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安

焦新安

焦新安,男,漢族,1964年11月生,江蘇揚州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現任揚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江蘇農學院獸醫專業畢業獲農學學士

1985年09月——1988年07月,江蘇農學院傳染病學與預防獸醫學碩士

1988年07月——1991年11月,江蘇農學院助教

1991年11月——1994年11月,揚州大學農學院助研

1994年11月——1998年08月,揚州大學副教授、教授

1998年08月——2004年01月,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期間:1997年03月—1999年12月揚州大學預防獸醫學博士;1998年03月—1999年03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巴黎)高級訪問學者;2000年08月—2001年12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博士後;2002年10月—2002年12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4年11月——2012年07月,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2年07月——,任揚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任免信息

2017年7月2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決定:任命焦新安同志為揚州大學校長。

人物榮譽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主要從事人獸共患病與食品安全、預防獸醫學、免疫學及套用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及部省級各類課題4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50餘篇,主(參)編《沙門菌病》《食品檢驗檢疫學》 等著作(教材)12部,“重要食源性人獸共患病原菌的傳播生態規律及其防控技術研究”“雞白痢雞傷寒防治新技術研究”“非抗性篩選DNA疫苗載體及沙門氏菌運送系統”等12項成果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或技術發明獎一、二等獎,“地方高校全面推進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維式’研究性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微生物生物學課程群研究型教學新體系建立與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曾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教育部第二屆“青年教師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江蘇省“333工程”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貢獻獎等。

學術兼職

國家動物防疫專家委員會委員兼獸醫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常務理事。

家畜傳染病學分會副理事長。

獸醫食品衛生學分會副理事長。

獸醫公共衛生學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微生物學會人獸共患病病原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獸醫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

江蘇省藥物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免疫學會江蘇分會常務理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編委。

學術科研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及編號來源起訖時間經費(萬元)
重要人獸共患病防制新技術基 礎及免疫機理研究30425031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5~2008100.00
以沙門氏菌載體研製禽流感、新城疫新型疫苗 863-2002AA245051863二級課題2002~2005110.00
以細菌作載體的基因工程黏膜疫苗及其保護性免疫機理研究FANEDD200358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2004~200890.00
運送DNA疫苗的重組沙門氏菌及其免疫導向作用 30170700國家基金2002~200418.00
生物毒素和中毒控制中常見毒物快速測定技術的研究(河豚毒素部分) 2001BA804A14國家攻關 (子課題)2001~200310.00
減毒沙門氏菌運送CD8+抗原表位的分子、細胞機理研究 PRAB01-04科技部中法合作2002~200310.00
畜禽病原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致病基因的分子標誌 863-2003AA2221418632003~2005120.00
基因工程疫苗與食品安全研究 175教育部 青年教師獎2001~200550.00
莫拉氏菌脂寡糖—蛋白質結合疫苗的黏膜免疫特性及其保護作用教育部留學 回國啟動基金2002~20044.00
畜禽產品中主要食源性微生物和毒素殘留的檢測上海市2002~200520
禽流感快速檢測新技術的研究上海市2002~200525.00
奶牛結核病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上海市2003~200510.00
人獸共患病防制新技術及免疫學基礎研究 G-2002-2-026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2002~200515.00
豬肉加工流通過程安全品質、指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與開發 BE2002307江蘇省攻關2003~200630.00
致病性李斯特菌分子亞分型新技術與食品安全江蘇省國際合作項目2003~20054.00
抗分枝桿菌特異性細胞毒T細胞免疫應答的機理研究江蘇省“333”工程項目2000~20023.00
沙門氏菌主要抗原模擬表位分子基礎及其功能 BJ2000028江蘇省套用基礎2000~20025.00
豬氣喘病單克隆抗體的研究江蘇省“三藥”工程項目2000~200210.00
重組卡介苗感染中Th1/Th2應答的調控機理研究江蘇省留學回國人員基金2000~20011.00
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徵病毒重組腺病毒免疫研究江蘇省高新技術項目2002~200420.00
雞群白痢、傷寒病生物防治新技術的研究 BE1999326江蘇省攻關1999~20026.00
沙門氏菌載體與抗原提呈細胞的相互作用規律及其調控機理 1734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2000~200212.00
李斯特菌生態學及傳播機制研究中美合作2001~200510.00

(資料來源於2014年8月揚州大學獸醫學院 )

科研成果

•鑑定成果

雞白痢、雞傷寒防治新技術研究,2004年省科技廳組織鑑定,排名第1;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快速檢測新技術與分子亞分型研究,2004年省科技廳組織鑑定,排名第1。

•已申報專利

2003年申請專利“非抗性篩選DNA疫苗載體及其構建方法”(專利申請號200310112640.3,公開號CN1546669A),排名第1;
2004年申請專利“沙門氏菌、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多重PCR快速檢測方法”(專利申請號200410041611.7,公開號CN1603422A),排名第1;
2004年申請專利“新城疫新型黏膜疫苗及其構建方法”(專利申請號200410064940.3,公開號CN1616108A) ,排名第1;
2004年申請專利“禽流感H5、H9亞型病毒多重PCR快速檢測方法”(專利申請號200410014289.9,公開號CN1560597A),排名第1。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焦新安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重組卡介苗誘導T細胞應答的分子細胞機理研究”,獲得2003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教學工作及主要成績

主講碩士生課程:《免疫學技術》、《遺傳學進展》

主講博士生課程:《人獸共患病與食品安全》、《免疫學研究進展》

揚州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焦新安等. 《免疫生物學》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