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陸鏗(1919年—2008年),號“大聲”,雲南保山人,資深記者。原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新聞專修班畢業,曾任《中央日報》的副總編兼採訪部主任,美國華文新聞界著名老報人,也是中國自有廣播以來的第一個電台記者。“二戰”時陸鏗曾去歐洲進行過戰地採訪。他一生從事新聞,直至八十五歲仍然執筆書寫他生平最後一本書《大記者三章》,以培養和教導新一代記者。
1949年12月飛抵昆明。那時正逢雲南地方實力派人物盧漢在昆明宣布起義。在這種情況下,陸鏗與閻錫山“內閣”的密篤關係使新政權疑竇重重,遭逮捕,再入牢房。
1954年,陸鏗獲釋,擔任雲南省政協委員。1957反右開始後又淪為右派,關押至1975年。1978年4月30日陸鏗去了香港。2008年6月28日病逝於舊金山,享年89歲。2009年8月21日,按照陸鏗回鄉安葬的遺願,其骨灰安葬儀式在昆明舉行,墓碑上刻“中國一記者陸鏗”。
生平經歷
陸鏗(1919—2008),雲南保山人,資深記者;原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新聞專修班畢業。據說做過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學生。畢業後任職“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號稱是中國最早的廣播記者。在一次轉播宋美齡園遊會節日中嶄露頭角,被于右任、邵力子推薦,隨盟軍總部在歐洲戰場採訪。
他提到的與之有過交往或見過面的知名人物有諸如麥克阿瑟、馬歇爾、德國空軍元帥戈林(時已被盟軍關押)、羅馬教皇、北洋政府外交總長及國務總理陸征祥等等,更不用說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了。
抗戰後,陸鏗一度出任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社會地位不低。在此期間他在《中央日報》上“揭露”孔祥熙、宋子文貪污外匯美金,轟動一時。並在蔣介石面前痛陣利弊,還拒絕透露訊息來源年。1948,南京政權有過一次“競選副總統”的活動,陸鏗做為競選人之一於佑任的發言人,在講台上與競選對手李宗仁的發言人程思遠PK,唇槍舌劍,風頭勁健。
1949年4月,陸鏗在廣州創辦的《天地新聞》中準確預測出解放軍渡江地點,被“國府”當局以“通匪”之嫌關入監獄,所幸於右任、閻錫山出面斡鏇,兩個月後得以出獄。 這兩個月的監獄生活使得陸鏗有了“坐過國民黨的牢”的資歷。
1949年4月時,解放軍已飲馬長江,銳不可當。南京國民政府“遷都”廣州。風雨飄搖之中,閻錫山於6月10日在廣州正式擔任“行政院長”,處於“入閣拜相,主宰朝綱”的地位,已出獄的陸鏗被內定為“內閣發言人”,地位不一般。
陸鏗出獄後由香港轉道日本,半年後的1949年12月,陸鏗飛抵昆明,理由是來接自己的漂亮老婆。那時正逢雲南地方實力派人物盧漢在昆明宣布起義(12月9日),拒絕起義的國民黨第八、第二十六軍奉蔣介石之命向昆明發動進攻,盧漢與中共昆明市委(時已半公開)組織當地人民力量奮起抗擊,戰鬥激烈。在這種情況下,陸鏗與閻錫山“內閣”的密篤關係當然使他此刻的昆明之行令新政權疑竇重重,被懷疑“代表閻錫山接管雲南”,即遭逮捕,再入牢房。陸鏗這次進的是“雲南王”盧漢的牢房,盧漢已經起義,此牢房順理成章歸於共產黨名下。陸鏗於1954年獲釋,擔任雲南省政協委員,可見這個“閻錫山內閣發言人”的牌子還是管用的。但1957反右開始後又淪為右派,戴頂歷史反革命帽子再次入獄,關押至1975年。那年中共全部釋放國民黨在押人員,陸鏗做為其中之一,再獲自由。在共產黨牢房中總計渡過了22年的光陰。
