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鐘花

銀鐘花

銀鱗風鈴木(銀鐘花)稀有種。落葉喬木,高7至20米。分布於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等部分地區海拔700至1800米闊葉林中。種子發芽率低,天然更新差。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銀鐘花銀鐘花

拉丁名: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中文名:銀鐘花 (銀鱗風鈴木)
拉丁科名:Styracaceae
保護級別:3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現狀:稀有種。銀鐘花在我國東南部呈間斷星散分布,由於過度砍伐林木,修築山區公路,使分布區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生境日漸惡化,其種子發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很差,植株越來越少,大樹更為罕見。
海拔下限(米) : 700

海拔上限(米) : 1800
園林用途:銀鐘花樹態優美,葉帶紅色,先花後葉,花白色,果形奇特,為優美觀賞樹。在園林中孤植、群植或混植都相宜。

科屬簡介

銀鐘花安息香科
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杜鵑花目,科:安息香科(Styracaceae)安息香科:雙子葉植物綱 五椏果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綠。植株各部被星狀毛。單葉互生。花中等大,兩性,輻射對稱,排列成聚傘狀、總狀或圓錐花序式;花萼4~5齒,多少與子房貼生;花冠4~5裂,下部合生;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而互生或為其2倍,花絲基部與花冠管基部貼生,花葯2室,內向縱裂;子房上位至半下位,通常下部分隔為3~5室,上部1室,胚珠1至多數。通常為核果,外果皮多少肉質或乾燥,或為蒴果,常3瓣裂;種子1至多數,無翅或有翅。花粉粒扁球形或長球形,具3(擬)孔溝。染色體基數x=8~12。約 12屬180餘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至馬來西亞,美國東南部至南美洲熱帶和地中海區。
銀鐘花屬,拉丁學名:HalesiaEllisexL. 英文名:Silverbell.Silverbell—tree
落葉喬木或灌木。具鱗芽。葉具細齒。花簇生或成短總狀花序,著生子2年生枝上,花梗細而下彎,花梗及萼間具關節;萼筒具4棱及4齒;花冠鐘形,4深裂至基部,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8-16,花絲基部合生,稍附著於花冠上,花葯內向,微外傾,花柱絲狀,柱頭鈍尖;微4裂;子房下位,4-2室,每室4胚珠。核果橢圓形,具4-2縱翅。種子長圓形,種皮脆殼質。
約5種,分布於美國東南部及我國南部。中國1種。
所有種類:銀鐘花

植物形態

銀鐘花是落葉喬木,高7-20米;小枝紫紅色而漸變為暗灰色;冬芽單生或有時數個聚生,長圓狀卵圓形,具芽鱗。葉薄紙質,橢圓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6一15厘米,寬2.5一5.5厘米,先端漸尖至驟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葉柄長7一15毫米。花白色,與葉同時開放,2-6朵排成短縮的總狀花序,生於去年生小枝葉腋;粵筒倒圓錐形,貼生於子房上,具4小齒;花冠寬鍾狀,裂片4,倒卵狀橢圓形,長約9毫米;雄蕊8,花絲4長4短,長短相間,基部合生,伸出花冠之外;子房下位,4室,每室有4胚珠。核果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5叫厘米,直徑2.5厘米,具4寬翅,頂端有宿存花柱,熟時淺紅色。

生活習性

銀鐘花銀鐘花
銀鐘花分布區多屬中亞熱帶中山地帶,一般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年平均溫13一17℃,l月平均溫3一6℃,極端最低溫一7.3一9.5℃(北界可至一12℃),7月平均溫22一27℃,極端最高溫32一38℃ ;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2—84%。土壤為黃棕壤、黃壤至赤紅壤,酸性,pH值4.5—5.5,含有機質較豐富。
群落外貌為常綠闊葉林和:常綠一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伴生植物為栲屬Castenopsisspp.、潤楠屬Machilusspp.、木荷屬Schima spp.、柯屬Lithocarpus spp.、青岡屬Cyclobalanopsis spp.、水青岡屬Fagusspp.,柃屬Euryaspp.、槭屬Acer spp.、山茶屬Camelliaspp.和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spp.等類。
為中性偏陽樹種,幼樹能在蔽蔭下生長,成年樹喜光。根系發達,具抗風、耐旱等特性。喜濕潤而光照較充足的生境,在瘠薄陡坡處,常從根基部抽生多枝呈灌木狀。冬芽於3月上旬開始萌動,3月底至4月初展葉;花於3--4月與葉同時開放,9--10月果實成熟。種子有休眠期,需隔年發芽。

保護價值與措施

保護價值:銀鐘花屬為中國與北美間斷分布的屬,本種為我國特有,對研究美洲亞洲大陸的變遷、植物區系、植物地理均有一定意義。木材灰白色、紋理細、材質輕軟,有工藝價值。花白色,具清香,樹葉在入秋後變為紅色,可作園林觀賞樹。
保護措施:在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崗山,浙江遂昌九龍山、龍泉風陽山等自然保護區內有天然生長的林木,應列為保護對象,加強管護;對生長較為集中的其它分布點,有關部門亦應採取保護措施,開展人工繁殖。杭州等植物園已引種栽培。

