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經濟

關聯經濟

關聯經濟,作為經濟科學中的一門新學科,區域經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形態萬千,變幻莫測,人們如何簡潔準確地洞察區域經濟的趨勢。

關聯經濟(Relevant Economy)
進入21世紀,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速發展,風起雲湧,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一個重要特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征。截至2005年,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的的區域貿易協定已達到250多個,其中一半以上是2000年以後實施的,多數是新簽署的。在眾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如果根據參與國家的發展程度不同來分類,人們通常將其分為三類,第一類北北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即成員國全部是已開發國家;第二類南北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既有已開發國家,也有開發中國家;第三類是南南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全部由開發中國家組成。據統計,大約由一半以上的區域貿易組織是北北型的,15%左右的區域一體化協定是屬於南南型。儘管如此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不斷湧現,但其實際成效卻差別懸殊。一般認為,發展最成功的是北北型組織歐盟(EU),其次是南北型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而由人口占世界80%的開發中國家組成的南南型區域經濟組織被認為難以成功,目前發展效果很不明顯。根據世界銀行《2006年世界發展指標》提供的數據,目前絕大部分南南型區域經濟組織的內部貿易比重不超過15%,一般都在10%以下 ,各成員國的貿易仍然主要依賴於外部貿易。面對這樣一個窘況,人們不禁會問,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開發中國家應該怎樣發展?曾經的“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是否在21世紀還會成為開發中國家間的一個鐵律?這是一個世紀命題,也是世界難題。

產生背景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作為新生的南南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是中國參與的第一個區域性組織,也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是中國走向區域化的重要一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成效和前景如何,直接關係著中國區域戰略目標的實現。當大多數南南型區域合作被認為是弱弱組合、前景渺茫時,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能否突破馬太效應,實現新的財富組合,就成了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中外經濟學家對經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論證,經濟學說與流派紛繁複雜;但是,作為經濟科學中的一門新學科,區域經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形態萬千,變幻莫測,人們如何簡潔準確地洞察區域經濟的趨勢?

關聯理論由要素論、系統論和統籌論構成。

要素論:發現弱勢要素轉向優勢要素的視角;
系統論:從系統論的觀點透視與分析關聯經濟;
統籌論:以統籌協調的視角駕馭關聯經濟。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崛起將意味著與歐盟、北美三足鼎立;全球經濟不再單單依賴美國這台“發動機”;“10+1”激活的東亞關聯經濟體其影響力最終可能與歐盟或北美旗鼓相當;亞洲經濟現象隱含的意義就是:市場話語權的變化標誌著開發中國家為主體的區域經濟力量正在崛起,這就是關聯理論最根本的依據。

原理及關聯定律

一部世界經濟學說的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部人類在經濟層面對規律認識的發展史。科學的學說本應具有更廣泛的意義,但是,開發中國家有著太多的疑惑——西方經濟學更像一部“富國論”。對於渴求擺脫落後、尋求發展與文明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的世界80%的人口來說,他們有理由關心“乳酪在哪裡?”

這是一個全人類的課題。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已開發國家形成的經濟成長極帶來的極化效應消耗開發中國家的資源、資產和微弱資本,財富加速流向極點;增長極帶來的擴散效應本應對開發中國家起到良好的帶動效應,但是,每一次新的產業轉移無不重演著在把低端產業鏈向開發中國家延伸,世界新的產業體系在加速形成,財富在擴張,但馬太效應仍在擴大。

這就是我孜孜不倦探討關聯經濟及其規律的原因。為什麼提出關聯經濟這樣一個概念?中外經濟學家對經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經濟學說與流派紛繁複雜;但是,作為經濟科學中的一門新學科,區域經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形態萬千,變幻莫測,人們如何簡潔準確地洞察區域經濟的趨勢?

經濟是什麼?簡單說來,經濟就是以較小成本獲取較大收益。關聯經濟就是發現和謀求內外最佳關聯並以最小成本獲取更佳收益。關聯規律就是揭示其本質及本質聯繫。

認識基於區域經濟背景下的關聯經濟,需要從區域經濟的特徵入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區域經濟,其最大的特徵就是建立在內部關聯基礎上的外部關聯,換言之,區域經濟體內部與外部的關聯就是區域經濟的最重要特徵。區位要素、增長要素及戰略要素作為關聯經濟的主要分析對象,而由此構成的關聯要素論、關聯繫統論及關聯協調論則成為關聯理論的基本框架。人們孜孜以求的開放、創新,無一不是為了謀求建立這樣一種關聯。