在當今社會主流文人墨客的筆頭子下,凡是當年坐過共產黨大牢的,都是“偉、光、正”之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品格高尚、人類良知,並且統統都是被冤枉了的。陸鏗當然算在此列。但是切記,陸鏗案始終沒有“平反”,不是想像中的“冤假錯案”,他仍然還是“特赦人員”。
當時我黨政策依據毛主席指示精神,明確特赦人員可以申請移居境外,並且來去自由,發給路費。十分大度。陸鏗特於1975年申請移居台灣。但陸鏗在港澳台地區並無親屬,不符合當時申請移居的條件。後來有關方面努力,並考慮陸本人在海外朋友多,影響大,如引導好了可能對大陸有利等因素,遂與其餘五十餘人一同上報。公安、國安部門還專門另報《關於陸鏗去港具體安排的請示》,涉及其去港生活照顧等事宜。陸鏗於1978年4月30日去了香港。陸鏗去香港後曾應邀回內地訪探,國安部長凌雲請他吃飯,席間,他提出想見因間諜罪被軟禁於北京雙榆樹的香港著名老報人羅孚,凌雲居然一口答應,第二天兩人即見面。可見當時大陸對陸鏗很是客氣。
1984年,中共港澳工委書記許家屯托人以祝壽之名送給陸鏗10萬港幣賀禮,遭陸婉拒。陸鏗與許家屯素有私交,對許的諸類善舉銘記於心。
1990年他協助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赴美,被內地禁止入境,直至2007年3月才獲準以探親名義返回雲南老家。
1984年,旅美作家江南(劉宜良)因寫作《蔣經國傳》被殺害,陸鏗在採訪江南的活動中與江南遺孀崔蓉芝相識、相愛。
陸鏗患老人痴呆症,崔蓉芝一直在身邊照顧。陸鏗之前就因傳出因為肺栓塞,昏迷10日,醫院曾發出病危通知,他的弟弟和3個子女都趕到醫院。
2008年6月28日病逝於舊金山,享年89歲。
2009年8月21日,按照陸鏗回鄉安葬的遺願,其骨灰安葬儀式在昆明舉行,墓碑上刻“中國一記者陸鏗”。
青年才俊
陸鏗早年即因新聞報導開罪於蔣氏,晚年則又因採訪胡耀邦而引發軒然大波。
陸鏗從業達60餘年,親歷中國近代當代史上的眾多政治事件,亦因此,其一生與國共兩黨政治牽涉甚深,先後系獄於國共兩方。其命運跌宕波折,堪為報界傳奇。陸鏗曾自嘲說,“一輩子只做過兩件事,做新聞和坐牢。”
陸鏗1919年出生於雲南保山縣的一個世家大族,如同曹雪芹一般,他的少年時代家族已日薄西山。
1938年,陸鏗即成為《仰光日報》之特約記者。隨後在蕭乾建議下赴重慶,就讀於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班,1940年畢業後,進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系中國第一個廣播記者,一個甲子的記者生涯由是而始。
隨後陸鏗與同學創辦《僑生報》,率先發布太平洋戰爭的訊息,令外界刮目相看。1944年冬,25歲的陸鏗隨盟軍統帥艾森豪赴歐洲。在柏林,他以一枚在希特勒官邸撿獲之十字勳章,賄賂盟軍監獄之獄卒,見到系獄的納粹元帥戈林。在歐洲,陸鏗偶遇前北洋政府陸征祥並會晤良久,並在日本投降次日,受邀面見教皇。返國後,陸鏗加入國民黨,併入《中央日報》任採訪主任。
當時的陸鏗,身材修長,風流倜儻,文筆敏捷犀利,報界鹹稱青年才俊。老報人于右任替他起外號“大聲”,報界前輩也對他多所獎掖。陸鏗採訪國共與美國的談判,國府代表徐永昌拒絕採訪,也不願面談。陸鏗頗為不滿,在《中央日報》發表新聞《徐永昌失蹤》,引發蔣氏過問,最終徐氏才接受訪談,並在以後每天向陸通報。陸鏗還在廬山偷看陳布雷的機密檔案,並在報紙上刊出,使陳極為不悅。
