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

養豬

養豬業是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產業。對保障肉食品安全供應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養豬業正由傳統養豬業向現代養豬業轉變,無論是養殖模式、區域布局還是生產方式、生產能力都在發生顯著變化。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勞動力成本增高、原種依賴進口、疫病嚴重、環保壓力大、飼料資源匱乏等諸多挑戰。但也有自主創新條件改善、國際市場空間大、國內市場穩步增長、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機遇。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在“適度規模養殖”、“智慧型豬業”、“動物福利”、“低碳排放”等4個方面。

基本信息

養殖要點

圖片養豬

實行保護性飼養

夏秋季節在豬舍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蔭降溫,冬季推廣塑膠暖棚飼養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推行高密度養成豬

冬季0.8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夏季1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養成豬,不僅建圈少,費用低,而且育肥豬爭搶吃食。沒有活動場地吃飽則睡,愛長肉,增重快,減少飼養費用。

品種要優

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當前,要推廣多元雜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配套,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內率66%,料肉比2.8:1。

欄舍要簡

豬舍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

飼料要廉

飼料占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要一成不變。如夏季天熱豬吃得少,飼料要配得營養好些。飼料營養要均衡,以滿足生長需要為宜。

防疫要嚴

重視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又要防止糞便的污染,傳播疾病,還要按免疫程式注射疫苗。

出欄要適時

如二元豬體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冬季養豬要領

搞好冬季養豬工作應圍繞禦寒這個問題展開,主要掌握以下9個要領:

1、豬舍外圍牆壁要厚實嚴密

豬舍的後牆、山牆、前牆在冬季時要增加保溫設施。為此,可以堆放作物秸稈,可以臨時砌泥土坯。最好是在豬舍初建時,就把外圍的四面牆體做加厚處理。陳舊的豬舍要及時封嚴牆體、門窗的殘留間隙。

2、提高豬舍溫度

提高豬舍溫度的辦法很多,但經濟、簡便、實用的辦法有四種。一是開放式豬舍覆蓋塑膜。最好是覆蓋雙層塑膜,雖然成本比單層塑膜覆蓋高些,但保溫效果較好。這種辦法適宜肥豬舍和非哺乳母豬舍。二是封閉式養豬車間實行鍋爐式暖氣供熱。三是開放式豬舍暖氣供熱加塑膜覆蓋。四是暖氣供熱加電熱器,適宜於哺乳母豬舍。

3、增設床板

在小豬階段,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纖維板等溫暖性床板,沒有條件可鋪設水泥預製板。

4、豬舍地面要乾燥

糞便污水要及時排除,清掃乾淨。為了便於乾燥,豬舍可以做成水泥地面,但是水泥地面豬易只著涼,易發生疾病白痢等。解決水泥地面的弊端,就是使用地暖,地暖可以有效保證豬整體溫度,而不是局部溫度,地暖電熱膜廣泛套用於豬舍。

5、不要讓豬飲用冷水

要把冷水燒成溫水後再讓豬飲用。

6、增加餵料次數

增加餵料次數的目的是相對增加採食量,以填補由於溫度低造成豬體內脂肪、肌內代謝產熱造成的體重虧空。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採取自由採食。在定次飼餵的地方,可在晚上增加一次餵料。

7、增大豬舍採光面積

在豬舍初建時,就要考慮豬舍採光面積。開放式豬舍要有較大的開放面積,以備冬季覆蓋塑膜便於採光。封閉式豬舍要在南牆和舍頂預留視窗,以備冬季安裝玻璃。

8、適當增加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大時,每頭豬的占地面積縮小,躺臥時可互相體貼取暖。同時,豬飼養密度大時它們的身體散熱量也加大,這樣有利於提高舍內溫度。

9、適度提高飼料中能量水平

可在原來飼料能量水平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大豬低點,小豬高點。小豬可添加油脂類高能飼料,大豬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飼料在配合料中的數量。

育肥豬

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餵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不足90公斤屠宰,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經濟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豬90~120公斤屠宰最適。