關聯理論認為,經濟區位是區域經濟的第一要素,具有第一性。它對增長要素起著重大影響;增長要素具有第二性,但它具有決定性作用,它能夠提升甚至改變區位要素的功能及意義;戰略要素具有第三性,但由於它對全局造成了不可替代性影響,它在特定的條件下對關鍵性區位及經濟體起著關鍵性作用。區位要素、增長要素與戰略要素相互影響,並且可能從要素轉化成為優勢,使得區域發展出現全新變化。關聯理論強調關注戰略要素,因為它起著引領和撬動的關鍵性作用。

這是因為,區位要素包含了經濟區位及區域經濟體,包含其經濟社會的依存關聯、資源布局關聯、分工與交易關聯及其差異,其不同的空間位置體現著不同的市場約束、成本約束、資源約束、技術約束,而最終反映不同的經濟水平。

區位的優劣強弱主要取決於地區性投入、地區性需求、輸入的投入以及外部需求。區域經濟體通過對資源、資產、資本(包括人力及技術)等要素的整合併實現流動的便利化將促使競爭力的形成。這就是增長要素作用於區位要素帶來的意義。

關聯理論對區域經濟理論

最大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的奉獻就是導入了戰略要素及其創新意義的關聯思維。

第一,統攬全局的戰略視野往往有助於發現區位要素新的價值,導致更多的增長優勢形成;

第二,來自國家層面的產業布局與政策、資金等安排,這樣一種國家戰略是區域經濟的最高形態,它促使獲得戰略要素的經濟體的區位要素凸顯戰略優勢;

第三,戰略優勢還將進一步體現在對區域經濟主體本身對其與客體之間資源與市場的統籌,提升競爭力

關聯經濟的定律是:在時間與空間動態過程,區位要素、增長要素及戰略要素的組合猶如魔方變幻,總有更佳組合。其中兩種以上要素的關聯組合,就有可能產生一種以上財富視角;隨著每一種新要素遞增,更多財富的邊際遞增效應或遞減效應在生成;當某一要素因創新或弱化而發生質變時,其整個要素組合將可能發生質的轉化,產生乘數效應或除數效應;特別是戰略要素具有重大的撬動意義,促使要素配置的最最佳化或最劣化,最終推動區域財富生成呈現後發效應或遏止效應。關聯定律的靈魂就是鼓勵創新、發現財富。

這正是關聯視角的迷人之處。這是一種強調發現財富聚集與生成的全新視角,是一種強調創新精神的視角,也是一種強調激勵與進取精神的視角。從歷史上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曾經使東方領先於西方,而18世紀最後25年中開始的工業革命則使歐洲超過了東方。歷史一次又一次印證了“遏止領先法則”的深層原因,除卻那些紛繁複雜的關聯因素值得後人玩味之外,隱含著特殊規律的某一視角更值得今人去發現和升華。

如此前瞻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種要素的被成功把握和組合,都有可能轉化為發展的重大動力。相對落後或較不成功的社會可能更能適應變化並在轉變中處於領先地位,當前的區域經濟浪潮便向我們提供了一個趕上和超過西方的機會。

關聯要素論

發現弱勢要素轉向優勢要素的視角

關聯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規律的靈魂是創新,關聯好比它的鷹眼與雙翅,在經濟社會的時空中飛翔,要素的組合是流動的升華的,不再是無序或者無望的。關聯之道引領著要素的最佳化配置飛向一個個財富目的地,經濟與社會的創造力和發展力就這樣不斷衍生。用這個理論去解釋關聯經濟帶來的前景,或許不見得完全準確,但是它是一種積極的視角,至少是當今這個時代戰略思維所需要的品質。

關聯經濟原理認為,區位要素、增長要素及戰略要素是關聯經濟範疇的主要素。其中,增長要素還包括資源資產資本人力技術被包含在資本要素當中。戰略要素特指一個或多個國家在國家層面所作的戰略規劃、政策安排等重大推動因素。

關聯經濟原理之一,就是兩種以上的要素配置或組合,產生一種以上的財富視角。比如一種區位要素與一種增長要素相交,就可能存在一種以上的合作途徑以及增長機會;此後每一種新要素的加入,都可能帶來一種新的財富視角;而且,這種視角隨著時間推移,財富生成的機會可能增強或減弱,並且可能最終消失。關聯原理之一帶來的正向效應是加法效應。反之,由於成本的增加等原因,可能導致減法效應。

再具體地舉例:對於一個小生意人來說,他購買的臨街鋪面會比遠離街市的鋪面商業價值要高,這是因為相關鋪面的價值是以街市的商業區位價值度量的。又比如,在中國開放之初,東莞的商業價值要遠高於華南或西南其他更遠的內陸地區,理由同樣是,東莞以及相關地區的開放價值是以同香港發生的“前店後廠”模式的區位價值度量的。