繁殖培育

銀鐘花銀鐘花
栽培要點:種子有休眠期,不易繁殖,選擇健壯成年母樹,在10月間採收已成熟的種子,在濕沙中層積過冬,春季播種,第二年春可萌發出土,但發芽率很低。據國外報導,種子採收後,先在21℃下層積3—4月後,再在1---4~下層積3--4個月,對發芽有利。

銀鐘花的繁殖與養護

銀鐘花,又叫白吊鐘海棠,白燈籠花。其花單生,花萼特別發達,質厚,萼筒下垂,紅色雌蕊伸出花筒外,如同一個倒懸垂掛的銀色燈籠或銀鍾,高雅而俊俏。

1.銀鐘花的繁殖:①扦插繁殖法:以春秋為宜,扦插時剪取當年生枝條,剪成6~8厘米長小段,上端留2個葉片,最好用B12把切口蘸一下,晾1分鐘後,插入消過毒的細砂土中,深約2~3厘米。插後澆足水,溫度保持在15~20℃左右,20~25天可生根,當根長達到2~3厘米時即可上盆。
②水插繁殖法:水插繁殖不受季節限制,方便且成活率高達百分之百。在水插之前,要準備好玻璃容器,盛以事先晾好的涼開水,然後剪取一年生枝條,剪成5~7厘米長小段,上段留2片葉,其餘都剪去,插入容器內2~3厘米,溫度保持15℃左右,15天左右可生根。當根長達2厘米時,即可分栽上盆(也可以作為無土栽培用苗)。盆土用腐殖土3份,餅肥(充分發酵後)1份,砂質壤土6份配成,混合均勻過篩。

2.銀鐘花的養護銀鐘花喜溫暖濕潤,冬季陽光充足,夏季涼爽(忌炎熱)的半陰環境。當氣溫超過30℃時就被迫進入休眠狀態,會出現葉子枯萎,花蔫低垂,嚴重時會脫葉,落蕾,甚至會整株死去。
為了使其安全度過夏天,可採取以下措施:①入夏後將花盆放到蔭棚下,減少陽光暴曬或直射,加強通風,控制澆水,保持土壤適宜含水量,不可過濕,也不可過乾。②採取降溫增濕措施,每天早、中、晚往葉面上灑水,保持氣溫在20~22℃,到了伏天(進入7月份)每天要再增加2次灑水。③炎熱季節氣溫到25℃以上時停止施肥。④雨季要防雨淋,如遇雨淋,要及時排除盆內積水。⑤為了開好花,要及時掐尖、去杈,每株以保持5~7個枝條為好。⑥剪枝去權時不要在雨天進行,以免水濕造成枝條腐爛。秋涼後進行正常澆水、施肥(雞糞水、麻醬渣水)管理,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促其花大,色艷,延長開花時間。

相關報導

銀鐘花黃葉二翅銀鐘花
2005年1月28日,銅鼓縣發現34棵銀鐘花

大江網訊 江南都市報:銅鼓縣發現珍稀植物!27日,記者從江西省林業部門了解到,國家林業專家在銅鼓縣天柱峰龍門崖景區發現了具有使用、觀賞等價值的中國珍稀植物銀鐘花。

據了解,這些銀鐘花生長在龍門崖景區大堝坑植被景區海拔600~900米處,樹高15~20米,直徑20~48厘米,共有34棵,種群邊界較清楚。銀鐘花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物種。一地生長34棵銀鐘花,在江西省是首次發現,在全國也罕見。

同屬物種

銀鐘花黃葉二翅銀鐘花
種名:黃葉二翅銀鐘花學名:Halesiadiptera‘Aurea’科:安息香科屬:銀鐘花產地分布:原產北美形態特徵:安息香科銀鐘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高可達6m,樹冠擴展,寬幅達1Om。葉互生,卵形或橢圓形,端尖,葉色金黃。花白色,3~6朵腋簇生,花鐘形,4深裂,花期4~5月,果具兩翅,綠色生長習性耐寒,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的土壤。園林用途:本種可做景觀樹,植於庭園中,與其他植物配置,可起到豐富庭園色彩的作用。
繁殖培育:秋季在14~25℃時播種繁殖,60天后可將容器移入陰涼的棚中。也可在夏季進行幼根切根繁殖。喜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冬天要注意防風。

熱帶珍稀瀕危植物導航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日前在瑞士格朗總部發表的《全球瀕危熱帶動植物報告》指出,全球12259種熱帶動植物面臨消失的危險。 報告說,熱帶海洋島嶼因與外界隔絕和氣候環境為世界上多種動植物創造了獨特的生 存環境,在一些熱帶海島上擁有全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