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坐落在南京市中心,毗鄰南京大學,創建於1888年。校園面積75畝,有校舍3萬6千平方米,鬧中取靜,環境優雅,是南京市屬學校中唯一的“花園式學校”。她的前身是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創辦的匯文書院,至今已有120年的辦學歷史。現為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首批五星級獨立高中、國家級示範高中。

基本信息

學校概述

金陵中學年鐘樓
金陵中學位於南京市中山路169號,占地5萬平方米,環境優美,師資優良,設施齊全,設備先進,是地處南京市中心的花園式學校。設有國中、高中共58個班,學生3100餘人。金陵中學名師輩出,新秀迭起。現有教職工262人,其中特級教師1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士18名,市級優秀青年教31名,高級教師124名。許多著名高校教師和高級科研機構的院士在校擔任兼職教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土和馮達鏇博士先後被聘方金陵中學校長顧問。

百年來,金陵中學培養了4萬多名畢業生,陶行知呂彥直吳仲華、厲以寧等著名校友和他們創造的不朽的業績為金陵中學的歷史增添了無限的光彩。因此,該校被譽為“英才搖

金陵中學金陵中學

籃”。金陵中學注重學生全面素質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自1996年開始實施《以學分制為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高中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方案》,1998年開始開設高中、國中實驗班,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學校女子籃球隊曾獲亞洲冠軍、全國冠軍,女子排球隊曾獲全國季軍。金陵中學是“全國體育紅旗學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南京大學實驗中學”。

金陵中學是一座面向國際的名校。金陵中學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的知名中學建立了友好關係,並經常組織師生間的互訪和交流活動。

歷史沿革

金陵中學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時期
金陵中學肇始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由美國美以美會創建的匯文書院。1890年,匯文書院創辦成美館,正式設立中學部。

1910年,匯文書院與益智書院、基督書院合併,創建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於南京大學),中學部更名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張坊先生長期擔任校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金陵中學西遷至四川萬縣,並開設成都分部。

1939年起,金陵中學南京留守人員恢復辦學,由陳嶸先生任校長,校名先後為金陵補習學校、鼓樓中學、同倫中學、金陵中學。抗戰勝利後,1946年金陵中學遷回南京。

1951年,私立金陵中學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合併,改名為南京市第十中學。

1988年5月,恢復“金陵中學”校名。

校園文化

金陵中學豆蔻年華
校慶紀念日:1888年10月2日。

校歌:大江滔滔東入海,我居江東。石城虎踞山蟠龍,我當其中。鐘樓嵯峨,教育之宮,桃李坐春風。思如潮,氣如虹,永為南國雄。

校刊:《金鐘報》、《精靈》。

校園美食節:12月底

迎新春環湖長跑:12月底

教學設施

金陵中學教學樓
金陵中學設施先進,所有教室均已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並擁有6130平方米的科學館,以及一流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新建的6600平方米的高中教學樓已正式投入使用。學校建成了校園網計算機通過光纖進入國際網際網路。電教中心設有閉路電視系統、電視演播廳、學生電視台

金陵中學投入百萬巨資建立創新實驗室,配有太陽能汽車、40級雙翼飛機、尖端放電演示器等百餘種實驗及演示設備,此舉在普通中學中具有開創性。

辦學特色

金陵中學潘月俊老師作心理學講座
金陵中學具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增設了漢字書寫、國語、計算機、英語四項等級考試,開設了30餘門學科類及體藝類選修課,並常年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合作,每周舉辦專家學者講座,學生每學期均能選聽10餘場專家講座,從而建立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校增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和創造。在2000年“中國航天之星”評選活動中,南京市入選的5個設計方案均出版金中學生之手。王同暉同學設計製作的速變角鋸弓,獲得江蘇省青少年科技發明一等獎;王珂同學曾設計出價值百萬的電腦軟體,1998年被美國微軟公司認定為當時全球最年輕的電腦專家。2000年10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博士訪問該校,參觀了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後,熱情讚揚學生的創造力,並留言說:“參觀金陵中學有了極好的印象”。

1996年開始,金陵中學先後實施了《以學分制為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高中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方案》,舉辦了高、國中實驗班,增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在提高全面素質發展個性特長方面成績顯著。辦有文學期刊《精靈》,學生月報《金鐘報》等,並聘請黃蓓佳蘇童葉兆言、畢飛宇、費振中等著名作家、評論家為文學導師。體育、藝術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可利用五台山體育場館、設備根據興趣選修各類體育科目,如田徑游泳保齡球高爾夫球等,同時學校的管樂團、民樂團等各藝術團體和攝影、書法、素描等各興趣小組也為學生展示才華提供了舞台。金陵中學女子籃球隊曾獲全國亞軍,並多次獲得省、市比賽冠軍及亞洲中學生女子籃球冠軍。2000年,金陵中學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

課題研究

金陵中學五位老師在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一中校園內的合影
十五期間承擔的五項課題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拓展和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程,進一步激活學塵潛能的研究”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完善學分制,構建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體系的研究”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德心兩育有機結合的研究”

電教課題:“運用多樣化的網路資源,拓展學生髮展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小生心理監護系統的構建與動作”的子課題“心理活動課課程研究”

教學成果

金陵中學滕建國老師代表南京市領取優秀教練員獎
為了擴大優質資源,金陵中學在南京新城區中心——奧體中心旁征地230畝,建設“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分校的籌建,特別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已經吸引了大批優秀的教師和學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嵐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育部陳至立部長、韋鈺副部長等領導都曾視察和訪問過金陵中學,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金陵中學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在學校教科研室的領導下,九五期間,學校開展了“高中素質教育中的考核評價及學分制研究”等十多項國際、國家、和省市級課題研究活動。十五期間,金陵中學又開展了“完善學分制,構建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體系的研究”等五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科研經驗。

金陵中學教學成果豐碩,學生成績突出。在2000年的聯考中,金陵中學256名畢業生,達本科以上錄取分數線者占99。2%,其中文科為100%,有102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學府。自1996年至2000年,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的學科競賽,獲一等獎或特等獎達83人次;參加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獲前6名達52人次。學生獲得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1枚、金牌3枚,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1枚。在教育部“AFS”項目的選拔中,李一鳴同學脫穎而出,獲得全額獎學金,成為江蘇省派出的首位中學生“文化交流大使”赴德國留學一年。

知名校友

金陵中學科學院院士-陳學俊

陳裕光,1905年入匯文書院,教育家、化學家
陶行知,1909年-1910年就讀匯文書院成美館,教育家

鮑哲楠,1970年生,美籍華裔學者,現執教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
戴安邦,1930年代任教,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槱,1930年-1932年就讀國中,船舶設計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夢熊,1930年-1936年就讀,水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學俊,1931年就讀,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仲華,1933年-1935年就讀,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同驥,1933年-1937年就讀,流體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康,1936年畢業,農業部原部長,1993年第七屆世界食物獎得主
錢寧,1936年入讀,水利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禧,1937年-1938年就讀萬縣金陵中學,高分子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呂敏,1943年就讀成都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敬璉,1946年入讀,經濟學家
厲以寧,1946年入讀,經濟學家
齊康,1949年高中畢業,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克戎,1946年-1949年就讀,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經福謙,1946年-1947年就讀,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惲宗瀛,1952年入南京市第十中學任教,畫家
高行健,1952年-1957年就讀南京市第十中學,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傅新元,1966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高中畢業,生物學家
祝世寧,196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高中畢業,功能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剛,1974年南京市第十中學畢業,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孫玥,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隊員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