣西北流市轄下的一個鎮,位於廣西北流市東南部,與廣東高州荷花鎮、化州播揚鎮等毗鄰,是嶺南交通要鎮。盛產荔枝、龍眼、香蕉等經作物,素有“荔枝之鄉”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清灣鎮位於北流市最南部,距離市區72公里,是北流市的“南大門”。東和北流市大倫鎮、廣東省高州市荷花鎮接壤,南與化州市寶圩鎮、播揚鎮毗鄰,西連六靖鎮,北接平政鎮、白馬鎮,是清朝“才壓三江”才子李紹昉,紅七、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北流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黃嘉穀的故鄉,是一個革命老區。

全鎮有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9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萬戶,人口6.8萬人,其中勞動力3.6萬人。行政區域總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31人。全鎮耕地面積1.98萬畝(其中水田1.78萬畝,旱地0.2萬畝),山地面積9.6萬畝。鎮內有兩河(清灣河、侯山河)自北南流,水資源豐富,龍南村的排亭組有一口可與法國維希相媲美的優質礦泉,其產品曾於1990年被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為唯一的礦泉飲用水。有新舊北寶公路貫通,與各村村級公路相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2010年全鎮實現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的奮鬥目標。

近年來,清灣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農業方面,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種植芭蕉、荔枝、龍眼、速豐桉等,其中種植芭蕉面積達1.4萬畝,是北流市最大的芭蕉生產基地。工業建設方面,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開拓性地建設北流市南部工業集中區,為我市邊遠鄉鎮創辦工業園區作了示範。該園區規劃2000畝,一期工程已征地平整275畝。截止2010年底園區新上項目11個,特別是北流百達休閒用品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的寵物玩具園,開創了我鎮上大型企業項目的先河。

清灣鎮位於北流市最南端,是北流出入廣東省的“南大門”。清灣鎮內有與法國“維希”礦泉水同一類型,被譽為“礦泉水之王”的清灣礦泉水。 清灣鎮是優質糧食生產基地,1993年實現了“噸谷鎮”。清灣鎮歷來是北流著名的書香之鄉,古代從這裡走出一位“才壓三江”的才子李紹昉,近代革命英烈(原紅七、八軍總指揮)李明瑞誕生於清灣;解放以來由於鎮黨委、政府對教育更加重視,書香更是濃郁,前後為清華大學輸送了5位學子,為其他大中專院校和社會輸送的人才多不勝數。清灣鎮經濟作物主要以荔枝、龍眼和冬菜椒為主,現全鎮已有荔枝、龍眼48821畝,年產荔枝、龍眼等水果8000多噸;冬菜椒年種植5000畝以上,年產冬菜椒1000多噸。

基本信息

鄧小平題詞 鄧小平題詞

清灣鎮位於廣西北流市東南部,與廣東化州寶圩鎮、播揚鎮等毗鄰,是嶺南交通要鎮。盛產荔枝、龍眼、香蕉等經作物,素有荔枝之鄉這稱。近年來大力發展香蕉種植,獲得了不起的經濟效益。

1998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5.97億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66億元,財政總收入217.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6元。 華東鎮位於北流市的西南端,全鎮6個村民居委會,共75個村民小組。1999年全鎮人口15474人。轄15個村民委員會,197個村民小組。1998年末,全鎮共有11903戶51261人,勞動力30680人。新舊北寶路貫境而過,與建成的村級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全鎮全鎮總面積3766.8公頃,有耕地面積7357畝,占總面積有13%,其中水田6748畝,旱地609畝。人均耕地0.52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紅薯、大豆次之。全鎮總成積128平方公里,其中山嶺面積,95986畝、耕地面積22919畝、保水田面積19630畝。

經濟建設

清灣鎮古建築 清灣鎮古建築

清灣鎮土地面積128平方公里,其中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用地面積17300畝:企業等第二產業用地面積900畝:機關、學校、住宅等第三產業用地面積8500畝,其他用地面積9500畝。轄區內建有大水河、雙龍、茂田等3座小型水庫,常年有效蓄水量32萬立方米。生活和生產用電均可滿足要求。

鎮內龍南村排亭組有一口泉眼,長年噴出60℃的水,日出水量約70噸左右,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曾被定為亞運會指定產品的清灣礦泉水的生產原料,可與法國維希礦泉水相媲美。北(流)寶(圩)二級公路橫穿該鎮,交通十分便利。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8200萬元,其中農業增加值1200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10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200萬元。財政總收入303.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92元。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盛產荔枝、龍眼、香蕉等亞熱帶水果。

