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鋪鄉

錢鋪鄉

錢鋪鄉地處樅陽、無為、廬江三縣交界,素有“銅鄉”和“林鄉”之稱,鄉黨委政府圍繞“礦業立鄉、林業富鄉、穩定安鄉、和諧興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思路,廣泛招商引資,推動全民創業,經濟快速起跳,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

基本信息

錢鋪鄉林業富鄉
錢鋪鄉地處樅陽、無為、廬江三縣交界,素有“銅鄉”和“林鄉”之稱,鄉黨委政府圍繞“礦業立鄉、林業富鄉、穩定安鄉、和諧興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思路,廣泛招商引資,推動全民創業,經濟快速起跳,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

鄉鎮概況

錢鋪鄉位於安徽省樅陽縣東北部,屬低淺山區,地面植被覆蓋較好。鄉內最高海拔為674.9米(三官山),最低處僅為18.9米。東連周潭鎮,西接白梅鄉,南與橫埠鎮後方鄉毗鄰,北與廬江、無為兩縣接壤,錢鋪鄉總面積6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38.25公頃,山場面積4347.85公頃,圩田面積1.5公頃,下轄9個行政村,105個村
錢鋪鄉亞熱帶季風氣候
民組,29259人。
錢鋪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夏季高溫但不酷熱,冬季低溫但不嚴寒,春季濕潤,秋季涼爽。年平均溫度17℃,無霜期長達250天,年平均降雨量為1300毫米。土壤呈微中酸性,旱地大多在25度山坡上,水田多分布在畈區,適宜種植水稻、山芋、油菜、小麥和少數棉花等作物;山場以用材林為主,經果林面積偏小,適宜發展豬、牛、羊等畜牧業經果林業
錢鋪鄉位於樅陽、無為、廬江三縣交界處,總面積68.2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67199畝,林業場點近30個,山場面積內可採摘茶園面積達1500餘畝,在茶葉生產上,已形成了“旗槍”、“龍井”、“雲” 等名優品牌。為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發展,鄉黨委、政府決定把發展茶葉生產作為錢鋪鄉林業開發的重中之重,有計畫、有步驟地組織實施低產茶園改造、新茶園建設和茶葉深加工項目建設。通過“公司+市場+農戶” 的形式,以白山“旗槍” 品牌茶葉為龍,實行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做大做強茶產業,促進茶葉生產走高產、優質、高效之路。
錢鋪鄉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總體要求,振奮精神,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財政收入飛速增長,2007年達到2308萬元,躍居全縣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人均收入迅速增長,2007年達2000元。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較好成績。先後取得了《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財政工作目標管理先進集體》、《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管理先進集體》、《經濟綜合發展工作先進集體》、《全縣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鄉鎮經濟發展

2005年,錢鋪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總產值1259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200多萬元,同比增長6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1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預定目標以內。錢鋪鄉是樅陽縣東北部的重要山區鄉,共有9個行政村,總人口29295人。山場面積65900畝,占全縣近十分之一。