在此基礎上,每一種新的要素加入,都有可能增加或改變原有要素的價值,例如資源、資產或資本(包括人力、技術),可能使得原有同等條件的競爭者發生排位的變化。如生意人甲和生意人乙,都以同樣價格和資金購買了同樣位置的鋪面,他們的競爭優勢處於平衡狀態;但是假如他們都經營同一類商品,生意人甲的貨源出自於原產地,生意人乙的貨源則出自於非原產地,那么,按照原產地規則,生意人甲的財富價值大於生意人乙的財富價值。

關聯經濟原理之二,在區位要素與增長要素的基礎上加入戰略要素,則可能在一定情況下,戰略要素起著引領性作用。區域經濟既受區位影響,也受增長要素影響,但是,由於區域經濟的最高形態為國家戰略,所以,戰略要素對區域經濟帶來不可替代的影響。戰略要素在一定條件下,以政策流形態牽動信息流、資金流、人流、物流等。當戰略要素與區位等要素髮生關聯,它的正向效應將可能產生乘法效應,它的負向效應將可能導致除法效應。

可以說,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區域,在確立某一戰略、集中投入某一些特殊措施之時,將會促成這一戰略實施點迅速出現產業集聚現象,有利於這個地區產業與經濟的發展。由於戰略要素可能超越某一產業、乃至超越經濟本身的意義,可能與外交、軍事、安全、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戰略都發生關聯,戰略要素極具引領作用。

關聯經濟原理之三,戰略要素與區位要素、增長要素的配置可能導致某一要素髮生質的轉換,進而形成全局質的演變,最終帶來優勢效應,將可能帶來經濟合作與發展的巨大前景。這正是關聯經濟及關聯戰略最具魅力之處。

關聯經濟原理之三提醒我們,經濟的滯後是相對而非絕對的,通過弱勢要素向優勢要素的成功轉換,可以帶來優勢經濟或經濟競爭力的迅速形成,最終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蛙跳效應”或“遏止領先效應”。這樣一種規律,值得開發中國家和地區引起足夠的關切和思考。

以關稅同盟為例,新加坡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協定及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獲得至少兩重自由貿易區效應,但是,新加坡與歐盟再度發生自由貿易協定關係,則至少在疊加了新的一重自由貿易區效應的同時,還強化了區位要素,並可能提升區位要素價值,最重要的是,此前的要素轉化成為優勢。例如,新加坡成為歐盟進入東協的門戶,或者成為東協進入歐盟的門戶,區位要素轉化成為區位優勢,從而形成全局經濟優勢。新加坡僅用40年時間,從一個開發中國家躋身於已開發國家之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裡。

區域經濟的本質

區域經濟本質上就是關聯經濟。我們可以看到,是區域空間結構、地域分工與聯繫、區域產業結構成長、區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域資源整合等這些主要內容構成了區域經濟活動的主體,但是,正是更深層次的關聯意義,使得區域經濟活躍起來、生動起來,並且在此消彼長的過程中豐富起來,深深吸引著政府決策人、企業家們,以及形形色色的自然人和社會人,從消費、投資和貿易的角度關注其中的財富關聯之道。

比如,在區域空間結構方面,由於發展在空間上的分布總是不平衡的,它以不同的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極”上,然後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最終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必然形成經濟活動強度和密度不同的核心區和周邊區兩種不同的地域單元。在區域經濟活動集聚——擴散機製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空間地域結構。從財富的生成和分布來說,它與上述“增長極”及相關區域的空間結構分布顯然是密切相關的。

關聯經濟:一種新的財富視角第三章:關聯經濟原理又比如,在地域分工與聯繫方面,主要體現為產業分工的空間形式,它不僅決定區域生產專門化、區域經濟聯繫的性質和規模,同時也決定了區域經濟整體結構的動態變化。這種分工與聯繫的存在,不僅可以促成區際間或城—區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同時,產業的地域分工形式對不同地區經濟而言,常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有的地區處於產業鏈的高端,有的則處於低端。因此,如何形成既能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又能使各地區獲得大體相近的經濟利益的新型地域分工與聯繫,是區域經濟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再比如,在區域產業結構成長方面,區域經濟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在合理分工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獲取空間經濟的整體優勢,而發揮區域優勢的關鍵就在於建立能充分體現區域優勢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網路。區域產業結構成長包括主導產業選擇與培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產業空間布局、產業集群與產業集聚效應、新產業空間或產業區、區域產業鏈的構築、產業轉移與經濟中心輪替等問題的研究。這涉及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相互作用問題。

現在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區域經濟關係。區域經濟關係協調是區域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方面。區域經濟的衝突與合作是區域經濟關係的兩種表現形式,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發生與發展基礎——區域利益;受區域利益的驅動,不同區域利益主體之間必然會為區域稀缺資源展開角逐,這便是為了獲取利益而進行的區域經濟競爭。然而,在日益開放的社會,每個區域的利益實現都有賴於其他地區的支持與配合,在追逐區域利益過程中各區域只有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合作,才能使區域利益最大限度地增進並使整體利益最大化。區域經濟關係關注的就是這種區域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係。