飼養方法

“倒餵法”養豬

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並結合豬的生育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新型養豬法,該辦法在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其比例為: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式既縮短了豬的飼養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約了精飼料用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發酵床養豬法

1、乾撒式發酵床養豬原理

在圈舍內均勻鋪撒金寶貝發酵劑與鋸末混勻墊料,總厚度約50厘米,放豬入床拉糞尿後,一般從第2~3天開始啟動升溫,3~7天功能微生物經過活化定殖後,呈幾何級數大量繁殖(24小時理論繁殖數量可達2個),利用豬糞尿等作營養源,將墊料混和物逐漸升溫發酵,中心發酵層溫度可達35-50℃或更高,表層溫度無論冬夏,長期穩定在二十幾度,基本形成恆溫床。下層發酵完成後,鋸末等墊料物會因發酵碳化顏色逐漸變深變黑,發酵產物能作肥料或粗飼料,可分批清運出舍。如不需使用,則可長期不清運,時間一長墊料會逐漸變少,因此還應定期補充墊料。

2、乾撒式發酵床養豬優點

(1)除臭環保

動物糞尿在金寶貝功能菌的作用下,一部分降解為無臭氣體被排放掉,例如:水蒸氣和CO2;另一部分轉化為粗蛋白、菌體蛋白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從源頭上消除了糞尿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使圈舍無臭味,達到零排放。

(2)節能省糧

金寶貝發酵床發酵產生的熱量,不管冬夏表層溫度均保持在20幾度,能節省煤電一半以上。糞尿及墊料在有益菌的作用下,降解形成菌體蛋白及多種有益物質被動物食入,廢物循環利用,可節省飼料10~20%左右。每頭豬大約可節省100斤飼料或更多。

(3)抗病促長

發酵床墊料通過物理吸附、化學中和以及發酵過程的生物化學作用消除了糞尿中的臭味物質,豬長期生活在大量的有益菌環境中,而且圈舍內環境清新,明顯提高豬的抗病能力,很少生病,每頭豬可節省醫藥費5~8元,生長順利,還能提前出欄。

(4)節水省工

金寶貝乾撒式發酵床養殖,不用清糞,也不用沖圈,可節水90%以上,原來三人幹的活,一個人很輕鬆的就能完成。

(5)提高品質

乾撒式發酵床養豬用藥少,或幾乎不用藥,可大幅減少甚至消除藥物殘留,使肉蛋品質更優、口感好,售價也更高。

3、乾撒式發酵床養豬六步鋪床

(1)稀釋菌種

金寶貝發酵床發酵菌劑每公斤可鋪10~15平方米豬床,按1:5比例與米糠,玉米粉或麩皮不加水混勻稀釋,目的是增加潑灑量,均勻撒入墊料中。

(2)墊料準備

面積20平米的豬床需鋸末10方。鋸末必須無毒,無害,去雜,曬乾後再用。

(3)播灑菌種

可以採用邊鋪邊撒,也可混勻後再鋪,切記無需加水。

(4)鋪足墊料

豬床要求鋸末厚度50公分。鋸末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殼,花生殼,秸稈代替,表面20~30公分仍要用鋸末。

(5)放豬入床

鋪好後就可以把豬放進去,不要等發酵好了再放進去,表面乾燥,可以先撒一點點水,以豬奔跑不起揚塵為宜。

(6)快速啟動

將新鮮的糞尿埋入20~30厘米處,蓋上鋸末再攤平。經過幾次這樣操作,即可快速啟動。

懶漢養豬法

懶漢養豬法是山東省的農業專家們多年來總結國內外農村養豬技術,改進創立的投資少、見效快、造價低的新式大棚養豬法。現將其主要特點及方法介紹如下:

1、投資少、造價低,建築施工簡便易行。建造一個養豬規模100頭的育肥豬的養豬大棚,只需投資2000元左右,每平方米造價20元左右。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4~5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膠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膠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省工省力,效益高。圈內安裝自動食槽、自動飲水器。自動食槽要安在棚圈的兩端,食槽寬0.2米,深0.8米。底部隔0.2米設一出料口,並按0.2米的間隔加一根鋼筋,以免豬進入食槽。料槽內設一插板,可調節飼料量。每25頭豬設一個自動飲水器。自動飲水器要下接飲水槽,將水引出棚外。飼料要根據不同日齡的育肥豬餵不同的全價飼料,使豬正常生長發育。一次加滿料和水,可供豬3~5 天的飲食。這種方法與傳統飼養方法相比每人可飼養育肥豬1000頭,效益提高10倍以上。

3、飼養簡便易行。在豬進圈之前,首先在圈內撒上一些健康豬的豬糞,然後鋪墊0.35~0.48米的鋸末、麥秸等墊料,為培養仔豬不在固定的地方排糞便打下基礎。懶漢養豬法是農村工廠化養豬的一種形式,提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入欄仔豬選擇日齡50~60天、體重25~30公斤、品質優良、健康無病的仔豬。進圈前要進行防疫驅蟲。為防止群豬打架,可採取仔豬身上噴撒來蘇兒水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消毒劑,或利用晚上進圈等措施,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整個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糞便。可採取在豬群出欄後一次性清除糞便,這樣做不會影響豬的發育。因為在豬的飼料中添加了一些生物添加劑,這樣有利於飼料中蛋白質的分解和轉化,降低糞便的臭味。為使夏季無蚊蠅、無臭味,對糞便發酵可採用高效耗氧發酵、或深床厭氧,豬糞發酵時溫度可達60~70度,可殺死糞便中的細菌和害蟲,清潔衛生。冬季由於豬群互暖,棚溫較高,應注意通風換氣,以保證育肥豬的生長發育。

5、飼養周期短、育肥出欄快。懶漢養豬法由於棚形合理,冬季保溫性能好,夏季涼爽通風,適合豬的生長育肥條件和規模化養殖,飼養周期3個月,80~90天育肥,日增重0.7~0.8公斤,每頭豬90~110公斤出欄。一棚一年養3薦豬,間隔20天,最低利潤5000元左右,年可收入15000~20000元。

6、一棚多用,易於轉產。豬棚可一棚多用,不僅可養豬,還可養牛、養羊、養兔、養雞等,並且可隨時轉產,種植大棚蔬菜、栽培蘑菇等,增加了抵抗風險的能力。

日常管理

哺乳仔豬

①保溫防壓。哺乳仔豬適宜溫度:l-7日齡為32℃-28℃, 8-35日齡為28℃-24℃,舍內溫度控制在18℃-22℃,相對濕度 50%-70%,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厘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③補鐵與過仔並窩。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製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哺前必須吃足初乳。對產仔過少的母豬,可按過仔的原則,將兩窩仔豬合併1窩,由一頭體質好。乳量充足的母豬哺育。仔豬並窩前必須吃足初乳。④開食與補料。仔豬生後5日齡訓練飲水,7日齡訓練開食,至2O日齡應全部開食。一仔豬開食後,補餵全價配合料,採用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日餵5-6次。⑤去勢與斷奶。仔豬生後25日齡去勢,35日齡斷奶。⑥衛生與消毒。每天清掃圈舍除糞2次,每周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劑消毒1次。⑦疫病防治。仔豬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

斷奶仔豬

①進豬前準備。仔豬培育舍在轉入仔豬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設備,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②飼養。仔豬入舍後,2周內仍餵給原仔豬料,l周內控制採食,日暖5-6次,自由飲水。2周之後逐漸過渡到肥有前期料,採用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日餵4-5次,自由飲水。③管理。仔豬斷奶後原窩轉入仔豬培育舍。舍內溫度控制在25℃-20℃,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2次,每周會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1次。仔豬生後55-60日齡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及仔豬副傷寒疫苗。仔豬在轉群前用驅蟲精、四咪吐等驅蟲藥驅除體內寄生蟲,或用蟲剋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當仔豬在仔豬培育舍飼養5周時轉入生長肥豬育舍。

