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病毒性肝炎

鴨病毒性肝炎

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剖檢肝臟有明顯出血點和出血斑為特徵。

基本信息

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剖檢肝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表現
髒有明顯出血點和出血斑為特徵。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
鴨病毒性肝炎是雛鴨的種傳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傳染病。肝臟的病變特徵是體積增大和有出血斑點,開始發病時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造成很大損失。
本病主要發生於3周齡以下的雛鴨,4周齡以上尚未見到發病報導,對成年鴨沒有影響,雞和鵝也都有抵抗力。有人發現用鴨病毒性肝炎病毒人工感染日齡和1周齡的雛火雞、雛鵝及珠雞,能夠產生本病的症狀、病理變化和血清中和抗體,並從雛火雞的肝臟中分離到病毒。本病在雛鴨群中傳播很快,上要通過消化道感染。病癒康復鴨的糞便中能夠連續排毒1~2個月。目前還投有事實證明病毒能夠通過鴨蛋傳遞。

診斷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人工感染大約24小時。雛鴨均為突然發病,開始時病鴨表現精神萎靡,不能隨群走動,眼睛半閉,打嗑睡。隨後病鴨不安定,出現神經症狀,運動失調,身體倒向側,兩腳發生痙攣死前頭向後倒,呈角弓反姿態(圖版6-3)。通常在出現神經症狀後的幾小時內死廣。人工感染的病鴨一般都在接種後第4天死廣。鴨群感染後在3?4天內全部死亡,絕大多數在第二天死亡。有些發病很急的病鴨往往突然倒斃,常看不到任何症狀。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齡而有差異,1周齡以的雛鴨的死亡率可高達95%;1-3周齡的雛鴨的死亡率50%左右。

發病急,死亡快。病初表現為精神委頓,不能隨群走動,食慾廢絕,眼半閉呈昏迷狀態,有的出現腹瀉,排灰白色或綠色水樣糞便。隨後,病鴨出現神經症狀,不安,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兩腿痙攣性後踢,頭後仰呈角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
弓反張姿勢。數小時後發生死亡。死前頭向後彎,呈角弓反張姿態。

實驗室診斷
病毒性肝炎在流行病學和症狀上的特點足,儀發生在3周齡以下的雛鴨,成年鴨不見發病。發病急驟,傳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病鴨有明顯的神經症狀。病理解剖上主要表現在肝臟的變性和出血。根據這些特點,可以作出初步診斷。

血清學診斷方法保護試驗:用已知抗鴨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抗鴨病毒肝炎特異蛋黃抗體注射5隻,1-7日齡易感健康的雛鴨,每隻雛鴨皮下注射1~2毫升,12-2A小時後用至少10的3.0次LD50的病毒分離物,或絨尿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攻毒。未注射抗血清5隻對胴組雛鴨同時攻毒。經7天飼養觀察,結果注射特異抗體組的雛鴨有80%~100%存活,而對照組雛鴨有80%~100%死亡,即可判定分離毒株為鴨肝炎病毒。

鑑別

鴨瘟鑑別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鴨的一種高死亡率的急性傳染病。雖然各種日齡的鴨均可感染髮病,但3周齡以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表現
內的雛鴨較少發生死亡,而病毒性鴨肝炎對1?2周齡易感雛鴨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超過3周齡雛鴨不發病,這在流行病學上是重要鑑別之一。從患鴨瘟的鴨食道、泄殖胯和眼瞼黏膜呈出血性潰瘍和假膜為主要特徵性病變,與鴨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為重要鑑別之一。用抗鴨瘟病毒高免血清和抗鴨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在易感1-7日齡雛鴨作交叉中和試驗,或交叉保護試驗,可作為重要鑑別之二。必要時用鴨胚和雞胚作為病毒分離檢驗。

