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德

陳銘德

陳銘德,知名中國報業發行人,出生於四川長壽 。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上海《新民晚報》,它的前身為《新民報》,陳銘德是其創始人之一。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陳銘德 ,(1897年3月20日—1989年2月11日),中國報業發行人。四川長壽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上海《新民晚報》,它的前身為《新民報》,陳銘德是其創始人之一,任社長、總經理,新中國成立以後為《新民晚報》顧問。

生平簡介

陳銘德出生於1897年3月20日。

陳銘德與妻子 陳銘德與妻子

青年時代的他深受“五四”思想影響,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1923年應約到北平《國民日報》當編輯,5年後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任編輯,在此期間,陳銘德對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言論專制深感憤怒,萌發創辦民間報紙、讓民眾自由抒發心聲的想法。

1924年,陳銘德畢業於北京國立法政大學。1925年在成都法政專科學校講授新聞學,並任《新川報》總編輯。

1927年任重慶《大中華日報》主筆。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剛過而立之年的陳銘德與另外兩名中央通訊社編輯吳竹似、劉正華在南京創立《新民報》,其宗旨為“作育新民”。1937年南京《新民報》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兼總經理。

吳敬璉 吳敬璉

抗日戰爭爆發後,《新民報》的經濟壓力很大,內遷四川重慶,薈萃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著名的作家,使該報影響頗大。對於如何處理好爭取上流社會支持和充分表達民意之間,陳銘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經深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給股東的事業以及當時的社會關係以鼓吹,但同時,也要懂得報紙要在社會上站住腳,不替人民民眾說話是不行的!” 周總理曾為《新民報》題詞:“全民團結,持久鬥爭。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新民報》於1938年1月在重慶復刊。

抗戰勝利後,《新民報》反對內戰,要求和平民主,對國共兩黨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作了大量客觀的報導。同時積極擴展報業,在重慶、成都、南京、上海、北平五地出版了8種《新民報》,成為擁有“五報八版(或稱5社8刊)”的大報業系統,陳銘德任總經理,陳銘德因此被譽為中國報業巨子。

1947年國共談判破裂後,《新民報》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堅持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上海《新民報晚刊》副社長、顧問,北京市社會福利局副局長。他還是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政治協商會議副秘書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團結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上海《新民晚報》顧問等職。

國民黨統治後期,《新民報》停辦,衍生出《新民晚報》等報系。新民報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勾勒了在舊中國驚濤駭浪中新民報篳路藍縷,從一家地方報紙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紙之創業過程。如今,《新民晚報》已成為中國三大晚報之一,陳銘德開啟的辦報事業隨著社會進步邁進了新時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陳銘德任上海《新民報晚刊》副社長、顧問,他還是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上海《新民晚報》顧問等職。

1989年 2月11日,陳銘德因病於北京逝世。

創辦新民報

陳銘德創辦的新民報 陳銘德創辦的新民報

陳銘德之所以被譽為“中國報業巨子”,其偉大就在於他對於中國民主和自由、對振興中華鍥而不捨的追求,在於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

正是因為這著深刻的親民愛民思想,不論是抗戰時期,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新民報》總能以切中時弊,以能說真話、言真事而深受各個層次人群的歡迎,成為老百姓的一味“心藥”,故當時社會上曾流傳一句話叫“要紓解苦悶,看新民報”。 周總理曾為《新民報》題詞:“全民團結,持久鬥爭。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新民報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勾勒了在舊中國驚濤駭浪中新民報篳路藍縷,從一家地方報紙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紙之創業過程,國民黨統治後期,《新民報》停辦,衍生出《新民晚報》等報系,如今,《新民晚報》已成為中國三大晚報之一,陳銘德開啟的辦報事業隨著社會進步邁進了新時代。

人物品質

除了親民情結,陳銘德身上還有最難能可貴的一個品質: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輕”的事從未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年輕的時候他就被人們稱作“劉備”,讚譽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為中國報業發展奠基的同時,陳銘德還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進步作家、報人和青年革命知識分子。夏衍曾親自主編過《新民報》晚刊《西鄉夜潭》,後來,吳祖光、孫伏園、施白蕪、陳白塵等都曾擔任過《新民報》副刊主編,在抗戰八年中,《新民報》所擁有的作者群,幾乎把先後來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羅致無遺。

人物評價

所以說,《新民報》既開啟了中國民間報業、文化人士辦大報的先河,也記錄了中國一個時代的變遷,更反映了包括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趙超構等一代優秀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爭取民主進步,言論自由的滄桑經歷,從而呈現出一幅既鮮明又熟悉的歷史文化圖像。而陳銘德,就是這幅“歷史文化圖像”的主筆。

陳銘德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生物學實驗和青少年性教育;開設神經科學、現代生命科學導論、中學生物實驗研究等課程;主編著作3本,專著1本,參編著作和教材7本;發表論文24篇;如今承擔青少年性教育課題3項、華東師大通識教育和教師教育課程建設資助項目2項;曾榮獲2000年度上海市成人高等師範優秀教育教學獎和2006年度華東師範大學優秀任課教師獎。

中國近現代新聞史上著名報人

報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他們仗義執言,追求真理,不畏強權,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有了邵飄萍等這樣一批充滿道義感的報人,才使得《大公報》、《京報》、《新民報》等幾大報紙至今仍在中國新聞史上熠熠生輝。

汪漢溪| 陸鏗| 狄葆賢| 馮英子| 馮小秀| 樂小英| 姚蘇鳳| 曹聚仁| 劉向東 | 趙超構| 陳銘德| 楊奇| 黃伯耀| 宋文明 | 林行止| 張慧劍| 唐瑜| 張友鸞 | 陳范| 汪詒年| 汪伯奇| 汪仲韋| 普廣銓 | 汪大鈞| 丁法章| 李俠文| 毛健吾| 楊令德| 陳向平| 錢穀風 | 程大千| 沈毓剛| 朱惺公 | 王鰲溪 | 於佑任| 汪康年| 潘梓年 | 康廣仁| 孫伏園 | 王雲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