生長肥育豬

①進豬前準備。生長豬肥有舍在轉入斷奶仔豬的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設備,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②飼養。斷奶幼豬入舍後,採用生乾粉料或生濕料型(料水比為1:0.5)。肥有前期,日餵3-4次,不限量飼喂,自由飲水。肥育後期,日餵2-3次,不限量飼喂,自由飲水。③管理。斷奶幼豬轉入生長豬肥育舍,按豬的品種、體重、體質強弱等相近的原則組群,每群10-20頭。斷奶幼豬轉入生長豬肥有舍後,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舍內溫度控制在21℃-16℃,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和除糞2次,每周舍內通道用2%火鹼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1次。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當肥豬體重達90-100公斤時出欄。

豬病防治

1、豬腸炎。鮮大蒜1份去皮,搗爛,加白酒2份,浸泡於密封容器內。6小時後取出。體重25公斤以下的小豬內服1~5毫升,25公斤~50公斤的中豬內服5~10毫升,50公斤以上的大豬內服20毫升。日服2次。

2、豬大便不通。蚯蚓適量焙乾成末,與蓖麻葉、大蔥、蜂蜜共搗成泥,敷於肛門。

3、豬消化不良。大米炒成黑焦狀,研成粉末拌於飼料中。每天早、晚各餵1次,連餵3日。

4、豬蛔蟲。生南瓜籽15克搗碎,混合15克芒硝,拌入日糧內服,1天2次。

5、豬拉稀。①木炭50克研末,分為2份,每天早、晚各餵1次,連餵2天;②紫皮蒜頭1~2枚,搗成泥狀,加清水適量灌服;③紅糖、艾葉各150克,紅桔皮100克,生薑50克放在鍋內混炒後,加入茅草根500克,竹葉150克,紫蘇100克和水適量熬成藥液,1天3次。建議小豬酌減。

6、仔豬白痢。①乾牛糞0.75公斤,鍛燒成灰,過篩分成2份,分別摻入早、晚的飼料中餵仔豬;②大蒜去皮搗成糊狀,加適量水攪勻,1天餵2次,每次15~20克,連餵3天。

