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麴黴菌病

雞麴黴菌病

雞麴黴菌病,是由多種麴黴菌引起的禽類真菌性傳染病,病雞臨床特徵是精神沉鬱、呼吸困難、發病急、病死率高、肺及氣囊發生炎症和黴菌斑,各種雞均易感,雛雞更甚,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多由飼料、飲水、工具、空氣傳播,溫暖、潮濕及夏秋多雨季節常見。

基本信息

疾病簡介

病雞病變部位病雞病變部位
雞麴黴菌病(Avian Aspergillosis)是真菌中的麴黴菌引起多種禽類、哺乳動物和人的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禽類中主要侵害雞、鴨、鵝、火雞鵪鶉、鴿和其他多種鳥類,但以幼禽多發,常見急性、群發性暴發,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成年禽多為散發。病的特徵是形成肉芽腫結節,在禽類以肺及氣囊發生炎症和小結節為主。偶見眼、肝、腦等組織,故又稱麴黴菌性肺炎。中國各地都有發生和報導,尤其是在南方潮濕地區常在雞、鴨、鵝群中發生。當蛋類保存條件差的情況下,蛋殼污染嚴重時,能引起胚胎死亡,並能從死胚中分離到麴黴菌。北方地區以雞群發生較多,多因飼料和墊料發霉所致。

病原學

煙麴黴真菌煙麴黴

引起禽麴黴菌病的兩個主要病原為煙麴黴和黃麴黴,另外還有黑麴黴、土曲雷、灰綠麴黴等,本病病原一般認為麴黴菌屬中的煙麴黴(Aspergillus fumigantus),是常見的致病力最強的主要病原。麴黴菌的形態特徵是分生孢子呈串珠狀,在孢子柄膨大形成燒瓶形的頂囊,囊上呈放射狀排列。煙麴黴的菌絲呈圓柱狀,色澤由綠色、暗綠色至熏煙色,在沙保弱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37"C溫箱中培養生長迅速,菌落最初為白色絨毛狀結構,逐漸擴延,迅速變成淺灰色、灰綠色、暗綠色、薰煙色以及黑色。麴黴菌類,尤其是黃麴黴能產生毒素,其毒素(B1)可以引起組織壞死,使肺發生病變,肝發生硬化和誘發肝癌。麴黴菌孢子對外界環境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強,在乾熱120℃、煮沸5min才能殺死。對化學藥品也有較強的抵抗力。在一般消毒藥物中,如2.5%福馬林水楊酸碘酊等,需經1~3h才能滅活。麴黴菌分布廣泛,常見於腐爛植物、土壤以及穀粒飼料中。麴黴菌為需氧菌,用患病禽的肺、氣囊或氣管接種於沙堡氏、馬鈴薯和其他糖類培養基上均能生長。麴黴菌類能產生毒素,其中影響家禽健康的有三種黴菌毒素,即黃麴黴毒素、褐黃麴黴毒素和鐮刀菌毒素。禽類對麴黴菌毒素非常敏感。中毒雛雞會生長遲緩,毛細血管的脆性增強,結果是全身性出血和貧血。蛋雞則產蛋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黃麴黴毒素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常引起肝臟、肺臟的癌變。

流行病學
肺部黴菌結節肺部黴菌結節

麴黴菌的孢子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如土壤、草、飼料、穀物、養禽環境、動物體表等都可存在。黴菌孢子還可藉助於空氣流動而散播到較遠的地方,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可大量生長繁殖,污染環境,引起傳染。

麴黴菌可引起多種禽類發病,雞、鴨、鵝、鴿、火雞及多種鳥類(水禽、野鳥、動物園的觀賞禽等)均有易感性,以幼禽易感性最高,特別是20日齡以內的雛禽呈急性暴發和群發性發生,而在成年家禽常只是散發。出殼後的幼雛在進入被麴黴菌嚴重污染的育雛室或裝入被污染的席簍或裝雛器內而感染。48~72h後即可開始發病和死亡。4-9日齡是本病流行的最高峰,以後逐漸減少,至2~3周齡時基本停止。

本病的主要傳染媒介是被麴黴菌污染的墊料和發霉的飼料。在適宜的濕度和溫度下,麴黴菌大量繁殖。引起傳播的主要途徑是黴菌孢子被吸入經呼吸道而感染;發霉飼料亦可經消化道感染。

