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神鎮

金神鎮

金神鎮位於桐城市東南,距市區17公里,九二年由金神鄉、天林鄉、塘橋鄉合併建鎮,金神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現轄17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273個村(居)民組,九九年末共有7677戶,32562人。多年被評為桐城市“明星鄉鎮”、安慶市“十強鄉鎮”、安徽省“五十強鄉鎮”、全國“百強鄉鎮”。

基本信息

金神鎮金神鎮
金神鎮位於桐城市東南,距市區17公里,九二年由金神鄉天林鄉塘橋鄉合併建鎮,金神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現轄17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273個村(居)民組,九九年末共有7677戶,32562人。多年被評為桐城市“明星鄉鎮”、安慶市“十強鄉鎮”、安徽省“五十強鄉鎮”、全國“百強鄉鎮”。

鄉鎮概況

金神交通、通信發達投資環境優越。206國道、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依旁而過,長江黃金子水道毗連其境。金神鎮鄉鎮

金神鎮住宅區
企業共有500多家,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8家,其中千萬元企業4家,億元企業2家。安徽丹鳳集團和金光公司分別被省政府授予“明星企業”和“50強企業”稱號。其主導產品“丹鳳”牌玻纖塗塑窗紗、“金光”牌凸輪軸、曲軸等系列產品為省優、部優名牌產品。金神鎮正形成了機械加工、玻璃纖維、建築建材、電子化工、繅絲紡織、塑膠製品等眾多優勢行業。其中玻纖塗塑窗紗和凸輪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
金神鎮鎮黨委、政府著力發展PVC建材、玻璃窗紗、凸輪軸、電子元件、機械製造以及畜牧、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工業生產項目,培植名牌產品,發展創匯經濟,力爭把金神建設成為皖中地區經濟重鎮。
金神鎮現有初級中學3所,高中1所,國小16所,在校學生4945人。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所、室20所。文化娛樂場所10多個。文化古蹟有位於騎龍村的近代施從雲墓天林村的新石器晚期朱家墩遺址、高峰村和鹿城村的元代六人城遺址等。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業生產逐年上台階,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99年,金神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726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1288萬元,農業總產值5972萬元(遭受嚴重水災);實現財政收入945.9萬元,其中工商稅收68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49元;棉花產量367噸,油料產量939噸,水產品量2500噸,糧食產量最高年份(97年)為20798噸。金神鎮連續多年獲得安發展鄉鎮企業自強鄉鎮、安慶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和桐城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成為桐城市的工業重鎮、經濟強鎮。
金神鎮在發展思路上本著因地制宜農業穩鎮工業立鎮商貿活鎮的原則,一方面全力發展鄉鎮企業,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鄉鎮企業已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現有企業938家,職工總數8668人,擁有機械、非金屬礦物製造業、塑膠製品、橡膠製品、絲絹紡織、照明電器、建材、礦泉水、土砂石開採等15個工業門類。湧現出安徽丹鳳集團、安徽金光集團等兩家國家大型企業和徽光電碳製品有限公司、神墩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等多家省級明星企業,主導產品有玻纖塗塑窗紗、塑膠窗紗、漁網、PVC建材、凸輪軸、曲軸、礦泉水、電碳刷、燈泡、絲絹、輸送機械等。其中丹鳳牌玻纖塗塑窗紗和金光牌凸輪軸、曲軸榮獲省優、部優稱號,徽光牌電碳劇獲省優稱號,產品的知名度和覆蓋率在全國同行業處於前列。
金神鎮果樹種植
農業上主要特產有大米、皮棉、油菜籽以及水產品等,其中本鎮盛產的優質大米,深受全國各地客戶的喜愛。豐富的水產品也是金神鎮的一大特色,有蟹、甲魚、青蝦草魚等品種。
金神鎮小康建設,成績斐然。95年金神鎮成立農村奔小康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小康辦。以農村奔小康統攬全局,並就小康村、鎮的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單位,同時制定切實可行措施,主要有: (1)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堅持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特色農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提高,98年達2228元。 (2)加快農民住宅建設。科學合理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全面提升農民住宅建設水平,98年,95%以上的農民建有樓房或磚房。 (3)完善小康村鎮建設配套工程。抓住全市道路修建、初保、電信改革、農網改造等一系列機遇,努力實現分項指標。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創文明村鎮”、“文明戶”、 “普九”、 “創安全單位”、 “文化爭創”、 “改水改廁”等活動,提高當代農民的綜合素質。 (5)蒐集整理小康建設軟體資料。至98年金神鎮18個村(街道)都不同時期邁入小康村行列,97年金神鎮榮獲安慶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小康鄉鎮稱號。