陸鏗其後任《中央日報》副總編輯,亦曾以代總編輯之身份,參觀麥克阿瑟治下的日本;國共和談時,他與馬歇爾八上八下廬山;其後他替蔣氏放出風聲,傳話稱胡適出面競選總統;在競選之時,他作為于右任的發言人,與李宗仁的發言人程思遠同台辯論。不到而立之年的陸鏗,已經有著令無數新聞同道為之艷羨的履歷。
陸鏗做記者,最重求真。他認為“講真話”才是記者之價值所在。
兩度入獄
1949年4月,適逢國共最後在華東決戰之時,陸鏗在廣州創辦《天地新聞》,一方面因一篇《台灣難官百態》的報導揭露了國民黨官員在台灣的貪腐現象而得罪了國民黨內高官特別是CC系的人,另一方面又在另一篇報導中準確預測出共產黨部隊的渡江地點,之前一篇報導得罪的國民黨人稱陸鏗通敵而必欲除之。陸鏗情知不妙,還寫社論稱“自由精神不死”,鏇即被捕下獄。幸賴國府大老於右任、閻錫山出面斡鏇,兩個月後才得脫囹圄,在於右任的勸說下赴香港暫避。
當時陸鏗與南京中央大學的校花楊惜珍結婚不久,楊還在昆明家中。陸鏗自香港飛昆明,欲接走家人,在昆明即被逮捕,罪名是要代表閻錫山接收雲南。據其回憶錄,審查人員曾問其為何回國,陸鏗卻稱妻子溫柔漂亮,難以割捨。該人不信,說,“你太太就是天仙,也不值得冒生命危險呀!肯定有重大政治任務。”於是再度入獄。
陸鏗生性達觀,在獄中之時,別人滿面愁苦,他卻毫不為意。因其罪名重大,心知必死無疑,就暗自琢磨,自己要是被斃了,新聞標題該怎么寫才好。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殺我的時候,看熱鬧的人一定很多。我考慮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題目:《萬人爭看殺陸鏗》。自己得意極了,暗暗得意了兩天。”
陸鏗1954年獲釋,並擔任雲南省政協委員。眼見一切即將如常,子女繞膝、共享天倫之時,反右開始了。這次他沒那么好的運氣,以戰犯身份一直坐牢到1975年國家大赦。其妻楊惜珍茹苦含辛,撫養五個子女。陸鏗晚年在給楊的信中說,“我欠你的債,不要說這輩子,下輩子也還不完了。”
根據當時政策,陸鏗提出要去台灣,但是他親屬都在大陸,上面不批。由於他是香港《新聞天地》的創辦人之一,該刊社長卜少夫邀請他赴港,《大公報》的費彝民也提出建議,陸鏗在新聞界人脈極廣,出去貢獻則更大云云。此事拖延數年,1978年3月20日,有關部門專門為陸鏗赴港向最高層請示,檔案中提出,“陸到港後,在其找到生活來源前,由中國旅行社按中等標準安排生活”,“如陸要去美國探親,可發給為期一年的普通護照”。
這一請示被批准。在赴港之前,依例在各地考察。在京期間,陸鏗在民族宮劇場偶遇程思遠,頗多感慨。有人問他來京感覺如何,他笑答:“共產黨的犯人不好當,共產黨的客人好當。”陸鏗說,“我去了大慶、大寨,心裡樹立起了兩面紅旗,就像李玉和說的: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
陸鏗到香港後,在中文大學和樹仁學院新聞系任教。1981年與胡菊人合辦《百姓》半月刊直至1994年,並每周為香港《信報》撰寫專欄。1982年,陸鏗公開發表文章說蔣經國身體不好,不適合連任,引發蔣經國不滿,台灣情治機關將其列為“中華民國政府不歡迎的人”,直至1990年才解禁。
情感生活
陸鏗更為坊間津津樂道的是,他一生中也以“講真話”面對自己。在面臨自己的情感問題時,他敢愛敢恨,也勇於面對自己的絕情。陸鏗的髮妻楊惜珍,早年在昆明即是著名醫生,中央大學醫學院畢業,姿儀俱美,溫柔賢淑。陸鏗入獄的22年中,楊艱難撫養孩子們長大。離開大陸後,二人形如孟梁,和睦多年。