孵化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時,黴菌孢子容易穿過蛋殼侵入而感染,使胚胎髮生死亡,或者出殼後不久即出現病狀,也可在孵化環境經呼吸道感染而發病。

養禽和育雛階段的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不良是引起本病暴發的主要誘因。在梅雨季節,由於濕度和溫度比較高,很適合黴菌的生長繁殖,墊料和飼料很容易發霉。育雛室內日溫差大,通風換氣不好,雛禽數量多過分擁擠,陰暗潮濕以及營養不良等因素都能促進發生。同樣,孵化環境陰暗、潮濕、發霉,甚至孵化器發霉等,都可能使種蛋污染,引起胚胎感染,出現死亡,導致孵出不久的幼雛出現症狀;或者,在這樣污穢的環境中,使幼雛通過呼吸道吸入麴黴菌的孢子而感染髮病。

臨床症狀

氣囊黴菌結節氣囊黴菌結節

自然感染的潛伏期2~7天,人工感染24h。1-20日齡雛雞常呈急性經過,成年禽呈慢性經過。

雛雞開始減食或不食,精神不振,不愛走動,翅膀下垂,羽毛松亂,呆立一隅,閉目、嗜睡狀,對外界反應淡漠,接著就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喘氣,病雞頭頸直伸,張口呼吸,如將小雞放於耳旁,可聽到沙啞的水泡聲響,有時搖頭,甩鼻,打噴嚏,有時發出咯咯聲。少數病雞,還從眼、鼻流出分泌物。後期,還可出現下痢病狀。最後倒地,頭向後彎曲,昏睡死亡。病程在1周左右。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或發病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以上。

放養在戶外的雞隻,對麴黴菌病的抵抗力很強,幾乎可避免傳染。

有些雛雞可發生麴黴菌性眼炎,作者在大群觀察約5%左右。病雞結膜潮紅,眼瞼腫大,通常是一側眼的瞬膜下形成一綠豆大小的隆起,致使眼瞼鼓起,用力擠壓可見黃色乾酪樣物,有些雞還可在角膜中央形成潰瘍。

慢性多見於成年或青年雞,主要表現為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羽毛松亂、無光,喜呆立,逐漸消瘦、貧血,嚴重時呼吸困難,最後死亡。產蛋禽則產蛋減少,甚至停產,病程數周或數月。

病理變化

肺部黴菌病變肺部黴菌病變

雞麴黴菌病麴黴菌病的病理變化比較特徵,其病理變化與不同菌株、不同禽種、病情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有差異,一般而言,主要見於肺和氣囊的變化。

在肺臟上出現典型的黴菌結節,從粟粒到小米粒、綠豆大小不等,結節呈灰白色、黃白色或淡黃色,散在或均勻地分布在整個肺臟組織,結節被暗紅色浸潤帶所包圍,稍柔軟,有彈性,切開時內容物呈乾酪樣,似有層狀結構,有少數可互相融合成稍大的團塊。肺的其餘部分則正常。肺上有多個結節時,可使肺組織質地變硬,彈性消失。時間較長時,可形成鈣化的結節。

氣囊

最初可見氣囊壁點狀或局灶性混濁,後氣囊膜混濁、變厚,或見炎性滲出物覆蓋;氣囊膜上有數量和大小不一的黴菌結節,有時可見較肥厚隆起的黴菌斑。作者曾見到氣囊上的菌斑約貳分硬幣大小,呈圓形、隆起,中心稍凹陷似碟狀,呈煙綠色或深褐色,用手撥動時,可見粉狀物飛揚。

腹腔漿膜

腹腔漿膜上的黴菌結節或黴菌斑與氣囊上所見大致相似。

其他病灶

黴菌病變黴菌病變

如皮下、肌肉、氣管、支氣管、消化道、心臟、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也可能見到某些病變。鵪鶉胸前皮下和胸肌內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腫塊。雛雞右大腦回見有粟粒大小的黴菌結節。煙麴黴引起神經症狀的6隻雛鵝腦部病變,大小腦輕度水腫,表面針尖大小出血,有黃豆大淡黃色壞死灶。周興國等報導由黃麴黴毒素引起鴨的肝臟病變,肝巨塊型占11%,肝腫大2~3倍,由結節組成的腫瘤狀病變,結節型占59%,彌散型占32%。