錢鋪鄉礦業開採
礦產資源豐富,發展林業條件得天獨厚。隨著國際市場上銅價的穩步回升,錢鋪鄉支柱產業——銅礦採選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05年,以樅銅、井銅、銅業為代表的採選公司銷售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利用現有礦產資源做大做強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錢鋪鄉礦業開採證已申辦結束,礦業總公司已掛牌成立。鄉民爆部已納入公司管理範圍,實行開、采、選一個視窗對外,真正形成了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市場運作模式。同時,積極尋求對深度資源勘探的協作夥伴,對錢鋪鄉井邊虎棧兩個主礦區進行一次地質資源貯藏普查,並以資源作為資本參股共同開採,實現資源股和投資股共同開發,互利雙贏。
結合錢鋪山區實際,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是種植多元化已基本形成,特色經濟作物如野葫蘆黑蘑菇等中藥材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農業效益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錢鋪鄉糧食總產量達6151萬噸,油料總產量達142噸,特色經濟作物銷售收入明顯增加;二是畜牧業持續發展,錢鋪鄉三元雜交豬、黃羊及梅花鹿的養殖數量不斷增長;三是加大林業開發力度,提高經果林種植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重點是將茶業作為發展突破口,培植基礎,改進工藝,做響品牌;四是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認真做好退耕還林糧食補貼、糧種補貼等各種涉農資金的發放,全面組織實施整村推進工程。錢鋪鄉退耕還林面積共5676畝,紙漿林基地面積16741畝,均居全縣第一。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本著“最佳化環境,促進發展”的原則,鄉黨委政府多方籌集資金、爭取項目,組織實施了一批較大的工程。作為全縣“村村通水泥路”兩個試點鄉鎮之一,已完成了道路勘測、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錢鋪街道、井邊村水泥路已開工建設,其餘各村正在積極籌備,即將相繼動工。水利方面完成了虎棧齋西水庫除險加固、南嶺水庫溝渠配套建設。廬銅高速路錢鋪段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完成。電信擴容工程老錢鋪片已經完工,老將軍片正在規劃。有線電視實現了全縣聯網,電網改造成效顯著。
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的全面進步。針對2004年度計生考評排在後進位次的現實,鄉村兩級痛定思痛,深刻反
錢鋪鄉農業走訪
思,齊心協力扭轉被動落後局面,終於在2005年計生年度考評中,獲得了全縣第五名的好成績。教育“兩基”、“普九”、“掃盲”等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文化、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土地管理、安全生產、武裝工作得到加強,民政、救災、扶貧力度加大,共青團、工會、婦聯工作等也得到相應發展。加快發展,才能贏得明天。
2006年,錢鋪將實現五個突破:一是在全民創業、招商引資上有新突破,完成2007年5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二是在計畫生育村為主機制上要有新突破,實現保類進位目標;三是在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上有新突破,實現人均增收100元、財政收入1221萬元的目標;四是在新農村建設上有新突破,年內完成通村水泥路20公里和3000人口安全飲用項目;五是在轉變幹部作風上有新突破,營造人人“能幹事、乾成事、樂幹事”的氛圍。

特色農業

錢鋪鄉把食用菌生產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食用菌生產有了較快發展。錢鋪鄉食用

錢鋪鄉食用菌生產
菌出口創匯達5941萬美元,同比增長28%。
錢鋪鄉在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方面,一是科學規劃,提高產業化水平。按照“科技+品牌+市場”的工作思路,加大創品牌、創名牌的力度。另外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市場+農戶”、“中介組織或協會+農戶”的生產模式,大力培植食用菌專業鄉村、專業場,著重扶持食用菌大戶,建成2家管理水平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經銷能力強的食用菌龍頭企業,發揮其拓市場、帶基地、連農戶、搞加工的作用,逐步形成集約經營、規模發展、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二是提高檔次,加快品種更新。針對種植戶多以初級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產品轉化率低、效益得不到充分體現的現狀,積極開發優質特色產品,並且搞好多茬栽培、周年生產、反季節栽培,提高設施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緩解市場旺淡現象,由單純的搞生產向生產、加工、流通一起抓,大力發展終極產品,使產品儘快轉化為高檔商品或綠色食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三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強技術管理。針對在食用菌生產環節上存在的許多問題,錢鋪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健全食用菌技術推廣體系,使科技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同時,重視食用菌人才的培養,防止人才出現斷層。

四是加強宣傳,多做引導。錢鋪鄉加強對食用菌生產的宣傳、引導、技術培訓,幫助農戶及時了解市場信息,並形成由政府部門牽頭,科技、農業、財政、金融經貿等部門通力協作的良好工作機制。

基礎設施建設

錢鋪鄉2007年圍繞“水林田路”大做文章,採取“四結合”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重點,加速產業結構調

錢鋪鄉公路建設
整,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努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錢鋪鄉結合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治好“水”:興修5000米水渠,維修2萬米水渠,整修草池坪水庫,青蒿峪水庫,維修800口堰塘,努力提高農業抗災能力。

錢鋪鄉結合優勢農業產業帶建設造好“林”:新發展柑桔3000畝,品種改良3000畝,無公害綜合技術配套3000畝,其中高標準建園1500畝,辦500畝無病毒優質臍橙良種基地;高標準改造老茶園1000畝,引進一家茶葉加工企業,力爭打響一個品牌;狠抓科技創新和田間管理,提高8560畝板粟效益。

錢鋪鄉結合良種良法種好“田”:新發展優質核桃5000畝,蔬菜5000畝,努力為半山地區增收辦好樣板示範,探索新路子。

錢鋪鄉結合交通建設修好“路”:興修村級公路7條35公里,改造鄉村道路60公里,硬化村級公路55公里,努力實現“打通新公路,村村通公路,全面碎石路,部分水泥路”切實解除經濟發展的“瓶頸q”制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