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仔豬營養性應激應對技術

4.消化道酸度的變化早期斷奶仔豬不能分泌胃酸,仔豬斷奶前主要通過母乳中的乳糖發酵來維持胃內酸度。 調控斷奶仔豬營養性應激的途徑1.能量原料的選擇能量是影響早期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關鍵要素。 4.礦物質高銅能有效刺激早期斷奶仔豬的生長,並能提高飼料利用率。

http://www.aweb.com.cn 2009年06月26日12:38 網際網路 發表評論 共有 0 條評論  
核心提示:仔豬早期斷奶提高了生產力,但是對仔豬的應激較大,主要表現在母乳向飼料的轉化的應激,斷奶應激,消化道酸度變化應激等,控制斷奶應激就要選擇好的飼料原料,選擇好的飼料配比,選擇益生素和低聚糖。

在養豬生產中,合理地仔豬飼養是養豬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它不僅影響本階段的生長,還嚴重影響以後的生產性能。而仔豬斷奶則是仔豬生產中的關鍵因素,在傳統的養豬生產中,仔豬常在45-60日齡斷奶。現代化養豬生產為提高母豬的年生產力,常通過早期斷奶技術,將斷奶日齡縮短到21一28日齡,以縮短母豬的哺乳期;另外,母仔早期分離可防止母豬壓死仔豬和減少仔豬感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機會,有利於提高仔豬成活率;同時可提高欄舍利用率;但同時也導致仔豬產生應激,產生斷奶仔豬衰竭綜合症的出現。

一。早期斷奶仔豬的應激反應

1.母乳向飼料(feed)的過渡關

斷奶前的哺乳仔豬的營養全部或大部分由母乳提供,豬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和易於消化的酪蛋白,其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為主,不含澱粉和纖維。而斷奶後,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的乳脂由穀物澱粉所替代,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的酪蛋白變成了消化率較低的植物蛋白,並且飼料中還有仔豬幾乎不能消化的纖維。因此,仔豬消化道酶系統和生理環境等均不相適應,造成仔豬出現失重,血糖、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水平、肝糖原、胃內容物重均降低,胃pH值升高。臨床上表現為斷奶仔豬採食量和飼料利用率降低,消化不良和引起腹瀉的發生。

2.斷奶應激導致免疫力、抗體水平快速降低

母豬初乳中乳蛋白含量高達7%,占乾物質34% ,而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新生仔豬腸壁通透性很好,可完整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從而獲得被動免疫。但在以後的3周內很快下降,而主動免疫要在4~5周才起作用。所以,通過營養的方法提升斷奶仔豬的免疫力是避免腹瀉的關鍵之一。

3.斷奶應激引起腸道環境的變化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也是體內最大的免疫和內分泌器官,腸道形態結構的完整性是腸道一切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早期斷奶將導致仔豬小腸黏膜萎縮,絨毛變短,隱窩加深。斷奶後仔豬持續攝入低能量和豆粕含量高的飼糧是造成黏膜損傷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斷奶仔豬的日糧必須極易消化,而且對腸壁不產生抗原作用。

4.消化道酸度的變化

早期斷奶仔豬不能分泌胃酸,仔豬斷奶前主要通過母乳中的乳糖發酵來維持胃內酸度。斷奶後,由於乳糖的大量降低,導致乳酸的生產下降使胃內的總酸度降低,這在斷奶第二天表現尤為明顯。泌酸能力不足將導致消化道功能紊亂,降低仔豬對蛋白質的消化效率,造成蛋白質在腸內腐敗,而給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較為適應的環境,促進病原菌的繁殖,最終導致炎症、腹瀉和其他疾病,影響仔豬的健康和生長。

5.日糧蛋白質的抗原作用和腐敗作用

飼料蛋白原料中含有可能引起仔豬腸道發生超敏反應的抗原物質,飼餵斷奶仔豬後可引起遲發性過敏反應,造成小腸損傷,腸絨毛大量剝落,消化吸收面積降低,攝入的飼料蛋白質過多地湧入大腸導致腹瀉。

6.消化酶的分泌量受限

斷奶時由於日糧的變化和應激反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澱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顯著下降。因此,早期斷奶仔豬在斷奶後2周內對可溶性澱粉的消化利用有限,對不溶性澱粉則很難消化,同時導致仔豬常不能適應以植物為主的飼料,這也是仔豬斷奶後1~2周內消化不良、生長受抑的重要原因。

