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養豬

發酵床養豬

發酵床養豬是通過參與墊料和牲畜糞便協同發酵作用,快速轉化生糞、尿等養殖廢棄物,消除惡臭,抑制害蟲、病菌,同時,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將墊料、糞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增強牲畜抗病能力,促進牲畜健康生長。製作方法包括:菌種的採集、發酵床的活性劑、發酵床墊料的製作、豬舍的建設、發酵床的製備等。

基本信息

養豬特點

發酵床養豬發酵床養豬
1、發酵床養豬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不需要對豬糞採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泄物排出養豬場,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標準,大大減輕了養豬業對環境的污染。
2、相對節省人動力。由於不需要清糞,按常規飼養,能增強每員飼養量。
3、正常情況下可節省藥費,豬吃了微生物菌以後,能幫助消化,節省了部分飼料,還有一定程度下提高豬群的抵抗力。並且發酵床養豬法減少了藥物的使用,同時減小了豬肉的藥物殘留問題。
4、節約水和能源,常規養豬,需大量的水來沖洗,而採用此法只需提供豬只的飲用水,能省水80~90%%;發酵床產生熱量,豬舍冬季無須耗煤耗電加溫,節省能源支出。
5、據商業機構推廣材料強調能節省飼料,原理是糞便給菌類提供豐富的營養,促使有益菌不斷繁殖,形成菌體蛋白,豬只通過拱食圈底填充料中的菌體蛋白,補充了營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對節省一部分飼料。
6、墊料在使用3年後,形成可直接用於果樹、農作物的生物有機肥,達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效果。
7、發酵床上養豬,豬肉肉色紅潤,紋理清晰,肉質較高,有助於提高豬肉價格和市場競爭力。

8、環境安全型發酵型豬舍是環境安全型畜禽舍之一。其特點是在普通的發酵床豬舍設定了空間電場空氣淨化防疫設施,此設施促使整舍的微生物氣溶膠數量在很低的濃度範圍內波動,並且將一部分空氣微生物、微生物氣溶膠直接轉化為疫苗物質,此種環境中的豬能夠獲得自動免疫,豬病少。

觀念轉變

傳統的養殖糞尿污染非常嚴重,對地面、空氣、水源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直至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問題,吉林省長熱線也接到大量的類似污染問題,另外疾病,食品問題,養殖效益問題均是面臨的問題。只有轉變養殖思路,才能養殖致富,生態養殖是符合社會所需要的養殖技術。

生態優勢

發酵床養豬發酵床養豬
“生態環保發酵床技術的推廣與使用是養豬業的一大革新,是破解養豬業三大難題的有效法寶。
1、“環保門”:豬糞廢水自消化
通過採用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豬場的糞尿直接排入墊層中,經微生物發酵分解和吸氨固氮,糞尿轉化為有機肥,豬舍里不產生臭氣和氨味,無需沖洗豬圈;豬因糞尿氨過重和豬場沖洗豬冷熱不勻,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也大大降低,節省大量的設備成本,糞尿處理成本。豬場生產的有機肥的甜頭,有機肥供不應求。“轉變養豬方式,豬糞便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養豬場污染物無處排放的難題,更是一舉多得,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三贏,又是一項農民增收和創收的好項目。”
2、“安全門”:豬肉安全來保障
生物發酵舍,首先要求豬舍的空氣流動性好,養殖密度是根據春夏秋冬不同季節來合理地調控;只要選擇健康的豬苗,按照不同周齡的要求注射疫苗,待穩定期過後,進入已經發酵完全的豬舍,正常情況下就不需要打針投藥。因為發酵床里大量的混合型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以抑制各種病原體的入侵。無藥物殘留,且各項指標都達到《無公害食品豬肉》(NY5029-2001)的要求。
3、“價格門”:養豬成本再降低
引進發酵舍養豬技術,特別是將微生物技術套用於養豬業,大大降低了綜合成本:如果吃普通的飼料,大約3.3斤飼料能轉化為1斤豬肉,如今2.9斤飼料就能轉化為1斤豬肉;減少了藥品的投入,每頭豬的防疫費用從50元降到25元;不必安裝保溫燈,不必天天清理豬糞,節電、節水達80%以上。