陸鏗雖已年老,但風流不改。學者唐德剛說陸鏗晚年曾“離家出走”,即是指1988年陸鏗與江南(劉宜良)的遺孀崔蓉芝,在江南的安葬地黃山“再訂終身”。江南因為出版《蔣經國傳》被台灣情治機關委託“竹聯幫”暗殺。江南案後,陸鏗直稱這是政治謀殺,他也一直關心此事。
在紐約舉行的一場關於江南案的記者會上,陸鏗對崔蓉芝一見傾心。有友人警告他說,你若背叛了楊惜珍,全世界的人都會向你扔石頭!然而陸鏗卻不為所動。1990年《聯合報》登出陸崔緋聞,海外華人均感震驚。當年,陸崔二人便在舊金山同居。而五個子女均感憤怒,拒絕與其父來往。 2005年,蔣介石的座機長衣復恩去世,因陸鏗早年隨蔣之專機採訪,與衣交情匪淺,在台北的時候也是住在衣復恩給他的房子裡。故而從舊金山赴台北弔喪,誰料在衣家的電梯裡撞到頭部,遽爾進院治療,喪禮也未參加。從此就漸漸失智,去世前兩年,已不能辨物。
陸鏗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幾部著作,也不僅僅是一段文筆與情緣的傳奇。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報人,陸鏗辭世,“報人”一詞,幾成絕響。
安葬儀式
“永遠的記者”
2008年6月21日晚,旅居美國的陸鏗因肺栓塞導致呼吸困難在舊金山病逝。按照陸鏗回鄉安葬的遺願,今日上午其家人為這位“永遠的記者”舉行安葬儀式。
安葬儀式現場,除了陸鏗家人外,還有陸鏗生前故舊和自發前來的悼念者等逾百人。上午十一時,陸鏗骨灰安葬儀式正式開始,追思禮拜、安放骨灰、親友講話……十一時三十分左右,陸鏗長女陸南達和親屬緩緩揭開陸鏗銅像的幕布,“中國一記者陸鏗葬於此”的墓志銘鐫刻在墓碑基座上,在墓碑前豎立的陸鏗頭像讓這位“大記者、老頑童”的形象永遠留在他熱愛的家鄉。 “陸鏗兄與我相識相交六十餘載,他為人熱情正直,慷慨真摯,音容笑貌永遠在我心中。”陸鏗生前好友,雲南省文化廳原廳長白祖詩說。
陸鏗的夫人崔蓉芝女士這時已哽咽得說不出話,她在中新社記者的採訪本上寫下這樣的話:“很高興,你能真正的回家了,在這塊養你育你的土地上,你一定能喜悅、安詳的陪伴著所有鄉親和朋友。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永遠活在所有朋友的心中。”
骨灰安葬儀式
美華文新聞界著名報人陸鏗的骨灰安葬儀式在昆明舉行,其家人為其銅像揭幕。
陸鏗,號“大聲”,雲南保山人,生於1919年。曾任《中央日報》的副總編兼採訪部主任,是資深的名記者、美國華文新聞界著名老報人,也是中國自有廣播以來的第一個電台記者。
2008年6月21日晚,旅居美國的陸鏗在舊金山病逝。二十一日上午,多雲,微風,坐落於雲南昆明西郊金寶山的名人園格外清幽。
人物著作
《陸鏗看兩岸》、《陸鏗回憶與懺悔錄》、《李登輝的最後抉擇:陸鏗忠言》、《別鬧了,登輝先生─12位關鍵人物談李登輝》、《大記者三章:記者的精神與作為》、《麥帥治下的日韓》、《胡耀邦訪問記》、《風雲變幻的鄧小平時代》、《人間佛教的星雲》。
人物佚事
採訪胡耀邦
1985年5月11日的《人民日報》以“胡耀邦會見陸鏗”為標題登出短訊: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今天下午在中南海會見了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長、美國《華語快報》發行人陸鏗及其親屬。胡耀邦就陸鏗提出的廣泛問題同他進行了坦率的交談。談話進行了近兩個小時。陸鏗是應中國新聞社邀請於5月2日到達北京的。”