社會經濟發展

位於桐城市東南部的金神鎮,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拉動鎮域經濟快速增長,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確立為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試點鎮。如今,漫步在金神古鎮,一股時代氣息撲面而來,老街歷史民居和店鋪風貌依然,乾

金神鎮供水排水工程
淨整潔,集貿市場人流穿梭,商氣人氣旺盛。古老的金神鎮正在重新崛起

金神鎮科學制定規劃。金神鎮地理位置較偏,區位優勢較差,但工業經濟較發達,水產品資源豐富。針對這一特點,鎮黨委、政府確定把集鎮建成工貿帶動型城鎮。先後三次邀請省市資質較高規劃設計單位對總體規划進行調整修編。金神鎮全面實施了“三個一”工程:即在集鎮新區依託金光工業城規劃建設民營科技工業園;在天林開闢個私工業區;並在一園一區之間建設4公里的個私企業走廊

金神鎮建設管理並重。為確保工程質量,在建設過程中,金神鎮始終堅持“四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組織施工,統一質量監督,統一協調服務。為完善集鎮功能,近3年金神鎮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在鎮區興建了衛生院、中心幼稚園、農貿市場及供水排水工程,配套建設道路、綠化亮化、垃圾處理等設施,極大地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同時加強了集鎮管理,建設辦、工商所、交管站以及衛生、供電、電訊、廣播電視等各部門齊抓共管,各司其職,使集鎮管理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經營化的軌道。

金神鎮拓寬融資渠道。集鎮建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資金。去年,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外地客商投資210萬元,興建了日產5000噸的自來水廠。多方籌資100多萬元興建了鎮中心衛生院門診住院大樓、鎮中心幼稚園等。鎮裡還爭取到國家有關部門扶持資金200萬元,對1500米長、30米寬的鎮區“金光”大道進行改造,對金神大橋以南老街道200多米長的人行道、下水道進行了全面改造。2006年年底,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投放國債資金510萬元,用於17公里的農村生態示範道路建設

水產養殖

金神鎮水產養殖
桐城市金神鎮積極發展水產養殖及相關產業,採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效益,帶動農民致富。

金神鎮為準確掌握金神鎮水面的經營狀況,金神鎮安排政協工委帶領相關職能部門對金神鎮的水面再次進行普查,研究對策,尋找新的發展思路。鎮屬水面承包每年有上百萬的收入,為金神鎮的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持。

金神鎮積極引導包圩、許咀、玉咀等水面大村,嚴格按要求完善相關手續,加強引導,做好服務,同時組織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防病治病、籌建行業協會。為提升水面的效益,金神鎮結合新農村建設,倡導能人用資金,民眾用產權,有經營理念的人用技術加盟,引進循環理論,採取將豬—魚—桑—鵝—垂釣—觀光—珍珠養殖—水利興修等產業鏈延伸。在穩定提高產量的同時,金神鎮提出“提升品質、打造品牌”的口號,每個圩口、塘口都要有一個特色品種,重點養殖生態型的青魚、河蝦、河蟹、鱖魚等中高檔品種

金神鎮水面養殖及帶動的相關產業,每年可創超億元的產值。

探遺古城

金神鹿城傳說縣城就在那裡的,但有個算命的說這城下面是只鹿,不能在這上面建城,就改到現在城關鎮這個位

金神鎮白馬寺
置了,又傳說下面埋有太平天國的寶藏。
由油榨巷經白馬前去金神鎮,路上看到修復一新的白馬寺,白馬得名和唐代縣令張孚卿求雨有關,張遇難後,其所乘馬為洪水沖至今白馬一帶,於是人們在縣令遇難的地方建境主廟,在白馬被發現的地方建白馬廟。
如今鹿城遺址在現在的金鹿村和高峰村,在到阿瑞家的路口,就是鹿兒城的西門,鹿城因是土城,城牆早已倒塌,其遺址成為一土坡,又經村民取土燒窯,耕田,修路,僅少數地方保留有遺址。一段大約有一人高的土埂,上面茂密長著樹,這就是古城牆的遺址了。無法從這些遺址來推測古城的大小和規模。當地人叫這土埂為“城牆埂”,有的土埂下挖有洞,那是太平天國時太平軍所挖,為暗哨所在。
當地人說太平軍一次攻打桐城未勝,退居鹿城,當地人喊太平軍為:“長毛”,太平軍規模龐大,造有戰船,停於鹿城前面的大溏,至於傳說中此地埋有寶藏,可能就是一個傳說了,不過古銅錢倒是常能挖到的。離此向高峰村走,大約一里就是龍眠河,看來先人築城都在龍眠河旁,龍眠河就是桐城人的母親河啊!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