管理要求

發酵床養豬發酵床養豬
墊料薄:只要50公分就可以了,省一半成本。不需要額外添加任何活性劑、營養液及水分,泥土、鹽等,便於控制與維護,大大降低做床的勞動強度與輔料成本。無糞便、氨氣等。“高科技”使養豬真正輕鬆省事極易成功。無須同步發酵.空欄一兩個月無影響。
1、請規範建設發酵床
①朝向:圈舍結構宜坐北朝南,在湖南地區尤以南偏西9°左右最好。
②牆高和跨度:豬舍屋檐高度為2.6-3.5米,圈舍跨度以9-13米為宜。
③單圈面積:最好控制在20-40平米之間,太大太小都不好。
④圈舍之間直接用柵欄隔開,利於圈舍內通風。
⑤窗戶:修建4種窗戶:天窗、地窗、風機窗、普通窗戶。
⑥屋頂要設定保溫隔熱材料(如泡沫),夏天過熱。
⑦食槽和飲水器:可用自動料槽和自動飲水器,自動飲水器嘴頭朝向禁止朝向發酵床,防止飲水器噴水浸泡發酵床墊料。
⑧圈舍內要留水泥台,水泥台的寬度1.8-2米,南方適宜此法。北方可以不留水泥台。
2、規範引種養殖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儘量減少從外購買仔豬,確須從外購買,一定要從無疫病的安全區域購買。購回後,先放入觀察欄內觀察飼養28天以上。期間,根據免疫情況補註正規良好疫苗並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同時消除應激,待豬只精神、採食、排泄各方面均正常後,再投放欄內。錯誤做法:認為發酵床是萬能床、消毒床,直接將外來豬不經任何隔離觀察處理就放到發酵床上飼養,這種做法風險極大。
3、飼養管理髮酵床在早期曾被錯
誤宣傳為“懶漢養豬法”。發酵床絕不是懶漢養豬,發酵床的維護有一套規範流程:
①墊料管理。對於一些不喜拱的豬,應將糞便掩埋在墊料下,同時定期對墊料進行翻倒掩埋。
②水分管理。發酵床除防止水分過大外,還要防止墊料過乾起塵,墊料過細過乾就應噴水,以豬走動不起塵為準。
③通風管理。發酵床一定要注意通風,圈舍一般坐北朝南,地勢稍高,“四窗”齊全,層高不低於3.5米,屋頂要有隔熱保溫層。
④消毒管理。外購豬進發酵床前,須進行嚴格的隔離和消毒處理程式。 標準值

1

3

65

6

65

656

656

65

656

6556

656

65

6565

655

65

6565

656

6546

654456

65465

654654

654

646

6554

656655

65465

64

6545

6

654

54645

5654

65+56+564

65445

64654

65445

564

646

65645

564

6546546464654

6546546

6454

654

6546

6654

654654

64

製作方法

1.菌種的採集

豬排出的糞便由發酵床中的菌種降解,菌種的好壞直接影響糞便的降解效率,因此土壤微生物菌種的採集就顯得十分關鍵,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點採集不同的菌種,採集到的原始菌种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保存。隨著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推廣套用,高效、安全、經濟、適用性更廣的菌種一定會被人們不斷的發現和利用。

2.發酵床的活性劑

當發酵床用過一段時間後可以向其上面噴灑一定的活性劑以提高降解效率。活性劑包括天惠綠汁、胺基酸液等,是從植物體內提取出來、經發酵後形成的,主要用於調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特別是在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時,按說明把活性劑稀釋到合適的比例噴灑床面以加快對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另外,平時發現豬大便堆積得比較多時,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於糞便的充分分解。因此活性劑的合理使用對發酵床的循環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活性劑已開發出許多的商業產品,使用時要選擇適合發酵床中微生物生長的產品,並根據實際情況噴灑。

3.發酵床墊料的製作

發酵床的主要成分是由有機墊料組成的,墊料里主要成分是木屑,占到90%,其他10%是土和少量的粗鹽。木屑,很鬆軟,可以吸收水分;加粗鹽,有利於木屑的分解。豬圈填墊總厚度約90cm,例如一間面積為25m2的豬舍約填25?m2×150kg=3750kg。如果條件好,可先鋪30-40cm深的目椴,然後鋪上鋸屑,如果鋸屑不充分,可先鋪50cm深的玉米秸桿或30cm厚的稻皮,然後再鋪上鋸屑。土:用量為總材料的10%,為415kg,泥土要求是沒有用過化肥農藥的乾淨的泥土;鹽:用量為總材料的0.3%,為12kg;微生物原種:每平方米2kg,為50kg;水:1000kg;營養液(天惠綠汁,乳酸菌、動物胺基酸、米醋等的混合原料)8kg。

將土壤微生物菌的原種、米糠、鋸屑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數量的微量元素和胺基酸液,使含水量達到60%,保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加入少量酒糟、穀殼熏碳、穀殼等發酵也很理想。經過2-4天發酵就可製成供發酵床用的有機墊料。發酵床的墊料,10年20年都不用換,一次少量的投資就可以永久的使用。

4.豬舍的建設

發酵床養豬豬舍的建設也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豬舍的基礎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豬舍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採光、通風良好,南北可以敞開,通常每間豬圈淨面積約25?m2,可飼養肉豬15-20頭,豬舍牆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的1/3,並且從太陽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更適宜地生長繁殖,利於發酵。北側建自動給食槽,南側建自動引水器,從而達到豬舍無臭、無蠅的要求。如果用溫室大棚養,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錢,因為大棚造價低,而且小氣候更容易調節。冬天採光好、保溫,豬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陽膜,把四周裙膜搖起,可以通風降溫。