一年半後,1987年1月,胡耀邦辭去中共總書記職務,在任六年十一個月。當年的中共中央8號檔案中這樣指出:“胡耀邦同志……不與政治局其他同志商量,就接受包藏禍心的陸鏗的訪問,泄漏了國家的機密,並聽任陸鏗肆意攻擊我黨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
胡耀邦與陸鏗的這次談話是促使他最終辭職的重要事件,是壓倒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黨內持異見的高級幹部杜潤生曾撰文稱:“耀邦離開總書記職位,和他與(香港報人)陸鏗談話有關”;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一書中也認為,這次談話對胡耀邦離職“起的作用比較大”。2006年清明節前夕,胡耀邦的女兒胡恆接受新加坡《星島日報》記者採訪時仍心有餘悸地說:“陸鏗的教訓太深刻了。”
採訪實錄
採訪胡耀邦時間定為1985年5月10日。在此之間,陸鏗等人禮節性拜訪了當年在重慶時就認識的德高望重的鄧穎超。
對胡耀邦的採訪一開始就受到了胡的優待。按照慣例,海外記者在中南海採訪一律不得使用錄音機。陸鏗一開始就提這個要求,被接待方中國新聞社拒絕。但胡耀邦卻破例允許,開創了先例。原擬定的採訪主題是“台灣問題”,但胡主動表示:按照你們的要求來談,按照你們的意思講,想問什麼就問什麼。為何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對這位當年共產黨的階下之囚如此厚愛?令人頗為迷惑。
訪談一開始,胡耀邦就說:“請坐!你在國內時,吃了不少苦頭吧。”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是關心當年他遭受的“牢獄之災”。陸鏗表示“大時代嘛,個人算得了什麼”,胡重申:“過去在國內,你是吃了不少苦的。”陸鏗仍表示不以為意,胡則說:“但是作為我們來講呢,還是使你受委屈了……”(陸鏗《胡耀邦訪問記》)胡的這個態度使陸十分滿意,也深感意外。
胡、陸對話長達兩個半小時。當陸鏗感到占用總書記時間過長頗感抱憾時,就主動請辭。但是,他一辭再辭,胡耀邦卻一留再留,陸鏗實在不忍再談下去,乃有第三次請辭。陸說:“那就到這裡,我告辭,感謝你。”胡:“哎,怎么說感謝呢!歷史上我們該你一筆賬嘛!”(仍指陸在大陸被關押)
陸鏗提到當時的談話氣氛:“兩人似有談不完的話題,彼此都不願失去這一良好機遇。”實際上,陸鏗第一眼就看出胡耀邦“口無遮攔,全無機心。”胡耀邦碰上陸鏗這么一個職場老江湖,稍加誘導便滔滔不絕,該說的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其中最敏感的是涉及當時黨內意識形態主管胡喬木、書記處書記鄧力群、中央黨校校長王震(兼)、軍隊及軍委主席鄧小平,以及對台灣動武等問題。
關於胡喬木,陸鏗接連發問:“他(指胡喬木)發表過一篇關於人道主義的論文,國內沒有一張報紙,也沒有一篇文章,敢於對他那篇東西說個不字……過去,周揚被稱 為‘文藝沙皇’,看起來現在這頂‘沙皇’的帽子已轉移到胡喬木頭上去了。”“你(胡耀邦)千萬不要迷信他,他(胡喬木)的教條框框比你多得多啦!”“他(胡喬木)是有些脫離了民眾。另外還有一點,他(胡喬木)在文化大革命的表現也不很好,特別是批鄧運動中表現得很不好啊!”“你(胡耀邦)並沒有批鄧嘛!這跟他(胡喬木)就有本質上的區別。”
胡耀邦的回答為:“這也同實際有很大的出入。”“如果說他(胡喬木)還有缺點的話,那就是他長期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下去的時間不夠……”“哈哈……你們(陸鏗)的了解很細緻的嘛。哈哈……說了些言不由衷的話。”
關於鄧力群,陸鏗問:“象鄧力群這樣保守的人,你們已經打算要換他了?”