7、豬嘔吐。灶心土適量,加入開水0.5升~1升,拌勻冷卻後餵豬。

8、豬無名高燒。鮮雞蛋1枚,鑿破小口,用注射器吸取蛋清,肌注。每次注射20毫升,每天1次,連用1~3次。

9、豬急性氣管炎。枇杷葉150克,刷去絨毛,水煎供豬飲。連服4~6次,每天1次。豬體重小於15公斤,枇杷葉酌減,超過30公斤酌增枇杷葉。

10、母豬癱瘓。用鮮狗骨頭搗碎熬湯飼喂,每天在飼料中加入骨粉70克或碳酸鈣50克。

11、母豬產後不食。海帶500克洗淨,切碎。加入鮮肉骨1公斤、清水3公斤燉熟,撈出骨頭。待涼後,分3次飼喂,每日1次。

12、豬感冒。①生薑10克,大蔥蔥白2棵,搗碎混合,加白酒1升。大豬1次灌服,小豬酌減;②茶葉100克,用開水沖後加入綠豆粉200克、白礬15克餵服。

13、豬疥癬。菸草1份加水20份浸泡1晝夜後,敢在鍋內熬1小時。清渣塗擦患處2~3次即愈。

14、豬破傷風。把豬尾巴剪開,至尾椎骨1厘米,然後用2粒白鬍椒分前後夾在尾骨髓中間,用線把尾巴纏住,5天不死者,可自愈。

15、豬濕疹。取白礬配成2%~3%的水溶液,對患部每天清洗2次,連用1~2天即愈。

16、豬凍傷。取辣椒稈、茄子稈各250克,混合水煎,取藥液放在容器內,早、晚加熱擦洗凍傷部位。

17、豬食物中毒。南瓜藤、藿香稈、茴香稈、灶膛土各50克,水煎服。

18、豬夜間磨牙。骨粉(蛋殼粉亦可)30~50克,食鹽6~10克,連餵7~10天。每日1次,效果很好。

19、豬自拉自食症。玉米面、麩皮各1公斤,酵母50克,加水混合。發酵後曬乾研成粉,拌入豬食內,每日5~12克,分2次餵。

20、豬中暑。綠豆200克煮湯加白糖100克,讓豬自食或灌食,1~2天即愈。

注意事項

生餵與熟餵

在農村,許多養豬戶有飼餵熟食的習慣,認為熟餵可以縮小飼料體積,軟化粗纖維,豬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據試驗, 飼料的類型不同,生餵與熟餵有所區別,青、粗料類型日糧熟餵比生餵好, 乾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組高, 蛋白質和粗纖維的消化率二者無顯著差別。精料類型日糧中,豆料籽實熟餵比生餵好。但多數精料類型日糧, 生餵比熟餵好,一般煮熟後的精料要損失5%~10%的營養成份,生料飼餵肉豬,平均日增重比熟餵提高10%,每增一公斤毛重可節省精料0.2~0.3公斤,乾物質消化率二者無差別,蛋白質消化率生餵比熟餵高。此外, 生料餵豬可以節省許多人工和燃料。然而,有些有毒或易污染飼料,如菜籽餅、棉籽餅、 泔水等經過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稠餵與稀餵

稀餵因含水量多,稀湯灌大肚,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 加速胃排空,使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縮短, 勢必降低飼料營養成份的消化率。稠餵特別是生乾餵和生濕喂,能加強豬的咀嚼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 延長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和提高營養成份的消化率,因此提倡稠喂, 乾飼料拌水或乾飼料拌青飼料漿水的乾濕程度以捏得攏、散得開為宜。

少餐與多餐

必須根據豬的類別、年齡、 季節和飼料性質來決定餐數,不能一概而論。哺乳仔豬胃容積小,消化力弱,從7日齡開始主要是誘食,可不限餐數;20日齡起至斷乳,每天可餵6頓以上;剛斷乳的小豬對飼料的消化機能正處於日趨增強的階段,每天可餵4~5頓;帶仔母豬和妊娠後期的母豬, 需要養分多,每天可餵4頓;架子豬、大肉豬、空懷母豬、公豬日餵3頓即可。夏季天氣炎熱、晝夜夜短,豬的活動時間也長,可酌情加餵1~2頓稀食, 以防餓補水。冬季寒冷,晝短夜長,則早晨第一頓要餵得早,晚上一頓要餵得遲, 以適當拉開了頓的間隔時間。而且晚上一頓還要餵得稠,以防餓禦寒。

定時

餵豬決不可以今天遲喂,明天早喂, 每天應該固定餵豬的時間。這樣會使豬養成習慣,一到時間就想去吃食,並有規律地分泌消化液, 吃食特別香,也容易消化,不易鬧腸胃病,如果餵食時間不固定, 打亂了豬的生活規律,就容易引起消化機能紊亂,每頓吃起來不香,消化不良,導致豬患胃腸病,時間一長,豬就會消瘦,生長發育遲緩。

