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迷宮

長白山迷宮

長白山迷宮位於吉林白山市八道江區六道江鎮南7.5公里的橫道村,是由6億年前水蝕石灰石構成的半地下式岩溶溶洞。

基本信息

簡介

長白山迷宮長白山迷宮
長白山迷宮屬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八道江區六道江鎮南7.5公里的橫道村,是由6億年前水蝕石灰石構成的半地下式岩溶溶洞。溶洞內分二層,上下貫通,曲折環繞,洞中有洞,撲朔迷離。溶洞中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好,石筍石瀑石柱石流、幻化成神態不同的各種動物,栩栩如生的人物、建築物等景觀,洞外還建有靶場、酒吧、舞廳等服務娛樂設施。

長白山迷宮溶洞是國家“AAA”級風景區,景區位於白山市八道江區六道江鎮,景區景點類型多樣,集山、水、林、草、地、溶洞及人文景觀於一體,是一個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的風景旅遊區。風景表現出雄、奇、秀、美、幽、奧、曠等意境,有很高的旅遊價值,適於開展休閒、觀光、體育等活動,是吉林省境內為數不多的著名溶洞之一,景區可開發空間2600畝,且景區對外交通方便,距市區僅16公里,有公路相連,交通便利。

長白山迷宮是由6億年前水蝕石灰石構成的半地下式岩溶溶洞。溶洞內分二層,上下貫通,曲折環繞,洞中有洞,撲朔迷離。溶洞中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好,石筍石瀑、石柱、石流、幻化成神態不同的各種動物、栩栩如生的人物、建築物等景觀,內部現已開發2000延長米,可開發長度約1萬延長米。而其“冰洞”中夏日酷暑結冰,冬季嚴寒融化,現已被列為全國八大冰洞之首。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白山市區環城生態旅遊圈的重要支撐點,旅遊綜合開發價值極大。

主要景點

長白山迷宮長白山迷宮

吉林長白山迷宮溶洞主要有兩大景點:夏日冰洞,位於長白山迷宮溶洞東北部的山腰上部,夏日酷暑結冰,冬季嚴寒融化,令人費解。洞內有岩溶鍾乳,石葡萄等特色景觀,現已列為全國八大冰洞之首,洞區寬敞,現已經探明三層,約有百餘延長米,大廳可容納百餘人。

奇觀在第一層區域,鐘乳石與冰結晶互相輝映,成為一絕,是我國北方富有代表性的多層迷宮型的岩溶洞群區:石頭門道士墓,位於市區以北8公里處的珍珠門村,石門渾然天成,相傳抗日將領楊靖宇將軍及抗日將士在此得到過道士的很大幫,洞內氣候冬暖夏涼,各種溶孔、溶溝、溶槽與鐘乳石組成了洞內獨有的景觀。蓋以三億年來的神奇造化造就了“神龜斗鱷魚”、“萬里長城”、“人參仙女”等鐘乳石雕,洞內有洞,洞洞相連,交通相連,而且洞內有暗河,形成只聞水聲,不見水影的獨特景觀。

歷史

長白山迷宮長白山迷宮

長白山迷宮溶洞風景區屬喀斯特地貌的邊緣地帶,已經開發了2000延長米的岩溶溶洞,洞外還建有靶場、酒吧、舞廳等服務娛樂場所。是一處溶洞遊覽、科考探險、休閒觀光的絕佳去處。

據考證,長白山迷宮溶洞形成於6億年前,溶洞內分二層,上下貫通,曲折環繞,撲朔迷離。洞內氣候冬暖夏涼,各種溶孔、溶壁與鐘乳石、石筍、石瀑組成了洞內獨有的景觀,有“神龜斗鱷魚”、“萬里長城”、“人參仙女”、“送子觀音”、“童子拜佛”等造型奇特的鐘乳石雕群。因溶洞內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如不是有專人引導,外人很難從原路返回,故取名長白山迷宮溶洞。溶洞還有地下暗河,遊人可以聽見神奇的流水聲,卻無法看見流淌的河水,成為一個自然未解之謎

迷宮景區中的夏日冰洞,夏日酷暑結冰,冬季嚴寒融化,令人費解。洞內有岩溶鍾乳,石葡萄等特色景觀,鐘乳石與冰結晶互相輝映,成為一絕,現已列為全國八大冰洞之首。

景區娛樂

朝鮮族民間節日有“元旦”(春節)、“上元”(元宵節)、“上已”(農曆的3月3日)、“寒食”(清明節)、“燃燈節”(農曆4月8日)、“端午”(農曆5月5日)、“流頭日”(農曆6月5日)、“秋夕”(仲秋節)、“重九”(農曆9月9日)和“入關”“冬至”等。其中元日、上元、寒食、端午、秋夕為一大節日。朝鮮族過節,除做節日飲食外、還根據特點,組織各種遊戲和體育活動,以此取樂。如:除夕,朝鮮族以特有的方式慶賀,親朋歡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製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餅湯。春節期間除唱歌跳舞外,還到田間燒火堆,以驅害蟲,婦女進行跳板、盪鞦韆等活動;清明節上墳添土;中秋節除草祭祀,以示對故人的哀思。

所獲榮譽

長白山迷宮景區自1992年開發以來,1996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實施二次開發工程。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白山市區環城生態旅遊圈的重要支撐點,旅遊綜合開發價值極大。長白山迷宮景區綜合開發與建設工程建成後,景區將達到4A級旅遊景區標準。

白山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