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麴黴菌病

禽麴黴菌病

流行特點禽麴黴菌病發生於雞、火雞、鴨、鵝和多種鳥。胚胎和6周齡以下的雛雞以及火雞易感,幼雛多呈暴發性,發病率高,死亡率在10~50,成禽多呈散發。

基本信息

概述

病禽病禽

雞麴黴菌病是真菌中的麴黴菌引起多種禽類、哺乳動物和人的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

禽類中主要侵害雞、鴨、鵝、火雞、鵪鶉、鴿和其他多種鳥類,但以幼禽多發,常見急性、群發性暴發,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成年禽多為散發。

病的特徵是形成肉芽腫結節,在禽類以肺及氣囊發生炎症和小結節為主。偶見眼、肝、腦等組織,故又稱麴黴菌性肺炎。我國各地都有發生和報導,尤其是在南方潮濕地區常在雞、鴨、鵝群中發生。當蛋類保存條件差的情況下,蛋殼污染嚴重時,能引起胚胎死亡,並能從死胚中分離到麴黴菌。北方地區以雞群發生較多,多因飼料和墊料發霉所致

本病是世界性分布,常在孵化室呈爆發性流行,使養禽業造成巨大損失。

病原

麴黴菌為需氧菌,在沙堡氏、馬鈴薯等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形成特徵性菌落。麴黴菌在自然界適應能力很強,一般冷熱乾濕的條件下均不能破壞其孢子的生活能力,煮沸5分鐘才能殺死。一般的消毒藥須經1~3小時才能滅活。

流行病學

可在各種禽類中發生,常見於雞、火雞及水禽,野鳥、動物園中的鳥以及籠養鳥也偶有發生。胚胎及6周齡以下的雛雞與雛火雞比成年雞易感,4~12日齡最為易感,幼雛常呈急性爆發,發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在10%~50%之間,成年禽僅為散發,多為慢性。

本病可通過過多種途徑感染,麴黴菌可穿透蛋殼進入蛋內,引起胚胎死亡或雛雞感染,此外通過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靜脈、眼睛接種、氣霧、閹割傷口等感染本病。麴黴菌經常存在於墊料和飼料中,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生長繁殖,形成曲黴菌孢子,若嚴重污染環境與種蛋,可造成麴黴菌病的發生。

傳播途徑

健康幼雛主要是接觸到被黴菌孢子污染的飼料、飲水、墊草以及空氣而發生感染的,育雛階段的衛生條件不良,孵化器,飼、飲器具等被黴菌污染是本病高發的主要誘因。

症狀

病雞病雞

自然感染的潛伏期2-7天,人工感染24h。1-20日齡雛雞常呈急性經過,成年禽呈慢性經過。作者等曾用煙麴黴菌,胸氣囊人工感染3日齡雛雞,108個孢子19-72h4隻全部死亡,107個孢子2天死亡,106個孢子4天死亡。用平皿(8.5cm直徑)培養煙麴黴菌,8ml生理鹽水洗下,lml經胸氣囊感染4周齡康貝爾鴨,3-6天死亡80%(4/5)。
雛雞開始減食或不食,精神不振,不愛走動,翅膀下垂,羽毛松亂,呆立一隅,閉目、嗜睡狀,對外界反應淡漠,接著就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喘氣,病雞頭頸直伸,張口呼吸,如將小雞放於耳旁,可聽到沙啞的水泡聲響,有時搖頭,甩鼻,打噴嚏,有時發出咯咯聲。少數病雞,還從眼、鼻流出分泌物。後期,還可出現下痢病狀。最後倒地,頭向後彎曲,昏睡死亡。病程在1周左右。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或發病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以上。如謝盛璧等報導的鴨、鵝死亡率更高。成年家禽死亡率要少些。
放養在戶外的雞隻,對麴黴菌病的抵抗力很強,幾乎可避免傳染。
有些雛雞可發生麴黴菌性眼炎,作者在大群觀察約5%左右。病雞結膜潮紅,眼瞼腫大,通常是一側眼的瞬膜下形成一綠豆大小的隆起,致使眼瞼鼓起,用力擠壓可見黃色乾酪樣物,有些雞還可在角膜中央形成潰瘍。
有時可見有神經症狀的病例,焦新安等1990年報導雛雞扭頸,共濟失調,向左鏇轉等神經症狀,經剖檢證實為麴黴菌病引起。
慢性多見於成年或青年禽,主要表現為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羽毛松亂、無光,喜呆立,逐漸消瘦、貧血,嚴重時呼吸困難,最後死亡。產蛋禽則產蛋減少,甚至停產,病程數周或數月。
鴨發病時,精神沉鬱,少吃或不吃,不愛走動,跟不上群,常縮頸、呆立,兩眼半閉狀,翅下垂,羽毛松亂,不願下水遊動,即使驅趕下水則很快上岸。有的病鴨呼吸困難,後腹起伏明顯,咳嗽,有時發生間歇性強力咳嗽和出現喘鳴聲;排出綠色或黃色糊狀糞便。後期病鴨拒食,出現麻痹症狀,有時發生痙攣或陣發性抽搐。部分病鴨,眼眶上方長出一個狀物,綠豆到黃豆大小,觸感稍硬。有的病鴨角膜混濁,以致失明。病鴨快者3-5天死亡。慢性病例,症狀不明顯,除一般症狀外,可出現一或兩腳跛行,不能站立,常蹲伏於地,行走困難;有的還見呼吸道症狀,喘氣,或見下痢,逐漸消瘦,死亡。病程10多天或數周。