胡答:“……我們整個思想工作,有一個缺陷,也不是他(鄧力群)個人的問題……要把我們的思想工作,滲透到經濟工作里去。那么我們不少同志,包括力群同志在內,都有這個缺陷……”
王震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時即撤換了前任校長鬍耀邦信任的阮銘等三位筆桿子,外間盛傳此事造成二人糾結。關於王震的對話原文如下:
陸:王震先生三月間到美國走了一趟,他是你的瀏陽老鄉是吧?
胡:是的,不過他是北鄉的,我是南鄉的。
陸:啊,那是南北呼應。
胡:也可能是南轅北轍。哈哈……
如此放言無忌,令筆者目瞪口呆。
關於軍隊方面,陸鏗問大陸十大軍區司令換了九個,為什麼瀋陽軍區司令李德生換不了?胡答,不存在換不動問題,“我們現在軍隊的幹部,要擁兵自重啊是絕不可能的。”陸又問:鄧一旦見馬克思,可能有些軍頭要坐大,總書記不一定指揮靈便。胡答,這話不可靠。有兩條:一是小平智慧經驗畢竟比我們多一些,二是恢復了黨內正常的民主集中制。堅持正常的黨內民主生活,“我們的國家今後幾十年都不會動亂”。
對於最為敏感的鄧小平軍委主席職的問題,有下列對話(摘錄):
陸:外面有一種想法,讓鄧大人做軍委主席,很明顯的,是因為他的權威比較高,就如你所說:他的智慧是高的,他的經驗也是比較豐富的,大家對他都是心悅誠服的。那為什麼不乘他健康的時候,就乾脆把軍委的工作讓你(胡耀邦)接過來,由你(胡耀邦)做軍委主席,不是更好嗎?……
胡:我不會有這個誤會的。
陸:對對,我是從整個局面考慮。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不敢領教的。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希望大陸和台灣都不要發生動亂。……你們看胡耀邦做了軍委主席了,鄧大人又健在,他(鄧小平)也仍在上面做出正確的決策,即使萬一發生了他(鄧小平)提前去見馬克思,政局仍然是非常穩定的。為什麼一定要到他(鄧小平)去見馬克思的那一天,你(胡耀邦)閣下才來做呢?
胡:我們倒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我們想的是小平同志的健康。
陸:是的,我知道。……
胡:我們兩個人(指他和趙紫陽)事情比較多,也的確比較忙。而老實說,現在軍隊的事情並不很多,又不打仗,邊境上有點事,也不十分嚴重,不管是南是北,都比較平靜。但照顧到軍內歷來的論資排輩習慣,就讓他(鄧小平)兼任了……
陸鏗還“冒昧地”向總書記提出想與被罷官的王若水見一面,請總書記予以關照。胡耀邦馬上回答:可以嘛,怎么不可以呢?他還是我們的同志嘛!陸鏗說:他的確是你們的寶啊!胡耀邦就向他解釋,對所謂“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這種提法,今後再也不用了!
關於台灣問題,胡耀邦說,“國際上誰都知道我們沒有力量。”“連封鎖力量現在也還不夠。”“再過七八年上十年,我們經濟上強大了,國防現代化也就有辦法了……那對你就是要帶一點強制性了”(這段話後來引起美、台的強烈反應)。
採訪結束時,據陸鏗的描寫,他與胡耀邦有惺惺相惜之感。
陸回港後即寫此次採訪文章,胡耀邦知道後曾叫人帶話給陸鏗,“我不干涉你發表文章,但不是我說的每句話你都要發表。”但是,接不接受陸鏗採訪由胡耀邦說了算,如何發表卻由不得總書記了。總書記大概做夢也沒想到的——陸鏗把所有採訪的話都寫出來了。
陸鏗將此次採訪整理為《胡耀邦訪問記》,洋洋兩萬多字。全文計畫發表在1985年6月1日發行的《百姓》雜誌上刊登。5月29日,時任許家屯社長助理並負責與陸鏗聯絡的耿燕(耿飆女兒)向陸鏗問及能否“先睹為快”,陸說可以,於是拿到了清樣。耿燕拿到清樣後立即報告許家屯,許認為關係重大,由於那時還沒有傳真機,許即派專人乘飛機將清樣送交北京,並電請中央辦公廳幫助,讓來人立即見到胡耀邦,聽取胡閱讀訪問記後的意見。胡耀邦第二天便閱讀了清樣,在文字上做了七處修改,專人攜稿第三天便回到了香港。
