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塔

靈光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渤海時期磚塔古建築。靈光塔位於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城西北塔山頂上。渤海國時期建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高約20米,方形,似青磚樓閣,共5層。塔頂鐵剎為寶葫蘆狀,各層有直欞窗,樣式古樸。塔檐伸展較長,掛有鐵鈴,山風吹來,金鐵皆嗚。塔基四面分別砌有褐色花紋磚,東西兩面陰刻蓮瓣紋,南北兩側陰刻捲雲紋。

基本信息

簡介

靈光塔靈光塔

靈光塔在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城西北塔山頂上。建於唐代渤海時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高約20米,方形,似青磚樓閣,共5層。塔頂鐵剎為寶葫蘆狀,各層有直欞窗,樣式古樸。塔檐伸展較長,掛有鐵鈴,山風吹來,金鐵皆嗚。塔基四面分別砌有褐色花紋磚,東西兩面陰刻蓮瓣紋,南北兩側陰刻捲雲紋。靈光塔附近有三峰:一覽峰、田白峰和葡萄峰。登瞻白峰,可遙觀長白山天池。傳說,此塔歷經滄桑,大海變遷,萬物傾覆,唯有此塔獨存,似“一柱進天”。

靈光塔是長白的經典名勝,塔身共分五層,底層四面各鑲嵌著“王、立、國、土”字型巨磚,塔高12.64米,為磚砌密檐仿樓閣式塔,與西安市唐代的小雁塔風格相似。方形的塔身上,層層疊澀檐,轉角處掛有風鈴,風吹鈴響,清脆悅耳,常年吟風嘯月,教人“警鐘長鳴”不忘戍邊。整個塔的造型古樸優美,端莊秀麗,是東北唯一保存下來的唐代渤海國地方政權建築,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顯示了渤海時期精湛的造型藝術,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1988年,靈光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又被國務院列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名山

靈光塔靈光塔

靈光塔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城北塔山公園內。塔山,是長白縣風景秀麗的名山之一。千百年來,一直以它那嫵媚的秀色、名勝古蹟、美麗的傳說,吸引著四方來客。塔山,是龍崗余脈,俗稱“蒼龍嶺”,山勢廳特,氣勢雄偉,猶如一條蒼龍出山,蜿蜒曲折地從東向西南伸展。從東坡向塔山攀登,一路上,青松蒼翠,怪石奇七,野花溢彩,芬香撲鼻。登上山頂,眼前猶如展開一幅巧奪天工的畫卷。靈光塔浮載於“龍頭”,迷離雲霧之上,與雲天渾然一體,愈加壯觀。塔光塔是東北唯一保存下來的唐代渤海國地方政權建築的古塔,為樓閣式方塔,塔身五層,高12.64米,為磚砌密檐仿樓閣式塔,形狀與西安大雁塔相似。方形的塔身上,層層疊澀出檐,轉角處掛有風鐸,風吹鈴響,清脆悅耳。整個塔的造型古樸優美,端莊秀麗,顯示了渤海時期精湛的造型藝術,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

特色

靈光塔靈光塔

靈光塔位於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城西北塔山頂上。渤海國時期建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高約20米,方形,似青磚樓閣,共5層。塔頂鐵剎為寶葫蘆狀,各層有直欞窗,樣式古樸。

塔檐伸展較長,掛有鐵鈴,山風吹來,金鐵皆嗚。塔基四面分別砌有褐色花紋磚,東西兩面陰刻蓮瓣紋,南北兩側陰刻捲雲紋。靈光塔附近有三峰:一覽峰、田白峰和葡萄峰。登瞻白峰,可遙觀長白山天池。傳說,此塔歷經滄桑,大海變遷,萬物傾覆,唯有此塔獨存,似“一柱進天”。

靈光塔是一座磚造樓閣式空心方塔,坐北朝南,由通道、甬道、地宮前、塔身和塔剎五部分組成。通道在甬道前,從甬道向左右兩翼拓展至地面,做階梯式,修有11個台階,可以拾級通達地面。甬道在通道後,地宮前,甬道左右均以磚砌,地鋪三層磚,上無蓋石板。地宮在甬道後邊,系狹小的長方形,南北長1.9米,東西寬1.42米,高1.49米。牆壁由多層磚塊砌成,底鋪三層磚,頂蓋石板。塔基在地宮蓋石頂部,為夯土層。塔身在塔基夯土層上面,用長方磚、圭形磚、多角磚砌築。通高有12.86米。塔身平面方形,高五層,逐層收分,角層頂用磚砌出檐,檐部迭澀磚,在迭澀中間隔一層磚迤菱角牙子。塔剎在塔身頂部,呈葫蘆形,高1.98米。