全鎮現有中小企業87家。全鎮現有2所普通國中,17所國小,鄧小平親筆題名的“明瑞中學”就座落在該鎮侯山村,在職中國小教師510人,在校學生11532人。

歷史名人

清灣沉香 清灣沉香

李明瑞(1896.11―1931.10),清灣鎮人,北伐戰爭時,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旅長、師長、副軍長,是北伐軍中赫赫有名的“虎將”; 同時,也是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時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曾率部參加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經過萬里長征後,任紅七軍軍長:1931年10月受“左”的錯誤路線迫害致死,年僅35歲,1945年,中共“七大”會議為李明瑞平反,恢復名譽,並正式追認為革命烈士。

黃嘉穀(1902.10―1930.12),又名黃家菊,清灣鎮人,1925年入黨,北伐時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政治部指導員,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隨朱錫昂、俞作豫等人回北流開闢工作,建立中共北流縣委員會,曾任縣委委員、縣委書記;1930年12月壯烈犧牲。

基礎設施

清灣鎮黨委、政府以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為契機,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這個根本目標,切切實實要為農民民眾辦實事,該鎮多渠道籌措資金8萬多元成立了農村電子信息網路中心。該中心新購買了電腦15台,利用現有信息基礎設施及網際網路技術,按照″信息+網路+基地+農戶″或″信息+網路+農戶″模式,運用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收集、整理、分析、發布農業技術和市場信息,只要滑鼠輕輕一點就可了解全國各地的農業信息,幫助農業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了解生產、加工、銷售農產品及產品開發及市場擴張,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為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確保農業增產,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民增收提供信息服務。

引進名貴植物

北流市清灣鎮清平村新農村指導員李茂豪,從所駐村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山坡地較多的優勢,經過多方聯繫,並通過“以情動商”、“以誠招商”、“以商引商”等辦法,成功引進澳門老闆投資種植名貴植物品種沉香木。日前,在位於清灣鎮清平村山尾組的沉香木種植基地看到,該村今年引進澳門老闆投資了70多萬元種植的530畝沉香木目前長勢良好。據了解,沉香木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名貴的木料,亦是工藝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兩代,宮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製成各類文房器物,工藝精細。

在中國醫學中,沉香是一味罕貴的藥料,味辛溫,進入脾胃和腎,有降氣、納腎、平肝的作用,主治胸腹痛、嘔吐、哮喘等。 下一步,澳門老闆將加大投資,使沉香木在清平村的種植達到1000畝。沉香木的種植將使清平村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將會給當地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

特色產業

廣東的許多老闆瞄準了清灣鎮的地域優勢,紛紛攜巨資到該鎮種蕉掘金,同時帶動了該鎮農民種蕉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清灣鎮的龍副鎮長向記者介紹,去年冬,該鎮積極引進廣東的資金、技術,在香田村建立一個200畝的香蕉種植示範基地,通過基地示範效應,全鎮農民已自發種植香蕉,種植面積2327畝。 走進香蕉林,看見工人有的正在除草,有的給香蕉噴灑農藥,有的挑著香蕉專用肥給香蕉施肥,個個忙碌著。一位工人介紹說,他姓陳,是廣東省高州市人,在幹這行之前,他是在高州一家皮革廠做工人,近幾年高州那邊的田地都種了香蕉而且經濟效益不錯,看到別人種蕉賺到了錢,自己也曾經打算過承包土地來種香蕉,但是高州那邊幾乎沒有田地承包。正當自己一籌莫展時,自己的一位朋友說北流市清灣鎮那邊的田地土質好,光照條件好且租金不貴,在那邊種蕉肯定有賺頭。

2003年初,他拿出6萬多元來承包了該鎮平旦村的20畝田來種蕉,請當地村民幫他種蕉和護理,自己抓管理和技術服務指導以及聯繫銷路的工作。依目前香蕉的長勢,今年每畝地可能有1500公斤至2000公斤,一年下來,種蕉的收入除去每畝地的承包金及工人的工資,可能都會賺到6萬元左右。 如今,清灣鎮的農民看到外地老闆種蕉有了賺頭,農民種蕉積極性越來越高,自己也種1畝、2畝、3畝……按現有發展趨勢,到年底可發展到7000畝以上,占全鎮耕地面積3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