香港新華分社(港澳工委的對外稱呼)正副秘書長即面見陸鏗,要求文章按總書記的意見改動後發表。但陸鏗表示雜誌已經付印,拒絕改動——這一點大概也是總書記做夢也沒想到的;不過陸還是當場給胡耀邦寫了一個簡函說明情況,算是給總書記一個面子。
這篇號稱“原計原味,原話原貌”的訪談錄終於按期和盤托出。
人物評價
陸鏗1919年出生,雲南保山人,我們是同鄉,他長我8歲,我們還有點瓜葛的親戚關係,但卻一直無緣謀面。讀高中時就知道保山出了個大記者陸鏗,對他十分仰慕,甚至因此萌發了我也要當個記者的念頭。解放前夕,得知他創辦了《新聞天地》,上面常有他的文章,幾乎每一期都要找來閱讀。
1985年,陸鏗訪問當時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在香港《百姓》雜誌上發表了《胡耀邦訪問記》,這篇文章我是十年後才在朋友間傳閱的複印材料中讀到。
陸鏗雖然擔任過國民黨《中央日報》的副總編輯,但是作為一名記者,對他最重求真、敢講真話的勇氣和精神,我是十分佩服的。抗戰勝利後,陸鏗在中央日報上揭發孔祥熙、宋子文貪污舞弊,蔣介石大怒,召見陸鏗,逼他交代新聞來源,陸鏗認為不泄露訊息來源是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拒絕向蔣介石交待訊息來源,陸鏗因此辭去中央日報副總編輯職務。1949年4月,陸鏗在報導中準確預測出共產黨部隊的渡江地點,並為《新聞天地》撰寫了《自由精神不死》的社論,被國民黨以通敵(共產黨)罪逮捕下獄。後來陸鏗又坐過兩次牢,一次是1949年12月21日乘一架美國飛機從香港飛回起義不久的昆明,想接在昆的妻子兒女到香港,被認為是有政治任務而被捕入獄。1954年釋放後即被選為雲南省政協委員。
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劃為“親美反蘇極右分子”,送勞動改造,1975年被釋放,恢復公民權,此後到香港定居,創辦《百姓》雜誌,併兼任美國紐約《華語快報》的總採訪主任。
1981年,陸鏗在香港報紙上發表文章說蔣經國身體不好,不適合連任,引發蔣經國不滿,宣布他是“不受歡迎的人”。1985年5月10日在中南海訪問胡耀邦,交談兩個多小時,在香港《百姓》雜誌發表《胡耀邦訪問記》。
陸鏗認為, 新聞記者最重求真,講真話才是記者之價值所在,記者在官員面前不能低人一等;記者是社會良心的代言人,不能因為黨派、“端人的飯碗”就去改變甚至隱瞞真相。他還說“ 不坐牢就不是好記者”。由於立場不同,這些話不盡符合我們的實情,但是作為一名記者的陸鏗,不畏強權,敢在權勢面前說真話,實在難能可貴,有很多東西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中國近現代新聞史上著名報人
報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他們仗義執言,追求真理,不畏強權,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有了邵飄萍等這樣一批充滿道義感的報人,才使得《大公報》、《京報》、《新民報》等幾大報紙至今仍在中國新聞史上熠熠生輝。 |
汪漢溪| 陸鏗| 狄葆賢| 馮英子| 馮小秀| 樂小英| 姚蘇鳳| 曹聚仁| 劉向東 | 趙超構| 陳銘德| 楊奇| 黃伯耀| 宋文明 | 林行止| 張慧劍| 唐瑜| 張友鸞 | 陳范| 汪詒年| 汪伯奇| 汪仲韋| 普廣銓 | 汪大鈞| 丁法章| 李俠文| 毛健吾| 楊令德| 陳向平| 錢穀風 | 程大千| 沈毓剛| 朱惺公 | 王鰲溪 | 於佑任| 汪康年| 潘梓年 | 康廣仁| 孫伏園 | 王雲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