靈光塔的原名早已失傳。1908年長白府第一任知府張風台,到長白就職期間,他看到古塔歷經數百年而未被毀滅大為慨嘆,將古塔喻為西漢時魯之靈光殿一般,歷經戰亂而依然獨存,就命名為靈光塔。

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靈光塔靈光塔

靈光塔,建於公元698—926年之間。1981和1982年6月間,經考古工作者邵春華同志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馭寰分別先後親臨長白,對靈光塔進行了科學考察,鑑定為唐朝渤海時期建造的佛塔。據考證,靈光塔為當時的鎮邊建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這座古塔是我國東北僅存的一座典型的密檐式閣樓塔,其形狀與西安唐代大雁塔相似。塔身共分五層,底層寬厚,向上遞減,收分明顯。側面呈梯形,平面為正方形。塔高12.64米,該塔由通道、甬道、地宮、塔身、塔剎五部分組成。塔身由長方磚,圭形磚,多角磚砌築,地下有一個塔室,但裡面的供塔古物早被盜掘一空。古塔頂部的塔剎,呈葫蘆形,用四個圓底金屬盆雙雙扣合起來,似古代將士頭盔,在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各層檐角懸掛風鈴,常年吟風嘯月,好似“警鐘常鳴”。第一層的四面各鑲嵌著一塊字型磚,從正面向右依次為“王、立、國、土”四個字,這精心雕刻的蓮瓣花紋磚又為古塔增添了豐厚的歷史感和凝重的美感。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靈光神韻

靈光塔靈光塔

廣袤的神州孕育著無數名勝古蹟,而長白縣靈光塔以它那神秘的色彩,磁石般地吸引著中外遊人,又為華夏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筆。

靈光塔座落在長白縣城西北郊的一條長白山龍崗山脈上,名曰:蒼龍嶺。這裡,地勢獨絕,風光如畫,自唐渤海國時期,就被列為鴨綠府名山之首,尤其那龍崗余脈就象一條蒼龍圍拱著縣城,造就了一座蒼龍出山的絕景,使人大有“昂首巨龍探廣寒,翻騰蜿蜒彩雲端,雄奇瑰麗七千韌,除去黃山是此山”之感嘆!

長白靈光塔,引人入勝。它是唐朝渤海國建築的一座五層方型古塔,據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這座古塔高12.64米,塔身由青磚砌成,四面砌有花紋磚,層層挑出密檐,有著玲瓏和莊重的和諧美,葫蘆形塔剎,象是古代將士頭盔,熠熠閃光。檐角風鈴,常年吟風嘯月,警鐘長鳴,不忘戍邊。它體現了唐朝渤海國人民所創造的高空建築美,贏得眾多遊人的青睞和讚譽!

靈光塔周圍古樹蒼翠,垂榆裊裊,鳥語花香,勝趣天成。遙目北望,一覽峰、瞻白峰、觀葡峰,巍峨壯麗,萬壑雲飄,這是清朝長白府設治總辦張風台登山攬勝時命名的;極目南望, 山川鍾靈,江水毓秀,高樓櫛比,蔚為壯觀。

早在1908年,長白知府設治總辦張鳳台纂寫的《長白匯征錄》中就記載道:“塔高五層,圍八九丈……質粗而堅,擲地有聲……滄海變遷,一柱高擎,如魯靈光殿巋然獨存,因以靈光命其塔雲”。民國年間,靈光塔卷門兩側還懸掛著張鳳台題寫的對聯:“一水平分華夏界,萬山拱護帝王州”,卷門上方匾額書題“靈光塔”,筆力遒勁,字型雄渾。

靈光塔,千古神韻,眾說紛紜,相傳:古時蒼龍嶺常有神光出現,故建塔罩之;又傳,唐渤海國一王子,巡視疆土,病故於此;再雲,明朝年間,一條青龍借電閃雷鳴,直掏塔心,將一條行妖作怪的蛇精帶走……這些美妙的傳說,給這座唐渤海古塔憑添了不少情趣和神秘色彩。

望著這沉靜凝重的古建築遺存,心中肅然起敬,它既是中華疆土的坐標,又是千百年來歷史的見證,它昭示著人們在嚮往現代文明的同時,要依然帶著對創造者非凡智慧的深深崇拜……

白山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