鴨巴氏桿菌病鑑別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青年鴨、成年鴨比雛鴨更易感,尤其是3周齡以內的雛鴨很少發生,這在流行病學上是重要鑑別之一。鴨巴氏桿菌病的鴨肝臟腫大,有灰白色釗頭大的壞死灶和心冠溝脂肪組織有出血斑,心包積液,十二指腸黏膜嚴重出血等特徵性病變,與鴨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為重要鑑別之二。肝臟觸片,心包液塗片,革蘭氏或美藍染色見有許多兩極染色的卵圓形小桿菌。用肝臟和心包液接種鮮血培養基能分離到巴氏桿菌,而鴨病毒性肝炎均為陰性,可作為重要鑑別之三。

流行病學

傳染源為病鴨和帶毒禽。雛鴨主要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尚未證實經卵傳播。感染動物為鴨,僅雛鴨發病,成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病體
年鴨不發病。自然條件下,雞和火雞有抵抗力。
本病主要發生於孵化雛鴨的季節,雛鴨發病率可達100%,病死率與病鴨日齡有關,小於1周齡鴨病死率可高達95%,1~3周齡為50%或更低,而4~5周齡鴨發病率及病死率都很低,成年鴨則不發病也不影響生產。

病毒分類

鴨肝炎由3種不同病毒引起,分別是鴨肝炎病毒(DHV)I、II、Ⅲ型,最常見的為DHVI型,屬腸道病毒;DHVⅡ型呈星狀病毒;DHvⅢ型呈小核糖核酸病毒。DHVI、II、Ⅲ型有明顯差異,各型之間上交叉免疫性。本病由I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的大小20-40納米,能夠在發育雞胚的尿囊內生長繁殖,但不大適應‘般的細胞培養。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污染的育雛室內的病毒至少能夠生存10周,陰濕處糞便中的病毒能夠存活37天。含有病毒的胚液保存在2?4℃冰櫃內,700天后仍保持存活。病毒在2%來蘇兒溶液中37℃能夠存活1小時,在0.1%福馬林中能夠存活8小時。

臨床症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很短,通常為1~4天《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為7天。
發病急,死亡快。病初表現為精神委頓,不能隨群走動,食慾廢絕,眼半閉呈昏迷狀態,有的出現腹瀉,排灰白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皮膚
色或綠色水樣糞便。隨後,病鴨出現神經症狀,不安,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兩腿痙攣性後踢,頭後仰呈角弓反張姿勢。數小時後發生死亡。死前頭向後彎,呈角弓反張姿態。

本病的潛伏期很短,人工感染大約24小時。雛鴨均為突然發病,開始時病鴨表現精神萎靡,不能隨群走動,眼睛半閉,打嗑睡。隨後病鴨不安定,出現神經症狀,運動失調,身體倒向?側,兩腳發生痙攣死前頭向後倒,呈角弓反姿態。通常在出現神經症狀後的幾小時內死廣。人工感染的病鴨一般都在接種後第4天死廣。鴨群感染後在3?4天內全部死亡,絕大多數在第二天死亡。有些發病很急的病鴨往往突然倒斃,常看不到任何症狀。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齡而有差異,1周齡以的雛鴨的死亡率可高達95%;1-3周齡的雛鴨的死亡率50%左右。病毒免疫螢光試驗 取病死鴨肝臟塗片、固定,滴加鴨肝炎病毒的螢光抗體染色,螢光顯微鏡下鏡檢,肝細胞內有顆粒狀螢光,證明病死鴨肝臟被鴨肝炎病毒感染。為進一步確診,用病死鴨的肝組織懸液,加青黴素鉀處理後,接種在9日齡雞胚的尿囊腔內,雞胚5~6天死亡,死亡雞胚表現為腿部和腹部水腫,尿囊液呈淡綠色,卵黃囊內容物黏稠,肝臟淡綠色,表面有淡黃白色的壞死斑點。
鏡檢 取病死鴨肝、脾等組織塗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後可見兩極濃染的小桿菌。
細菌培養 無菌採取病鴨肝、脾等病變組織,接種於胰蛋白腖大豆瓊脂培養基上,恆溫37℃培養24小時,可見培養基上形成圓形、透明、直徑約0.5~1毫米的菌落,逆光觀察菌落呈藍綠色。接種於麥康凱瓊脂培養基無菌落生長,說明無大腸桿菌。
根據臨床症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診斷,可診斷為雛鴨病毒性肝炎。