5.發酵床的製備

發酵床分地下式發酵床和地上式發酵床兩種,在南方,地下水位比較高,一般採用地上式的,如果在北方,地下水位比較低,一般採用地下式的。地下式發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cm,填滿製成的有機墊料,再將仔豬放入,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長了。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採用地上式發酵床。地上式發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經製成的有機墊料。用發酵床養的豬,又回到了“土生土長”的環境,豬可以自由嬉戲,,恢複本性,心情好,自然吃的多,長的也好,個個皮毛光亮,長勢喜人。

6.發酵床的管理

總體來講與常規養豬的日常管理相似,但發酵床有其獨特的地方,因此平時的管理也有不同的地方:①豬的飼養密度,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一般以每頭豬占地1.2-1.5m2為宜,小豬時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②發酵床的床面不能過於乾燥,一定的濕度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如果過於乾燥還可能會導致豬的呼吸系統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噴灑活性劑;③入圈生豬事先要徹底清除體內的寄生蟲,防止將寄生蟲帶入發酵床,以免豬在啃食菌絲時將蟲卵再次帶入體內而發病;④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時需加活性劑來調節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證發酵能正常地進行;⑤豬舍中的鋸屑變少時,適當補充微生物原種和營養液;⑥為利於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餵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生豬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糞、撒尿,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⑦地面濕度必須控制在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濕度;⑧豬舍內禁止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類物品,防止它們對土壤微生物的殺害作用,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把鋸屑、土、微生物原種一層一層鋪好後,噴上鹽、水和營養液,水分調節在65%,噴水宜在填材料50%後開始,按照這樣的順序把豬圈墊料填滿即可,飼養幾天后,因微生物原種的作用,臭味自然消失,蒼蠅和蛆不再繁殖,2-3個月後,豬床低層成為自然繁殖狀態,中部形成白色的菌體,其溫度可達到40-50℃,豬糞發酵後成為豬的飼料。

缺點

1、發酵床養豬法豬舍內不能使用化學消毒藥品和抗生素類藥物,如果使用,將殺滅和抑制微生物(所謂的益生菌),或抑制其繁殖,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雖然推廣的商業機構強調發酵床養豬疾病較傳統飼養發病率會下降,但不是不會發生,而當豬場和豬群發生呼吸道疾病時,養豬同行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不用藥,豬生長速度緩慢,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均降低,利益得不償失,另外,所謂的益生菌是不可能抑制病毒,當豬場發生藍耳病、圓環病毒等常見病毒性疾病,或者口蹄疫、豬瘟等烈性傳染病時,連化學消毒藥都不能使用,單純靠隔離治療疫病是不可能受控制的,但一用藥就不能再發酵了,並且病毒將長期存在在發酵床養豬豬舍的溫床上,一旦發病將損失慘重。發酵床養豬豬只不可能不會得病,菌種在這個濃度下是很脆弱的,相對於這些年來養豬造成的耐藥菌根本不是對手。

2、建設成本高,豬舍占地面積大,100平方米只能養50-70頭豬(每頭豬占地面積1.5平方米),而目前規模化養豬可飼養100頭,現有的豬舍不能用,要一大筆費用來改造(要墊3尺厚的鋸木,而且要雜木的)。

3、養豬成本不一定能下降。有些發酵床養豬法的推廣者強調一次性噴灑菌液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的菌種生長。要知道,菌種的生長是和墊料的組成以及溫濕度直接相關。就目前所呈現的比較粗獷的墊料組成(甚至墊料的組成成分還可以根據當地資源進行調配),能否對菌種的生長提供適宜的條件呢?顯然不行,那就需要定期噴灑,但菌液的成本代價又是非常高的,因為對濃度要求比較高,勢必會增加成本。另外,豬在豬欄活動範圍大,跑來走出消耗能量,飼料轉化率可能下降。

4、發酵床是靠木屑、米糠等粉狀物吸收豬的排泄物,而豬有拱食的習慣,木屑、米糠等粉狀物會因為豬拱食物進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疾病。

5、發酵後在墊料中存在著大量的黴菌毒素,豬有拱食的習慣,豬只採食黴菌毒素後,常引起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飼料報酬不升而降。

6、夏季豬舍內溫度過高,影響豬的生長發育,日本是高層養豬,很多豬場豬舍內均裝有空調,而發酵床養豬豬舍內發酵起來溫度太高,夏天不利於豬的健康生長。特別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本來氣溫就很高,發酵散熱雖然表層溫度並不高,但使豬所處的環境溫度上升,豬只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有所下降。

7、床面濕度必須控制在60%左右,濕度過低不利於微生物繁殖,並會導致豬發生呼吸系統疾病,而濕度過高豬寄生蟲病危害嚴重,豬在啃食菌絲時將蟲卵再次帶入體內而發病,而且皮膚病危害嚴重。

8、發酵床養豬法豬群轉群較為不便,飼餵也較麻煩,如果沒有配合較先進的飼餵設備,飼養員的勞動量不一定能降低。

9、由於豬舍是半開放式的,受外界的環境變化的影響,如何使菌種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都能發揮較高的效率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速度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根據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大規模推行發酵床養豬法仍值得探討,客觀地說,發酵床養豬法比較適合我國北方地區規模較小的養豬戶(場)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