定量

餵豬時飢一頓、飽一頓,同樣會使豬消化不良,增重緩慢, 所以,當摸清豬大致的採食量後,應確定一個大體的餵量。但同一群甚至同一頭豬的食量大小,往往因氣候條件、飼料適口性、飼餵技術等而有差異。飼餵者掌握了豬的食量後,還要根據豬體的營養狀況、飼料情況和食慾情況, 靈活掌握飼料的餵量。一般以飼餵後槽內不剩食,豬不舔槽為宜。如槽內有剩食,下次可減少點;如果不夠吃,下次可多餵點。豬的食慾規律一般是傍晚最旺, 早晨次之,午間最差,一天的餵量應大體根據這個規律來分配, 使豬始終保持旺盛的食慾。定質豬的飼料最好餵以正規飼料廠,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豬的飼養標準配製的配合飼料。如果農家自配, 也應根據飼養標準大體確定混合料的消化能水平和蛋白質水平,每次配料的品種和配比不宜變化太大。定溫食溫對豬的健康和增重也有較大的關係。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溫飼喂,冬季應酌情用熱水調製飼料和餵溫水。如果食溫太低豬吃下去後, 要消耗很多體熱,才能把飼料升高到與體溫相等的程度, 而體熱必須由飼料中的營養物質氧化後產生的熱能來補充,無形中要浪費許多飼料, 對妊娠母豬還可能引起流產和胃腸炎。健康豬吃食時有搶食的習慣,所以給豬餵食時, 不能餵滾熱的燙食,否則容易燙傷豬的口黏膜甚至食道。長期餵燙食, 還會引起脫毛症,使豬發育受阻 塑膠暖棚養豬法 塑膠暖棚養豬法是在原豬舍的兩側插上竹竿,並將竹竿彎成弧形,然後將竹竿縱橫相交成十字形並扎牢,再用塑膠薄膜扣於其上,四周用泥封嚴,同時要留好門和排氣孔。當然,規模化養豬可採用標準式塑膠大棚。採用塑膠暖棚養豬能夠改善冬季豬舍內的溫度和濕度,有利於豬的正常生長發育。據測定,冬季塑膠暖棚豬舍內的溫度可達15℃以上,特別適合於冬春氣溫較低時使用,而炎夏只要揭開塑膠薄膜即可。採用該法養豬投資少、見效快,飼養120天,平均每頭比散養的豬重26公斤,節約飼料29公斤 青料加精料養豬獲高效 1.種好青飼料青飼料選擇產量高、營養價值高、適合豬食用的青飼料品種,並且多品種搭配,使各種青飼料的營養互補,同時也有利於青貯時達到最佳效果。他種植的品種有俄菜、串葉松香草、紫花苜蓿、白三葉草、牛皮菜等品種。據他介紹,這些品種合計種667米2(1畝),可滿足40頭豬全年青飼料的需要,可替代50%~60%的精飼料。在栽培種植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土壤肥力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90公斤。深耕28厘米左右,細耙達到上虛下實,平地打畦,以南北畦為好;其次是要管理好,在收割時留茬高度以5~6厘米為最佳。2.把好青飼料青貯關青飼料的青貯,可以做到全年平衡供應青飼料,同時青貯料具有質地柔軟、氣味好、豬喜食、營養損失小等諸多優點。青貯設備主要是青貯窖。青貯窖應選擇在靠近畜舍、土壤堅實、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四周有一定空地的地方,窯壁應當平直光滑,上口稍大於下口。以上幾種青飼料混貯,每667米2面積所產的青飼料需配長2米、寬1.5米、深1.5米的長形窖3個,每個每次可青貯2000公斤。青飼料收割應在生長旺盛期,收割後應切短,一般以3厘米左右為宜,以便於裝填入窖、踩實和發酵。在裝填時,先在窖底鋪上30厘米厚的墊草,四周及底部鋪上一整塊厚塑膠,將各種切短的青飼料混合均勻,及時裝入窖內,邊踩實邊裝,原料高出窖沿20厘米,最後將大塑膠紮緊,再鋪上一層草。然後加上50厘米厚的土進行封埋,蓋土應隆起呈饅頭形,窖四周挖排水溝。要求不滲水、不透氣。一般青貯30~50天即可取用,品質良好的青貯料呈綠色或黃綠色,帶有酒糟香味,在窖內壓得非常緊密,但拿到手上又很鬆散,質地柔軟而略帶濕潤,莖葉仍保持原狀,否則就是青貯品質不良。3.合理搭配精料青貯飼料雖然營養較全,成本低,但由於水分含量較高,豬每次吃飽後實際進食的乾物質較少。所以要達到快速育肥的目的,還必須搭配40%的精料,精料即一般豬用全價料。夏春山還在精料中添加了10%的紅米稻穀粉,由於紅米稻具有補血促生長的作用,可提前8~12天出欄,達到節約飼料的目的。在飼餵時,一般先餵精料,再餵青貯飼料。每天餵4餐,每次以30分鐘內採食完為最佳。採用此種方法,一頭15公斤重的土雜豬長到90公斤,平均日增重可達800克,一般不超過100天即可出欄,生長速度和經濟效益都十分可觀。