成年禽多呈慢性經過,引起產蛋下降,病程有拖延數周,死亡率不定。

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主要在肺和氣囊上,肺臟可見散在的粟粒,大至綠豆大小的黃白色或灰白色的結節,質地較硬,有時氣囊壁上可見大小不等的乾酪樣結節或斑塊。隨著病程的發展,氣囊壁明顯增厚,乾酪樣斑塊增多,增大,有的融合在一起。後期病例可見在乾酪樣斑塊上以及氣囊壁上形成灰綠色黴菌斑。嚴重病例的腹腔、漿膜、肝或其它部位表面有結節或圓形灰綠色斑塊。

診斷

根據發病特點(飼料、墊草的嚴重污染髮霉,幼禽多發且呈急性經過)、臨床特徵(呼吸困難)、剖檢病理變化(在肺、氣囊等部位可見灰白色結節或黴菌斑塊)等,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行微生物學檢查和病原分離鑑定。

病變一般以肺部損傷為主。典型病例均可在肺部發現粟粒大至黃豆大的黃白色和灰白色結節,切開似有層狀結構。有的病例還呈局灶性或瀰漫性肺炎變化。除肺外,氣管和氣囊也能見到結節。其他部位,如胸腔、腹腔、肝、、腸漿膜等處有時亦可見到。

取病禽肺或氣囊上的白色或灰白色結節(結節中心的菌絲體最好),放在載玻片上用10%—20%的氫氧化鉀溶液1--2滴,浸泡10分鐘,加蓋玻片後用酒精燈加熱,輕壓蓋玻片,使之透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麴黴菌的菌絲和孢子。有時直接抹片檢查可能觀察不到,就必須接種培養,然後進行檢查鑑定。

防治

科學預防

種蛋嚴格消毒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每次檢完蛋立即在種蛋庫或送到孵化廠消毒:按每立方米42ml福馬林,21g高錳酸鉀,溫度20—26℃,相對濕度60%—75%,密閉熏蒸20分鐘。
種蛋入孵後在孵化器里進行第二次消毒:按每立方米28ml福馬林高錳酸鉀14g,熏蒸20分鐘。
入孵化器及孵化室清洗消毒
取出孵化盤及增濕水盤,先用水沖洗,再用新潔爾滅擦洗入孵器內、外表面,用高壓水沖刷孵化室地面,然後用熏蒸法消毒入孵器。每立方米用福馬林42ml,高錳酸鉀21g,在溫度24℃,濕度75%以上的條件下,密閉熏蒸1小時,然後開機門和進出氣孔通風1小時左右,驅除甲醛蒸汽。
避免墊料發霉經常更換墊料,定期用過氧乙酸消毒:將濃度為0.3%的過氧乙酸按每立方米30ml噴灑地面、牆壁和天花板,或者用1‰的硫酸銅溶液處理墊料。
不飼餵霉變飼料選用優質飼料,飼料存放時間最好是冬季不超過7天,夏季不超過3天,上料時要保證每天有一次淨料後再添新料,且飲水器或水槽每天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一遍。
注意舍內小氣候在保證舍內溫度的基礎上,及時排出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保證舍內空氣新鮮。

治療

制黴素片每千克飼料拌入50萬單位,餵服5—7天,健康雛禽減半,重症者加倍套用。
硫酸銅按1:3000倍稀釋,進行全群飲水,連用3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本病的發生和發展。5.2.3克霉唑幼雛100隻用本品1克混入飼料內飼餵5—7天,也有較好療效。如和制黴素片配合使用,則療效更高。
大蒜素大蒜素拌料按2000斤料/公斤連用5—7天。
霉脫淨拌料,2000斤料/公斤連用5—7天。
發生禽麴黴菌病的處理
清掃消毒應儘早移走污染黴菌的飼料與墊料,清掃禽舍,噴酒1: 2000的硫酸銅溶液,換上不發霉的墊料。嚴重病例撲殺淘汰,輕症者可用1: 2000或1: 3000的硫酸銅溶液飲水連用3~4天,可以減少新病例的發生,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繼續蔓延。

使用中草藥方劑

①金銀花、連翹、萊菔子(炒)各30克,丹皮、黃芩各15克,柴胡18克,桑白皮、枇杷葉、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為500隻雞的一日量,每日分4次拌料餵服,每天1劑,連用4劑,治療雞麴黴菌病效果顯著。

②桔梗250克,蒲公英、魚腥草、蘇葉各500克,水煎取汁,為1000隻雞的用量,用藥液拌料餵服,每天2次,連用1周。另在飲水中加0.1%高錳酸鉀。對麴黴菌病雞用藥3天后,病雞群停止死亡,用藥1周后痊癒。

對於珍貴禽類,可考慮用制黴菌素、兩性黴素及其它抗黴菌製劑進行治療。

小結

禽麴黴菌病是多種常見的黴菌病,特徵是呼吸道,主要是肺臟和氣囊發生炎症,並形成黴菌小結節。雛禽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禽較少發生或為慢性經過。
5—18日齡的幼雛發病率較高,以後隨日齡增大逐漸減少。
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尤其是霉變飼料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
育雛階段管理、通風不良,擁擠潮濕及營養不良是本病的誘因。
種蛋入孵前後,消毒不嚴格也是造成黴菌污染的重要途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