病理組織學檢查,也可見到肺、氣囊及某些器官的黴菌結節病變,肉芽腫形成,多核巨細胞、淋巴細胞、異嗜細胞浸潤灶。

診斷鑑別

現場調查
在流行病學調查中,了解有無接觸發霉墊料和餵給霉敗飼料。

臨診症狀
幼齡禽和急性病例,症狀較明顯,慢性或黴菌毒素中毒病例的I臨診表現較不典型,病程也長。

病理學檢查
一般情況下,因黴菌病引起的死禽,都可在肺部、氣囊上見到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黴菌結節。必要時,可採取病料作病理組織學檢查。
1.病料壓片鏡檢取病肺或氣囊上的黴菌結節病灶,置載玻片上,加生理鹽水1滴或加15%~20%苛性鈉(或15%~20%苛性鉀)少許,用針劃破病料,加蓋玻片後用顯微鏡檢查,肺部結節中心可見麴黴菌的菌絲;氣囊、支氣管病變等接觸空氣的病料,可見到分隔菌絲特徵的分生孢子柄和孢子。

2.病料接種培養直接製片見不到黴菌或一開始就將病料接種到沙保弱氏培養基或查氏(Czapek´s)瓊脂培養基,作黴菌分離培養,觀察菌落形態、顏色及結構,進行檢查和鑑定。必要時,進一步作分類鑑定。

鑑別診斷
幼禽急性病例時,要注意與雛雞白痢、雛雞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的區別,除一般症狀和呼吸症狀有相似之處外,病理剖檢變化和病原學檢查即可區分開。黴菌性腦炎的病例,其神經症狀要與雛雞腦脊髓炎、雛雞新城疫等區別。

防治措施

預防措施
1、麴黴菌可通過多種途徑感染,並且可以穿透蛋殼進入蛋內,引起胚胎死亡或雛雞感染,此外還可以通過呼吸道、注射以及傷口等途徑感染本病。預防麴黴菌病的發生應重在抓好預防,避免黴菌滋生。
(1)加強孵化廠的衛生管理。首先做好種蛋和孵化器的消毒,每立方米可用28毫升福馬林熏蒸消毒20分鐘,以控制黴菌的危害;其次,做好環境和用具方面的消毒;最後,要加強孵化間和出雛間的通風換氣。
(2)保持雞舍內的乾燥、衛生。尤其是加強雞舍通風,可明顯減少空氣中的黴菌。要定期消毒,最好帶雞消毒,用0.1%-0.3%的過氧乙酸溶液帶雞噴霧消毒,每周最少消毒1-2次,可消滅雞舍天棚、牆壁、地面、用具和空氣中存在的麴黴菌,避免雞經呼吸道感染。
2、在墊料管理上,禁止使用儲存時間過長、發霉變質的墊料,使用前需在太陽下暴曬,要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染的墊草,防止墊料發霉、發酵。
3、抓好飼料的保管工作。飼料儲存要乾燥通風,防止霉變,庫房要經常檢查溫、濕度,決不能用發霉的飼料餵雞,保證餵雞飼料新鮮。飲水器每天要清洗消毒1次,飲水中添加消毒劑飲水消毒。
治療方案
1、淘汰病重雞,對病雛隔離飼養,緊急清除潮濕霉變墊料,更換為乾燥消毒過的稻草作為新墊料,用硫酸銅溶液對雞舍以及場地進行噴灑消毒。
2、疾病暴發時,套用制黴菌素治療本病,也可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如果同時飲用硫酸銅溶液溶液,效果更顯著,但要注意用藥的劑量,並且拌料要均勻,否則易發生中毒。制黴菌素拌料餵給,每天2次,連用2-3天。雞渴欲增強,用水量大,可用1:10000的硫酸銅溶液代替飲水,讓雞自由飲用,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黴毒必治連用4-5天。
3、用阿莫西林飲水,土黴素拌料等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
4、康復時用甘草、黃糖煲水內服,渣拌料,添加電解多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