降低養豬成本

一般的養戶用粉都有是用手工攪拌,相比飼料廠經幾道工序用機器攪拌,均勻性肯定比全價料要差。用粉料的養戶通常自己出配方,在營養平衡方面肯定比不上專業配方師水準,再加上原料來源不固定,經常出現缺少某種原料而被迫改用其它原料代替,如無麩皮改用米糠等,因此質量經營出現波動。

粒料成品和利潤還比不上粉料的其中一種成份“預混料”的利潤。其次,飼料廠採購大宗原料如玉米、豆粕等都是幾百、幾千噸的量,而一般自配料戶的採購量都是幾噸、十幾噸地進貨,價格方面應該會比飼料廠要貴。單從配方成本方面分析,全價料要比粉料要低。

養戶自行配料時通常在豬舍旁的料倉進行,設備簡陋及衛生條件差,場地及設備乾濕料槽都極少清潔消毒,水分難以檢測及控制,再加上基本都不添加防霉劑,極易引起變質,從而影響粉料質量,而全價料在保質方面比粉料要穩定得多。

以現今的飼料行情和價格,一般飼料廠每噸全價顆粒料的利潤約為20-30元;預混料廠每噸預混料的利潤約為800元左右,按4%的用量計算,每噸預混料可配出25噸粉料。而25噸全價粒料的利潤約為500-750元。

另外全價料經過高溫熟化,一般的細菌都被殺死,對疾病方面的控制應比粉料較好;而粉料粉塵較大,易引起豬的呼吸道病,未經熟化殺菌又易引起腸道病;而吸收利用率也會比粉料較高。

飼料廠每進一種原料都要經過肉眼和化驗室的嚴格化驗,要每個指標均合格才能進廠使用,而一般的養戶大部分都是憑感觀或批發商提供的指標去進貨,並無準確的化驗數據。

發展趨勢

在2011年,中國豬平均存欄量4.68億頭(其中年底母豬存欄4929萬頭),總出欄量6.62億頭,出欄率141%。全國自繁自養頭年均盈利500元左右。

未來10年將是中國養豬業規模化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生豬市場盈利的黃金期。其主要特徵:一是散戶繼續大量退出,規模化、集約化養豬迅猛發展;二是生豬市場盈利期大大延長,虧損期大大縮短甚至無虧損期。

養豬期刊

圖片
期刊名稱:養豬

主辦單位:東北養豬研究會

出版周期:雙月

出 版 地:遼寧省瀋陽市

語言種類:中文

開本尺寸:16開

創刊時間:1986年

國際刊號:1002-1957

國內刊號:21-1104/S

郵發代號:8-100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主要欄目

營養與飼料、繁殖、肉豬生產、遺傳育種、疾病防制與保健、豬場建設與養豬設備、環境控制與污染防治。

期刊目錄

1.飼糧中添加微生態製劑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李玉傑 王志堅 孫絲 劉長恩

2.乳酸菌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在養豬生產中的套用 張建剛 李文 盧玉飛 陸銀

3.固態發酵對複合蛋白飼料營養價值改善效果的研究 司馬博 陳代文 余冰;

4.添飼雜交狼尾草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雷宣會 廖新俤 余斌 黃文尚 吳華慶;

5.天蠶素抗菌肽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王華帥 賈山松 雷東風

6.低蛋白質胺基酸平衡飼糧飼餵生長肥育豬的試驗研究 董志錄

7.杜洛克、長白與大蒲豬雜交商品豬生長肥育性能、胴體品質及肉質研究 郭建鳳

8.異普克公豬異味控制疫苗對豬生長性能及胴體品質的影響 陳敏 蔣菊梅 潘天喜

9.複合抗菌肽製劑對保育豬生長性能和健康水平的影響 劉丁健 曾其恆 李秀寶

10.飼餵乾濕料與乾粉料對豬生長肥育性能的影響 胡成波 徐廣鶴 王冼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