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達門鄉

青達門鄉

青達門鄉隸屬於內蒙古達拉特旗,位於內蒙古達拉特旗西南部,總面積578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83個自然合作社,耕地面積2.35萬畝,全鄉主要以煤炭、毛糧谷、畜肉為依託,共有煤礦16家,年產煤礦100萬噸。

基本信息

青達門鄉

青達門鄉青達門鄉位於內蒙古達拉特旗西南部,東與耳字壤鎮隔川相望,南與東勝區罕台鎮、柴登鎮毗連,西與高頭窯鎮相鄰,北與展旦召蘇木在庫布其沙漠中交界。全鄉總面積578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83個自然合作社,農業人8336人,總人口10036人。其中蒙古族28戶,140口人。耕地面積2.35萬畝,牲畜頭數3.5萬頭(只),2003年鄉財政收入達到167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0元。

資源優勢

全鄉境內有褐煤、黃金、石英砂、石灰岩、高嶺土等礦產資源;有羊絨、羊皮、玉米、馬鈴薯等農畜產品。

地域優勢

全鄉地貌南山北沙,境內溝道縱橫,幾條大溝內地下水源豐富,適宜發展基本農田,梁峁溝坡適宜發展沙棘、山杏等耐旱經濟樹種。鄉政府所在地距東勝區政府30公里,距達旗政府60公里,包神鐵路從境內穿過,設2個旅客車站,1個煤炭鐵運集裝站。

產業優勢

全鄉主要以煤炭、毛糧谷、畜肉為依託,共有煤礦16家,年產煤礦100萬噸。建起2處標準化特色作物加工、包裝飛銷售點;培養起一批以仙源肉食食品加工廠為鄉鎮龍頭企業的養羊專業戶150戶、養豬專業戶60戶、養雞專業戶300戶。

文化優勢

青達門鄉是達旗的革命老區,早在1937年就建立了地下黨支部,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境內有秦始皇修築的秦直道,北部有塔並召梁的“塔並召”,東南部有“老君廟”,西部有“老爺廟”,但已成虛跡。

發展思路

瞄準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調整結構、改善生態、增效增收。即: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基礎、以效益為中心,大力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發展高效畜牧業,積極壯大以煤炭行業為代表的地方工業,合理調整農牧民居住布局,引導農牧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實現生態、農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的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