接種

病毒分離材料接種於11-13日齡易感鴨胚或10-11日齡雞胚6-8枚,每胚絨尿腔接種0.1-0.2毫升。鴨胚一般48-9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病灶
6小時後死亡。雞胚死亡差異較大,較不穩定,通常在接種後96-162小時死亡。胚胎特徵性病變是胚體生長停滯,全身皮膚和皮下亢血、出血,腹部和股部皮下發生水腫,絨尿液增多和變為淡綠色。肝臟腫大,呈淡綠色,或紅黃色,表面有淡黃色的壞死灶。死亡時間較長的胚胎中,絨尿液明顯變綠,肝臟病變和胚胎髮育受阻更加明顯。
易感雛鴨接種:用病毒分離材料或鴨胚或雞胚分離毒株的絨尿液接種5-10隻,1-7日齡易感雛鴨每隻皮下或肌肉注注射0.2-0.5毫升。接種24小時後開始發病和死亡,並具有典型臨珍症狀和病理變化。
細胞培養:在單層鴨胚肝細胞接種病毒分離材料,在室溫吸附15分鐘,加入細胞營養液於37%溫箱培養觀察,本病毒能引起細胞變圓等病變。

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建立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實踐證明,暴發本病的鴨場多是由於從疫區或發病鴨場購入帶病的雛鴨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病灶
所致。因此應嚴禁從發病鴨場或孵化房購買雛鴨,嚴禁場外人員不經消毒進場或竄圈,育雛室門前設消毒池,嚴格按衛生消毒要求處理病死鴨等。進雛前與飼養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衛生消毒制度,確保飼養環境衛生潔淨。

2提高防疫意識,進行特異性預防進雛前應了解種鴨場對該病的免疫情況。若母鴨免疫確實,其雛鴨母源抗體可維持2周左右時間,基本可度過易感危險期:如果飼養環境衛生狀況較差,提倡在10—14日齡進行鴨肝炎疫苗的主動免疫。若母鴨未經免疫,雛鴨應於1日齡主動免疫疫苗。一旦小鴨發生本病,應迅速注射卵黃抗體,可迅速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防止流行。亦可用卵黃抗體進行被動免疫預防,一次免疫有效期為5-7天。

在流行鴨病毒性肝炎地區,可以用活疫苗免疫產蛋母鴨。力法足在每隻鴨開產之前2?4周肌肉注射0.5毫升未經稀稈的胚液,這樣母鴨所生的蛋中即含有多最母源抗體,孵出的雛鴨獲得被動免疫,田而能夠抵抗感染,免疫力能維持3周。這是一種方便、有效的預防方法。此外,用無致病力的病毒株製成疫苗(弱毒苗)直接免疫剛孵出的雛鴨。鴨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措施,最重要的是雛鴨群,特別是3周齡以內的雛鴨群必須嚴格隔離飼養。

治療方法

康復病鴨的血清和高度免疫血清中都含有能夠中和病毒的抗體,可以用來治療病鴨或作為被動免疫之用,效果很

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病原體
好。當雛鴨群剛開始流行病毒性肝炎時,立即給每隻雛鴨肌肉或皮下注射康復血清或高免血清0.5毫升,能夠防止感染髮病和降低死廣率。
此外,套用鴨高免蛋黃勻漿(卵黃抗體)治療病鴨作為被動免疫,效果也較滿意。有的用鴨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母雞,採用高免雞蛋蛋黃勻漿代替鴨蛋蛋黃,供治療和被動免疫之用,電獲得丁良好效果。它的優點是能避免套用同源蛋黃勻漿可能帶來的疾病傳播。

發生本病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採取嚴格控制、撲滅措施,防止擴散。撲殺病鴨和同群鴨,並深埋或焚燒。受威脅區的雛鴨群套用抗血清注射,必要時注射滅活疫苗。污染場地、工具等應徹底消毒。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68790

http://www.zgny.com.cn/ifm/tech/show.asp?n_tec_id=7857

http://www.cqagri.gov.cn/detail.asp?pubID=237491

http://www.xumuren.cn/?action-viewthread-tid-16954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