二。調控斷奶仔豬營養性應激的途徑

1.能量原料的選擇

能量是影響早期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關鍵要素。適當提高日糧中的能量水平,降低熱增耗,以保證豬每日所需能量的絕對攝入量,可減少應激。選用乳清粉、脫脂奶粉等,因其甜度高、適口性好,易於消化,並且乳糖能被酵能產酸,來維持仔豬的腸道健康。儘管早期斷奶降低了蔗糖酶活性和對葡萄糖的吸收,這兩種糖類仍然是易於利用的能源,而且還提高了飼料的適口性。非澱粉多糖(NSP)不易被仔豬消化利用,但可作為腸道有益微生物的能量來源,有利於腸道微生物區系平衡的維持,防止消化機能紊亂。膨化的玉米也是經濟有效的仔豬能量源。

2.蛋白質、胺基酸與小肽類原料的選擇

可消化胺基酸的平衡、適口性及能夠提高免疫力是斷奶仔豬所要求的。實驗證明,低蛋白、高胺基酸及一定的谷氨醯胺組成的胺基酸平衡日糧使仔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增強。同時減少植物蛋白及大豆製品的用量,儘可能提高早期斷奶仔豬日糧中的動物蛋白比例。小肽不單作為胺基酸的來源,更重要的是,活性肽在促進腸道發育,刺激和誘導小腸絨毛刷狀緣分泌消化酶;促進畜禽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調節內分泌機能;增強畜禽免疫機能等方面也發揮重要的生理作用。

3.維生素

在應激過程中最重要的代謝途徑之一是脂解作用,需要一系列輔助因子(如,核黃素、煙酸、泛酸、生物素、VB等)參與酶反應,這些因子都影回響激,其中最主要的是維生素E與維生素C。維生素C被認為是抗應激因子,在體內可直接殺死病毒或細菌,增強中性白細胞,有效減緩斷奶應激。因此,早期斷奶仔豬日糧中應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是細胞內的抗氧化劑,在保持仔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4.礦物質

高銅能有效刺激早期斷奶仔豬的生長,並能提高飼料利用率。缺鐵可引起仔豬缺鐵性貧血,導致仔豬抗病力降低,易感染病菌,發生腹瀉甚至死亡。高鋅可促進舌黏膜、味蕾細胞迅速再生,調節食慾,抑制腸道某些有害細菌的生長和延長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保證了營養物質在腸道的消化吸收,減少大腸微生物的發酵,進而有效控制仔豬腹瀉的發生。缺硒時,GSH—PX活性下降,胃腸平滑肌細胞脂質膜會因過氧化發生質性病變,從而引起仔豬消化紊亂,並伴有頑固性腹瀉。但在和諧社會裡,筆者以為高劑量銅鋅的添加對環境污染、資源的浪費、動物品質的改良及成本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變更的觀念。

5.酸化劑

仔豬腸道酸鹼度對日糧蛋白質消化十分重要。仔豬出生後4周內胃酸分泌嚴重不足,因而在早期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酸化劑是必不可少的,有機酸的效果明顯優於無機酸。常用的有機酸如檸檬酸、延胡索酸和丙酸。由於添加有機酸成本高,還腐蝕機械設備,過高比例又影響適口性,目前人們正研究使用以磷酸為基礎的無機、有機複合酸化劑,不僅能降低日糧pH值,還可提供磷源,同時兼顧日糧適口性和價格。

6.酶製劑

仔豬消化系統發育的不全以及應激原因決定了消化酶的分泌不能適應仔豬早期斷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添加外源性酶來協助飼料的消化,提高飼料消化率。通過添加蛋白酶、澱粉酶可彌補內源性消化酶分泌不足,提高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添加纖維分解酶、木聚糖酶等外源性酶,可提高日糧中不能為動物分解的多糖的消化率,且能降解抗營養因子,降低腸道的粘稠度,從而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減少腹瀉的發生。

7.益生素及低聚寡糖

為克服仔豬斷奶腹瀉常在日糧中添加抗生素藥物,但抗生素的殘留及抗藥性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益生素可在腸內大量繁殖,因而對預防細菌性腹瀉有良好的效果。目前使用較多的有乳酸桿菌、芽孢桿菌、鏈球菌和酵母菌。益生素在使用中受益生素使用時間、動物的應激程度、動物年齡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在幼齡仔豬以及飼養環境差時使用效果較好。使用低聚寡糖有促進消化道有益細菌的生長,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刺激動物的免疫反應,提高動物免疫力的作用,對仔豬的健康生長非常有利。
豬e視角:仔豬早期斷奶時,由於心理、環境及營養應激影響,常表現出所謂的仔豬早期斷奶綜合症,其引發因素主要是營養應激。為此,既能保證仔豬順利地早期斷奶又能緩和克服因此而對仔豬造成的強烈應激,是當代養豬科學與動物營養學所關注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