最後,關於區域資源整合。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化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越來越體現為區域經濟的競爭力。以大城市為核心的經濟區在世界和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既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對這種趨勢帶來的挑戰的一種回應。區域經濟整合的目標,就是要在區域內建立統一和有效的市場體系,消除區域內阻礙產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體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之間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的完善和擴大區域經濟和產業分工,逐漸縮小地區經濟差距,最終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

區域財富

源於紛繁複雜的種種訴求

政府官員、商人,或者投資人,都有理由關注區域經濟,因為那裡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商機;但是,普通消費者,尋常家庭主婦,她們也需要同樣關注嗎?她們為什麼要關注?她們如何去關注?

在今天中國南寧這個普通城市的超市里,你可以發現琳琅滿目擺滿了來自越南、泰國等國家的榴槤紅毛丹莽吉柿、山竹、火龍果。儘管這是一個距離東南亞最近的中國城市,但對於這個城市眾多家庭主婦來說,不少水果品種是她們以往聞所未聞的。與此同時,到中國與越南緊密相連的憑祥口岸去看看,同樣會為那裡長龍般的“水果流”驚訝

關聯經濟關聯經濟
——大批的中國蘋果、雪梨等水果也源源不斷運入河內、曼谷甚至更遠的東南亞城市。

看看這些數字:作為中國自東協進口水果主要消費地的廣東,2005年從泰國進口水果20.3萬噸,比2003年增長1.3倍。廣西自東協進口果蔬的數量由2003年22.5萬噸增至2005年33萬噸,年均增長21.1%。越南是廣西進口果蔬的最大貨源地,占年度進口額的95%以上。

中國和東協的“水果流”在這裡悄然完成了一種美妙的交匯,滿足了兩地主婦對於佳果的需求。然而可以想見的是,一種需求引發出另一種新的需求,更多的關聯需求又在更為寬泛的領域出現並且形成新的驅動,繼而帶動更多的投資與貿易,甚至超越了經濟的範疇,向社會、文化、科學、教育、衛生、生態與環境等範疇拓展,財富關聯的領域和內涵從而更為寬泛和深刻。

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她的消費需求驅動著她對獲得消費能力的需求,於是驅動著勞動以及創造,簡言之,驅動著新的財富的形成。對於一個區域來說,需求驅動與供給驅動正是一個區域最重要的驅動力量。同樣的,區域的需求驅動與供給驅動,也就成為透視區域經濟規律的極其關鍵的關聯點。

如果從需求角度解釋區域經濟發展,它強調的是區域經濟活動的前向聯繫,因為這種聯繫表現為對區域某種產出的需求引發著對其他產業活動的需求;如果從供給角度解釋區域經濟成長,那么,區域內的資源、資產和資本,包括人力資源正是滿足上述需求而引發各種關聯經濟活動,並且在更寬泛的領域呈現,不同的是,它所強調的是經濟活動的後向聯繫。

我們清楚地看到,消費、投資和貿易正是一個地方、一個國家、跨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區域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多年來,經濟學家們從眾多視角闡述了區域經濟的演變,以及區域財富的生成和興衰。但是,我們始終難以看清的是,財富究竟在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方向,依著什麼規律在生成和興衰?

關聯經濟原理的重大價值與意義提醒我們,在區域經濟這樣一個體系中,任何一個區域經濟體單元都不可能脫離全局的關聯去更好地謀劃和實現其訴求。其一,每一個區域經濟體在區域經濟體系中首先找準其定位,找準要素體系、產業體系、市場體系等的定位,包括在其坐標體系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經濟、外交、安全、政治、社會、文化、科技、教育和宗教等各個方面的關聯意義。正如離開產業鏈,某一產業要素難以生存和發展;離開區域經濟體系,區域經濟體單元也同樣難以存活和發展。

其二,區域經濟體自身的要素整合在不同時間與空間裡可能呈現不同的價值意義,通常情況下,其所屬坐標體系具有激勵與制約的正向與負向意義,既不能脫離體系盲目追求擴張,又不能坐擁體系卻與體系不關聯甚至割裂關聯,最終導致在體系中的萎縮。

其三,區域經濟體在其坐標體系中具有競爭與合作的特徵,當其利益訴求上升為整體體系訴求時,戰略要素及優勢可能產生,使之具有坐標體系的全局影響意義。也就是說,局部發展已經上升到全局發展的意義,就有可能獲得來自國家層面的關聯支持,區域經濟體就可能獲得發展力的最大化,但是,其所擔負的義務與責任也因更有全局意義而顯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